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Monday, May 12, 2008

249

,白雪凝霜古聖壇,金鞍長掛湫南樹,神通日夜助王歡。山出西南獨秀高,白霞為蓋繞周遭。山腹有泉深萬 丈,白龍時復震波濤。白樓素殿白銀鈎,砌玉龍墀對五侯。雉尾扇移香案出,似月如霜複殿幽。白牙歸子白鐐爐,倚障虬蟠銜白珠。青衣童子攜白紱,宮官執持(以 上在二五九四卷子)銀盂。應須築殿白金欄,上稟金方頂蓋圓,白玉疊階為蹬道,工輸化出大羅天。白衣殿下白頭臣,廣運籌謀奉一人。白帝化高千古後,猶傳盛 德比松筠。白衣居士寫金經,誓弼人王不出庭。八大金剛執寶杵,長當護念我王城。白壇白獸白蓮花,大聖蜱(楚按當作護)持薦一家。太子福延千萬葉,王妃長降 五香車。樓成白璧鑽(楚按當作攢)珠珎(珍),五部龍軒倚桷新。萬拱白平(楚按當作牙)紅鏤頂,白龍行雨灑埃塵。白旄神纛樹龍墀,白象銜珠盡合儀,春光駕 幸東城苑,雅樂前臨日月旗。百官在國惣(總)酋儫,白刃交馳未告勞。為感我王洪澤厚,盡能平虜展戎韜。白裾曳履出衆群,國舅溫恭自束身。羅公挺拔摧兇敵, 按劍先登渾舍人。白雪山巖澣海清,六戎交臂必須平。我王自有如神將,沙南委付宋中丞。白屋藏金鎮國豐,進達偏能報虜戎。樓蘭獻捷千人喜,勅賜紅袍與上功。 文通守節白如銀,出入王宮潔一身,每向三危修令得(楚按通德),唯祈寶壽薦明君。■(填,楚按當作寡)詞陳白未能休,筆勢相催白汗流,願見金山明聖主,延 齡滄海萬千秋。頌白(楚按當作曰:)

    白銀槍懸太白旗,白虎雙旌三戟枝,五方色中白為上,不是我王爭得知。樓成白璧聳儀形,蜀地求才讚聖明。自從湯帝昇霞(楚按當作遐)後

250

,白雀無因宿帝廷。今來降瑞報成康,果見河西再册玉(楚按當作王),韓白滿朝謀似雨,國門長鎮在敦煌。

   乙丑年二月 歸羲軍節度使押衙陽音久銀青(下缺)(以上在二八六四號卷背)

  此歌寫於伯二五九四和伯二八六四背面,適相銜接,蓋本為一卷,斷裂為二也。歌前有獻《白雀歌》表文 一通,題署“三楚漁人張永進上”,王重民因謂作者為張永進,誤。作者名張永,“進上”連讀,猶云進獻也。歌云“築壇待拜天郊後,自有金星助冕旒”,是獻歌 時張承奉尚未登位,此歌即為勸進之歌也。勸進的理由是敦煌出現了“白雀”之瑞,故歌中也句句以“霜雪潔白為詞”。王重民云:“此歌前段多採本地故事,後段 則歷敍朝臣之盛,兼及武功與政事,於金山國事墜失之餘,得此可作一篇開國史讀矣。”

  《龍泉神劍歌》載於伯三六三三,此卷應是作者草稿,塗抹修改處甚多。下面引用王重民校錄本,并加補校。

  龍泉神劍歌(伯三六三三)

   謹撰龍泉神劍歌一首  大宰相江東吏部尚書臣張壘撰進

    龍泉寶劍出豐城,彩氣衝天上接辰,不獨漢朝今亦有,□鞌山下是長津。天符下降到龍沙,便有明君膺紫霞,天子猶來是天補,橫截河西作一家。堂堂美兒實天顏4,□德昂藏鎮玉關。國號金山白衣帝,應須早築拜天壇。日月雙旌■虎旗

