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unday, November 2, 2008

205

。”又云:“余嘗見秘閣墨跡,盡作硬黃紙,■第八切真按:按:真按 真按:此應即下文「上尸下乏」之字也.翁詩集末後屢見之. 真按:上广下臿-應係上尸下臿之訛也.翁詩集末屢見之。 真按:疑有誤!-切應係如下反切之義也。 直立切,真按:上尸下乏 《玉篇》曰:從後躡也。如梵經,亦甚整理。”

  《容臺集》云真按: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032_10486570.pdf 真按:此無篇名實難翻閱也.初檢閱文集篇目及可疑篇目略無.可能在別集內,而別集又無單篇目,唯有類篇目.○果然在別集.參詳下『又一條云:』札箋. 『宋 徽宗大觀年詔龍大淵等以內府新藏晉、唐真跡重加摹刻,金石之工,較淳化閣帖更勝。閱世既久,日少日亡,臨池之家得殘本斷章如優曇出現。王元美先生先購五 卷,巳後補一卷,及余又補首卷,尚有三、六、九卷,須其完,謀刻之石。余友陳懿卜若不能為河清之竣,曰:宋時官帖惟兩府大臣頒賜一本,蘇黃諸公巳為希覯, 大觀既在官帖之上,刻石易為流通,是人人傳庾嶺衣也。余無以難之,因為題此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6080_容臺別集\_000481.tif 真按:翁方綱讀禁燬書 真按:翁方綱與禁燬書 “《大觀》摹刻之工,較《淳化》更勝,真按:董其昌論大觀帖與淳化閣帖的優劣 閱世既久,日少日亡,臨池家得殘本斷章如優曇出現。王元美先生先購五卷,已後補一卷。及余又補首卷,尚有三、六、九卷,須其完謀刻之石。余友陳懿卜若不能為河清之俟,曰宋時官帖,惟兩府大臣頒賜一本,蘇、黃諸公已為希覯。真按:蘇軾、黃庭堅 真按:淳化閣帖的流傳 真按:大觀帖的流傳 《大觀》既在官帖之上,刻石易為流通,是人人傳庚岺真按:國無.詞:【傳庚】舊時謂訂婚時交換年庚帖。 秋瑾 《精衛石》第三回:“夫人正在多忙碌,般般果點配時新,訪問丫頭知底細,傳庚今日聘千金。” 真按:unicode字元. 之異體. 真按:不解之處!真按-.庚岺衣? 真按:原書作『是人人傳庾嶺衣也』,可見訛謬之甚! 余無以難之,因為題此。”又一條云:真按:『此帖少三六九卷,徧訪之江以南,不得,陳居士從江陰夏茂卿摹之,遂成完璧。茂卿好古精鑒,書學甚深,帖為朱湖莊孫氏所藏,傳流有據,誠海內書家之一快也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6080_容臺別集\_000482.tif 感謝國學數典瑚璉兄原賜之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032_10486570.pdf 愚此tif者即由彼轉,以便翻閱與OCR校讀也。 “此帖少三、六、九卷,遍訪之江以南不得,陳居士從江陰夏茂卿摹之,真按:應即前陳懿卜也. 真按:夏樹芳 遂成完璧。茂卿好古精鑒,書學甚深,帖為朱湖莊孫氏所藏,真按:疑有誤! 傳流有據,誠海內書家之一快也。”方綱按:香光所稱陳居士從夏氏借刻《大觀帖》者,凡今世所行稍舊之《大觀帖》,皆是物也。予既獲藏《大觀》真帖殘本,而適獲見百數十年前重開商訂之札,多幸多幸。真按:翁方綱收藏大觀帖真本 真按:翁方綱金石學的樂趣 真按:翁方綱讀禁燬書-翁方綱金石學的樂趣-讀禁燬書還深幸! 真按:翁方綱論大觀帖流傳史 真按:翁方綱與董其昌 真按:董其昌與大觀帖 癸卯元夕,方綱識。

  今考劉無言書標目者,乃元祐《秘閣續帖》耳,與《大觀帖》無涉。

  《大觀》、《太清樓》真批:大觀不就是太清樓帖麼? 《續閣帖》,溫陵劉燾無言模刻,真按:劉燾 工夫精緻。真按:劉燾與大觀帖 真按:劉燾的出版事業 山谷題《太清樓續帖》云:“劉燾箋題,便不類今人書,使之春秋高,江東又出一羊欣、薄紹之矣。”由是觀之,真按:黃庭堅對劉燾書法的評價 此帖必無言早年所書也。在曹士冕一條真按:疑有誤! 曹士冕云:“吾家收藏宣、政間所拓前十卷,真按:宣和.政和 字畫有鋒芒,且無損缺,自開禧以後,有榷場中來者,已磨去‘亮’字矣。”今此本無“亮”字可對,而字畫之鋒芒,則尚具有之,則安知非開禧以前之榷場本耶?予有辨證在後。真按:翁方綱對大觀帖版本的鑑定

