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Monday, May 19, 2008

27

。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鵷鶵105﹞,真按:之與雛,猶鷄之與雞也。鶵為雛之異體下,異仍未改用系統字。蓋異體一例用圖片也。子知之乎?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106﹞不食,非醴泉107﹞不飲。真按:姑不必深究練實為何物,只讀上下文即可知凡練實、醴泉、梧桐者,必均高貴者也。○醴泉,國只引禮記,未引此,失之。於是得腐鼠,真按:鴟梟鴟鴞)。鵷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真按:主詞承上句而來,為鵷鶵也。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真按:莊子自比於鵷鶵。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108﹞。真按:學富五車,即原指惠子。○橋从木,梁亦从木也。梁,單字想複詞→橋梁也。今作樑者,不知下已有木,而又平添一木於左旁也。猶前所按之「搜」之與叟。亦猶莫之於暮。

  莊子曰:「魚﹝109﹞出游從容,真按:鯈,有邊讀邊讀左上邊。與穎,有邊讀邊讀右上邊正相似也。是魚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真按:惠子的敗筆。既不知莊,又何以知莊之知魚樂也。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莊子曰:「請循其本110﹞。子曰:『女安知魚樂』云者,真按:云者,猶今這種說法、這樣說來也。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真按:不知則焉能問焉。必知而後能問也。猶水旱不知者,以夏蟲不可語冰也,若有經驗,則固知之矣。而已知而能問者,固已經驗矣。我知之濠上也。」真按:於濠上知之(魚之樂)也。○之,似猶前文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之,之於也。○濠梁常借代為莊者,以此。

28

  【作者】

  莊子(前三八九—約前二八六),生於周烈王七年,約卒於周赧王二十九年。曾為漆園吏,真按:漆園亦常為莊子之借代。家貧,常以釣魚、織草鞋為生。與惠施為友。學識淵博,「於書無所不窺」,著書十萬餘言。今本《莊子》大抵為莊子學派之總集,其中多寓言故事,富有哲理,為古典文學的佳作。

  【題解】

  《莊子》凡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分內篇、外篇、雜篇三類,本篇在外篇。王夫之《莊子解》曰:「此篇因〈逍遙遊〉、〈齊物論〉而衍之。」本篇七問七答,所解者:(一)小知、大知。(二)無己、無功。(三)不知、知。(四)應時寓用。(五)順時自化。(六)尚德守真真按:鄙人不才名諱。(七)返乎自然。至於篇後六節,則非原文,乃校書所附《莊子》十九篇之佚文也。本篇當為莊周後學所作。

29

 【注釋】

至:按、及而到。

②涇流:即水流。,通「」,水脈、水波。

③兩涘渚崖:涘,涯、岸。渚,沙洲。崖,高岸。

:通「辨」,分辨。真按:有邊讀邊讀兩邊。

⑤於是焉:即於是乎、因此焉。

⑥河伯:河神。伯,長者之稱。相傳姓馮,名夷,又名馮遲、冰夷。真按:馮九、馮遲、冰夷,皆音聲之關係也。

⑦旋其面目:即改變臉色、改變顏色。旋,轉、轉變。真按:旋,單字想複詞→旋轉;轉,字詞聯想→轉變。故旋有變之義也。

⑧望洋向若:洋,通「陽」,望陽,即仰視。若,北海之神。真按:望著海洋亦可。不必改字。洋→海洋,單字想複詞,古文讀今文也。

⑨野語:俗語。

⑩聞道百:即懂了許多道理。

⑪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以為莫己若,即以為莫若己。真按:為強調而倒裝以,因此。為,認為。真按:古文單字詞。因此認為誰都比不上自己。我之謂也,即謂之我也。皆為賓語前置

⑫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即以仲尼之聞為少,以伯夷之義為輕。仲尼(前五五一前四七九),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其先世為宋國貴族,曾祖到魯,父叔梁紇為魯勇士

30

,曾為陬邑大夫。伯夷,周武王時人,名元,字公信,夷為謚號,商孤竹君墨胎氏之長子。孤竹君立其弟叔齊繼位,孤竹君死,叔齊不就位,讓位伯夷,伯夷不從,兩人俱出亡於周。武王伐紂,兩人以為武王不義,遂同隱於首陽山,不食周粟而死。

⑬大方之家:指得大道之人。大方,大道。

⑭井鼃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鼃,音ㄨㄚ,同「蛙」。拘,拘限。虛,同「墟」,所居也。

⑮篤:固也,鄙陋不達謂之固。引申為限制。

⑯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曲士,曲知之士、鄉曲之士,教,教育。

⑰出於崖埃:即出於兩涘渚崖,謂脫離了河岸之限制。是河伯如井魚、夏蟲,曲士並有所拘,河伯亦拘於崖涘。

⑱醜:鄙陋。

⑲尾閭:排泄海水之所。閭,聚也。水聚而排之故曰尾閭。

⑳自以比形於天地,而受氣於陰陽:自以猶自知。比形即庇形,謂寄形於天地。又,比形即具形,謂受天地之賜而具形體。受氣於陰陽,謂稟受陰陽之氣。

31

21﹞礨空之在大澤:壘作「罍」。罍空,酒杯中之空窪處,其空不大,故云小穴。礨空,即罍空、罍孔,即小穴、蟻穴。大澤,曠野。

22﹞稊米之在大倉:稊米,細小之米粒。倉,倉庫。

23﹞卒:通「萃」,聚也。一曰:眾也。

24﹞人處一焉:馬其昶曰:「上文人處一焉,以人對萬物言。此以一人對眾人言。」意謂人眾多而每一人乃眾人中之一而已。

25﹞豪末:即毫末,毫毛之末梢。

26﹞五帝之所連:連,或「憚」之誤,指五帝禪讓相承之事。

27﹞盡此矣:此指毫末,意謂天下如毫末,所爭讓俱毫末事也。

28﹞量無窮,時無止,分無常,終始無故:量,物量、容積。量無窮,物量無窮盡。時無止,時間無止境。分,音ㄈㄣˋ,得失。分無常,得失無一定之規律。故,通「固」,固定不變。終始無故,事物之因果關係無固定不變的。

29﹞曏今故:曏,明。今故,即今古,猶古今也。故,音ㄍㄨˇ。

30﹞遙而不悶:悶,猶「昧」。以今知古,故雖遙遠亦可明白不昧。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