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
導讀
簡媜的〈有情石〉以紅磚石、洗衣石、石明、打火石寫出對童年及故鄉的回憶,文情並茂,溫馨感人。
在簡媜眼中,石頭各有性格特色,紅磚石藏著家與父親的記憶,全家人一磚一石合力 砌成的家,如此溫暖與可愛。洗衣石,有故鄉小河清澈的水聲,村婦嘩啦啦的笑聲,以及姐妹洗衣時的談話聲。洗衣石自然成為感情的凝聚,結合。石明是童年最初 塗鴉的畫筆,手握石明,作者曾留下繽紛童年的幻想。打火石是颱風洪水帶來的禮物,雪白的打火石,是小孩爭先恐後搶奪的寶物。當兩塊打火石迸出火光,便是神 奇的力量的來源。
這些石頭在作者眼中也各有美德,富有啟示。打火石成為光明的象徵,讓她時常希望 點亮宇宙的光明;石明是她創作最初的來源,繪畫的啟蒙老師;洗衣石是一種見證,見證天地之間的親情、友情;紅磚石砌成堅固的家,對紅磚石的認同,便是對家 的認同。愛像血液一樣,由父親流貫到她的身上,父女相承愛的力量,促使她守護紅磚石的家園。
本文透過童年自我的雙眼,回歸到內心中天真小孩的心理狀態。大人與兒童的觀點是不同的,兒童喜歡大水,喜歡亂塗鴉,大人則否。石頭的生動有趣,也不是大人所能領會的。這正說明了,赤子之心適足以為大人的世界開啟一扇生動有趣的窗戶。
290
作者介紹:
簡媜(一九六一—),女,本名簡敏媜,宜蘭縣人。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廣告公司撰文、《聯合文學》編輯、大雁書店創辦人、遠流出版公司大眾讀物叢書副總編輯,以及實學社編輯總監。曾獲全國學生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時報文學獎、吳魯芹文學獎、國家文藝獎。
簡媜的散文以抒情為主,將個人細膩溫柔的情感、溶入於字句之間,呈現女性婉約靈動的風格。
代表作品:《水問》 台北,洪範書店,一九八五。
《只緣身在此山中》 台北,洪範書店,一九八六。
《月娘照眠床》 台北,洪範書店,一九八七。
《女兒紅》 台北,洪範書店,一九九六。
《紅嬰仔》 台北,聯合文學,一九九九。
291
田園之秋(部分節錄) 陳冠學
九月一日
置身在這綠意盎滿的土地上,屈指算來也有足足的兩年了。這兩年的時光已充分將我生命 的激盪歸於完全的平靜,可謂得到了十分的沈澱和澄清。在過往的日子裡便蠢蠢欲動,想拿起筆來記下這至福的生涯,但是正沈浸間,生命吸飽了這田園的喜悅,反 而如醉如癡般,幾度拿起筆來,幾度無法寫出一個字。可是不能一味如此感激下去,起碼得勾勒出幾筆素描。我得振奮起這一枝筆來寫,在一天裡,雖即不能從這整 個生涯的喜悅裡完全清醒,也得半醒半醉地抽出幾分鐘時間盡力寫一點兒。
真巧今天是秋季來臨的第一日,事前也不曾選擇,卻在秋季剛到的同一日開始了這本田園日記。秋,本就令人喜愛;秋,緊接在炎夏之後來到,有誰能不愛?何況秋季是成熟的季節,這田園裡的住民,更是愛秋過於春了。
人們總是等季節來到已有些日子之後纔注意新的季節來了,而也在此時纔覺察到上一季節早走了
292
。那廣闊田園裡的莊稼,那原野中、田埂間、道路旁和前庭後院裡的草木,都是在人們一 場好睡的夜裡偷偷萌了芽,茁壯了,結實了的啊!而當人們一覺醒來,綠的黃了,黃的綠了;並且人生自幼而少,自少而壯,自壯而老,不也正是這般地在不知不覺 間變換著的嗎?在自然裡,在田園裡,人和物畢竟是一氣共流轉,顯現著和諧的步調,這和諧的步調不就叫做自然嗎?這是一件生命的感覺,在自然裡或田園裡待過 一段時日以後,這是一種極其親切的感覺,何等的諧順啊!
