1157
」,「申禮防」「防」誤為「方」,真按:據原文右旁校注插入.續修四庫本無. 刻帖至此,荒唐極矣。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賞鑑學
1157
跋鐘鼎欵識殘拓本
薛氏鐘鼎欵識第十八卷殘拓本,真按:薛尚功 真按:中研院線上目作《薛氏鐘鼎款識》 二十卷;又《歷代鐘鼎{242d37}器款識法帖》(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 谷口銅甬以下凡十段,谷口銅甬篆已失去矣。好畤鼎一跋,詳引《漢‧郊祀志》秦漢祠五畤事。真按:漢書 然 以愚詳之,此鼎所謂好畤者,特右扶風之邑名耳。其銘云「長樂■宮」「■」即「■」字,从■从食■聲,設飪也。設飪即是鼎器之義,奚必援五畤祠乎?「宮」與 「官」亦不同。薛氏此帖器銘間有釋一行云「長樂載宮」,「載」卽「■」字,初不誤也。而其後薛氏跋內乃作「飼官」,以「■」誤作「飤」,則非其義矣。《漢 ‧地理志》好畤有梁山宮,此帖第二十卷梁山銅鋗銘末有「扶」字,薛氏援此好畤鼎銘末有「山」字以證之,是也
1158
。乃其梁山鋗跋又以為梁國所貢銅,則又非矣。真按:翁方綱對薛尚功的批評 又此殘拓內武安侯鈁跋:「楚思王子■以元壽元封再封武安侯。真按:忄受.下同. 」攷〈王子侯表〉,思王子■以建平四年初封武安侯,真按:忄受 其元壽年乃其失侯之歲;薛誤讀史表而訛耳。半卷之殘帖已有參差若此者,安得見其石本全帙,詳為核正,庶有益乎?真按:翁方綱對薛尚功的批評
1158
跋汝帖
汝帖之評,前人已詳,不具贅矣。今姑以二事言之。其第二卷「天祿辟邪」「邪」字今汝帖泐後拓本左半中間誤成冈形,以致南陽墓道石刻依之,竟成冈字矣。此明嘉靖七年戊子南陽郡守楊應奎所摹刻,即從汝帖既泐之本翻出者
1159
,則汝帖「邪」字左半將泐之本,在明嘉靖以前所拓之一證也。第八卷齊樊遜書,真按:重出,重複,-前已二見. 「遜」字汝帖泐其右半,宋拓尚見「系」下半,其後泐本僅見「孑」之半,至其後大泐,「孫」字全不可見,或訛作「退」,於是世所行偽絳帖、星鳳樓諸帖皆作南齊樊退。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星鳳樓帖》.乃 (宋)曹彥約輯. 南齊固無其人也。此是北齊樊孝謙書乾明元年孔廟碑內數字。真按:樊遜 此碑極古雅,今泐損不可讀矣。予有舊拓本,始得證明之,真按:翁方綱的收藏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言必有據 若將來此碑漸無知者,學者誤執偽絳諸刻莫能詳攷,竟成藝林一大憾事。足見今所行偽絳等帖皆是從汝帖泐後之本翻出,其貽誤一至於此,安得而不著之真按:真按:翁方綱著作的原則 翁方綱的治學態度-不得不 ?真按:翁方綱金石學的成就 真按:翁方綱的責任感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學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
1159
跋淳熙脩內司帖真按:國:淳熙 注音一式 ㄔㄨㄣˊ ㄒ| 1. 淳正光明。唐˙李商隱˙韓碑詩:「鳴呼聖皇及聖相,相與烜赫流淳熙。」 2. 宋朝孝宗的年號(西元1174~1189)。 詞:【淳熙】淳正熙洽。 唐 李商隱 《韓碑》詩:“嗚呼聖皇及聖相,相與烜赫流淳熙。” 宋 范仲淹 《體仁足以長人賦》:“君非仁,則曷享於推戴;人非長,則寧致於淳熙?” 鄭觀應 《盛世危言‧吏治下》:“若大臣身任封疆,不能使地方日有起色、風俗日見淳熙,何以膺節鉞而無愧乎?”
