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unday, November 30, 2008

238

。比林氏所摹尤精彩云。附記於此。真按:翁方綱的讀書筆記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備材料

  壬寅十月廿日,耦堂侍御復以所藏萬松山房頭縮本屬為審定,真按:沈津識字誤-當作蠅字也.下同.蠅頭變成饅頭,下還云饅頭太小,不禁莞爾.-耦堂侍御復以所藏萬松山房蠅頭縮本屬為審定 即王虛舟所謂以原本相校不失毫髮者也。然其筆法行次皆有疎失,不及此本遠矣。萬松山房本勒於明神宗時,雖饅頭太小,與摹本不同真按:雖蠅頭太小,與摹本不同.又「與」字原稿未見也.-雖蠅頭太小,摹本不同.摹字亦可疑.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5_復初齋文稿(六)\_001311.jpg 然其失處至三四十字之多,亦足見細書摹寫照顧之難,真按:翁方綱的臨摹學-臨摹技術-縮臨 而是本為宋時原刻無疑者矣。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五冊第1282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5_復初齋文稿(六)\_001282.jpg 1311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5_復初齋文稿(六)\_001311.jpg

238

跋蘭亭(神龍本)真按:原書題云〈跋神龍蘭亭〉.

  右神龍《蘭亭》,項墨林題曰“馮承素摹”,真按:項元汴與蘭亭 真按:馮承素與蘭亭 其源委略具於文文水跋中。真按:文嘉與蘭亭 長樂許悔至仇伯玉元豐五年凡七跋,皆與《卞氏書畫考》所載神龍本相同。而其下諸跋,真按:翁方綱的目錄學與辨偽學 卞所載者則有二本,其一本與朱性甫《鐵網珊瑚》所載諸跋悉同,真按:朱存理 卞注云“以上皆本”,真按:原書作搨. “以下皆墨題跋”。真按:原文作迹,原書作蹟.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935_復初齋集外文(冊二)\00004_000002.00.tif 可見此七跋真跡在唐拓墨本中無疑矣。至其後“天曆二年四月十日閱願學齋”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原書作于. 真按:沈津擅改原文-曆,原書作厤-至其後“天厤二年四月十日閱于顛學齋”○顛學齋,沈又作願學齋.原書作顛(顚)然似作願學齋為是也.○原書下文即作願學. 至至正丁亥,識凡四條,真按:原書作「至至正丁亥 識」空一格也。 皆吳彥暉跋,則又與朱性甫所錄之後半墨跋相同,而性甫所錄願學跋尚有前後三條,真按:原書亦作願學.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935_復初齋集外文(冊二)\00004_000002.00.tif 則此內無之,今第就其必須記者摹書於此,以考證。真按:原書作僃.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935_復初齋集外文(冊二)\00004_000002.10.tif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備材料

  又有《鬱岡齋》所刻馮承素本,真按:原書此段挨次前段,不必多空一段/行也. 王虛舟謂如游絲裊空者,“歲”字中小橫上多一點,“領”字左令之末點真按:標點不當-下系既已加引號,此令亦當加上引號也. -“領”字左“令”之末點. “絲”字右“系”之末點真按:原書作「“絲”字右“糸”之末點」是也.系字誤. 皆多出一折,其餘皆是從褚影出者,而多旋折,以取異態者。虛舟之云非真鑒也。附記於此。真按:翁方綱對王澍書學的批評

  注:見《集外文》第四卷第20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935_復初齋集外文(冊二)\00004_000002.00.tif 當作「《集外文》第四卷第2頁。」也.20頁!

238

跋蘭亭(神龍本)真按:篇題不當-由正文中「此本則不知其所自,要之為褚臨之一則無疑也,故題曰褚臨舊本,而神龍之說姑置勿論可矣。」可知.

