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Monday, May 5, 2008

211

  他可以說是古今惟一模仿作家,除模仿相如外,又仿論語作法言,仿易作太玄,仿倉頡而作訓纂,仿虞箴而作州箴,比較有創作價值的,僅方言一書而已。

   班固字孟堅,扶風安陵人,(三二—九二)他是班彪的兒子,當因續父彪所續史記,為人告發圖改國史入 獄,由其弟超上書說明,乃召為蘭台令史,命作漢書,書未成,值竇憲征匈奴敗,固為中護軍,亦被繫,死獄中,他可以說是史家兼賦家。他的漢書與司馬遷的史 記,並稱為中國歷史文學的雙璧,他在賦史上也佔重要地位,與西漢司馬相如、揚雄,東漢的張衡,稱為漢賦中的四傑。其最有名的為兩都賦,其內容敘述京都與西 漢流行的遊獵宮殿不同,其形式組織,卻完全是模仿子虛、上林,沒有一點新氣象。幽通賦仿離騷,答賓戲仿答客難,典引仿封禪。

   班固有名的著作還是漢書,漢書不但是史學的名著,在文學上也有它很高的地位,他描寫的手法是繼承史 記的傳統,但也和史記有些不同,沒有史記的那些奇譎和富有變化,但文章組織嚴密,注意細心描繪,語言受漢代辭賦和散文的影響,繁富縟麗而又能凝煉。因此書 中有不少人物傳記能摹聲繪影,寫得極其工致。這都在以後談散文時再提。

  班固的賦,兩都賦的西都賦和東都賦都是宏篇巨製。他的散文賦答賓戲,內容表示他決心「專篤志于儒學,以著述為業」,形式上是模擬東方朔答客難,揚雄解嘲,但反對東方朔的「曾不折之以正道」。這篇作品,文辭繁富,卻缺乏骨力。

  東都賦  班固

212

    於是聖皇乃握乾符,闡坤珍,披皇圖,稽帝文,赫然發憤,應若興雲霆,擊昆陽,憑怒雷震。遂超大 河,跨北嶽,立號高邑,建都河洛,紹百王之荒屯,因造化之盪滌,體元立制,繼天而作,系唐統,接漢緒,茂育群生,恢復疆宇,勳兼乎在昔,事勤乎三五,豈特 方軌並跡,紛綸后辟,治近古之所務,蹈一聖之險易云爾。且夫建武之元,天地革命,四海之內,更造夫婦,肇有父子,君臣初建,人倫實始,斯乃伏羲氏之所以基 皇德也。分州土,立市朝,作舟輿,造器械,斯乃軒轅氏之所以開帝功也。龔行天罰,應天順人,斯乃湯武之所以昭王業也。遷都改邑,有殷宗中興之則焉。即土之 中,有周成隆平之制焉。不階尺土,一人之柄,同符乎高祖。克己復禮,以奉終始,允恭乎孝文。憲章稽古,封岱勒成,儀炳乎世宗。按六經而校德,眇古昔而論 功,仁聖之事既該,而帝王之道備矣。至乎永平之際,重熙而累洽,盛三雍之上儀,脩袞龍之法服,鋪鴻藻信,景鑠揚世,廟正雅樂,神人之和允洽,群臣之序既 肅,乃動大轄,遵皇衢,省方巡,窮覽萬國之有無,考聲教之所被,散皇明以幽。然後增周舊,脩洛邑,扇巍巍顯翼翼,光漢京于諸夏,總八方而為之極。是以皇 城之內,宮室光明,闕庭神麗,奢不可踰,儉不能侈。外則因原野以作苑,填流泉而為沼,發蘋藻以潛魚,豐圃草以毓獸,制同乎梁鄒,誼合乎靈囿。若乃順時節而 蓃狩,簡車徒以講武,則必臨之以王制,考之以風雅,歷騶虞,覽駟鐵,嘉車攻,采吉日,禮官整儀,乘輿乃出。

  與班固同時的有崔駰,崔字亭伯,涿郡安平人,善屬文,與班固傅毅齊名,為章帝所稱,竇憲辟為掾,因數諍諫,出為長岑令,不至官而歸,著有詩賦銘頌等二十一篇,今僅有達旨一篇,其他反都賦,七依、酒箴等作皆已散佚。

