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計收《河汾諸老詩集》八卷(影元刊)、《國朝風雅》七卷《雜編》三卷(影元刊)、《大雅集》八卷(影明洪武刊)、《敦交集》一卷(影舊抄刊)、《偉觀集》一卷(影舊抄刊)。
《明季三孝廉集》五種四十二卷,民國八年上虞羅氏排印本。三家為萬壽祺、李確、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徐枋。
以上二十一種叢書為羅氏輯刊(或為羅氏輯他人刊)。又有羅氏自著諸叢書:
《永豐鄉人稿》四種八卷,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民國上虞羅氏貽安堂凝清室刻本。
《永豐鄉人雜著》八種十三卷,民國十一年刻本。
《永豐鄉人雜著續編》六種附一種共十二卷,民國十二年刻本。
《松翁居遼後所著書》三種(其中《居遼雜著》九種,真按:羅振玉-此松翁應係前文貞松之故也.亦羅振玉自號者. 真按:中研院線上目無!○按:所謂居遼者應即偽滿洲國時也. 合計十一種)二十卷,民國十八年至二十年石印本。
《遼居雜著乙編》十種十一卷,民國二十二年上虞羅氏遼東石印本。
《遼居雜著丙編》四種五卷,民國二十三年上虞羅氏七經堪石印本。
《七經堪叢刊》七種十七卷,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民國二十六年羅氏石印本。
《貞松老人遺稿》十四種三十二卷,民國三十年至三十六年羅氏排印本。
以上自著叢書八種。
《羅雪堂先生全集》,1969年至1976年臺灣文華出版公司、大通圖書公司影印本。共七編一百四十冊,收書五百四十六種(去複仍有五百餘種)一千二百餘卷。尚有十餘種未收入。羅振玉一生收集、整理、刊布、研究文獻,成就輝煌,近世罕有其匹,此《全集》基本網羅在內。
74.《適園叢書》七十八種七百十一卷,張鈞衡編。民國初年烏程張氏刻本。分十二集。收宋元明清人著述,多罕傳之書,如《百宋一廛書錄》、《千頃堂書目》、《文館詞林》、《唐大詔令集》等
322
。先是有《張氏適園叢書初集》七種,宣統三年上海國學扶輪社排印,亦鈞衡輯。
75.《擇是居叢書初集》十九種一百六十四卷,張鈞衡編。民國張氏刻本。此係影刻善本叢書,所據底本計宋本六、元本二、影宋抄本七、舊抄本四。其中五種為繆荃孫光緒中刊《對雨樓叢書》版。
76.《龍溪精舍叢書》六十種四百四十三卷,鄭國勛編。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中研院線上目無!不知是否為勳之簡化字. 民國六年潮陽鄭氏刻本。分經、史、子、集四部,多先秦漢魏六朝古書之清人精校本。末有唐晏《兩漢三國學案》十一卷。
77.《嘉業堂叢書》六十二種七百六十二卷,劉承幹編。民國二年至十九年劉氏刻本。分經、史、子、集。多收罕傳之本。繆荃孫助刻,多附校勘記,校讎不苟,故為世重。劉承幹刻叢書甚多,計有:
《留餘草堂叢書》十一種六十四卷,民國劉氏刻本。多先儒性理之書。
《求恕齋叢書》三十五種二百三十三卷,民國劉氏刻本。多清末民初人著述。
《吳興叢書》六十六種八百四十九卷,民國劉氏刻本。收吳興地方文獻。
《四史》四種四百十五卷,民國劉氏影刻本。《史記》,宋蜀大字本。《漢書》,宋嘉定十七年白鷺洲書院刻本。《後漢書》,宋嘉定元年一經堂刻本。《三國志》,實元大德九路刻本,僅《吳志》卷十二至十五為宋衢州刻本。真批:行文怪!