  右神龍《蘭亭》舊拓本,第一行已泐,後有褚氏印及“貞觀”、“淳化”連珠并“神龍”、“開元”等半印。中間多劖斫痕,紙墨闇淡,不甚有神采,不知何年所刻。後有“陳元素”、“古白”二印,真按:陳元素 真按:陳元素與蘭亭 蘭陵文子收藏印”。真按:詞無.國:蘭陵 注音一式 ㄌㄢˊ ㄌ|ㄥˊ 1. 郡名。春秋戰國時楚地,故城約在今山東省嶧縣東。荀況適楚,春申君以為蘭陵令,即此地。見讀史方輿紀要˙卷三十二˙山東三˙袞州府˙嶧縣。 2.縣名。今江蘇省武進縣。讀史方輿紀要˙卷二十五˙江南七˙常州府˙武進縣:「蘭陵城,府西北六十里,晉大興初,始置南蘭陵郡及蘭陵縣於武進界內。」 真按:文嘉-疑指此人.下文文休承也.非也.乃下文繆曰藻(一作繆日藻)也. 其印鑑曰藻也,非日字,作日者誤也. 真按:繆曰藻 康熙丙申七夕後三日跋,己未九秋跋,皆吳門繆宮洗曰藻手筆。真按:繆曰藻 真按:繆曰藻與蘭亭 跋內稱此為米氏寶晉齋所刻。真按:米芾與蘭亭 真按:米芾 予曩嘗作《神龍蘭亭辨》,真按:翁方綱的書學著作 疑神龍之說不足徵信,當是南宋坊賈所為。真按:翁方綱論南宋出版業 真按:翁方綱對神龍本蘭亭集序版本的考訂 今觀此本,與王虛舟得自董玉之宋本相對,真按:虬 真按:董文驥與蘭亭集序 真按:王澍與董文驥 則“惠風和暢”“和”字“口”內,誤多一筆,此二本相同,而潁上本無之,即此一處,足此數本皆在潁上本之後。真按:沈津擅改原文-原稿作徵也-即此一處足徵此數本皆在潁上本之後. 真按:一字定江山 真按:翁方綱撰寫提要之方法-一語定江山 真按:一例定江山 真按:翁方綱對蘭亭集序版本的鑑定方法 潁上本,吾考定其為米老時所刻,則此本是南宋坊賈之作,愈有徵矣。真按:翁方綱對蘭亭集序的研究 真按:翁方綱對蘭亭集序版本的鑑定 真按:翁方綱對潁上本蘭亭的考訂 真按:米芾與潁上本蘭亭 除此一處,則虛舟所見宋本者“畢”字右肩真按:標點可議者-則虛舟所見宋本者,“畢”字右肩 “同”字左直、“欣”字末腳,皆有雙杈之筆。又“每攬”“每”字,內作二點,“攬”字“臣”字左直係斷筆。此處驗以此刻,真按:原稿此處有描改. 真按:國:五  部首 二 部首外筆畫 2 總筆畫 4 注音一式 ㄨˇ 1. 介於四與六之間的自然數。如:「三、四、五、六……。」大寫作「伍」,阿拉伯數字作「5」。 2.姓。如漢代有五京。 詞:五1 w ㄨˇ〕 〔《廣韻》疑古切,上姥,疑。〕 1.交午,縱橫交錯。《周禮‧秋官‧壺涿氏》:“若欲殺其神,則以牡橭午貫象齒而沈之” 鄭玄 注:“故書,橭,為梓;午,為五。” 孫詒讓 正義:“午五二字古本通用,《左‧成十七年傳》‘ 夷羊五 ’,《國語‧晉語》作‘ 夷羊午 ’是其證。” 孫奕 《履齋示兒編‧字說‧集字三》:“《學林》云:古篆五字為×,象陰陽交×之義,午字亦取此義。”2.數詞。四加一所得。表示計數。《易‧繫辭上》:“天數五,地數五。” 南朝 劉勰 《文心雕龍‧宗經》:“致化歸一,分教斯五。”3.數詞。四加一所得。表示序數。《孟子‧告子下》:“初命曰,誅不孝,無易樹子,無以妾為妻。再命曰,尊賢育才,以彰有德……五命曰,無曲防,無遏糴,無有封而不告。” 沈從文 《長河‧呂家坪的人事》:“街上到處貼紅綠紙條子,一二三四五寫了好些條款。”4.五次,表示再三、多次。《孟子‧告子下》:“居下位,不以賢事不肖者, 伯夷 也;五就 ,五就 者, 伊尹 也。” 劉向 《說苑‧指武》:“ 吳王 闔廬 人戰於 柏舉 ,大勝之,至於 郊,五敗 人。”如:三令五申;五花八門。5.謂五倍。《孫子‧謀攻》:“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張預 注:“吾之眾五倍於敵,則當驚前掩後,聲東擊西。”6.五行。《國語‧晉語一》:“且夫口,三五之門也。” 韋昭 注:“口所以紀三辰,宣五行,故謂之門。”《後漢書‧郎顗傳》:“臣聞天道不遠,三五復反。” 李賢 注:“《春秋合誠圖》曰:‘至道不遠,三五而反。’ 宋均 注云:‘三,三正也。五,五行也。三正五行,王者改代之際會也。’”7.指五帝。 袁康 《越絕書‧篇敘外傳記》:“興敗有數,承三繼五。”《漢書‧司馬相如傳下》:“上咸五,下登三。” 顏師古 注:“言 德與 五帝 皆盛,而登於 三王 之上也。”《南齊書‧禮志上》:“ 崇儒雅,幾致刑厝,而猶道謝三、五者,以其致教之術未篤也。”8. 中國 傳統樂譜“工尺譜”上的一個記音符號。參閱 吳釗 劉東升 《中國音樂史略》第五章九。9.星名。二十八宿中的昴宿。10. ”的古字。齊等。《墨子‧節葬下》:“妻與後子死者五,皆喪之三年。” 于省吾 《雙劍誃諸子新證‧墨子二》:“五應讀作伍,二字古通……言妻與後子死者等,皆喪之三年也。”11. ”的古字。行列,次第。《呂氏春秋‧必己》:“ 孟賁 過於河,先其五。” 高誘 注:“先其伍,超過次第也。” 陳奇猷 校釋引 畢沅 曰:“古‘伍’字作‘五’。”12.姓。 代有 五逢 。見《漢書‧陳勝傳》。 . 乃皆因石泐糢糊之故。又如“脩稧”“脩”字,右邊起處,尖鋒之太高。“地”字“也”末踢腳之太長。“茂”字左撇之迴勢太彎。“脩竹”“竹”字右“个”之下直太鈍。“激”字“身”下作“方”字真按:沈津識字誤-此必有誤也.激之方上乃白,何有身也? 「“激”字“白”下作“方”字」?俟覈原稿。○原稿是似身字無誤,然翁之意乃謂激之中間部件(上白下方)此字形也.亦不應楷定作身字.亦因有其下不作「方」者,故此字形寫如此. 拗仄向內之勢真按:不解之處!真按-語焉不明! “流觴”“流”字上一點之太尖。“暢”“暢”字“申”頂之多出一折。真按:叙 “遊”字“辶”首一點之太尖向外。“騁”字“馬”旁第四橫之出頭太偏向外。“躁”字“喿”內中橫三點之中間一點作直立勢。“”字右“”頂有出頭之尖。