怪不得今日天高氣爽,淺藍的晴天上抹著幾絲薄紗也似的白雲,空氣如此澄澈而清涼。如今回想起來,早在十多天前無怪早晚已彷彿有了秋意,甚至中午日光遍照之時,也一樣帶著清泉似的氣息。一禮拜前,竹蔀(註1)裡,在暮色蒼茫中,已聽見伯勞聒噪,原來秋是到了。要不是今天拿起筆來寫這日記,怕要再等幾番秋雨纔覺得著罷!
我愛秋,不僅愛它成熟,愛它在炎夏之後帶來涼意,更愛它是候鳥的季節,尤其是冬 留鳥來的季節。當五月春將去,夏逼來時,幾次揮手送別了客鳥北歸,接著炎夏一到,不僅在炎熱的氣溫下懨懨無聊賴,不僅沒有了春花爛漫,尤其不見那多彩的好 影,豐美的好音。夏,於是更顯得索然無俚。然而當秋一到,這一切又都回來了,花圃裡有著記不清的菊科的花開放;道路旁一樣有著它繁多的族類,在人腳邊靜靜 展蕊。那北來然而當秋一到,這一切又都回來了,花圃裡有著記不清的菊科的花開放;道路旁一樣有著它繁多的族類,在人腳邊靜靜展蕊。那北來的鳴客
293
,更是令人覺得此地纔是牠的故鄉似的,到處是蹤影,是歌聲。秋,是個豐盛的季節。
今天一早吃過早飯,眼看著明淨的晨光揭開的是這 美好的一個天地,任怎樣鐵定的 習慣,也不能把我留在書桌前坐下來好好地看書。我生命內裡不由產生出一股力量,非得把我推出去,在這一大片田園間巡行一遭,似不肯罷休;尤其那清晨空氣, 給朝陽透過,好像起了什麼物理化學作用,我得出去,像一尾魚游入一泓清泉,我得游進這空氣中。我又覺得,強烈地覺得,非得去點檢一下,那初到的鳥,初開的 秋的野花,好像那是我的莊稼似的;真是個奇異的感應力。於是,我出去了,轉了一大圈,把這一帶的田園,及田園間的大小路,甚至小徑,乃至田埂田壠,當然走 不遍,但是卻像非得每一條都去造訪不可。於是我挑了平時最常走的路徑,著著實實地轉了一圈。一路上相照面的一切,包括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就像遇見了好友 一樣,和牠們打招呼。雖然旁人也許不能理解,但是我自己卻是那麼親切地感到這一切有著人格的真實。在一所纔經營了兩年的果園邊,見到了一隻伯勞,瞟了我幾 眼,停在籬柱上;見了不由心喜:
嘿!這兒挺不錯嘛!是不是?別再往南去!何必呢?這裡是世界上最美最好的過冬地啊!
294
伯勞聽見我跟牠講話,又瞟了我幾眼,沒有飛去。真的,我真的不希望牠再辛勞飛越重洋到赤道上去,我以東道主的身份,十二萬分誠懇,希望牠留下來。一群烏嘴觱(註2) 鳥,大約五、六隻,在田路的那一頭浮沉而過。一隻草鶺鴒在草尖上抽動著牠的長尾,脊令脊令連珠似的鳴囀著。差點兒被一隻鵪鶉嚇著,這小東西噗地從腳邊草叢 裡飛起。牠總以為人家沒發現牠,可是直挨到行人的腳趾要踩到牠那不滿半寸長的尾羽,這纔著慌擲出來,要是不熟悉牠這脾氣,準要被嚇著。單看那些路邊徑旁的 花,就令人深深覺得秋季畢竟是樸素的,雖即一樣點綴著漫山遍野的花色,比起春來,可真是顯得多嫻雅啊!菊科紅花屬的一點紅,正舉著一束束待放的紅蕊,有的 已是弄過花,迸開棉也似的絮。另有蓬屬的草,也輕輕揚起近乎粉紅的花絮,只要有一陣輕風過,那些花絮就會乘風飄去。一、兩株小本含羞草,靜靜地在僻處舉著 胭脂絨球也似的花,探出了矮草的頭頂。草蜘蛛披在草尖上離地不及一寸的網,綴滿了露珠,映著朝暉,晶瑩的給大地增添了一項富麗的裝飾。大自然畢竟是無限的 富有,這裡不啻是千萬顆真珠!當然我最富有,這一切都是上天贈給詩人的,若我也算得上是詩人的話。其實,人間也只有像我這樣置身在這晶瑩的晨野裡的人,纔 配稱為詩人,你說是不是?總之,那催我出去的感應力,果然發於這一片靈秀,轉了這麼一圈,我的生命更加晶瑩了。
295
回來踏勘屋前八分地的番薯,有一半早已成熟。上月下旬,忙著給另甲二地的番麥施肥培土,照顧不到這一邊。這一兩天內總得犁了這四分地的番薯,最遲不能拖過一星期。
下午在家修理農具,清理內外,不覺暮色生於籬根屋角,纔知道時間對於獨居的人,不論工作休息都是一樣的快慢。給牛放了夜草,灌了十幾竹管的潘水(註3),天色已完全暗下來了。
藉著燈光給撐開了一角夜色,讀了幾頁書,發覺有幾本書有些破解,兀兀地給做了一番修補。寂靜極了,彷彿聽見時間的腳步聲從身邊過去。但是一定神,這纔聽見田野裡傳來土蜢(註4)的夜鳴。此刻是九點半,此物自黃昏六點起,足足振動了三個半鐘頭的薄翅,真有那份勁兒,可也真迷人!