  黃長睿跋《十七帖》云:“侍書王著勒石,勢殊疎拙。”方綱按:疎拙二字以評《淳化閣帖》,可謂神鑒。真按:翁方綱對黃伯思書學的肯定 退谷賞畢文簡賜本亦云“樸氣”。真按:畢士安與淳化閣帖 真按:孫承澤對淳化閣帖的批評 二評實相表裏,因是而《大觀帖》之精神,亦可相形而出矣。真按:翁方綱對大觀帖與淳化閣帖的比較研究

   以《容臺集》考之,弇州所藏二、四、五、七、八、十凡六卷,皆歸於董文敏,董又補第一卷,凡七卷,此是董與陳懿卜先謀付刻之七卷也。董與陳札云:“《大 觀帖》如刻完,先付第一本對之。”又云:“若首卷用前刻足矣,不必鈎也。”據此札,首卷自用董藏一本,則今所見汪象先本第一卷,鄭修容《破堽帖》內用紅筆 鉤者,別是一人所鈎,非董也。第四卷歐帖“珍”字破邊,以象先本印合去年所見友人藏翻本正合真按:疑有誤! 則未知陳、董刻之第四卷是用董所得之弇州本歟?抑用董所續借之夏茂卿本歟?據董札,似是二卷以下皆改用夏本者,則又未知珍字破邊之本,果是陳、董所翻否矣。真按:董其昌與大觀帖 真按:董其昌的文獻出版學 據弇州跋,謂汪象先本勝於所得朱忠僖本。而董謂首卷用前刻,可不必鈎,則弇州本、夏茂卿本皆不能出汪象先本上矣,是就今日所見聞,若馮涿鹿、汪新安二本有形可據,皆石邊已損之本也。王弇州、夏茂卿二本無傳形可據,而作王、董之文度之,亦文皆石邊已損者也。真按:疑有誤! 孫退谷本亦所未見,而依壇長集度之,亦必石邊損者也。真按:翁方綱對大觀帖的鑑定方法-二手資料 真按:翁方綱對大觀帖版本的鑑定 惟壇長所極稱之王鐵山第五卷一本,暨宜興二、三、五、七、八、九、十之七本。又孫月峰所謂李伯玉第二卷之本及楊太素給諫本,其石邊損否,俱不可知。真按:孫鑛與大觀帖 而明晉藩本重勒在孝宗之初,其或竟是宣、政間拓本,亦未可知,要以今所見晉藩重刻本度之,則是石邊未損本也,今以見聞諸本考次石邊損否之大略如此。真按:翁方綱對大觀帖的鑑定方法-石邊破處

  凡《大觀》舊本,得於見聞的據者:真按:翁方綱所見大觀帖的版本 真按:翁方綱過眼錄-經眼錄 晉藩本(全)、李伯玉本(二)、楊太素本(不知其次)、華中甫本(五六七八九)、丹陽孫氏本(二三)、江陰夏茂卿本(想亦全)、王弇州本,即董香光本(一、二、四、五、七、八、十,今得見其二、四、五)真按:標點可議者-疑當作「王弇州本(即董香光本一、二、四、五、七、八、十,今得見其二、四、五)」 、汪象先本(一、二、三、四)、馮涿鹿本(未知全不)、孫退谷本,即王華亭本(用數種補全)真按:可見前「即」字之標點該訂正了! 『孫退谷本(即王華亭本,用數種補全)』 、王鐵山本(五)、儲宜興本(二、三、五、七、八、九、十)、徐壇長揚州所得本(一、二)及壇長所見成雲洞本(不知其次)。以上已有十四種。

206

  嘉慶辛未李春湖於真定梁家購得第二、四、五卷淡墨本,真按:李宗瀚與大觀帖 真按:李宗瀚的金石採訪學 有“貞元”、“伯雅”印,即弇州得自朱忠僖者,真按:王世貞與朱希孝 真按:王世貞與大觀帖 留予几間旬日,為詳識之。六月廿五日。

  弇州本亦是石邊損者,此二、四、五卷皆極淡拓,故弇州謂象先本勝之,實皆真石耳。余見汪象先本後廿有八年,而得見此,因以辨識此卷內想小大悉帖石邊小字真按:疑有誤!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需要時間