Thursday, November 27, 2008

343

跋文衡山文草真按:文徵明的草稿

  衡山文草四首,《甫田集》皆不載。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與校勘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與輯佚學 此內《送王祿之序》,在嘉靖戊子;《壽朱宗伯》在辛卯;《送管推官》在丙戌後之三年,是庚寅歲作。合此數草,皆衡山初告歸時之作,年六十二歲時所書也。真按:翁方綱對作品編年的方法-職官履歷 予篋有皇甫百泉昆仲手寫文稿,真按:皇甫濂 真按:皇甫涍 真按:皇甫沖 真按:翁方綱收藏皇甫汸手稿 真按:翁方綱的收藏 亦是此種界紙,小行楷,可想爾日吳門翰墨風味也。真按:翁方綱的古器物學-紙 真按:翁方綱的讀書情趣 真按:皇甫汸的用紙 真按:文徵明的用紙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五冊第4213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5_復初齋文稿(二十)\_004213.jpg

343

跋喜雨亭記卷(文衡山書)

  適為門人莫績軒畫雨亭詩,真按:沈津擅訂原文-原書訛作續.作績是也.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58_蘇齋題跋\_000379.JPG 真按:莫元龍 真按:莫元龍 真按:翁方綱為莫元龍作詩 用“蘇文吾以名吾亭”作結句真按:標點之荒唐者-沈津真自打嘴巴也.此不自作筆記或資料庫故也.          年譜「是日,為門人莫績軒作〈畫雨亭詩〉,用「吾以名吾亭」五字為結句。(影3/585、《詩集》17/5B)」          詩集「吾以名吾亭,拈毫淡無語。」(畫雨亭詩為莫績軒作)      下一首即〈適為門人莫績軒作畫雨亭詩,用蘇文「吾以名吾亭」五字作結句,是日購得文衡山書喜雨亭記卷,因題小齋曰雨香,賦此志之,邀魚門、韻亭和              --適為門人莫績軒作畫雨亭詩,用蘇文“吾以名吾亭”作結句 是日購得文衡山書《喜雨亭記》卷子,因題小齋曰“雨香”,賦此志之,真按:翁方綱書齋的命名 邀魚門、韻亭和。真按:翁方綱與程晉芳.莫瞻菉

  甲午是嘉靖十三年,先生六十五,請告歸里,築玉磬山房之第八年也,真按:文徵明 真按:文徵明之仕履 至今二百四十五年矣真按:前曾有「後四甲辰之秋七月既望,方綱跋。」之署,蓋亦約莫其年也. 乾隆四十三年歲在戊戌秋八月廿四日,北平翁方綱。

  雨窗無事,展玩文衡山書《喜雨亭記》卷,再疊前韻。方綱。辛丑六月二日。

  去年秋,得見天目山房宋拓《蘭亭》卷,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成績 真按:翁方綱與蘭亭 真按:翁方綱與蘭亭集序的版本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成績-蘭亭集序 真按:翁方綱過眼錄-經眼錄 今春復得見趙子固落水真本。而去年春,得宋拓《化度寺碑》,始知山陰、渤海原流合一之妙。真按:翁方綱的蘭亭學歷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方法論-需要時間

  衡山此卷,實能以歐、虞之法,上接右軍正脈者也。真按:翁方綱論文徵明書法的淵源-王羲之 真按:翁方綱對文徵明書法的評價-上接右軍正脈 真按:翁方綱論文徵明書法的淵源-歐陽詢 真按:翁方綱論文徵明書法的淵源-虞世南

  書家有意到筆不到者,雖作手亦不能免,然精熟《蘭亭》,定無此慮。真按:翁方綱的書法教學-筆法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方法論-神理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批評方法論-筆法 真按:翁方綱的形意論/形神論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方法論-章法 如《玉潤》、《旦極寒》諸帖,皆所謂飛騰綺麗,兼有之矣。