213

  駰中子瑗(七七——一四三)字子玉,亦好為賦,與馬融、張衡友善,兄章為人所殺,他手刃報仇,後舉茂才,累遷濟北相,以病卒,著有賦、碑、銘、箴、頌、七蘇,南陽文學宦志………凡五十七篇,今大都不傳。

  在漢賦隆盛期中的作家,除了上面所講的幾個人之外,還有傅毅(約四七——? ),字武仲,扶風茂陵人,與班固同為蘭台令史,校典書,竇憲請主記室,又以為司馬,早卒。著有詩、賦、誄、頌、祝文、七激、連珠凡二十八篇。

  四

   漢賦由隆盛而到模擬,漸漸進入轉變的時期,這時期以張衡、馬融、王逸為代表。劉大杰說,「在漢中葉 以後,宦官外戚爭權,國勢日衰,加以帝王貴族奢侈成習,橫征暴歛,社會民生,日益困窮,因此道家的思想,乘機發展起來」。其實道家的思想,在西漢初年,即 已發展,這有很多的證據。不過張衡作品中,有道家歸隱的思想,這也是事實。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河南南陽),他是一個思想家兼科學家、文學家。他精天算,為太史令,作渾 天儀及候風地動儀,反對當時的圖讖之說,他雖然是漢賦轉變期的代表人物,但模擬的風氣還沒有停止,像他嘗擬班固兩都賦作兩京賦,據本傳說十年才成,其他七 諫仿枚乘,應問仿東方朔等都是。

   他的作品,除了模擬的一部分外,其他尚有南都賦,週天大象賦,思玄賦、冢賦、髑髏賦等三十二篇。尤 以四愁詩為有名,為詩歌中的新體,情感真摯,文辭亦婉麗。在賦方面以歸田賦為有名,其篇幅雖短,但道出人生理想,感情真切,令人讀之有親切感。這實在是魏 晉哲理文學與田園文學的先聲。

214

  歸田賦   張衡

   遊都邑以永久,無明路以佐時,徒臨川以羡魚,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諒天道之 微味,追漁父以同嬉。超塵埃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鬱茂,百草滋榮。王雎鼓翼,倉庚哀鳴,交頸頡頏,關關嚶嚶。遊焉逍遙,聊 以娛情。爾乃龍吟方澤,虎嘯山丘。仰飛纖繳,俯釣長流。觸矢而斃,貪餌吞鉤。落雲間之逸禽,懸淵沈之魦鰡。于時零曜俄景,係以望舒。極般遊之至樂,雖日夕 而忘劬。感老氏之遺誡,將廻駕乎蓬廬。彈五弦之妙指,詠周孔之圖書。揮翰墨以奮藻,陳三皇之軌模。苟縱心於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

   歸田賦的隱居樂一節,給後世0宦的學者影響很大。其他西京與東京兩賦的體製,比班固的賦更宏大。它 也像其他事類賦一樣,文學價值不很高,但有些特色。它除了像它以前的事類賦一樣,鋪寫東西南北所有,以及宮室動植物外,還寫了許多民情風俗,像西京賦寫商 賈、游俠,游辭辯論之士,以及角觝百戲;東京賦寫大儺、方相等。

  張衡述志的賦,除了歸田賦外,還有思玄賦。思玄賦的主旨是說「吉凶倚伏,幽微難明」,張衡在政治上憂讒懼禍,「遊六合之外」又不能,只好歸到「廻志朅來從玄諆,獲我所求夫何思」,去潛心學術理論的探討。反映了他遭遇痛苦的一面。

  張衡抒情的作品,成就最高的要算四愁詩,那時他做河南相,見天下漸亂,鬱鬱不得志,就做了四愁詩,不過,這要待講詩歌時再介紹了。

215

  與張衡同時的賦家有:

   馬融(七九——一六六)字季長,扶風茂陵人,元初中,為校書郎,因作廣成頌刺外戚,故十年不遷官, 安帝親政,上東巡頌,桓帝時為南郡太守,他的門下諸生常有千數。他善吹笛,常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弟子以次相侍,鮮有入其室者,所著賦 有舞賦、笛賦二十一篇,又為離騷作注,他的女兒芸,亦能屬文,作有申請賦。

