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8
叩廚不為佛日貪。細泉聽響竹竿外,新月正挂篷窻南。松風謖謖來雨腋,真按:國:謖謖 注音一式 ㄙㄨˋ ㄙㄨˋ 1. 挺拔的樣子。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世目李元禮:『謖謖如勁松下風。』」 2.狀聲詞。形容風吹的聲音。宋˙蘇軾˙西湖壽星院此君軒詩:「臥聽謖謖碎龍鱗,俯看蒼蒼立玉身。」 詞:【謖謖】1.勁風聲。《初學記》卷三引 晉 陸機 《感時賦》:“寒冽冽而寖興,風謖謖而妄作。”一本作“ 漫漫 ”。 宋 蘇軾 《西湖壽星院此君軒》詩:“臥聽謖謖碎龍鱗,俯看蒼蒼立玉身。” 柳亞子 《魯游雜詩》:“ 燕 齊 遇怪君休誚,謖謖松風夾道涼。”2.喻剛勁嚴峻。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世目 李元禮 謖謖如勁松下風。” 劉孝標 注引《李氏家傳》:“ 膺 嶽峙淵清,峻貌貴重。”3.勁利貌。 宋 蘇軾 《石氏畫苑記》:“在稠人中,耳目謖謖然,專求其所好。”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五四:“眉痕英絕語謖謖,指揮小婢帶韜略。” 劉逸生 注:“謖謖,形容勁利。”4.急步聲。 宋 洪邁 《夷堅丙志‧蔡州禳災》:“忽異物從北來,其上四平如席,模糊不可辨,其下謖謖如人行,約有腳三二十隻,漸近學牆乃不見。” 清 袁枚 《新齊諧‧錢仲玉》:“聞窗外謖謖聲,一美女搴幃入,曰:‘郎勿驚,妾非人,亦非為禍者也。’” 艇有黃篾輿有籃。逕須捨寺問水脈,頂湖湖上尋茆庵。頂湖,峽中勝處。
388
閱江樓歌
崑崙之脈來夜郎,東流直下萬里長。包絡滇黔滙交桂,中乃混一灕與湘。潯梧百折到南海,全入牂牁歸大洋。端州城外石磯石,屹此四瞰為遮防。三面皆山一面水,水又襟帶山之旁。初看七巖排北牖,金天邐迤騰光芒。真按:國:邐迤 注音一式 ㄌ|ˇ |ˇ 曲折連綿的樣子。文選˙吳質˙答東阿王書:「夫登東嶽者,然後知眾山之邐迤也。」或作「邐迆」、「迆邐」、「迤邐」。 詞:【邐迤】亦作“邐迆”。 1.曲折連綿貌。《後漢書‧輿服志下》:“術氏冠,前圓, 吳 制,差池邐迆四重。 趙武靈王 好服之。”《文選‧吳質<答東阿王書>》:“夫登 東嶽 者,然後知眾山之邐迆也。” 劉良 注:“邐迆,小而相連貌。”一本作“ 邐迤 ”。 唐 韋應物 《澧上西齋寄諸友》詩:“清川下邐迤,茅棟上岧嶢。” 唐 元稹 《黃明府詩》:“邐迤七盤路,坡陀數丈城。” 清 厲鶚 《八月十五日同丁敬身游龍華寺》詩:“邐迆峰覆釜,參錯樹排薺。” 韓北屏 《伊犁河畔》:“ 賽里木湖 的南岸,一大片寬廣的草原,從湖邊邐迤直到 天山 腳下。”2.曲折行進貌。《舊唐書‧李訓傳》:“ 訓 時愈急,邐迆入 宣政門 ,帝瞋目叱 訓 。” 唐 羅袞 《至襄州寄江陵啟》:“以今月十九日發 襄州 ,邐迤北去,攀涕結戀,不任下情。”《花月痕》第二回:“沙彌答應了,便隨 癡珠 邐迤上 陶然亭 來。” 林紓 《游頤和園記》:“出 仁壽殿 下,邐迤趨 玉讕堂 。” 諸峯漸西勢漸濶,遠如兩扇棖闑張。真按:國無.詞:【棖闑】亦作“棖臬”。 1.古代門兩旁的長木和門中間的豎木。《禮記‧玉藻》:“大夫中棖與闑之間。” 清 黃景仁 《大雨宿青山僧寺》詩:“始知此山高,群峰等棖臬。”2.指家門。 唐 權德輿 《大唐銀青光祿大夫岐國公杜公淮南遺愛碑》:“視闔境如棖闑之內,撫編人有父母之愛。” 元 蔣正子 《山房隨筆》:“ 吉州 羅西林 集近詩刊,一士囊詩及門,一童橫臥棖闑間,良久,喚童起曰:‘將見汝主人,求刊詩。’” 清 錢謙益 《湖廣提刑許府君墓志銘》:“陞 湖廣 副使,備兵 辰 沅 …… 鎮 筸 諸苗以雜處剽棖闑,君禽而薙之。” 一絲裊裊下天際,紆徐浩淼趨中央。真按:國:紆徐 注音一式 ㄩ ㄒㄩˊ 慢行的樣子。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襞積褰縐,紆徐委曲。」唐˙孟浩然˙西山尋辛諤詩:「石潭窺洞徹,沙岸歷紆徐。」 詞:【紆徐】1.從容寬舒貌。 漢 司馬相如 《子虛賦》:“襞積褰縐,紆徐委曲。”