  甲辰夏五月廿二日,雨中展玩《大觀》真本,因識於此卷後。方綱。真按:翁方綱與大觀帖真本

  是歲仲冬廿日,以衡山仿蘇書《泗州僧伽塔詩》與此對看,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方法論-以帖證帖-不同帖間的對證 真按:文徵明與蘇軾 真按:翁方綱論文徵明書法的淵源-蘇軾 深嘆其能用南唐後主撥鐙法,真按:李煜的書法 為書家不傳之秘,漫記於此。真按:翁方綱對文徵明書法的評價-上接右軍正脈 真按:翁方綱論書法的訣竅 真按:書法要訣 真按:翁方綱論文徵明書法的筆法 真按:翁方綱論文徵明書法的淵源-李煜

  昨於泲南,得衡山所作《樹石大軸》,始備見先生具體坡、谷之妙。真按:蘇軾、黃庭堅 真按:翁方綱論文徵明書法的淵源-蘇軾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學歷 真按:翁方綱論文徵明書法的淵源-黃庭堅 癸丑中秋前一日,記於此卷後。蘇齋學人方綱。

注:見《蘇齋題跋》卷下。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58_蘇齋題跋\_000379.JPG       原題云〈文衡山書喜雨亭記卷〉.

343

跋文衡山詩畫卷

  丁丑五月,為雲谷農部題衡山畫後,八十五叟方綱。

  文衡山畫,用粗筆者最為難得,故吳下有粗文細沈之語。真按:翁方綱論文徵明畫法 真按:翁方綱論畫 展玩不足,再附一詩書於後幅。

  此文衡山自書詩,與前畫幅同裝為卷,畫則少壯所作,其自書詩則年八十五矣。僕於衡山,豈敢比倫,亦靦顏附八十五叟拙題於後耶?慚愧!慚愧!丁丑仲夏,方綱。真按:翁方綱與文徵明 真按:翁方綱的謙卑

  注:見《夢園書畫錄》卷十一第6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6083_夢園書畫錄\_000486.tif

343

跋泗州僧伽塔詩墨跡(文衡山仿蘇書)

  嗚呼!蘇詩之不可及也。真按:翁方綱對蘇詩的評價 漁洋先生平生詣極,至於嚴滄浪,真按:嚴羽 司空表聖所莫能形容者,真按:司空圖 蘇詩《郭綸》一首盡之,蘇書之不可及也。真按:標點不當-。蘇書之不可及也,--前論詩後論書也. 以文衡山力追晉帖,獨得上游,猶用南唐李後主撥鐙法,乃始得其仿佛而已,為衡山得意筆矣。真按:翁方綱對蘇軾書法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論文徵明書法的淵源-蘇軾 熟玩《洋州園池詩》《谷庵銘》,乃可與談斯理。真按:翁方綱論文徵明書法的淵源-李煜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教學-蘇軾書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三十一卷第6頁。真按:    原題云〈題文衡山仿蘇書泗州僧伽塔詩墨迹後〉

344

跋拙政園記(文衡山書)

  右文衡山《拙政園記》,并三十一詩,王雅宜《拙政園賦》并序,皆後人重書。真按:文徵明與王寵 真按:王寵與拙政園 真按:文徵明與拙政園 文衡山記,在其既歸田後之七年,而雅宜已歿矣。尚未言及山茶,則王獻臣築園時,其無山茶可知。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旁敲側擊-周邊人事時地物 真按:拙政園史 王 獻臣以錦衣鎮撫司匠籍,成進士在弘治六年癸丑。至嘉靖中,乃因大宏寺廢基築園。而吳梅邨詩云:“百年前是空王宅,寶珠色相生光華。長養端資鬼神力,優曇湧 現西流沙。歌臺舞榭從何起,當日豪家擅閭里。苦奪精藍為玩花,旋拋先業隨流水。”據詩似是王侍御因舊有山茶,而侵地為園。若然,則記中所列亭館三十二區 者,反遺其最盛之名花,何邪?雖一物之微,而賦詠與記述,輒不相應如此,況其大者乎?真按:翁方綱的批評方法論-一物之微尚如此,況其大者乎?-翁方綱重視作者品格的原因 真按:吳偉業治學的毛病 真按:翁方綱的一絲不苟 真按:翁方綱的細心 真按:翁方綱對考證學的態度 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對吳偉業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所以重視考證的原因 真按:勿以善小而不為 真按:勿以惡小而為之 徐健庵《道署記》,櫽括前後,亦稍有同異,而衡山之記,稱侍御直躬被斥,與梅邨所云豪家侵寺地者,亦不相似,則又何也?真按:王獻臣之為人 真按:翁方綱重視作者品格的原因 援地志證史者,未知將焉所折衷矣。真按:翁方綱的方志學與金石學 真按:翁方綱對方志的看法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與史學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三十一卷第9頁。

