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弟世懋,真按:王世懋 字敬美,嘉靖三十八年進士。胡應麟《經籍會通》卷四云:“王長公小酉館,真按:王世貞-蓋以之比于宋蘇兄弟也! 在弇州園涼風堂後,藏書凡三萬卷。二典不與,真按:謂佛道二典.○詞:【二典】《尚書》中《堯典》、《舜典》的合稱。《尚書序》“ 少昊 、 顓頊 、 高辛 、 唐 、 虞 之書,謂五典” 唐 孔穎達 疏:“今《堯典》《舜典》,是二帝‘二典’。”《宋史‧太祖紀三》:“晚好讀書,嘗讀‘二典’,歎曰:‘ 堯 、 舜 之罪四凶,止從投竄,何近代法網之密乎!’” 宋 陸游 《雜感》詩:“士生誦‘二典’,恍若生 唐 虞 。”○按:此漢語大詞典所收未盡也. 構藏經閣貯焉。爾雅樓庋宋刻書,皆絕精。”又云:“次公亦多宋梓。真按:王世懋 ”王世貞跋宋版《漢書》:“余平生所購《周易》、《禮經》、《毛詩》、《左傳》、《史記》、《三國志》、《唐書》之類,過三千餘卷,皆宋本精絕。最後班、范二書,尤為諸本之冠,前有趙吳興像。真按:趙孟頫-依前文定!按孟頫吳興人也. 余失一莊而得之。真批:以一莊園為資,然則王氏亦富矣.無怪乎為人稱為地主階級也. ”明朱國禎《湧幢小品》卷二十:“王弇州書室中一老僕,能解公意,公欲取某書某卷某葉某字,一脫聲即檢出待用,若有夙因。真按:詞:因1 〔yn 〡ㄣ〕〔《廣韻》於真切,平真,影。〕1.親;親近。《左傳‧閔公元年》:“親有禮,因重固,閒攜貳,覆昏亂,霸王之器也。” 章炳麟 《春秋左傳讀》卷一:“因,亦親也。” 唐 韓愈 《祭薛助教文》:“同官太學,日得相因,奈何永違,祇隔數晨。”參見“ 因心 ”。2.相就;趨赴。《國語‧鄭語》:“公曰;‘ 謝 西之九州,何如?’對曰:‘其民沓貪而忍,不可因也。’” 韋昭 注:“因,就也。”《漢書‧王商傳》:“及 商 以閨門事見考,自知為 鳳 所中,惶怖,更欲內女為援,乃因新幸 李婕妤 家白見其女。”3.順;順應。《莊子‧養生主》:“批大卻,道大窾,因其固然。”《文子‧自然》:“征伐者,因民之欲也。能因則無敵于天下矣。” 唐 駱賓王 《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4.沿襲,承襲。《論語‧為政》:“ 殷 因于 夏 禮,所損益可知也。” 宋 蘇軾 《永興軍秋試舉人策問》:“昔 漢 受天下於 秦 ,因 秦 之制,而不害為 漢 。” 元 趙孟頫 《右耕》詩:“後月日南至,相賀因舊俗。”5.依托;利用;憑藉。《孟子‧離婁上》:“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後漢書‧逸民傳‧矯慎》:“隱遯山谷,因穴為室。”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一:“ 建康 城, 李璟 所作,其高三丈,因江山為險固。”6.連接。《逸周書‧作雒》:“乃作大邑 成周 于土中……南繫于 洛水 ,北因于 郟山 。” 孔晁 注:“繫、因皆連接也。” 宋 陸游 《城西接待院後竹下作》詩:“水邊小丘因古城,上有巨竹數百箇。”7.增添;纍積。《論語‧先進》:“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飢饉, 由 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史記‧平準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8.原因,原由。 漢 鄒陽 《獄中上梁王書》:“故無因而至前,雖出 隨 珠 和 璧,猶結怨而不見德。”《漢書‧王商傳》:“自古無道之國,水猶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世無兵革,上下相安,何因當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訛言也。”《紅樓夢》第四二回:“眾人不知話內有因。”9.機會。 唐 鮑溶 《客途逢鄉人旋別》詩:“驚鴻一斷行,天遠會無因,無因忽相會,感歎若有神。” 宋 朱淑真 《次韻見贈兼簡吳夫人》:“南北常嗟見未因,停舟今喜笑談親。”10.猶;如同。《戰國策‧楚策四》:“夫蜻蛉其小者也,黃雀因是以。” 