  友人持宋拓《大觀帖》四冊見示,即徐壇長所云借於劉行人者也,是明新安汪象先無擇舊藏。真按:汪無擇 其簽藏經紙,周公瑕題,內有王鳳洲、麟洲、周公瑕、王百穀、汪仲嘉、王荁、徐桂、郭第凡八跋。壇長謂此本即華亭本,而不及王鐵山與宜興儲氏本,蓋疑其紙墨不甚精,為翻刻也。予按:此說非也。真按:翁方綱對徐用錫碑帖鑑定學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對大觀帖版本的鑑定 曾宏父《石刻鋪敘》云:“靖康之亂,新、舊二刻,莫知存亡。”又云:“今閣本前後帖淪隔敵境,不可復得,新謂《大觀》,舊謂《淳化》也,并不言有重刻本也。”宏父此書,真按:重出,重複, 成於淳祐戊申,在南宋之末造,而不言新、舊,二帖之有重刻,則在宋時。《淳化》、《大觀》皆無重刻明矣。(《淳化》帖在宋時有重刻耳,此予舊跋所未分析。丁丑十月又書。)真按:斷句之誤-愚擬稿曰: 「宏父此書,成於淳祐戊申,在南宋之末造,而不言新、舊二帖之有重刻,則在宋時《淳化》、《大觀》皆無重刻明矣。」此句前有可證,而此乃誤讀如此,可不憤慨? 真按:大觀帖的流傳 真按:淳化閣帖的流傳 真按:翁方綱對淳化閣帖版本的研究 真按:翁方綱對大觀帖版本的研究 真按:翁方綱對自己說法的修正 其在今日,此二帖之子孫支裔重見疊出,至莫能詳其先後之系,此特明朝書賈輩輾轉翻摹致紊真耳。宋時無此事也。然宏父亦不言有榷場本者。曹士冕云:“開禧已後,榷場北來者已磨去‘亮’字矣。”考《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云:“自紹興通和後置榷場,升盱眙縣為軍,凡榷場之法,商人皆百千以下者十人真按:翁方綱治學的毛病-皆字屢錯,誤人誤己.看來也未擇善本或未能勇于置疑也. 真按:翁方綱讀懂了嗎?-皆字屢錯,誤人誤己. 真按:當作『商人貲百千以下者十人』.見愚前校案.唯翁此句見稱多次乃皆作皆,不作貲,恐翁所見本已訛作皆矣,而翁乃未寤耶?或將錯就錯讀不懂也不置疑耶? 為保留其貨之半在場,以其半赴泗州榷場博易,俟得百物還,復易其半以往大拘之,以俟北賈之來。真按:此「大拘之」亦誤也.詳愚前校. 而 金亦置蔡、泗、唐、鄧諸場,皆以盱眙為準,其間又屢罷屢復。”蓋宋與金雖通使,而兩國界禁尚嚴,榷場之官為禁令以拘制之,自南渡至開禧七八十年,二國勢皆 垂弱,其邊市禁令未必如曩之嚴阻,於是百貨雜陳,而此帖始漸通,此當日榷場之本末也。宏父以垂髦之年,家居既久,尚未必知有榷場本也。由是言之,則榷場本 在南宋時,亦未必能多有也。觀於明人諸跋,皆以《大觀》全本為難得,不似今日動輙盈函,蔓延不已。蓋是帖自明朝人翻刻,始有贗本,其前尚無之也。真按:翁方綱論大觀帖流傳史 汪 象先本第三卷內“亮”字磨去未淨,尚隱露一、二點畫之痕,其為《大觀》原石無疑。益信王澧翁跋謂當時尚方過江榷場工墨有精粗,遂成二物。此帖實未嘗再勒 者,是定論也。王華亭所購退谷本,壇長謂與此四冊同,而今諦審此四冊,其每石邊痕皆破,即馮涿鹿所藏舊本,傳聞是《大觀》初拓,而以《快雪》所摹《王洽帖》驗之石邊之破痕,真按:標點可議者-王洽帖,不必加書名號也.王洽有帖在大觀帖中.見前.非其帖名王洽也. 正與此第二卷相合。以此精驗予所藏第六卷殘本石邊破痕,無不畢肖,首尾題目年月小字,亦皆畢肖,其為一石,愈無可疑。真按:翁方綱對大觀帖的鑑定方法-石邊破處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諦審精驗 真按:翁方綱的精細 而予所藏本紙質、墨色、拓手皆出此四冊之上,蓋予得是帖之後二歲得此,確驗真按:斷句可議者-蓋予得是帖之後二歲得此確驗 尤是一大快事也。因臨寫其簽跋,而記於後。乾隆四十九年歲在甲辰秋九月朔旦,北平翁方綱書於晉觀堂真按:翁方綱的書齋