344

跋王文成詩墨跡卷

  右詩在先生《居越稿》,題作《夜宿浮峰次謙之韻》。謙之當是張元沖,真按:翁方綱考訂人物 舟中問先以二氏與聖人之學,真按:原稿是生字,不難辨.--舟中問先生以二氏與聖人之學,差毫釐、謬千里者也。 差毫釐、謬千里者也。《居越稿》是正德辛巳以後歸越所作。按先生年譜,正德十六年辛巳,升南京兵部尚書,疏乞便道歸葬。八月至越,自此以後,至嘉靖六年丁亥,凡六年,皆居越。真按:王守仁之仕履 嘉靖二年癸未十有一月至蕭山見素林公真按:疑有誤!-尋下文,疑當讀作「至蕭山,見素林公.自都御史致政歸道錢塘。渡江來訪真按:疑有誤!-疑上敓""字,謂素林公渡江來訪也. 先生趨迎於蕭山,宿浮峰寺,是詩或即三年甲申春所作歟真按:翁方綱對王守仁作品編年 曲阜雩谷孔君以此跡見贈,真按:孔繼檊 因次其韻報之。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孔繼檊 真按:孔繼檊送翁方綱東西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三冊第752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3_復初齋文稿(四)\_000752.jpg

344

跋王文成與友論學手札

  右王文成公與友論學手札,末云“寓洪都”,蓋在正德十六年辛巳春也。此前一年乞歸之疏已四上矣。此手跡云“病疏既五上”,是時先生年五十也。是年始集門人於廬山白鹿洞,有《與鄒守益論書》曰真按:王守仁與鄒守益 真按:敓一學字也-原稿作「有與鄒守益論學書曰」 “近來信得致良知,無不具足。”蓋其時正當平宸濠後,軍旅倥傯之際,而神閒氣定,在吉贛道中,備論古本大學之義。方綱嘗於白鹿洞壁間見先生手書《大學正文》,真按:王守仁與古本大學 真按:翁方綱與王守仁書法石刻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親臨其地-田野調查 昨春潭兄以此經文屬為作楷書,欲鐫石於杭,而考訂之功,尚有待也。真按:翁方綱的文獻出版學 真按:翁方綱的出版事業 真按:翁方綱與古本大學 春潭以此墨跡屬題,真按:李春潭-名俟考! 真按:李春潭藏王守仁書法 因縷縷及之。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三冊第3497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3_復初齋文稿(十七)\_003497.jpg

344

跋王文成自書詩

  右王文成自書詩。在正德十一年九月,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時也。公一至南贛,即平大帽山諸賊,又平橫水、浰頭諸賊,至十四年六月,遂擒宸濠。儒生初領封疆,而制勝策勳,神閒氣定,即此官時手跡,真按:將要上任之將也. 尚可想見也。昔於廬山開先寺後石壁觀公磨厓大書紀平宸濠事,楷法雄偉,與山并峙,真按:翁方綱對王守仁書法的評價 又見東林寺三笑堂東粉壁公手書七言古詩,墨跡如新,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親臨其地-田野調查 四十年前尚完好。今此壁為雨所壞矣,附識於此。真按:翁方綱的文獻保護學 真按:翁方綱的目錄著錄學 真按:翁方綱的輯佚學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四冊第4033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4_復初齋文稿(十九)\_004033.jpg

345

跋王文成與其尊人書真按:王守仁之父

  文成此跡在正德七年壬申,文成年四十一,是其出撫南贛之前四年也。中間語及家國事,沉毅悱惻,令人感仰不必言矣。而其語及子弟讀書,謂只涵泳講明為要,即此亦姚江一舉隅爾。真按:翁方綱對王守仁心學的理解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善學者 文成於書不必盡工,而此乃其最用意者。真按:翁方綱對王守仁書法的評騭 蘭雪持此跡求跋,真按:吳嵩梁求翁方綱題字 欣然秘賞,蓋是其新獲者,真按:吳嵩梁的金石採訪學 後幅有蘊山手跋,真按:吳嵩梁與謝啟昆 為之展玩累日。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四冊第4117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4_復初齋文稿(十九)\_004117.jpg

345

跋王文成手牘(秦小峴藏本)真按:原題云〈題秦小峴侍郎所藏王文成手牘〉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4_復初齋文稿(十九)\_004163.jpg 真按:秦瀛收藏王守仁書法

  山舟梁兄跋以前二札勝第三札,真按:梁同書對王守仁書法的批評 其實在當時偶有用意不用意耳。然第三札正是平宸濠後所書,卻以無意出之,亦正見爾時無矜心作意處也。此較謝安履齒之折何如哉?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批評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對梁同書書學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對王守仁書法的評價 然予嘗見先生獻俘還登石鐘山題壁云:“我來扣石鐘,洞野鈞天深,荷簣山前過,誠予尚有心。”此則未免稍露矣。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批評術語 以手跡觀學問,夫豈易事!真按:真按:翁方綱的詩學批評-毋露 真按:翁方綱對書法的態度-可以知人論世矣 真按:翁方綱對王守仁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審美觀-毋露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與詩學 真按:字如其人 翁方綱的知人論世方法論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四冊第4163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4_復初齋文稿(十九)\_004163.jpg

345

跋王文成詩跡真按:此題與原稿同也(唯跡/迹原稿作蹟).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5_復初齋文稿(二十)\_004211.jpg