王引之 《經傳釋詞》卷一:“因,猶也……言黃雀之自以為無患,亦猶之蜻蛉也。”以,同“ 已 ”,語助詞。11.副詞。就;於是。《史記‧項羽本紀》:“ 項王 即日因留 沛公 與飲。”《紅樓夢》第四三回:“老姑子獻了茶, 寶玉 因和他借香爐燒香。”12.介詞。趁,乘。《史記‧項羽本紀》:“此天亡 楚 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三國志‧魏志‧郭嘉傳》:“因其無備,卒然擊之。” 唐 韓愈 《答魏博田僕射書》:“比所與 楊書記 書,蓋緣久闕附狀,求因間粗述下情。”13.介詞。依照;根據。《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法者,見功而與賞,因能而授官。”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14.介詞。為;為了。《紅樓夢》第二三回:“盈盈蠟淚因誰泣,點點花愁為我嗔。”15.連詞。因而;因此。《孟子‧梁惠王上》:“若民,則無恒產,因無恒心。” 唐 柳宗元 《三戒‧永某氏之鼠》:“﹝某氏﹞以為己生歲值‘子’;鼠,子神也,因愛鼠,不畜貓犬。”《儒林外史》第二十回:“我打從學堂門口過,聽見念書的聲音好聽,因在店裡偷了錢買這本書來念。”16.連詞。因為;由於。《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因前使絕國功,封 騫 博望侯 。”《紅樓夢》第五回:“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襲人是酒香。”17.通“ 姻 ”。婚配。 班固 《白虎通‧嫁娶》引《詩經》:“不惟舊因。” 陳立 疏證:“所引《詩‧小雅‧我行其野》……今《詩》作‘不思舊姻。’”18.通“ 姻 ”。指有婚姻關係的親戚。 馬王堆 漢 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虞卿謂春申君》:“ 公孫央 ,功臣也; 襄子 ,親因也,皆不免,封近故也。”19.因明學術語。近人譯為小前提。 章炳麟 《國故論衡‧原名》:“辯說之道,先見其恉,次明其柢,取譬相成,物故可形,因明所謂宗、因、喻也。”20.舊謂一位乘數的乘法。21.姓。 明 有 因禮 。○按:此為前因、因緣的因. 余官南雍,常熟陳抱沖禹謨為助教,真按:陳禹謨 其書滿家,亦有一僕如弇州。真批:此殆諺語有謂知性好同居吧. ” 明末張應文《清閟藏》:“藏書者貴宋刻,大都書寫肥瘦有則,佳者有歐、柳筆法。紙質勻潔,墨色清純,為可愛耳。若夫格用單邊,間多諱字,雖辨證之一端,然 非考據要訣也。余向見元美家班、范二書,乃真宗朝刻之秘閣、特賜兩府者,無論墨光煥發,紙色堅潤,每本用澄心堂紙為副,尤為精絕。前後所見《左傳》、《國 語》、《老》、《莊》、《楚詞》、《史記》、《文選》、諸子、諸名家詩文集、雜記、道、釋等書約千百冊,一一皆精好。較之元美所藏,不及多矣。”王士騏跋 宋本前後《漢書》:“此先尚書九友齋中第一寶也,真按:王世貞 近為國稅新舊并急不免,真按:殆謂因逋欠國稅而不能免於催討也. 歸之質庫中,真按:質,典質.何故用庫字?則尚俟多看再求證了. 書此志愧。”士騏,世貞子。
朱大韶,字象玄,真按:朱大韶 華亭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選庶常、授檢討,以親老,改南雍司業。清吳翌鳳《遜志堂雜鈔》:“嘉靖中,華亭朱吉士大韶性好藏書,真按:朱大韶 尤愛宋時鏤版,訪得吳門故家有宋槧袁宏《後漢紀》,係陸放翁、劉須溪、謝疊山三先生手評,飾以古錦玉簽。遂以一美婢易之,真按:人口買賣 蓋非此不能得也。婢臨行題詩于壁曰:‘無端割愛出深閨,猶勝前人換馬時。它日相逢莫惆悵,春風吹盡道旁枝。’吉士見詩惋惜,未幾捐館。”按:《佩文韻府》卷五十一:真批:由此亦可見作者治學之跡矣. “換馬,《樂府解題》:《愛妾換馬》,舊說淮南王所作,疑即劉安也,古辭今不傳。《異聞集》:酒徒鮑生多蓄聲妓,外弟韋生好乘駿馬,各求所好。一日相遇,兩易所好,乃以女婢善四弦者換紫叱撥
94
。”蓋宋版之貴,至明嘉靖間已成風氣,故有以田莊、美妾易之者,至今傳為佳話。真批:可見佳話由人說.在人權分子眼中可非佳話矣.在老子眼中則又何別于人物耶!