251

,御樓寶砌建丹墀。出警從茲排法駕,每行青道要先知。我帝金懷海量□, 目似流星鼻筆端,相好與堯 同一體,應知天分數千般。一從登極未逾年,德比陶唐初受禪。百靈效祉賀鴻壽,足踏坤維手握乾。明明聖日出當時,上膺星辰下有期。神劍新磨須使用,定疆廣宇 未為遲。東取河蘭廣武城,西取天山澣海軍。北掃燕然□嶺鎮,南當戎羌道莎□。□□軍壯甲馬興,萬里橫行河湟清。結親只為固長國,永霸龍沙截海鯨。我帝 威雄人未知,叱咤風雲自有時。祁連山下留名跡,破卻甘州必□遲。金風初動虜兵來,點齪干戈會將臺。戰馬鐵衣鋪雁翅,金河東岸陣雲開。慕良將,揀人材, 出天入地選良牧12,先鋒委付渾鷂子,須向將軍劍下摧。左右衝□搏虜塵,疋馬單槍陰舍人,前鋒虜陣渾穿透,一□英雄遠近聞14。前日城東出戰場,馬步相 兼一萬強。□□親換黃金甲,周遭□布陰沈槍15。著甲匈奴活捉得,送去□□□□亡。千渠三堡鐵衣明,左繞無窮授四城,□□下尾摧凶□,當鋒入陣宋中 丞。內臣□有張舍人,小小年內則便勤, 自從戰伐先登陣,不懼危亡□□身。今年迴鶻數侵疆,直到便橋列戰場。當鋒直入陰仁貴,不使戈鋋觸四槍。堪賞 給,早商量,寵拜金吾超上將,急要名□□帝鄉。軍都□□更英雄,22□□東行大漠中,短兵自有張西豹,遮收遏後與羅公。蕃漢精兵一萬強,打卻甘州坐五 涼,東取黃河第三曲,南取□威及朔方,通同一個金山國,子孫分付坐敦煌23。□番從此永□授24,撲滅狼星壯斗牛。北庭今載和□□,兼撥澣海以西州25。 改年號,掛龍衣,築壇拜卻南郊後,始號沙州作□□26。嗣祖考,繼宗枝

252

,七廟不封何饗拜,祖父不切故尚書。冊□□□□尊姻28,北堂永須傳金尊29,天子猶來重二親。□獻□歌流萬古,金山繚繞起秦雲。今朝以日羅公至31,拗起紅旌□□□32,□□收復甘州後,百寮舞蹈賀明君。

  補校:

  “壘”原卷作“乞”,即“某乙”,用來代替作者之名。據李正宇考證,這位張某乙就是張文徹(注一 一),曾任金山國吏部尚書、宰相兼御史大夫,可謂開國之重臣。缺字應是“金”字,“金鞌山”即金鞍山,前引《白雀歌》有“金鞍山上白氂牛”之語,斯五四 四八《敦煌錄》:“金鞍山在鳴沙山西南,經夏常有雪,山中有神祠甚靈,人不敢近。每歲土主望祀,獻駿馬,入山中。稍近,立致雷電風雹之患。”“金山國”即 由金鞍山得名。“猶”通作“由”。“兒”原卷寫“■”,即“皃”,同“貌”。“■”同“耀”。“青”當作“清”,古時君王出行時清掃道路,屏除行 人稱為“清通”,司馬相如《諫獵書》:“且夫清道而後行,中路而後馳,猶時有銜橛之變。”據文義及押韻,缺字應是“寬”字。“道莎□”原卷實作“邏莎 平”,“邏莎”一作“邏些”、“邏娑”,即今拉薩。句首兩缺字原卷實寫“三”字,此句應是兩個三字句:“三軍壯,甲馬興。”“將”字原卷寫“柏”, “柏臺”或係用漢武帝“柏梁臺”字面。“慕”或應成“募”。“牧”字出韻,俟再校。“鋒”原卷實寫“衝”,是。缺字原卷作“■”,即“段”的俗 字。“陰沈槍”費解,原卷“陰”寫“陸”,即“綠”的音近字,“綠沈槍”亦見杜甫《重遊何氏五首》之四:“雨拋金鎖甲,苔臥綠沈槍。”“授”字原卷寫 “援”

253

。第二字原卷可辨為“秋”字,末字可辨為“醜”字,此句作“□秋下尾摧兇醜”。缺字原卷可辨為 “更”字。“便”字原卷實寫“伏”字。“伏勤”同“服勤”,《禮記‧檀弓上》:“事親有隱而無犯,左右就養無方,服勤至死。”“觸四”原卷實寫“解 用”,是。“名”下缺字原卷可辨為“聲”字。缺字原卷作“日日”。“分付”下原卷有“與”字。24“□授”原卷實寫“歸投”,即“歸投”,謂投誠。 “撥”字原卷實寫“獲”字。句末兩缺字原卷可辨為“京畿”,此句言建都沙州。“不切”原卷實寫“丕功”,此句追敍張承奉祖父張議潮的豐功偉績。據 此段押韻及句式,此句應作三言二句:“冊□□,□尊姻。”“尊”字原卷雖不可辨識,但非“尊”字,俟校。“猶”通“由”。“以”字原卷為“明”字草 書。32句末三缺字原卷可辨為“紅跋塵”。

  王重民於校錄《龍泉神劍歌》之後有說曰:

   右歌著錄在伯三六三三號卷背。按《白雀歌》云:“自古不聞書不載,一劍能卻百萬兵。”可為此歌作 注腳。此歌第三句云“不獨漢朝今亦有”,則有擬於漢高祖斬蛇故事。總之,張奉之龍泉神劍,為具有神秘性之一物,當與白雀、白衣等事並觀;蓋亦用以號召笛眛 者,故其大宰相又特為獻歌一首也。歌云:“一從登極未逾年,德比陶唐初受禪。”按“未逾年”之“未”字,原稿作“始”,後塗改為“未”。蓋此歌作於即位之 次年(九○六)一、二月間,以時令言為始逾年,以實數言為未逾年,則在獻《白雀歌》之次年,即唐天祐三年(九○六)也。《白雀歌》多陳瑞驗,此則專頌武功

254

,蓋統一八州之後,國基已固,方有餘力以對外,冀恢復張議潮時代歸義軍十一州之故域也,然則此歌又是一篇金山國武功紀盛矣。

  以上《白雀歌》及《龍泉神劍歌》,作為文學作品,或許不算傑作,但金山國史實因此而明,則二歌必將傳世而不可廢,理應於“敦煌詩歌”中佔一席之地。

第四節 敦煌風貌

  敦煌是我國西陲的歷史名城,也是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聖地。敦煌鄉土詩歌中,有一部分歌詠了敦煌本地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多彩的民俗和獨特的風光。下面就分為《敦煌廿詠》和莫高窟詩兩類介紹。

  一、敦煌廿詠

  斯六一六七、伯二七四八、伯二九八三、伯三八七○、伯三九二九及伯二六九○(僅存第一首),皆寫有 佚名《敦煌廿詠》,共五言律詩二十首。詩前有序云:“僕到三危,向逾二紀。略觀圖錄,粗覽山川,古蹟靈奇,莫可究竟,聊申短詠,以諷美名云爾矣。”據此可 知作者流寓敦煌已經二十餘年,其間參考圖錄、實地探察,因此所詠敦煌勝蹟,千載以下,有些仍可徵之文獻,驗之涉歷。作者寫作的目的是“聊申短詠,以諷美 名”,寄托了一位外來人士對於第二故鄉——敦煌的熱愛之情。

  《敦煌廿詠》的詩題依次是:一、三危山詠,二、白龍堆詠,

255

三、莫高窟詠,四、貳師泉詠,五、渥洼池天馬詠,六、陽關戍詠,七、水精堂詠,八、玉女泉詠,九、瑟瑟 詠,十、李廟詠,十一、貞女臺詠,十二、安城祅詠,十三、墨池詠,十四、半壁樹詠,十五、三攢草詠,十六、賀拔堂詠,十七、望京門詠,十八、相似樹詠,十 九、鑿壁井詠、二十、分流泉詠。王重民《〈補全唐詩〉拾遣》卷三收入,下面選錄其中幾首。

  白龍堆詠

    傳道神沙異,暄寒也自鳴。勢疑天鼓動,殷似地雷驚。風削棱還峻,人躋刃不平。更尋掊井處,時見白龍行。

  “白龍堆”之名不一,史書所見者,如《漢書‧西域傳》:“然樓蘭國最在東垂,近漢,當白龍堆,乏水 草,嘗主發導,負水儋糧,送迎漢使。”又《地理志下‧敦煌郡》:“正西關外有白龍堆沙。”這些“白龍堆”指新疆和甘肅之間的廣大沙磧地區,和《敦煌廿詠》 的“白龍堆”不是一回事。詩詠的“白龍堆”其實就是鳴沙山的別名。《元和郡縣志》卷四○《沙州》:“鳴沙山一名神沙山……積沙為之峰巒,危峭喻於山石,四 面皆為沙壟,背有如刀刃。人登之即鳴。”《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三》引高居誨《使于闐記》曰:“瓜州南十里鳴沙山,云冬夏殷殷有聲如雷,云《禹貢》流沙 也。”斯五四四八《敦煌錄》:“鳴沙山去州十里,其山東西八十里,南北四十里,高度五百尺,悉純沙聚起。此山神異,峰如削成。其間有井,沙不能蔽。盛夏自 鳴,人馬踐之,聲振數十里。風俗端午日,城中子女皆躋高峰,一齊蹙下,其沙聲吼如雷。至曉看之,峭崿如舊。古號鳴沙、神沙而祠焉。”這些對於“鳴沙山”的 描述

256

,和《敦煌廿詠》對於“白龍堆”的描述完全吻合,可證二者名異而實同。鳴沙山至今仍是敦煌的一大勝景,而詩詠則留下了一幅千年前的鳴沙山風俗畫。

  玉女泉詠

    用(周)人祭淫(瑤)水,黍稷信非馨。西豹追河伯,蛟龍遂隱形。紅粧隨洛浦,綠鬢逐浮萍。尚有銷金冶,何曾玉女靈。

  此詩前半用古事為比,後半詠玉女泉神話。伯三七二一《瓜沙古事繫年》云:

   乙卯開元三年,張嵩刺史赴任敦煌,到郡日問郡人曰:“此州有何利害?”郡人悲泣而言:“州西八十 五里,沙瓜二州水尾下,有一玉女泉,每年冬索童男童女祭享,如若不依,即降霜雹,損害田苗。其童男童女初聞驚懼,哀戀父母。既出城外,被神收攝魂魄,全無 顧念之情,第相把手,自入泉中。”太守怒曰:“豈有妖怪害我生靈!”乃密設壇場,兼稅銅鐵百萬餘斤,統領軍兵,詣其泉側,告神曰:“從我者福,逆我者殃! 請神出現就壇,我欲面自享祭。”其神良久不現,太守怒曰:“神若不現,我即將污穢之物施入泉中,兼遣三軍推砂石填卻此泉。”其神懼怕,乃現一龍,身長數 丈,出現就壇,嗜於牲酒,久而不去。或則傍瞻人物,或則仰望雲霞,擺頭搖尾,都不檢身。刺史乃密索弓箭,射著龍喉,便即拔劍,斫下龍頭。其屍由(猶)有神 通,卻入泉內

257

。將軍遂置爐冶穴,將所銷銅鐵汁灌入泉中。其龍屍發聲騰空而走,至州西二里,遺卻二燋肋。恐為後患,便 於龍肋上置佛圖兩所,茨其鋪之。遺下小肋一條,又置佛圖一所,至今號為龍肋佛圖。自此已後,一郡黎人並無生離之苦。遂差衙前總管李思敬賷表進其龍舌。皇帝 大悅,勑令所司斷其龍舌,卻賜張嵩,永為勳蔭,仍賜號曰“龍舌張氏”,並賜明珠七顆及錦綵、器皿、勑書等。

  此事亦見斯五四四八《敦煌綠》,及《太平廣記》卷四二○《沙州黑河》。按張嵩或作張孝嵩,新舊《唐 書》皆有傳。開元三年任沙州刺史,十年為北庭節度使,曾大破吐蕃,威振西域。《資治通鑑》唐玄宗開元十四年稱,歷任安西都護中,“惟田揚名、郭元振、張嵩 及(杜)暹皆有善政,為人所稱。”然則玉女泉的傳說實際上是敦煌民眾對張嵩的口碑,而以神話出之也。

  墨池詠

    昔人精篆素,盡妙許張芝。草聖雄千古,芳名冠一時。舒箋行鳥迹,研墨染魚緇。長想臨池處,興來聊詠詩。

  按《後漢書‧張奐傳》:“張奐字然明,敦煌淵泉人也。……長子芝,字伯英,最知名。芝及弟昶,字文 舒,並善草書,至今稱傳之。”李賢注引王愔《文志》曰:“芝少持高操,以名臣子勤學,文為儒宗,武為將表。太尉辟,公車有道徵,皆不至,號張有道。尤好草 書,學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書而後練。臨池學書,水為之黑。下筆則為楷則,號怱怱不暇草書,為世所寶,寸紙不遺

258

,韋仲將謂之‘草聖’也。”張芝臨池學書的故事,已成為歷代艷稱的佳話。伯二○○五《沙州圖經》云: “張芝墨池,在縣東北一里,效穀府東南五十步。後漢獻帝時,前件人於此池學書,其池盡墨。書絕世,天下傳名,因王羲之《書論》云:臨池學書,池水盡墨,好 之絕倫,吾弗及也。又草書出自張芝,時人謂之聖。其池年代既遠,並磨滅,古代相傳,池有前件所云。……至(開元)四年,敦煌縣令趙智本到任,其令博覽經 史,通達九經,尋諸古典,委張芝、索靖俱是敦煌人,各檢古跡,具知處所。其年九月,拓上件池中,得一石硯,長二尺,闊一尺五寸。”《墨池詠》即詠張芝遺 跡,寄託了敦煌人士對本地文化傳統的自豪感情。

  《敦煌廿詠》的創作時代,研究者有不同的推斷。或以為作於敦煌陷蕃前夕(注十二),或以為作於吐蕃 占領敦煌時期(注十三)。李正宇認為上限早不過張議潮起義的大中二年(八四八),下限晚不過咸通十二年(八七一)(注十四),是可信的。斯三八七○號寫本 題記云“咸通十二年十一月廿日學生劉文端寫記讀書索□”,不言而喻,《敦煌廿詠》的創作時代必然在這以前。至於上限呢,且看《水精堂詠》:

  水精堂詠

    陽關臨絕漠,中有水精堂。暗磧鋪銀地,平沙散玉羊。體明同夜月,色淨含秋霜。可則棄胡塞,終歸還帝鄉。

  第六句王重民校記:“‘含’,丁卷作‘合’。”按丁卷是,“色淨合秋霜”謂水精堂色澤明淨,與秋霜合而為一,難以區分,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