——選自《田園之秋》(前衛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註釋:
1:竹蔀,成簇的竹,由同一母株發展成一簇叫一蔀。蔀,國音■■■,台音抱(語音)。
2:烏嘴觱,鳥書叫尖尾文鳥。觱,國音■■■,台音必。
3:潘水,洗米水。潘,國音■■,台音■■■。
4:土蜢,北方人叫油葫蘆。土蜢,台音肚■■,或變音■■。
296
導讀:
〈田園之秋〉是陳冠學田園生活的記錄,以日記的形式寫成,既是他躬耕於農的生活 寫照,也可以視為他與自然合而為一的心靈日記。這篇九月一日的日記是〈田園之秋〉中的第二篇,暢道了他沈浸於自然的喜悅。在這片天地之中,他不是主宰大自 然的「人」,而是像一根草,一條魚,沈醉其中。朝陽的呼喚,使他不得不出去,「像一尾魚游入一泓清泉,我得游進這空氣中」。田園生活給予他精神上的寧靜, 與大自然同氣流轉,顯現著和諧的步調。
作者寫愛秋原因,不只因為秋是成熟的季節,有炎夏後的涼意,更愛它是候鳥的季 節。在早晨鄉間的漫步,作者體驗田野的美麗,時而欣賞樸素嫻雅的花朵,看乘風輕飄的花絮,時而與伯勞鳥閒話一番,聆聽草鶺鴒脊令脊令的鳴囀。在這片大自然 中,作者自覺是最富有的人,因為置於晶瑩的晨野中,生命也更加晶瑩了!
陳冠學辭去教職,回歸田園,是他人生重大的抉擇,這也是他生命的返璞歸真。他以文人下鄉,豐富的學養使他能生動寫出田園生活的體驗。在鄉野之間,他是勤於耕稼的農夫,這使得他的作品真實有趣而深刻,對台語的精研使他用詞古雅,引領讀者體驗素樸卻典雅的田園風光。
297
作者介紹:
陳冠學(一九三四—),男,屏東縣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曾任國中、高中、專校教師,並主持高雄三信出版社。一九八一年辭去教職,遷居高雄澄清湖畔;八二年搬回屏東潮州新埤老家幽居迄今。曾獲時報文學獎散文推薦獎、吳三連文藝獎。
陳冠學精研中國古代思想,出版有《象形文字》、《莊子新傳》等書;退隱田園後,也專注於台灣拓荒歷史和台語的研究,著有《老台灣》與《台語之古老與古典》等書。
陳冠學擅長描寫田園生活的樂趣。《田園之秋》是一系列的田園日記。效法自然時序的耕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單純的生活,使他回歸純樸、和諧的心靈。在他的散文中,有對田園生活的讚美,也有萬物平等、回歸自然的人文關懷。
代表作品:
《田園之秋》 台北,前衛出版社,一九八三;台北,草根出版公司,一九九四。
《父女對話》 台北,圓神出版社,一九八七;台北,三民書局,一九九四。
《第三者》 台北,圓神出版社,一九八七(已絕版)。
《藍色的斷想》 台北,前衛出版社,一九八八;台北,三民書局,一九九四。
《訪草》(第一卷) 台北,前衛出版社,一九八八:台北,三民書局,一九九四。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