  此七詩在先生外集,《泊金山》一首,集作二首。前四句後尚有“蒸韻”二聯為第一首,後四句前有“青韻”二聯為第二首。“亂渚競添”一聯,集作“沙渚亂更新世真按:當作態字。然原稿實似熊字,豈翁筆誤也?抑心亦有寫作一橫者?○然放大諦審之,則下非一橫也,猶畧有波折. 峰巒不改舊時青”真按:茲錄迪志版四庫本便參:      〈泊金山寺二首(十月将趨行在)〉:   但過金山便一登,鳴鐘出迓毎勞僧。雲濤石壁深龍窟,風雨樓臺迥佛燈。難後詩懐全欲减,酒邉孤興尚堪憑。巗梯未用妨苔滑,曾踏天峰雪棧氷。醉入江風酒易醒,片帆西去雨冥冥。天廻江漢留孤柱,地缺東南著此亭。沙渚亂更新世態,峰巒不改舊時青。舟人指點龍王廟,欲話前朝不忍聽。(集部,別集類,明洪武至崇禎,王文成全書,卷二十) 亦以集本為勝。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與校勘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與文學校勘學 蓋初脫稿時,“蒸”“青”合作一首,後乃自改定兩首耳。真按:疑有誤!-此字可疑也.右上多一筆!疑為作字.-後乃自改定作兩首耳 真按:翁方綱的作詩方法論-借韻得詩 真按:翁方綱論王守仁作詩的方法 真按:翁方綱的作詩方法論 《歸興》一首第五句“能安枕”,此墨跡改“寧”字,集作“容”字更勝。真按:翁方綱的詩學批評-毋露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批評方法論-用字遣詞 望廬山》一首,真按:錄迪志版四庫本便參(以疑足跡之跡非也): 〈望廬山〉:盡説廬山若箇竒,當時圖盡亦堪疑。九江風浪非前日,五老烟雲豈定期。眼慣不妨層壁險,足跰須著短笻隨。香爐瀑布微如綫,欲决天河瀉上池。          ○果然非跡字.沈多但以形近不顧筆意者,如此! “雲霞”,集作“煙雲”,第五、六句“眼慣”與“足跡”對也。“望九華”題上字誤衍耳。真按:迪志版四庫題有望九華者唯二處.       〈江上望九華山二首〉〈江上望九華不見〉. 真按:愚意此當係"".-“望九華”題上“當”字誤衍耳。 《泊 金山》詩題下注云“十月將赴行在作”。先生於正德十四年己卯七月平宸濠,九月獻俘,發南昌,聞武宗南巡,遂從京口將徑趨行在。已而得巡撫江西之命,乃從湖 口還,時先生年四十八。平寧藩亂後,聞召即趨,至途中入九華山,尚每日於草庵宴坐。其明年庚辰正月晦日,重過開元寺,大書紀功於石壁,因遊東林、天池諸 勝。予昔嘗見東林三笑堂左壁堊粉一堵真按:前作「東粉壁」. 以木嵌之,先生大草書《和邵二泉韻》七言古詩,真按:王守仁與邵寶 墨彩如新,今粉已壞,而石刻尚在寺也。蓋先生道力正定,弭變處讒無入而不自得,豈空言良知之學者哉?真按:翁方綱重視作者品格的原因 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對王守仁心學的理解 真按:翁方綱對王守仁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論心學 昨日適為秦敦夫編修題先生是年家書手跡,真按:翁方綱為秦恩復題字 竊以謝安屐齒之折,不足與擬,真按:翁方綱論王守仁與謝安 此尚未能盡其底蘊耳。真按:翁方綱的知人論世之學 嘉慶丁卯十月廿日。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五冊第4211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5_復初齋文稿(二十)\_004211.jpg

345

跋王文成墨跡

  王文成公手書二通。其寄父書,閏五月十一日,是正德七年壬申,先生年四十一,在其撫南贛之前四年也。後一幅無年月,味其語意,則是撫南贛時作耳。真按:翁方綱對作品編年的方法-勤驗上下文 真按:翁方綱的讀書方法-味其語意 此二札實皆先生手書最精者。真按:翁方綱對王守仁書法的評騭 先生平生不僅以書名,即此二札於時事之艱危,家庭之告誡,學問之涵養,無不備具於中。想見當日道力正定,溢於楮墨,豈可以尋常筆畫論之?真按:翁方綱對王守仁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對書法的態度-可以知人論世矣 真按:翁方綱對書法的態度-論書其小者也 真按:翁方綱的論學宗旨-非游藝-寶之勿作宋篆論,萬古津源此傳信。 真按:翁方綱重視作者之品格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宗旨 真按:摘要 然而方綱見先生手跡最多,未有勝於此二幅者。真按:翁方綱作文的毛病-此句前「此二札實皆先生手書最精者」已及,何必重複? 真按:翁方綱對王守仁書法的評騭 真按:翁方綱與王守仁書法 真按:翁方綱過眼錄-經眼錄 松嵐觀察得藏此跡,真按:劉大觀 真按:劉大觀之仕履 并寫先生像於前,使觀者展而生敬。真按:劉大觀與王守仁 真按:翁方綱與王守仁畫像 真按:劉大觀與王守仁畫像 嘉慶辛未四月朔,方綱敬識。真按:翁方綱對賢哲的景仰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五冊第4348頁。真按:按:真按