  長笛賦    馬融

    惟籦籠之奇生兮,于終南之陰崖,託九成之孤岑兮,臨萬仞之石磎,特箭藁而莖立兮,獨聆風於極危, 秋潦漱其下趾兮,多雪揣封乎其枝,巔根跱之槷刖兮,感迴飈而將頹。夫其面旁則重巘增石,簡積頵砡,兀狋■,傾昊倚伏,庨窌巧老,港洞坑谷,嶰壑滄■, ■■巖■,運■窏洝,岡連嶺屬,林簫曼荊,森摻柞樸。於是山水猥至,渟涔障潰,顄淡滂流,碓投瀺穴,爭湍苹縈,汩活澎濞,波瀾鱗淪,窊隆詭戾,■瀑噴沬, 犇遯碭突,搖演其山,動杌其根者,歲五六而至焉。是以間介無蹊,人迹罕到,遯碭突,搖演其山,動杌其根者,歲五六而至焉。是以間介無蹊,人迹罕到,猨蜼晝 吟,鼯鼠夜叫,寒熊振頷,特麚脣髟,山雞晨群,埜雉晁雊,求偶鳴子,悲號長嘯,由衍識道,噍噍讙譟,經涉其左右,哤聒其前後者,無晝夜而息焉。

  王逸(約八九——一五八)字叔師,南郡宜城人。元初中,中舉上計吏,為校書郎,順帝時,進侍中,他以所編楚辭章句著名,他所著九思亦在編內,此外尚有機賦、荔枝賦等及論文,雜文凡二十一篇,詩百二十三篇。

216

荔枝賦  王逸

    曖若朝雲之興,森如橫天之彗,湛若大廈之容,鬱如峻嶽之勢,修幹紛錯,綠葉臻臻,灼灼若朝霞之映 日,離離如繁星之著天,皮似丹■,膚若明璫,潤侔和璧,奇喻五黃,仰歎麗表,俯嘗嘉味,口含甘液,心受芳氣,兼五滋而無當,主不知百和之所出,卓絕類而無 儔,超眾果而獨貴。

和張衡、馬融、王逸同時的還有:

崔琦(約一○四——一五八)字字瑋,涿郡安平人,著賦、銘、誄、九咨凡十五篇。

應舉(約一四四前後),字世叔,汝南南頓人,嘗追憫屈原,因以自傷,著有感騷三十篇,凡萬言。

再後有張升(一二一——一六九)字彥真,陳留尉氏人,著有賦、誄、頌、碑凡六十篇。

服虔(約一六八前後)字子順,河南滎陽人,著有賦、碑、連珠、九憤等凡十餘篇。

王延壽(約一二四——一四八)字文考,一字子山,南郡宜城人,曾遊魯國作靈光殿賦,後蔡邕見之,為之擱筆。又因得異夢而作夢賦。後渡湘水溺死,年僅二十餘。

   蔡邕(一三二——一九二)字伯喈,陳留圉人(河南縣),為漢末最負盛名之文學家,建寧中,召拜郎 中遷議郎,嘗奏定六經文字,自書 鐫碑,立於太學門外,觀視及摹寫者,車乘每日千餘輛。在新詔中糾彈宦官和權貴,流放朔方,遇赦歸,五原太守設宴餞別,太 守是宦官之弟,邕素恨宦官,因不為禮,太守懷恨在朝廷陷害他,邕又亡命江海,遠迹吳會,十二年才歸。董卓專政,迫召之,三日之間,周歷三台。卓被誅,他亦 受株連,瘐死獄中,所著詩、賦、銘、碑凡六十四篇。賦以述行著名。