《遼東三家詩鈔》三種十五卷,民國七年至九年刻本。收李鍇《睫巢集》、長海《雷溪草堂詩》、夢麟《太谷山堂集》。
《嘉業堂金石叢書》五種五十卷,民國劉氏刻本。
吳格先生云劉氏“所刻書數逾三千卷,版式精雅,校讎審慎,世多稱譽
323
。所刻各書,俱有序跋,提要鉤玄,窮委竟原,實有裨于學術”(《嘉業堂藏書志前言》)。劉氏單刻之書尚有吳士鑑《晉書斠注》、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邵晉涵輯《舊五代史》稿本等。所藏大部頭抄本徐松《宋會要輯本》、清抄本查繼佐《罪惟錄》等則先後交北平圖書館、商務印書館影印。劉氏嘉業堂抄《清國史》近年亦由中華書局影印出版。
78.《松 鄰叢書》二十種三十五卷,吳昌綬編。民國七年吳氏雙照樓刻本。多收文獻書目。吳氏又輯《景刊宋金元明本詞四十種》,宣統三年至民國六年吳氏雙照樓刊民國六 年至十二年陶氏涉園續刊本。所據底本計宋本十九、金本一、元本十四、明本四、明高麗本一、元抄本一、汲古閣抄本一、小草齋抄本一。
79.《天祿琳琅叢書》第一集十五種一百十七卷,故宮博物院編。民國二十一年故宮博物院影印本。宋本五、汲古閣影宋鈔本七、元本三。
80.《聚學軒叢書》六十一種二百六十四卷,劉世珩編。光緒貴池劉氏刻本。收清代學術著作。劉氏又輯刻有:
《玉海堂景宋元本叢書》十五種四百三十卷,宣統三年至民國二年貴池劉氏刻本。其中《五代史記》稱宋本,實元大德九路刻本。《夢溪筆談》稱宋乾道本,疑亦明翻宋乾道本。
《暖紅室彙刻傳奇》(一名《彙刻傳劇》)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三十七種,民國八年貴池劉氏暖紅室刻本。
《貴池先哲遺書》三十四種二百二十九卷,民國九年貴池劉氏唐石簃刻本。
81.《四部叢刊》三百五十種《續編》八十一種《三編》七十三種,張元濟編。商務印書館影印。1919年《初編》出版。1929年重印,抽換二十一種版本。1934年《續編》出版。1935年至1936年《三編》出版。匯集四部要籍宋元明刊善本及舊抄名校本影印,為影印善本叢書之最富盛名者。
324
82.《叢書集成初編》四千一百七種四千冊,王雲五主編。1935年至1937年商務印書館排印、影印本。該叢書係擇宋代至清代重要叢書一百部,去其重複,重新分類編排而成。已出3467冊。未出者533冊。1985年起中華書局用商務本影印,未出者亦補齊,共4000冊。此係特大叢書,較常用。唯斷句、排校不無訛誤。真按:叢書集成初編之誤 近又有上海書店編《叢書集成續編》影印本。
83.《萬有文庫》一千七百二十一種,王雲五主編。1929年至1937年商務印書館排印、影印本。第一集收十三種叢書:《國學基本叢書初集》一百種、《漢譯世界名著初集》一百種、《百科小叢書》三百種、《新時代史地叢書》八十種、《工學小叢書》六十五種、《學生國學叢書》六十種、《國學小叢書》六十種、《師範小叢書》六十種、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農 學小叢書》五十種、《商學小叢書》五十種、《算學小叢書》三十種、《醫學小叢書》三十種、《體育小叢書》十五種,計一千種二千冊。附大本參考書十種十二 冊。第二集收四種叢書:《國學基本叢書二集》三百種、《漢譯世界名著二集》一百五十種、《自然科學小叢書初集》二百種、《現代問題叢書初集》五十種,計七 百種二千冊。附大本參考書《十通》、《佩文韻府》共十一種二十八冊。包括古今中外各門學科。
84.《四部備要》三百三十六種一萬一千九百八十三卷,中華書局編。1920年至1936年中華書局排印本。收實用四部要籍,多清人精校精注本。線裝二千五百冊,精裝一百冊。
85.《玄覽堂叢書》共三集七十一種五百二卷(內四種不分卷未計),鄭振鐸編。1941年至1948年影印本。主要收明代罕傳史料。底本主要是明刻、明抄及清初抄本。
86.《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正、續、三編,沈雲龍主編。1966年至1987年臺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正編一百輯一千二百八十一冊。續編一百輯一千零七十九冊。三編三十三輯三百三十九冊。合計二千六百九十九冊