Tuesday, November 25, 2008

11

,而後人顧致岐惑於其間,抑何心歟?真按:翁方綱對萬斯同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不妄作

注:見《文集》石印本卷十七第7頁。

11

跋說文(何義門手校本)真按:何焯與說文解字

  義門先生手校本,大約以小字宋本為主,而參以《玉篇》、《廣韻》、《集韻》、《韻會》、《類篇》,及《漢書》、《水經注》諸書,然於《繫傳》不甚詳考,豈先生未見《繫傳》耶真按:何焯與說文繫傳 ?其手記處,雖不甚繁言,然大旨已明白,真按:何焯的校書方法 使雪坡老人見之可無正譌之作矣。真按:周伯琦 真按:周伯琦《六書正譌》 真按:翁方綱論周伯琦六書正譌 蘇泉編修以所藏此跡裝褙精善,借閱三日而歸之,因題於卷端,其有先生所偶未檢及,而方綱以管窺補正者才十餘條耳,此在義門所校書中最為簡而賅者。真按:翁方綱對何焯校勘學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的校勘學

注:見《文集》石印本卷十六第6頁。

11

跋說文(王實齋手校本)真按:翁方綱與王聘珍 真按:王聘珍與說文解字

  予視學山東南城,王實齋來下榻於廳事之東三椽,予題曰校經義考之齋者也。真按:翁方綱與經義考 真按:翁方綱 真按:翁方綱與王聘珍 真按:翁方綱在山東學政 真按:斷句略不當!-據其下文「友人桂未谷亦時時來」當作「王實齋來,下榻於廳事之東三椽——予題曰校經義考之齋者也。」較為相稱也. 友人桂未谷亦時時來,與實齋考訂《說文》。蓋未谷專心是書非一日,真按:桂馥與王聘珍 真按:桂馥與說文解字 真按:桂馥的文字學 而實齋博綜群經,特假此書以問津耳。真按:王聘珍的經學方法論 今日為《說文》之學者,高郵王石臞極推金壇段若膺玉裁,有《說文解字讀》一書,予未獲見之。真按:段玉裁著作考 真按:翁方綱與段玉裁 真按:王念孫對段玉裁說文解字學的評價 時有友人自江南來者,聞其一二條大約皆說板本之訛真按:聞其一二條,大約皆說板本之訛. 以意訂正之,頗有功於是書,然此等處亦極宜慎也。真按:翁方綱的校勘學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 實齋須存此語於胸中,時加虛衷審定,又不特為《說文》而已。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方法-虛衷審定 真按:翁方綱與王聘珍論學 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的謙卑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冊第2710頁。

11

跋說文經考(臧禮堂本)真按:臧禮堂與說文解字 真按:翁方綱與臧禮堂

  近日嗜學之士作《說文引經考》者頗多,真按:此應不須加書名號也! 然未若此之部居釐析也。其謂許氏用《儀禮》今文,而許氏云:“《禮‧周官》皆古文者。”蓋許氏作《說文解字》後廿有九年,鄭君乃生,許不及見,鄭君曰簽出古今文之注也,真按:據原稿"君曰簽出"四字可疑! 而所據之本今亦不能詳徵矣。真按:疑有誤!-斷句或敓訛! 孝節處士援鄭注今文以質之,真按:臧禮堂 斯可謂用心之精爾。真按:鄭玄與許慎 真按:說文引經考 真按:儀禮今古文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四冊第4101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4_復初齋文稿(十九)\_004101.jpg

11

跋說文解字五音韻譜(明刻本)