217

  述行賦

   覽太室之威靈,顧大河於北垠兮,瞰洛汭之始并,追劉定之攸儀兮,美伯禹之所營,悼太康之失位兮,愍 五子之歌聲,尋修軌以增舉兮,邈悠悠之未央,山風汩以飈涌兮,氣懆懆而厲涼,雲鬱術而四塞兮,雨濛濛而漸唐,僕夫疲而劬瘁兮,我馬虺頹以玄黃,格莽邱而稅 駑兮,陰曀曀而不陽,哀衰周之多故兮。眺瀕隈而增感,念子帶之淫逆兮,唁襄王於壇坎,悲寵嬖之為梗兮,心惻愴而懷慘,乘舫舟而泝湍流兮。浮清波以橫厲,想 宓妃之靈光兮,神幽隱以潛翳,實熊耳之泉液兮,總伊輿澗瀨,通渠源於京城兮,引職貢乎荒裔,操吳榜其萬艘兮,充王府而納最,濟西溪而容與兮。息鞏都而後 逝,愍簡公之失師兮,疾子朝之為害,玄雲黯以凝結兮,集零雨之溱溱,路阻敗而無軌兮,塗澝溺而難遵,率陵阿以登降兮,赴偃師而釋勤,壯田橫之奉首兮,義二 士之夾墳,佇淹留以候霽兮,感憂心之殷殷,并日夜而遙思兮,宵不寐以極晨,候風雲之體勢兮,天牢湍而無文,彌信宿而後闋兮,思逶迆以東運,見陽光之顥顥 兮,懷少弭而有欣,命僕夫其就駕兮,吾將往乎京邑,皇家赫而天居兮,萬方徂而星集,貴寵扇以彌熾兮,僉守利而不戢,前車覆而未遠兮,後乘驅而競及,窮變巧 於臺榭兮,民露處而寢濕,消嘉穀於禽獸兮,下糠粃而無粒,弘寬裕於便辟兮,糾忠諫其駸急,懷伊呂而黜逐兮,道無因而獲入,唐虞眇其既遠兮,常俗生於積習, 周道鞠為茂草兮,哀正路之日澀,觀風化之得失兮,猶紛挐其多違,無亮采以匡世兮,亦何為乎此畿,甘衡門以寗神兮,詠都人而思歸,爰結縱而迴軌兮,復邦族以 自綏。

蔡邕的述行賦,是表現了他在政治上的憤憤不平之氣。述行賦的序裏說到,他看宦官專權,大營宮苑,人徒凍餓

218

,不得其命者甚眾,直言者卻遭死罪。他心憤此事,作了這篇賦。賦裏寫他從陳留往洛陽之所見,見了許多古蹟,想到許多古人,陳古刺今。後面寫到宦官擅權,荒淫奢侈和人民的貧窮困苦,「窮變巧於臺榭兮,民露處而寢濕,消嘉穀於禽獸兮,下糠粃而無粒。」寫得很沈痛。

  和蔡邕同時的還有桓彬(一三三——一七八)字彥休。沛郡亢人,著有七說及書凡三篇。

   趙壹(約一七八前後)字元叔,漢陽西縣(甘肅天水)人,著有窮鳥賦,刺世疾邪賦等,及頌、箴、書、 論等凡十六篇。是漢末名士,漢書本傳說他恃才倨傲,為地方上人士所擯斥,他就作解擯,後來屢次犯法、幾乎被殺,友人把他救了出來,他就寫窮鳥賦,來答謝友 人,可見他落拓不羈的性格。他雖然以才氣自負,在當時頗有聲名,但作官不過郡吏。

   劉大杰指出其刺世疾邪賦,是用最積極的態度,攻擊的方式,憤激熱烈的情緒,去暴露當時政治的黑暗混 亂,官吏的腐敗無恥,人情風俗的勢利與敗壞,以及人民生計的窮困和自己心情的憤恨,所謂「乘理雖死而非亡,違我雖生而匪存」,真是一個偉大人格的表現,是 一個最有節義的革命家。

   關於這些批評,我們也不能同意,社會的文學可以分兩方面,一面是讚美,一面是攻擊(比較中間的是諷 喻)我們固不贊成司馬相如,枚皋、王褒之流的奉諛、歌頌,但像趙壹為人恃才傲物放蕩不羈,屢次犯罪幾死,而終不改,也不可為法,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 而不亂,這才是文學批評的尺度。所以說趙壹的賦對不合理的社會作諷刺的表達,為漢賦帶來新鮮的氣息則可,說是革命家則嫌誇大。

  刺世疾邪賦是一篇短賦,是趙壹的代表作,茲錄如次:

219

「德政不能救世混亂,賞罰豈足懲時清濁,春秋禍敗之始,戰國愈復增其荼毒。秦漢無以相逾越,乃更加其怨酷。寧計生民之命,惟利己而自足。」

當時的情形是「情偽萬方,侫諂日熾,剛克消亡。舐痔結駟,正色徒行」,「法禁屈撓於勢族,恩澤不逮于車門」。因此作者憤恨的寫道。

  「寧飢寒于堯舜之荒年兮,不飽暖於當今之豐年。」

這樣激烈的文字,在漢代是很少見。篇末托秦客和魯生作了兩首五言詩,也多憤世嫉俗,激昂慷慨。

   彌衡(一九三——一八九)。字正平,平原般人(山東平昌縣),少有才辯,而氣尚剛傲,為矯時慢物, 獻帝興平中避難荊州,建安初來遊許下。善孔融,孔融上書舉荐他。曹操聞衡善擊鼓,召為鼓吏,以狂言得罪曹操,操使擊鼓辱之,反為衡所辱。操遣人送至劉表 處,衡又得罪劉表,表不能容,又遣人送至黃祖處。因酒後戲黃祖,被殺。死時僅二十六歲。