1160
淳熙脩內司帖十卷。真按:翁方綱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待考者 淳化閣法帖宋時翻刻非一,此則其翻自官刊者也。真按:刋 每卷末楷書三行書「淳熙十二年乙巳歲二月十五日脩內司恭奉聖旨摹勒上石」。曾宏父《石刻鋪敘》、曹士冕《法帖譜系》並同,而近時查初白詩乃執所見偽本作九月以執正之,不思此乃淳熙祕閣之前帖,其淳熙祕閣續帖刻於三月,豈有前帖轉在九月者?此必偽作者妄寫年月而初白弗考耳。真按:翁方綱對查慎行的批評 真按:查慎行之誤 初白又援汪逵語,謂詳見《輟耕錄》;不知《輟耕錄》汪逵語是通論淳化閣帖,非專論脩內司帖也。而陶宗儀以脩內司帖與烏鎮張氏、福清李氏諸本並論,真按:百度有! 則此帖雖官刊之翻本,而實非淳化原刻之比明矣。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學 又近日王篛林《閣帖考正》於唐太宗書八柱承天帖「川嶽■靈」「■」字援脩內司帖有下一波畫,真按:中研院線上目作《淳化閣帖考正》. 真按:之少末筆.原續修四庫本誤作下字.顯見刊正矣. 真按:之少末筆.原續修四庫本誤作之字.顯見刊正矣. 不知脩內司帖是翻刻之本,非考定之本,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學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底本之慎擇 其於淳化原刻未嘗有所增損真按:翁方綱對王澍的批評
1161
;篛林所見脩內司者亦非其真也。真按:王澍治學的毛病 此十卷是邵僧彌藏本,有無錫華雲跋、長洲文從簡跋,有賈似道長字印、王芝子慶印,真按:google有! 紙墨亦出宋拓,無可疑者。然此本實與明肅藩所刻相同,惟第九卷出入較多,則以肅刻第九卷之別是一本耳。詳校此十卷,然後知淳化閣原本黃長睿以為疎拙者,真按:黃伯思 實亦非大觀之重加訂正者比矣。真按:翁方綱與宋帖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賞鑑學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學 而此內亦間或有一二處足與大觀真本相資核證者,蓋其所自出之本即是肅刻所自出之本,而此刻豐腴古厚十倍勝之,則南宋刻工與明朝刻工懸絕可知也真按:真按:翁方綱的碑帖學 真按:翁方綱對明朝學術的批判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賞鑑學 翁方綱的碑帖版本學
1162
;且又因以見肅刻本之可信。然而肅刻雖遠遜此,抑又尚有一二筆勝此者,善鑒者其可忽諸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善學者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賞鑑學
1163
復初齋文集卷第二十九
大興翁方綱撰 門人候官李彥章校刊
跋唐臨晉帖三首
唐臨右軍三帖,真按:唐人書法與王羲之 其前司州帖失去,今存瞻近、漢時二帖。張米庵据柯敬仲跋定為楊漢公臨。真按:張丑 真按:柯九思 漢公字用乂,真按:楊漢公-傳記資料 唐宣宗時荊南節度使、工部尚書,米老稱其書有鍾法者也。真按:米芾 真按:鍾繇-應即此人 瞻近帖,前闕六行。漢時帖,前闕二行。趙文敏補書紙尾云:真按:趙孟頫 「右唐人所摹帖,不完,因為補之。」子昂二帖皆釋文一行,與原草一行相間。此帖唐臨筆意深入晉室,真按:唐人書法與王羲之 行筆沉勁,墨彩透紙,非趙所能及。真按:翁方綱的書學 然趙書卻又有能追想右軍神致者。真按:趙孟頫與王羲之 真按:翁方綱對趙孟頫書法的批評 今以唐臨相形而出,始知境地質幹與功力交相為用,使我後學憬然遠悟,淵乎妙哉真按:翁方綱的書法教學
1164
。吾觀趙書必驗其印。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賞鑑學方法論 此趙氏子昂朱文銅印,真按:趙孟頫 其上邊不甚平正,「■」字篆圈之頂,真按:子之篆文也.餘同. 其銅邊偏右偏左皆有微凹入內之痕,方是真印,以此鑒趙蹟萬無一失。真按:翁方綱對趙孟頫書法的鑑定 今此印「■」字篆圈上頂邊之偏右微凹,而其偏左則尚平正未凹者,銅質用久則漸凹,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科學辦案 此則當其在前數年之蹟也。歷驗趙蹟,如至大戊申率更帖跋,其印「■」字篆圈之頂邊已左右皆微泐,則此蹟又當在前。至大戊申,子昂年五十五,真按:趙孟頫之生卒 則此是其少壯時作。以子昂少壯之年補唐臨未完之帖而神理具足如此,後人豈可輕視耶?真按:翁方綱對趙孟頫書法的評價
然又有不得不明著者,凡臨書與其原蹟稍移行次則章法逈別,真按:翁方綱的書法教學 草書尤甚真按:真按:翁方綱的書學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草書 翁方綱的書學方法論
1165
。 此帖唐臨已移易原本行次矣,趙補自不得不依唐臨行次也。惟是〈瞻近帖〉之第三行「喜」字「口」下一小橫,原本稍覺加長,而初非另一筆也。此「喜」字唐臨所 闕,不知如何下筆,趙補乃誤作「喜」下加一橫於「遲」字之上,此處既多占一字之地,以致此行之末竟作耳字另作押縫另書。又〈漢時〉帖第二行末「帝」字亦失 作艸之勢,試以下一行唐臨「五帝」字對看,則神理天淵矣。吾想趙補臨時似亦微有與唐人爭勝之意,今亦正欲借趙補以遠想右軍微妙,而其中尚有一二未及檢者, 臨書豈易易哉真按:翁方綱的書法教學 ?真按:翁方綱對趙孟頫書法的評價 真按:趙孟頫與王羲之
或謂張米庵《書畫舫》、真按:張丑 卞令之《書畫攷》皆載此唐臨之蹟,真按:卞永譽 而所載諸跋不無字句小異者,未知孰為真也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學
1166
。愚則謂卞令之近今所著之書,或僅据前人所著而錄之,未必果見真蹟也。真按:翁方綱對卞永譽的批評 若張米庵《清河書畫舫》著錄於明萬歷間,即其於此跋後署乙未歲,乙未是萬歷二十三年,此已在吳匏庵卒後九十年,真按:吳寬 而吳匏庵此跋明著二帖,則張、卞所錄云三帖者,其偽不辨自明矣。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
1166
跋東坡書金剛經真按:真按:翁方綱與佛 翁方綱與蘇軾
右東坡書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真按:翁方綱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待考者 卷尾題云:「元豐三年四月廿五日,真按:續修四庫本原作「二十五日」.此顯有刓改痕. 朝奉郎責授檢校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蘇軾,為亡考都官遠忌親寫此經云云。真按:蘇洵 」按張安道文安先生墓表、真按:蘇洵 歐陽公蘇明允墓志皆云卒於治平三年四月戊申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