325
。收集清代及近代人物奏疏、政書、年譜、筆記、日記、詩文集、傳記等,極為豐富。
87.《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四百七十三種,北京圖書館編。1989年至1998年書目文獻出版社(後更名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影印本。近八千卷,影印精裝一百二十冊。包括宋、金、元、明、清刻本、抄本、稿本。凡《四部叢刊》、《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已收之版本均不再重收。
88.《清代稿本百種彙刊》一百三種。1970年臺灣文海出版社影印本,共一百八十冊。收孫奇逢、朱彝尊、翁方綱、法式善、阮元、焦循、吳騫、劉寶楠、何紹基、文廷式等人稿本。
89.《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四千五百八種,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委會編,季羡林主編。1995年至1997年 齊魯書社、臺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分別影印大陸版和大陸外版。均一千二百冊。收四庫存目書之現存者,選其善本影印。其底本包括宋刻本十五種、宋寫本一 種、元刻本二十一種、明刻本二千一百五十二種、明抄本一百二十七種、清刻本一千六百三十四種、清抄本三百三十種、稿本二十二種。大部分是善本古籍。這些底 本來自116個收藏單位。正編未收者另輯《補編》。按:余于1992年底應邀參加編委會,實傅璇琮先生之薦。1994年7月至1997年11月應邀到北京大學參加編輯工作,任工委會委員、編委會常務編委、總編室主任。
90.《續修四庫全書》五千種,續修四庫全書編委會編,顧廷龍主編。全書擬為一千八百冊。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現已出經、史二部。收乾隆以來至辛亥革命間著述,上接《四庫全書》。乾隆以前《四庫》未收之書包括戲曲、小說及禁書亦廣為收羅。按:五千之數由余提出。1994年3月11日,余應傅璇琮先生之邀到北京王府井大街中華書局內之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辦公室,時傅先生正參加政協會,從會中退出,命余擬定《四庫全書續編》及《三編》計劃
326
。《續編》即《存目叢書》,《三編》即後來之《續修四庫全書》。余為擬定計劃書,提出《三編》收書五千種。是時余已參加《存目叢書》工委會,故不復參加《續修四庫全書》編委會。
91.《畿輔叢書》一百七十三種一千五百二十三卷,清王灝編。光緒間定州王氏謙德堂刻本。真按:王灝
按:自此以下十三種為地方叢書。真批:竟然于新文豐叢書集成三編一語一提?若夫成文出版之地方志叢書及學生書局所出者(即學生書局出之史料叢書前亦略矣),冀于下文可見,否則實為疏漏矣.○又豈因大陸不易見此數叢書故略之耶?然台灣實常見。又如史料叢刊、天一閣地方志等王德毅編大型叢書,乃至其他,亦多疎略.不暇枚舉矣。
92.《常州先哲遺書》七十六種七百四十三卷,清盛宣懷編。光緒武進盛氏刻本。真按:盛宣懷
93.《安徽叢書》六十種三百五十卷,安徽叢書編審會編。民國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影印本。所據係刻本、抄本。
94.《武林掌故叢編》二百八種六百二十五卷(內一種不分卷未計),清丁丙編。清光緒丁氏嘉惠堂刻本。
95.《武林往哲遺著》六十六種四百四十八卷,清丁丙編。清光緒丁氏嘉惠堂刻本。
96.《鹽邑志林》四十一種七十二卷,明樊維城編。明天啟三年自刻本。
97.《四明叢書》一百七十二種一千一百八十九卷,張壽鏞編。民國二十一年至三十七年張氏約園刻本。真批:在抗戰間還在印呢!