  彌衡僅存鸚鵡賦一篇。據說是黃祖太子射大會賓客,人有獻鸚鵡者,射使衡作賦,以娛嘉賓。衡攬筆即作,筆不停綴,文不加點,辭采甚麗。全文總是托意,為自己寫照,但憤世嫉邪的意味很深,先述鸚鵡的性格,次述鸚鵡的處境惡劣,鸚鵡所處的環境,正是自己的寫照。

  鸚鵡賦  彌衡

   惟西域之靈鳥兮,挺自然之奇姿。體全精之妙質兮,合火德之明輝。性辯慧而能言兮,才聰明以識機。故其嬉游高峻,栖跱幽深。飛不妄集,翔必擇林。紺趾丹嘴,綠衣翠衿。采采麗容,咬咬好音。同族於羽毛

220

, 固殊智而異心。配鸞皂而等羨,焉比德於眾禽。於是羨芳聲之遠暢,偉靈表之可嘉。命虞人於隴坻,詔伯益 於流沙。跨崑崙而播弋,冠雲霓而張羅。雖綱維之備設,終一目之所加。且其容止閑暇,守植安停。逼之不懼,撫之不驚。寧順從以遠害,不違迕以喪生。故獻全者 受賞,而傷肌者被刑。

其他還有邊讓(?——約二○八)字文禮,陳留浚儀人,著有章華賦。

張紘(約一五二——二一一)字子綱,廣陵人,著有詩賦等凡十餘篇。

漢賦轉變時期的賦家,在形式上篇幅比較短,在內容上從描寫京殿遊獵而轉變為哲理、抒情詠物的小賦,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進步。下開建安文學的先河,為魏晉言情體物的小賦放一異彩。

  總述漢賦的特點,可分下列方面來說:就體裁上說,大抵有二:一為楚辭體,一為散文體,像荀況詩經體的賦,實在不足以敷陳事理。楚辭體的柱石是賈誼,如弔屈原賦、鵩鳥賦。散文體的柱石是枚乘,作有七發、梁王兔園賦、柳賦。

  就性質上分,漢書藝文志,總舉詩賦百六家,千三百十八篇,除詩歌二十八家,三百十四篇,則為賦七十八家,千零四篇,分為四類。

一、自屈原至王褒,賦二十家三六一篇。

二、自陸賈至朱宇,賦二十一家二七四篇。

三、自孫卿至路恭,賦二十五家,一三六篇。

221

四、雜賦十二家,二三三篇。章太炎曰:

  「屈原言情,孫卿效物, 賦不可見,其後有朱建、嚴助、朱買臣諸家,蓋縱橫之變也。」(國故論衡)

這樣看起來應該是:一為抒情之賦,二為縱橫之賦,三為體物之賦,四為總集之雜賦。

   在寫作的技巧上,當以相如的賦為首。中國韻文史云:「相如的賦,縱橫自在,筆端有如雲湧峯簇的氣 概」。他作賦的技巧,後世幾乎沒有能夠追得上他的,他的賦,辭句侈麗而險怪,浪漫而誇大,韻緻縹緲,人們稱他為賦聖,決不是溢美,他的子虛賦和上林賦,可 為散文體的代表,大人賦為楚辭體的代表,所以我們說他賦沒有什麼內容,究竟還有點創造性。他不像揚雄專事模仿,揚雄在答桓譚論賦書上說:

  長卿賦不似人間來,其神化所至耶?大抵能讀千賦,則能為之。諺云:「習伏眾神,巧者不過習者之門。」可見他稱司馬相如為巧者,自己自居於習者了。

  古代詞章家,素來都推重漢賦,自昭明以賦冠之文選的卷首,於是以後文人的文集,往往以賦編列前頭。不過就寫作的方法上論,漢賦有兩點很大的毛病:

 (一)推砌,這當然是「鋪采摛文」的結果。作者神思蕭散,慘淡經營,把許多奇字怪語,鋪排滿紙。尤其是長篇的敘事賦。每個作者都犯上這個毛病,如張衡的南都賦:

  其木則檉松楔稷,槾柏扭檀、楓柙檀欐、帝女之桑。楈枒栟櫚,柍柘檍檀,結根竦本,垂條嬋煖。

  其鳥則有鴛鴦鵠鷖,鴻鴇鴐鵝,蘇鶂鸊鶙、鷫鷞鵾鸕,嚶嚶和鳴,澹淡隨波。

222

簡直把聯邊的字,魚貫而下,繁文縟辭,令人生厭。文心雕龍練字篇說:

  聯邊者,半字同文者也,狀貌山川,古今咸用,施之常久,則齟齬為瑕。如不獲免,可至三接,三接而外,其字林乎?

劉勰對於漢賦,已有微辭。這樣的文章,叫做字林,也不為過。

  (二)模倣,這正是表現漢賦沒有什麼特點的一面,司馬相如的子虛上林,已模倣宋玉的高唐神女,揚雄的 甘泉、羽獵,又從而模倣之,班固兩都,張衡兩京,更作三模、四模,雷同相似,不嫌舊套。枚乘作七發,而傅毅有七激,崔駰有七依,張衡有七辯。東方朔作答客 難,而揚雄有解嘲,班固有賓戲,崔駰有達旨,張衡有應問。文人蹈襲,竟成風氣,章模句寫,新意也就少了。文字沒有個性,同是千篇一律。顧炎武在文人模倣之 病說:

  近代文章之病,全在模倣,即使逼肖古人,己非極詣,況遺其神理,而得其皮毛者乎?

漢賦的作者,早已犯上這毛病了。雖然如此,漢賦畢竟還有它本身的價值,未可因為它具有這些缺點,便把它的優點一概抹殺。我們在分論作家時,已把它的優點說過了,茲再綜合的說明一下:

   一現實性的寫作,漢賦雖多是歌頌功德,潤色承平的作品,但它在寫作上也有現實性,散見於各篇之中。 有暴露諷刺當時的政治,文學是要通過形象來反映現實,所以反映當時社會的不平,政治措施的不當。而貢獻出一己之意見勸諫君主,也可以說是國民之天職,像枚 乘的七發,相如的子虛,孔臧的諫格虎,蔡邕的述行,而趙壹的刺世疾邪,彌衡的鸚鵡,諷諭的意味更加濃厚,在漢賦裏像這些東西,雖不多見,也值得我們重視。

  二表現國力的強大,文化的昌盛,物產的豐富,社會的繁榮,漢代是繼秦而後統一中國的朝代,但秦統一不過十幾年

223

, 而漢代統治的時間卻有四百餘年之久。這對於中國民族的統一,對於中國版圖之擴大,是有決定性的作用。 漢賦表現出漢代的國力是強大的,文化是昌盛的,物產是豐富的,社會是繁榮的。這些在長篇敘事賦裏描寫較多,(如兩都、兩京等)漢代屢向國外開拓疆土,東定 朝鮮,北逐匈奴,又使張騫通西域,馬援通交趾,因此在文化上和物質上,得與各國時相交流,從而增強了漢代文化和物資的繁盛,促進了社會的繁榮。武帝時,西 域獻吉光裘,入水不漏,交趾越焦獻長鳴雞,伺晨雞,即下漏驗之,晷刻無差(見西京雜記),物資交流,文化也就發達了。這對於漢賦以奇花異草,怪禽珍鳥來作 堂皇壯麗的描寫,是有相當關係的。

  三文字的技巧,漢賦描寫山川、宮室、池苑、臺榭、人物、禽鳥、草木、昆蟲等。都用了許多新的詞彙,而作者每寫一事一物,造句遣詞,也費了一番苦心,在文字的技巧上是相當成功的。在寫作方法上,如詞彙的新鮮,描寫的深刻,用辭的恰當,語句的秀麗,也值得我們去學習。

   四對於後世的影響,漢賦對於後世文學,有很大的影響。就以賦這類文體來論,如六朝的俳賦,唐代的律 賦,宋以後的文賦,都是從漢賦演變而來。與賦相類似的其他文學,如六朝的駢麗,唐代的四六,也可以說是漢賦的流派。這些文章,運用了我國文字的單音單字, 演成對偶整齊,徒見形成的文體,它的價值雖然是有限的,但也足以代表一時代文學的特色。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