  明人翻刻宋槧五音本,蓋有二種,真按:翁方綱的版本學 其一仍其御名,并臣鉉等之臣字者真按:不解之處!真按-原稿唯""字可疑. 其一作許慎、真按:據原稿,此字可疑. 徐鉉者。今坊肆所收舊印一真按:原稿又似"".一東者,亦韻書之篇目也. 模糊真按:原稿作糢糊.蓋詩集幾皆作糢! 真按:國:模糊 注音一式 ㄇㄛˊ ˙ㄏㄨ 相似詞 迷糊﹑含糊﹑含混﹑隱晦 相反詞 明確﹑明晰﹑分明﹑精確﹑清晰﹑清醒﹑清楚﹑曉暢﹑鮮明 不清楚﹑不明顯。文明小史˙第十七回:「誰知除了眼鏡,兩眼模糊,反辨不出那人的面目。」亦作「糢糊」。 詞:【模糊】亦作“模胡”。 1.不分明;不清楚。 崔玨 《道林寺》詩:“ 潭州 城郭在何處,東邊一片青模糊。” 王仲誠 《鬥鵪鶉‧避紛》套曲:“昨霄酩酊,今日模糊,來日醺酣。” 沈覆 《浮生六記‧坎坷記愁》:“余乃張燈入室……不禁心傷淚涌。又恐淚眼模糊,失所欲見。” 魯迅 《書信集‧致黎烈文》:“但《譯文》中插圖的模胡,是書店和印局應負責任的。”2.謂草率,馬虎。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二:“自被嚴詔,終全大節,非特誤國偷生之輩,不足供其奴隸,即倉猝遇寇,模糊捐生,幸廁忠義之林者,亦豈足比擬百一哉。” 魯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這 藤野先生 ,據說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3.混淆。如:不要模糊了界限。 乃是仍其御名、臣鉉等字者,惜乎中間翻刻之後又補翻刻,遂致訛謬百出,不若其直作許慎、徐鉉之一為舊矣。真按:此亦似""字,然則以義推之,是""字無疑矣. 吾齋所藏一舊印本,真按:翁方綱的藏書 即直作許慎、徐鉉者,此與白本可以參看。真按:此字可疑. 真按:國:狼  部首 犬 部首外筆畫 7 總筆畫 10 注音一式 ㄌㄤˊ 1. 動物名。哺乳綱食肉目犬科。形狀似犬,毛為青灰色,頭銳喙尖,後腳稍短。嗅覺靈敏,聽覺佳。性凶狠狡猾,晝伏夜出,會襲擊人畜。 2.我國古代的少數民族之一。約聚集在廣東﹑廣西兩省的交界處。 3.星名。即天狼星。史記˙卷二十七˙天官書:「其東有大星曰狼。」 4.姓。如春秋時晉國有狼瞫。 詞:狼1 ln ㄌㄤˊ〕 〔《廣韻》魯當切,平唐,來。〕 1.獸名。犬科。耳豎立,毛黃色或灰褐色,尾下垂,栖息山林中。性凶殘,往往結群傷害禽畜,是畜牧業的主要害獸之一。毛皮可製衣褥等。《詩‧齊風‧還》:“並驅從兩狼兮,揖我謂我臧兮。”《呂氏春秋‧明理》:“有狼入於國,有人自天降。” 蘇舜欽 《獵狐篇》:“所向不能入,有類狼失狽。” 老舍 《駱駝祥子》四:“ 祥子 !你讓狼叼了去,還是上 非洲 挖金礦去了?”2.以喻凶惡殘暴的人。《左傳‧哀公六年》:“彼虎狼也,見我在子之側,殺我無日矣。”《史記‧韓長孺列傳》:“雖有親父,安知其不為虎?雖有親兄,安知其不為狼?” 韓愈 《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贈太尉許國公神道碑銘》:“在 貞元 世, 兵五猘;將得其人,眾乃一愒。其人為誰, 許公 。磔其梟狼,養以雨風,桑穀奮張,厥壤大豐。” 何景明 《嗤盜文》:“鼠竄狐疑,狼啖狗逐。”3.凶狠。《廣雅‧釋詁三》:“狼、戾,很也。” 王念孫 疏證:“狼與戾一聲之轉。《燕策》云:‘ 趙王 狼戾無親。’《漢書‧嚴助傳》云:‘今 閩越王 狼戾不仁。’”《淮南子‧要略》:“ 秦國 之俗,貪狼強力,寡義而趨利。”參見“ 狼戾 ”。4. 人。 代中葉至 代主要指分布於 廣西 一帶的壯族。 歸有光 《送周御史序》:“公為政寬大不擾……所調天下兵聚海上, 之人,繹絡城下,無不斂戢,民不知兵行之害。” 陸次云 《峒溪縴志‧狼人》:“ 人,多在 南丹 三州,鷙悍天下稱最。”5.星名。即天狼星。《史記‧天官書》:“其東有大星曰狼。狼角變色,多盜賊。”《晉書‧天文志上》:“狼一星,在東井東南。狼為野將,主侵掠。” 顧炎武 《河上作》詩:“狼、弧動箭鏃,參、伐揚旂麾。”6.見“ 狼犺 ”。7.姓。 春秋 有大夫 狼瞫 。見《左傳‧文公二年》。 2 ln ㄌㄤˇ〕 〔《集韻》里黨切,上蕩,來。〕 見“ 2 ”。 3 ln ㄌㄤˋ〕 〔《集韻》郎宕切,去宕,來。〕 1.地名用字。《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九年, 始皇 東游。至 陽武 博狼沙 中,為盜所驚。” 張守節 正義:“狼音浪。”《史記‧留侯世家》作“ 博浪沙 ”。2.見“ 3湯渠 ”。 戊戌七月二十四日,宋芝山於肆得此,真按:簡化字之餘孽-原作厂,據原稿改訂!原稿作厰.此不再死忠于原文,凡異體字顯然者,用正/常字云. 仍御名、臣鉉之一本,目為宋槧,桂未谷非之,遂借來印證,果極差謬,然皆後此重翻之謬,非明人初翻之謬也。其與作許慎、徐鉉一本同其誤者,方是明人翻刻之誤,然未知包氏舊本何如?故略記二條如右。真按:據原稿,此二字可疑.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二冊第560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2_復初齋文稿(三)\_000560.jpg

11

跋金壇段氏漢讀考

  治經之道,其最宜慎者,闕義也,其最不宜蹈者,改字也。盱江李氏曰,鄭康成未嘗改字,此後人重康成之勤於諸經,不欲以改字目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