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
, 從《四庫全書》中選出二百六十種,又從阮元進呈的《宛委別藏》中擇定四十種,合為 三百種,印發海內外專家徵求意見。同時主張選印書籍中,凡有宋元明舊刻、舊鈔,或後出善本全帙,以及現存四庫底本者,均應廢庫本而改用他本;並提出將文 淵、文津二閣《四庫全書》加以比較,從中選擇譌誤較少的善本予以付印。其後,蔡元培、袁同禮合辭呈文教育部,董康等二十五人聯名致函,一致認為應對選印庫 書的名稱重加考慮,不宜冠以“未刊本”之稱;並主張選印庫書中,凡有他本可代替者,應採用他本。蔡元培、袁同禮還提議組織專門委員會,對選印各書詳加審 查,嚴定去取。謝國禎、王重民、孟森等一批知名學者,也紛紛在報刊上發表文章,就選印《四庫全書》一事發表自己的看法。他們或主張兼採其他善本,或強調校 讎,還有建議影印庫書提要,或刊行禁燬書籍,等等。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些建議都不易實行,特別是影印《四庫全書》一事,自民國初年以來,已多次半途 而廢,此次若不立即著手進行,也難以避免此前同樣的命運。因此,教育部仍堅持選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並把主要工作放在書目的選擇確定上。先是根據董康、 傅增湘等學者的意見,對中央圖書館籌備處原定《影印四庫全書未刊本草目》作了某些修改,擬定三百四十三種。隨後又聘請陳垣等十五人,成立編訂《四庫全書》 未刊珍本目錄委員會,對《草目》再作討論修改。經各委員書面交換意見以及集中開會商議後,從《草目》中選出一百四十三種,新增三十七種,總共一百八十種, 定名為《四庫孤本叢刊目錄》。其後,柳詒徵又參考中央圖書館籌備處的《影印四庫全書未刊本草目》、北平圖書館的《影印四庫全書罕傳本擬目》,以及編訂《四 庫全書》未刊珍本目錄委員會的《四庫孤本叢刊目錄》
402
,剔除其中有宋、元、明及近代刊本和四庫底本各書,擇定二百零六種,彙為《選印四庫秘書擬目》。至1933年10月,教育部再次召集有關專家學者,對上述各種目錄詳加討論,斟酌取捨,編定《四庫全書珍本初集目錄》,計經部六十一種,史部十九種,子部三十四種,集部一百十七種,總共選書二百三十一種。前後延續半年多的選目工作,至此方告一段落。
目錄確定之後,影印工作隨即正式開始。由故宮博物院、中央圖書館、商務印書館及有關各方代表組成的臨時監察委員會同至上海,監視開箱,按目檢出各書,點明冊數、頁數,分期交付商務印書館就地影印。1934年7月至1935年7月,《四庫全書珍本初集》共計二百三十一種,分裝一千九百六十冊,先後分四期陸續出齊。中外人士企望多年的影印《四庫全書》計劃,終於得以部分實現。
《四庫全書珍本初集》刊行後,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歡迎,同時人們也希望看到和利用更多的《四庫全書》珍本。這樣,臺灣商務印書館繼1969年重印《四庫全書珍本初集》之後,又根據當年選印時各方擬定的目錄,以文淵閣《四庫全書》為底本,繼續編印《四庫全書珍本》第二至五集,在1971年至1974年間陸續出齊,真批:嗟呼,其所在時間均愚出世之前後也.豈天意也哉!豈天意也哉! 共收書七百二十九種,連同初集在內計九百六十種。1975年,臺灣商務印書館又編印《四庫全書輯自永樂大典諸佚書》,通稱《四庫全書珍本‧別輯》,以《四庫全書》著錄的三百八十五種《大典》輯佚書為標準,去掉前此初集至五集已印過的百餘種,共收書二百十四種。真按:四庫全書輯自永樂大典諸佚書的出版 真按:四庫全書輯自永樂大典諸佚書之數量 真按:四庫全書輯自永樂大典諸佚書 1976年至1982年間,臺灣商務印書館再續編《四庫全書珍本》第六至十二集,又印書七百零四種。至此,前後影印的《四庫全書珍本》連同別輯在內共十三集
403
,合計收書一千八百七十八種,佔《四庫全書》總數的一半左右。
1982年,臺灣商務印書館籌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全書,經臺灣故宮管理委員會會議通過後,於當年年底開始進行,至1986年3月全部出齊。影印本為16開,每面容納原書兩個雙面葉,每冊800頁左右。真批:不及800頁者似較多! 計經部236冊,史部452冊,子部367冊,集部435冊,《總目》5冊,《簡明目錄》1冊,《考證》4冊,共裝1500冊。自清末民初以來的半個多世紀,影印《四庫全書》之議時起時伏,幾經波折,至此終於全部印出。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