  鍾書《白騎遂帖》四行,可配《旦極寒帖》也,惜《快雪》未摹之,故有元常句。諦玩《大觀》真本,每至石邊破處,乃尤可愛。真按:翁方綱對大觀帖的鑑定方法-石邊破處 就汪象先所藏四本與予所藏此第六卷合驗之,大約撮計其石長者橫三尺二寸五分許,以此為率。真按:重出,重複,

  《不得臨小問帖》二行後云:“庾丹陽差數深致深致。”此一帖十二字,見張彥遠二王書語,《淳化閣帖》所無也,其增入《大觀帖》,則前人未言之,蓋是別為一帖。真按:翁方綱論大觀帖的版本 真按:翁方綱論大觀帖流傳史 黃長睿、顧汝和專釋前帖,真按:顧從義與大觀帖 故不及也。真按:黃伯思與大觀帖 曾宏父謂《大觀》視《淳化》無增減,惟當時盡出元藏真帖,定其舛誤,而所謂《絳帖》,增者又無此目。真按:標點可議者-而所謂《絳帖》增者,又無此目。 劉有定《衍極注》云:“《大觀》與《淳化帖》稍異,其間有數帖,多寡不同,則曾宏父以為《大觀》無增減者,亦不盡然矣。”劉潛夫曰:真按:翁方綱對黃伯思書學的批評 真按:標點可議者-恐有誤!『劉有定《衍極注》云:“《大觀》與《淳化帖》稍異,其間有數帖,多寡不同。”則曾宏父以為《大觀》無增減者,亦不盡然矣。』 “《潭》、《絳》太瘦,《臨江》太媚。”然則《大觀》初非瘦本,今人以瘦畫舊拓為宋拓《大觀帖》者,大都是明晉藩刻本耳。北平翁方綱識真按:翁方綱對大觀帖版本的鑑定

207

  《大觀帖》、《絳帖》皆高行也,晉藩所刻《寶賢堂帖》,以《絳》本原石泐缺,因參取《淳化》、《大觀》為之,要之取諸《絳帖》為多。予方欲取舊拓《大觀》與《寶賢》細對,適借友人所藏舊拓《大觀帖》諦審之,乃知今世所傳高行而細瘦者,皆《寶賢》舊本,賈人割棄其餘真按:簡化字之餘孽-原作賈人割弃其餘,疑為賈人割棄其餘之訛. 偽刻大觀年月於卷末,如是者,蓋非一本矣。真按:翁方綱對大觀帖版本的鑑定 真按:翁方綱對大觀帖真本的鑑定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學-大觀帖 真按:古人碑帖造偽的技術 恰值辨驗之頃,有持此第六卷殘本來者,因購得之,雖紙質、墨色,不敢定為北宋拓,而其字實佳正,如手書卷尾年月,亦是蔡京手筆,非若今所行《大觀帖》題字之板滯無神氣者,存此以俟足本而精校焉。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需要時間 庶幾仿佛九方真韻乎?真按:翁方綱收藏大觀帖真本 真按:沈津歸併失序-此事應在前數段前也! 乾隆壬寅秋七月九日,北平學人覃溪方綱又記。真按:翁方綱

  虛舟先生謂懷仁所集“度一切苦”,“苦”字是從《建安靈柩帖》“苦”字模去,可謂精鑒。真按:翁方綱對王澍書學的肯定 予謂此帖內“永惟”“惟”字亦即《聖教》“伏惟”“惟”字也。然《淳化閣帖》中此二字猶未能若此本之肖甚也。即此二字,可以知是拓之足寶矣。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賞鑑學方法論-畫痕厚實有神-筆意筆畫字體結構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價值鑑定學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鑑定學方法論-字體筆畫 七月九日亭午識於蘇齋,方綱。

  《旦極寒》、《庾丹陽》二帖,并又見賀鑒所摹《澄清堂帖》。《旦極寒帖》“猶”字、《庾丹陽帖》“致”字與下二字腳并已泐缺。今此本皆全,知是《大觀》時以原跡更審定入石也。真按:翁方綱論大觀帖之成書 《法帖譜系》云:“靖康之禍,新、舊二刻皆入金地。”今驗此本,紙質、墨色與去年所見馬半槎家藏《化度寺碑》正同,真按:馬曰璐與化度寺碑 故當是南宋之初拓本爾。真按:翁方綱對大觀帖的鑑定方法-不同帖間的比對 榷場本是金朝所拓,半槎家《化度》是宋人覆本,未可擬此。

  張米庵《南陽法書表》云:“王右軍《旦極寒帖》有宋高宗紹興小璽。”今快雪堂所刻無小璽,則非別見墨跡也,是從此刻摹出無疑。真按:翁方綱對馮銓快雪堂法書的研究 真批:邏輯奇怪!