98.《金華叢書》七十種七百三十一卷,清胡鳳丹編。清同治光緒間永康胡氏退補齋刻本。民國補刻本。
又《續金華叢書》六十一種,民國胡宗懋編,民國十三年永康胡氏夢選樓刻本。
99.《湖北先正遺書》七十三種七百二十七卷,盧靖編。民國十二年沔陽盧氏慎始基齋影印本。底本係舊刻、舊抄本及文津閣《四庫全書》本。
100.《豫章叢書》一百十一種七百六十九卷,胡思敬編。民國南昌豫章叢書編刻局刻本。
327
另有陶福履輯《豫章叢書》二十六種,光緒新建陶氏刻本。
101.《嶺南遺書》六十一種三百四十八卷,清伍元薇、伍崇曜編。道光同治間南海伍氏刻本。
102.《黔南叢書》六十六種二百十六卷,任何澄等編。民國貴陽文通書局排印本。
103.《雲南叢書》一百九十六種一千一百三十五卷(內二種不分卷未計)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趙藩、陳榮昌等編。民國雲南叢書處刻本。
104.《桐城方氏七代遺書》二十種二十六卷,清方昌翰編。清光緒十四年刻本。
按:自此以下三種為氏族類叢書。
105.《德州田氏叢書》十三種一百十一卷,清康熙乾隆間刻匯印本。收田雯、田需、田霢、真按:詞:霢1 〔mI ㄇㄞˋ〕〔《廣韻》莫獲切,入麥,明。〕1.見“ 霢霂 ”。2.汗流貌。 唐 陸龜蒙 《紀夢游甘露寺》詩:“怯懾不敢前,荷襟汗霑霢。”【霢霂】1.小雨。 南朝 齊 謝朓 紀晏 《閑坐聯句》:“霢霂微雨散,葳蕤蕙草密。” 宋 范成大 《甘雨應祈》詩之二:“數日雖蒙霢霂霑,浥塵終恨太廉纖。”2.汗流貌。 唐 白居易 《香山寺石樓潭夜浴》詩:“搖扇風甚微,蹇裳汗霢霂。”3.微雨飄灑貌。 宋 司馬光 《交趾獻奇獸賦》:“甘露霢霂於林薄,醴泉觱沸於嵌竇。”4.微細貌。 趙光榮 《里湖紀游》詩:“微縐霢霂紋,激動璇珠作。” 田肇麗、田同之五人書。
106.《重印江都汪氏叢書》十四種四十七卷,秦更年等編。民國十四年上海中國書店影印本。收汪中、汪喜孫父子書。
107.《王漁洋遺書》三十八種二百七十三卷,清王士禛編著。清康熙刻本。內有王象晉《剪桐載筆》等猶是明代舊版。真批:此焉可歸之氏族而不歸之自著?也不一說明.
