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而且具有某種共同表徵,(否則為什麼不同作家寫出來的會是共同的散文)至於作家將此隱含形式以文字成形為實際作品,於是也形成了二種形式,一是字面形式(因為這種文字與別的不一樣)一是結構形式(因為它不像詩或小說的結構)。
接著,讀者面對眼前擺著的「現成」的A(或B),讀者眼中也已經預備了某種「隱含形式」的散文,再去讀它,然而讀者預先架構的形式可能已經溶人其他的C1C2……或D1D2……等。讀者當然看不到C1D1這兩組的「隱含形式」,只能根據現成形式,於是讀者心中所謂的隱含形式,事實上也已經是現成形式,同樣,作家也如此,於是,無論作家或讀者都同時有「雙重閱讀」的情形。然而,無論如何重疊,我們只要研究那超越現成的「本質」是什麼?才能真正做散文的研究。
六、散文的六大本質特性真按:游喚的此說依然難令人信服。蓋亦多非充分,甚至必要之條件,何況充要乎?
根據上一節對本質的瞭解,可知本質研究才是認識事物的可靠途徑(當然不是唯一)。本質的相對詞意, 就是現象,現象萬端,分陳雜列,甚至物換星移,但本質必然不變。如月印萬川,人人所見不同,但月的本質是什麼就是什麼。人種膚色有別,高矮不均,賢愚不 等,但只要是人必有理智,情感的本質
12
。就猶如水的呈現可有很多景況,但其本質必是兩價的氫與一價的氧。因此,本質的呈現,就是事物之中某一 結構或形式的一再重現。(王弘五,一九八六,頁一三、八八)散文研究仿照這樣的方法,就是要細心地思考散文的文類本質是什麼,找出來,以便進一步做為現象 追蹤觀察的準據。如今,八十年代的散文研究,累積著過去六、七十年代的作家論、作品技巧論、散文史論、散文表象歸納論、散文類型論、修辭論等等成就,目前 正是做本質思考的最佳時機。根據我個人近年思考這問題的心得,鄙以為散文的本質特性至少可有六項,那就是,散文的知識性、散文的美情性、散文的敘述性、散 文的意念性、散文的互指涉性、散文的未定性。以下分別說明各特性的意涵,並比較已有的分類標準。
散文的知識性,可說是一切散文的基礎。散文家幾乎沒有不強調寫散文之前的博學修養。他們在提示寫作 經驗時,一再強調讀書的重要。中國現代散文的開創者之一周作人所寫的小品文,可說就是知識性的完全發揮。他以日常經驗,個人觀察做基礎,一旦下筆,必定援 引中西相關主題經驗的典故,以資對照參證,臚列排比一大堆資料,奇書異文,左右逢源,令人目不暇給。有點像獺祭魚式的寫詩方法。其所據資料,無非是中國類 書叢書,稗官野史,乃至各地方志民俗之類,兼及異國經驗知識,尤甚日本文化知識,所以,我曾給這種散文,也按照時下流行的類型論分類研究,給它一個分類名 稱叫類書式散文。就散文而言,是有散文知識性的本質,再因此本質發揮而有周作人的類書式小品文之散文創作現象
13
。本質是一,現象則可多貌,譬如依楊牧所分的近代散文七大品類之中,議論,雜文、小品、說理等四個品 類,其實都是基於知識性,因此,那四個品類屬於散文目前可見及之現象分類,假設有一種現象新出現,都不能拿四個品類範限,無以歸屬,屆時勢必又要再分出一 類,於是分而又分,其實還是知識性的發揮,時代在變,文風文運亦隨之而變,其變皆是現象,所謂染乎世情關乎時序之變,追乎無窮,勉強分屬,僅供各時期散文 現之說明而已,稍一不慎,終不免疊床架屋之譏。反之,如能確認散文的知識性本質,則欲創作此文類者,可就此繼續發揮,批評欣賞者亦可援此為鑑賞門徑。執簡 馭繁,豈不為功。真按:有知識性不必為散文(此不充分),無知識性者也可以是散文(此無必要)。以下均然。是非獨散文專擅者。