姚咨,字舜咨,真按:姚咨 無錫人,生當明嘉靖隆慶間,室名茶夢齋。真按:姚咨 其 手抄本頗有傳世者,版心下有“茶夢齋鈔”四字,久為藏書家所重。《士禮居藏書題跋記》:“《續談助》三卷,茶夢齋主人手鈔本,真奇書也。近得一《貴耳 錄》,續又得一手跋之《稽神錄》,筆跡皆同,可稱三絕。《談助》卷二有一小印,其文云:‘《顏氏家訓》:借人典籍,皆須愛護,先有缺壞,就為補治,此亦士 大夫百行之一也。皇山人述。’”
吳岫,字方山,真按:吳岫 號濠南居士,室名塵外軒,嘉靖間蘇州人。《列朝詩集小傳》:“吳岫方山,非通人也,聚書逾萬卷。”(見《藏書紀事詩》)真批:然則列朝詩集小傳乃只是轉引者. 吳氏藏書現頗有傳世者,余嘗見若干種,鈐“吳岫”、“姑蘇吳岫塵外軒讀一過”、“蘇郡吳岫圖書”等印。或有短跋。
項元汴,字子京,真按:項元汴 號墨林,室名天籟閣,明嘉靖隆慶間嘉興人。清姜紹書《韻石齋筆談》卷下:“墨林生嘉隆承平之世,資力雄贍,享素封之樂,真按:詞:【素封】無官爵封邑而富比封君的人。《史記‧貨殖列傳》:“今有無秩祿之奉,爵邑之入,而樂與之比者,命曰‘素封’。” 張守節 正義:“言不仕之人自有田園收養之給,其利比於封君,故曰‘素封’也。” 明 沈德符 《野獲編‧戶部‧海上市舶司》:“今 廣東 市舶,公家尚收其羡以助餉。若 閩中 海禁日嚴,而濱海勢豪,全以通番致素封。” 清 方文 《宋遺民詠‧謝皋羽翱》:“ 皋羽 故素封,破家為勤王。”《救災必須停戰》:“一位 湖南 朋友告訴我,他接到家信,親戚朋友中有若干素封之家,都已有多人餓死。” 出 其緒餘,購求法書名畫,……每得名跡,以印鈐之,累累滿幅,亦是書畫一厄,譬如石衛尉以明珠精鏐聘得麗人,而虞其他適,則黥面記之。抑且遍黥其體使無完 膚。較蒙不潔之西子,更為酷烈矣。復載其價于楮尾,以示後人,此與賈豎甲乙帳簿何異?不過欲子孫長守,縱或求售,亦期照原值而請益焉,貽謀亦既周矣。乙酉 歲大兵至,嘉禾項氏累世之藏盡為千夫長汪六水所掠,蕩然無遺,詎非枉作千年計乎?物之尤者,應如煙雲過眼觀可也。真按:摘要-此至理通論也! ”朱彝尊《懷鄉口號》:“墨林遺宅道南存,詞客留題尚在門,天籟圖書今已盡,紫茄白莧种諸孫。”自注:“項處士元汴有天籟閣,真按:項元汴 蓄古書畫甲天下,其閣下有皇甫子循(汸)真按:皇甫汸 、屠緯真(隆)真按:屠隆 諸公題詩尚存。真批:而今安在哉?即能免文革之禍,又能禁來日方長?況愚常言者:留取丹青與誰看也. ”(《曝書亭集》卷九)
趙用賢、琦美父子。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