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正始寺》:“若乃絕嶺懸坡,蹭蹬蹉跎,泉水紆徐如浪峭。” 唐 沈佺期 《扈從出長安應制》詩:“翕習 黃山 下,紆徐清 渭 東。” 何其芳 《黃昏》:“一乘古舊的黑色馬車,空無乘人,紆徐地從我身側走過。”2.謂文辭委婉舒緩。 明 唐順之 《與楊朋石祠祭》:“所示諸文皆清新紆徐,有作者之意。”《花月痕》第十五回:“全書不作贅語,亦不用直筆,此篇尤極紆徐之致。” 蔣湘南 《與田叔子論古文第二書》:“ 宋 代諸公,變峭厲而為平暢, 永叔 情致紆徐,故虛字多。” 忽然斗起跑空立,一門萬馬爭奮驤。強弓迅矢發不及,白浪倒射蒼厓蒼。束以孤亭受以峽,峽三十里皆羚羊。峽口有束江亭。建瓴屋下復有屋,崧臺址本層層方。樓基即崧臺書院。因臺拓扉俯峽底,不知更幾千丈強。真按:强-不復一一出校! 大湘小湘出帆背,頂湖瀝湖穿石梁。龍湫又吐諸瀑下,峽口急鬥聲礌硠。千巖樹逼水關綠,萬壑風濺山窻涼。自此南江北江合,滔滔浩浩仍悠揚。百里千里注海去,復接橫浦湞浛洭。斜陽極天送遠翠,頃刻四壁皆江光。真按:不錯的句子! 雲嵐咫尺在几席,大書磨墨神蒼茫。
388
題插秧圖
四月春舟梅雨黃,沿江戶戶齊插秧。平地新水三萬頃,先有細點飛螳螂。婦姑褁頭踏泥去,真按:國無.詞:褁1 〔u ㄍㄨㄛˇ〕 同“ 裹1 ”。 片箬覆背相扶將。泥深水坦望彌綠,誰知出水甫寸長。秧歌聲又隔岸出,鍼水好語迎風香。真按:詞無.國無.疑指插入水中之動作也. 前岡樹黑雨尤急,跨牛兒入烟蒼茫。晝行對景晚對畫,苦將妙筆圖江鄉。飯罷臨窻視絹色,水禽標格非林良。真按:國:標格 注音一式 ㄅ|ㄠ ㄍㄜˊ 氣度﹑風範。唐˙杜甫˙奉贈李八丈判官詩:「早年見標格,秀氣衝星斗。」薛仁貴征遼事略:「觀其標格,非久困之人。」 詞:【標格】1.猶規範,楷模。 晉 葛洪 《抱樸子‧重言》:“吾特收遠名於萬代,求知己於將來,豈能競見知於今日,標格於一時乎?” 唐 杜甫 《唐故萬年縣君京兆杜氏墓碑》:“立德不孤,揚名歸實,可望發皇內則,標格女史,竊見於 萬年君 得之矣。”《舊五代史‧晉書‧李懌傳》:“ 李懌 識字有數,頃歲因人偶得及第,敢與後生髦俊為之標格!”2.風範,風度。《藝文類聚》卷七七引 北魏 溫子昇 《寒陵山寺碑序》:“大丞相 渤海王 ,命世作宰,惟機成務。標格千刃,崖岸萬里。” 唐 楊敬之 《贈項斯》詩:“幾度見詩詩總好,及觀標格過於詩。” 宋 蘇軾 《荷華媚‧荷花》詞:“霞苞電荷碧,天然地、別是風流標格。”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六朝小說和唐代傳奇文有怎樣的區別》:“ 晉 人尚清談,講標格,常以寥寥數語,立致通顯。”3.標寫格式。 唐 劉知幾 《史通‧題目》:“觀夫舊史列傳,題卷靡恒……如此標格,足為詳審。” 真按:詞無.國無.
388
熱水池二首
積潦縱橫擁寺門,誰知咫尺不同源。流杯供客茶初熟,聽水空堂道亦存。熺炭通潮潛有脈,陰泉迴暖澹無痕。四山習習生涼瀨,卻作奔潀帶雨渾。真按:潨
浴沂程公書,百年誰復記?披榛雖獲覯,石麤艱拓致。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 真按:翁方綱的搨碑學 吾既逢其源,何必得其字。泠然風吹衣,吾與點也意。寺東石上「浴沂石」三字,嘉靖巳未編修程文德書。予前來所未見也。
388
倪元鎮古木竹石真按:倪瓚
叢筠疊石枯木枯,意中雨外非南湖。自題憂時復傷逝,行楷飄蕭丙午歲。木犀香發經鋤前,秋光喬木故依然。扁舟靈巖采蓴去,高枝低葉紛雲烟。竹非竹兮石非石,落日空江浩胸臆。尚不慮人指似麻與蘆,那復計較繁疎及斜直。世人辨倪畫,疎淡斯謂賢;真按:翁方綱與倪瓚 真按:翁方綱的書畫鑑賞 亦聞王濟之,真按:王鏊 鑒賞到早年。此幅雖淡乃更妍,數點焦墨蒼苔邊。何當焚香煮术風露底,一一下筆尋其源,尚恨不遇杜長垣。
388
丁亥仲夏,真按:乾隆32年.1767年.先生年35歲. 試士高州,以梅雨為題,憶甲申仲冬,以梅信風試諸生于此,今三年矣。真按:翁方綱在廣東 真按:翁方綱的教育事業
未到槐黃梅又黃,江城重採泮芹香。天浮島嶼千帆翠,人憶樓臺一笛涼。庾嶺雲深來遠漲,賀家絮起滿迴廊。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