其次談散文的美情性,這與前項知識性,可能是現代散文諸多繁複品類的兩大主要基點,也就是,現代散 文要不從知識性發揮,否則就從美情性延伸。這一特性的最典型品類,要算徐志摩、何其芳、陸蠡、李廣田一系的散文作品。也就是目前慣稱的抒情散文。美情性即 是情感美感交揉的特性,或介於美與情之間的第三種可能。這一特性的集中發揮,就又構成詩人的散文這一品類了。在詩人散文作品中最能表現美情性,如此的散 文,乃援用詩的語言詩的技巧(像意象、色彩、聲音、濃縮倒裝句法等),但又不寫成詩的形式之一種散文。另外,俗稱的抒情散文,或浪漫散文,也是這一特性的 發揮。差別在不像前者援用詩的技巧。
第三是敘述性。這是散文表現重要特性之一。因為一旦作家選擇散文這一文類為表現形式,
14
他必然或多或少要用敘述語言,所謂敘述,就是語言有時間性,次序先後,依例說明,娓娓道來就是指敘述 性。就此點而言,散文與詩的區隔,頓時可見,因為詩雖然也援引敘述(如敘事詩),但是詩仍以意象暗示,韻律節奏為主。所以,散文詩其實還是詩,只不過改用 散文的敘述方式罷了。散文無論說理、議論、抒情、描寫,照例會用敘述性的語言型態。因此,往往散文過度敘述時,就接近小說的形式,譬如沈從文的月下小景, 有人物、情節,時間、空間的敘述,頗似小說。但終究不是嚴格的小說形式。依此而觀,楊牧所列的描述類散文,舉夏丏尊的白馬湖之冬為例,正是敘述性的發揮 (楊牧,一九八五,頁一~四)。問題是,他另列的一項品類如寓言體,也大都要先有故事的敘述,再引導出寓意,才能恍惚恣縱,叫讀者有可能得意忘象,會出寓 旨。但是寓言也可伸及詩小說,而形成寓言詩,寓言小說,可見,寓言與其當做散文品類之一,不如看作文學共通技巧之一種。當然,就散文現象類型論研究而言, 當有人運用寓言技巧寫成散文,自是要加以歸納而分出一類。可是,之所以成此一類的本質性根源何在,也應該進一步思索。如此,散文敘述性的了解,尤其重要 了。
第四散文的觀念性。這一特性說得更嚴肅些,就是指散文的哲學性本質。而不用哲學一詞,乃是基於文學與哲學這一課題長久以來的研究共識,認為所謂文學中的哲學,其實都不是什麼哲學史上所講的偉大學說,或哲學派別,而不過是一些次要的思想家,只是探討個別的單元觀念。
15
(韋勒克,華倫,一九七六,頁一八○~一八一)這一點只要看歷代史書中把文苑傳與儒林傳分開來,而兩者 又幾乎不重疊列傳就可知,因為從蘇東坡的文章可能看出濃厚的哲學思想,但終究不是朱熹一樣專講理學,蘇東坡不可能入儒林傳,就猶如朱熹不可能歸文苑人物一 樣。散文家將來如果可能在史書立傳,相信遭遇情形相同。然而,現代散文雖不見得有何重要哲學意念宣達其間,卻也不能漠視其中依稀彷彿有個「道」在。姑名之 散文之道。譬如吾人可在梁遇春的藍姆式散文中,看到知識性,又體會其中隱約的一種生活態度、人生理念。在王力的《龍蟲並雕齋瑣語》,讀到現代人的處境觀 照。(王力,一九八二,頁一三六~一四六)也可從思果的標準中文讀出一些肯定傳統中國思想的價值理念,梁實秋似乎另成一套雅舍的生活哲學,而吳魯芹有一種 清歌散舞的道家飄逸。陳冠學則另闢田園之樂與禪宗靈視。諸家散文都富含觀念性的本質。楊牧分的散文七大品類,寓言體其實就是觀念性的發揮,其他說理,議 論,乃至雜文,哪一類不在其文字的外衣之內,苦心孤詣,宣達一種理念?至於抒情散文,描述散文,也自有其內蘊之意念,可資玩索,像琦君憶母親之篇章,寫其 母之形象、觀念、價值、行為、環境,乍看似抒情為表,喚起童年鄉土,迴思傳統素樸社會,自其文字背後之觀念,觀察母親的女性角色地位,每可比較新興的女性 主義反省,而有另一種意念上的批判解讀。楊牧的一篇描述北美大草原之土狼,固然描述周密深入,但無非是有感於生態自然之破壞,欲尋找重抱失落的自然主義, 田園歸鄉的渴想