  宋人所刻舊跡,惟魯公《爭坐位》、懷素《藏真律公》、《聖母帖》,精妙如手書,此三帖皆北宋刻也,乃知古帖在宋刻中傳神阿堵,獨有《大觀帖》耳。真按:翁方綱對大觀帖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對宋刻碑帖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學-唐刻與宋刻的比較

  《旦極寒》、《建安》、《追尋》三帖,實《快雪堂帖》所自出也。予幼時側聞涿鹿馮氏藏《大觀帖》初搨本,真按:馮銓與大觀帖 真按:翁方綱童年臨習的過程 真按:翁方綱的童年 昨以語無錫鄒曉屏司成,真按:鄒炳泰之仕履 亦云“髫年於淮上見之,是初拓足本,墨光如古漆,蓋馮氏後人有官於淮上者”云真按:馮銓之後裔 真按:標點可議者-此恐乃翁語也。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鄒炳泰 七月十五日,因寓書涿鹿,問其攜帖者名字,真按:翁方綱與馮銓後人的交情 而附識於此。真按:翁方綱的讀書筆記 真按:翁方綱的讀書日記

   董文敏云:“宋大觀間,詔龍大淵等以內府所藏晉、唐真跡重加摹刻,金石之工,較《淳化閣帖》更勝,閱世既久,日少日亡,臨池之家,得殘本斷章,如優曇出 現。王元美先生先購五卷,已後補一卷,及余又補首卷,尚有三、六、九卷,須其完謀刻之石。”又云:“此帖少三、六、九卷,遍訪之江以南不得,陳居士從江陰 夏茂卿摹之,真按:董其昌與夏樹芳-應即此人 遂成完璧。”又孫北海云:真按:今據迪志版四庫本庚子銷夏記卷4錄之以備考: 『〈宋賜本大觀太清樓帖〉: 宋 搨大觀帖有黄、白紙二種,所見不一,而黄紙者止見一部,字法精妙,宛如手書,乃徽宗賜宰相余深者。予初從市賈得二本,於江右李梅公得二本,萊陽左旦明得二 本,浙江張爾唯得一本,寳坻曹子固得一本。第一本在以塩換爛紙者擔頭呉太和収之,余數四購求不與,後以銀酒巵十件易得,止缺第九本。聞杭州姜滙思有此本, 雖非黄紙者,然係初搨,予有顔魯公大字麻姑壇記帖,世無二本,姜欲得之,更益以宋人畫卷,乃相易,而十卷適完。按此帖在宋時莆田方楷曽以百萬購之不得,後 年久散亂,王灃翁多方湊合,始成全帙。今兵火之後,業已散亂,如曩時而復珠聨璧合,豈非神物在世有鬼神呵護之以至是乎?王澧翁有手跋極詳。』 “宋拓《大觀帖》,予初從市賈得二本,於江右李梅公得二本,萊陽左旦明得二本,浙江張爾唯得一本,寶坻曹子固得一本。第一本以鹽換爛紙者擔頭,吳太和收之,余以銀酒卮十件易得,止缺第九卷,聞杭州姜匯思有之,乃以魯公大字《麻姑壇記》,蓋以宋人畫卷易之真按:沈津識字誤-愚無原本可對,蓋益形近.以義揆之,此當作『乃以魯公大字《麻姑壇記》,益以宋人畫卷易之』也.是也.見愚前所錄迪志版四庫本庚子銷夏記. 而十卷適完。此帖在宋時,莆田方楷曾以百萬購之不得,後年久散亂,王澧翁多方湊合,始成全帙。”觀二先生言,則今時所傳十卷,動輒稱宋拓者,皆非其真耳。

真按:翁方綱對大觀帖版本的鑑定

  弇州云:“甲戌秋八月,余以俸緡四十五千得之長安市,乃故太傅朱忠僖家藏物,然僅卷之二、四、五、八、十耳,明年復以十六千得第七卷,為右軍書,而缺首數行,拓法精甚,字畫稍肥,而鋒勢飛動,神采射人真按:真按:重出,重複, 真按:王世貞與朱希孝 王世貞與大觀帖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