16
。當代論評散文,屢屢提醒散文要有思想性,正是此意。
第五散文的互指涉性。這是散文與其他文類,其他學科領域互相交落,借用,相生相成的本質。還有現代 散文作品彼此之間互為影響,啟示,引發的現象,以及現代散文與古典散文之間的接觸,轉化,譬如類書典故的運用等,皆是。散文這一特性,印證了散文的散而 雜,博而繁。把這特性發揮得淋漓盡致,使到散文是自由的書寫,有諸中必可形於外。這一特性,類如上形下象的存在,即目難見,卻是臨文可窺。就散文創作而 言,它可能現形為作家的技巧運用,譬如古文古事,成語典故,乃至異國知識掌故的引用。它也可能激發作家的新觀念,表現在作品中的新題旨。譬如季季的一篇 「暗影生異彩」,涉及作家所處社會背景,文化思潮極深,前者歸之鄉土的擁抱,後者訴之女性主義的潮流。再如林文月為兒子寫的一篇生日禮物。處理母子之間的 關係,地位,感情,其觀念之突破,煥煥然透露著新時代陶冶出來的新母性美。可見散文一面要自成一專業而可黽勉求之的文體之外,也不是就要關起門來,不涉他 科旁門。否則落入文從字順,詞達而已的純粹溝通,與交換意見的性質,那未免太低估散文的功能了。散文的互指涉性,再說得明白點,一則具備科際整合的關係, 所以,散文中有政治、經濟、社會、新科技的訊息,乃是順理成章之筆。二則具備正文互指涉的功能。猶如當前流行的讀者反應理論對作品的解讀看法,認為作者不 是唯一詮釋作品的權威,作品本身會說話,語言本身會延伸,進行多元符號的輻射。因此
17
,如果肯定作品本身能提供繁複解讀的可能,那麼,是讀者去發現這種可能,而非僅止於作者最初宣揚或自我 默許的想法,因為那種想法很可能是一種意圖謬誤。(伊果利頓,一九八三,頁一三八;普萊敏傑,一九八六,頁二一二)整個文學作品一旦借資語言表達,那麼, 語言本身的歧異,有限,即與不即,皆可能使作品意義不一,散文如果要求它也是文學性的語言表現,那麼一樣會有衍異的可能,因此,散文不能沒有互指涉性。唯 有包含這種特性的散文形式,讀者讀它時,才可能本著那個它的相互指涉,援引不同的符號意義,與別的作品經驗,重新介入,進行解讀。(巴爾特,一九七四,頁 一○),但要竟其功,首先得語言本身是一種百科全書式,或普遍化知識般的世界。(福烈恩德,一九八七,頁八○)顏元叔的一篇沈悶敘述「曬太陽記」只有擺在 七十年代臺灣社會,中產階級知識份子的處境上才能解出新義,曉風的一篇寓言體「再生緣」,也當從政治上的意識型態考量,才顯出另一種宰制的訊息。這就是現 代散文愈來愈複雜,題材意旨愈深化的散文本質基礎。本此特性而衍生的散文品類,係政治散文、生態散文、社會散文、科技散文、通俗散文、勞工散文、女性主義 散文等不一而足的名目,因著題材的延伸而豐富著散文的領域,新事物與新層面乃得以介入散文世界。
第六散文的未定性。這一特性見證著散文的無限潛能,它使散文具有無比的爆發力與侵略性。使到散文與其他文類形式仲介多層的模稜關係。掙脫了定型的規範,遊走於未定的任何可能
18
,使到散文無論創作或閱讀欣賞,都得以最素樸的直觀經驗去體會散文,認識散文。散文之所以會繼續發展, 源流不斷,並且讓研究者規範不盡,任何歸納出的法則都可能面臨束縛不住的挑戰,散文得以其創發力,衝破規範的預設,而成形為新表象的未設。散文之所以品類 納不盡,表象難分疏,正是散文未定性的運作功能。楊牧的一部「年輪」,極前衛的嘗試,無法用既成的文類規矩預設,它已經是語言,境界,形式的不可辨,但又 燦燦然隱約可見其中的散文特質。三毛的一篇「結婚記」,在入選為一部選集時,曾經引起是小說還是散文的爭辯。而王鼎鈞的「紅頭繩兒」,作者判認為散文,編 選者有的說是小說,有的也認為當屬散文。至於西西的「鬍子有臉」,自己以小說看待,編選者卻用散文標準還它。(張曉風,一九八九,五)可知,散文的未定 性,不但是構成此一文類存在的形上本質,也是散文提供認識辯證的表象基礎。
七、加強術語的研究
再從術語,也很能看出散文研究的貧乏。術語研究是接著本質研究而來的。本質弄通了,自然可以理出散 文這種文類的術語觀念,一旦術語建立,即表示該文類的「內在規範」已成形,像物理學、化學、數學等每一種學科都有其內在規範一樣(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亦 然)散文學的研究才是可能的
19
。然而術語也無可避免地會有交相指涉的情形,因為所謂詩與小說散文,其實都是文學,而文學這個大類的通 用術語當然適用於它涵蓋的所有範疇,但文學術語必不能涵蓋自然科學術語。同樣,我們也要區別散文在通用術語之外的文類術語(也就是專業術語)以建立散文的 內在規範,才能叫散文研究。環顧當前散文研究之不振或水準之不齊,根本原因在此。
目前很多散文實際批評,所用的還是一般文學成規,以及跨術語的觀念,像反諷,像結構嚴密等等術語觀念其實任何文類都會有的。我們為何不問詩句有跨行句,那麼散文的遞續句是否不一樣?詩有扇面對的修辭,散文的段尾連章與段頭疊章又如何?
例如余光中論朱自清散文,用的也是跨術語,像圓熟流利,句法自然,節奏爽口,轉折太露,太濫情等等。(余光中,一九七七,頁二一三~二二七)至於像密度、深度、廣度,也多少是語意不明。
所以今天當務之急,就在文類術語的挖掘,要愈多愈密,多到能至少與跨術語相等的程度,此後散文的批評才會有突破性的進展。比較當前散文研究的術語貧乏情況不獨國內如此,西洋也一樣。
例如從西洋的文概導讀書可以看出端倪,五、六十年代新批評有詩導讀,戲劇導讀,現代小說導讀,就是沒有散文導讀。布魯克斯等三人合寫的文學導讀,列有一章「散漫文體」,可算作是散文導讀
20
,細檢其中所用的術語,也還是結構、韻律、口氣、主題、反轉、風格等一類的常見辭彙。(布魯克斯等,一 九六四,頁四三二~四四○)最近一九八六年版安納編寫的文學導讀才列出專章討論散文,他把散文分為四種類型:思索型、辯論型、描述型、說明型。所用評賞散 文的要素,也是語調、風格、結構、思想等,仍然屬跨術語。(安納,一九八六,頁一四一三~一四四七)另外稍早也有瑞德寫的一本英國散文風格。(瑞德,一九 五二,頁八七~一八○)是散文研究的專書,雖企圖從結構與修辭多方面建立術語,形成內在規範,仍然免不了夾雜跨術語的分析。所以,無論就導讀與專書,散文 研究確實還不能令人滿意。
關於這方面,我一向強調古典散文的文話評點是一大寶礦,沒有人開發,像宋文蔚「文法津梁」的書,恐 怕是當今英美散文研究比不上的,其中就有不少散文文類術語,像「複筆取勢」(東坡的賈誼論),平提側注(歐陽修送徐無黨南歸序)長句包小句(曾國藩復彭麗 生書),不過這本書偏重形式上的技巧研究,也還不夠周密。(宋文蔚,一九七四)
再如于光華編注昭明文選,引錄許多評點,也有不少寶藏可尋。像引何義門(即何焯)評陶淵明歸去來 兮,就有「知幾之哲,寄興之高,觀物之微,達生之妙,逐層寫出」一段話,稍加整理,可以理出散文的共通質素,有助創設術語,如這段話的「寄興」事實上與詩 傳毛傳的興,與唐宋以下的比興是不同旨趣的。絕對可以善加運用。它如顏延年曲水詩序,孫月峰批評說是「板拙」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