按:自此以下五種為自著叢書。
108.《崔東壁遺書》十九種七十三卷,崔述撰,顧頡剛編訂。民國二十五年上海亞東圖書館排印本。崔氏遺書外,還收有崔述家人著作及評論、索引、校記等。
109.《郝氏遺書》三十三種二百二十八卷(內一種不分卷未計),清郝懿行撰。清嘉慶至光緒刻本。收郝懿行及夫人王照圓著述。
110.《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四十五種一百四卷,王國維撰,趙萬里編。民國二十九年商務印書館長沙石印本。先此,有民國十六年海寧王氏排印、石印《海寧王忠愨公遺書》。後此有1976年臺灣大通書局有限公司影印《王國維先生全集》二十五冊,增《大唐六典》、《世界圖書館小史》、《戩壽堂所藏殷墟書契文字》、《戩壽堂所藏殷墟書契考釋》、《唐五代二十一家詞輯》、《傳書堂藏善本書志》、《觀堂授書記》並附傳記及悼念文字十四種
328
。
111.《章 氏叢書》十四種四十八卷,章炳麟撰。民國六年至八年浙江圖書館刻本。《章氏叢書續編》七種十七卷,章炳麟撰。民國二十二年北平刻本。《章氏叢書三編》二 種,民國二十七年章氏國學講習會鉛印本,收《太炎文錄續編》七卷、《太炎先生自定年譜》不分卷。《章太炎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開始排印出版,現已至第八冊。
112.《十 三經注疏》三百三十五卷。元刻明修本(世稱宋刻宋元明遞修本,南昌府學本所從出)。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刻本。明萬曆北京國子監刻本。明崇禎毛氏汲古閣刻本。 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附《考證》)。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刻本(作《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按:元刻明修本即“南監本”,李本從南監出, 北監從李本出,汲古從北監出,殿本亦出北監而加考證。詳屈萬里《十三經注疏板刻述略》一文。
按:自此以下為專科叢書。
113.《通 志堂經解》一百四十種一千八百六十卷,清徐乾學編。康熙十九年通志堂刻本。同治十二年粵東書局刻本。“通志堂”為納蘭性德堂號。此書實成於其師徐乾學之 手。乾學家有傳是樓,多宋元祕本。此書網羅唐宋元明經解而成,尤以元明兩代為多。所用底本除徐氏家藏外,還有朱彝尊曝書亭等藏本。初刻工致,為清初寫刻本 代表之一。張金吾有《詒經堂續經解》,續補此書,稿本毀于上海“一‧二八”日本飛機轟炸。
114.《皇清經解》一百七十三種一千四百卷,清阮元編。清道光九年廣東學海堂刻本。又名《學海堂經解》。收清儒七十四人經解。咸豐七年兵燹版毀什之六,十一年補刻,增至一百八十種一千四百八卷
329
。
115.《皇清經解續編》二百七種一千四百三十卷,清王先謙編。光緒十四年南菁書院刻本。
116.《古經解彙函》三十七種二百八十三卷,清盧謙鈞等編。清同治十二年粵東書局刻本。其中後十四種為《小學彙函》。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經解皆漢唐人作,清儒精校本。
117.《音韻學叢書》三十二種一百三十一卷,嚴式誨編。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民國間渭南嚴氏成都刊195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匯印本。收宋司馬光《切韻指掌圖》、吳棫《韻補》、明陳第《毛詩古音考》、以及清人顧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王念孫、孔廣森、江有誥、夏忻、嚴可均、陳澧等音韻學專著。關於上古韻、中古韻研究的重要著作多在其中。
118.《二十四史》三千二百五十卷(據殿本統計)。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舊五代史》乾隆四十九年刊)。清同治光緒間五省官書局合刻光緒五年湖北書局匯印本。民國間上海商務印書館集各史舊刻本影印本(名《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時文字有改訂)。真按:百衲本二十四史的版本 1959年至1978年中華書局排印點校本。《二十四史》以前有明南京國子監本《二十一史》、北京國子監本《二十一史》、明末毛氏汲古閣本《十七史》。
119.《二十五史補編》二百四十五種七百五十六卷,民國二十五年至二十六年開明書店排印本。開明書店曾于民國二十四年影印《二十五史》,其中《二十四史》據殿本,《新元史》據1922年徐世昌退耕堂刻本,均縮小影印。此《二十五史補編》與之配套。主要收《二十五史》表、志之補、注、考、校,極有價值。近有張舜徽主編《二十五史三編》,接續前書。
120.《十通》二千七百二十一卷,民國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商務印書館拼版影印乾隆官刻本(《皇朝續文獻通考》排印)真按:摘要-我都稱作剪貼也. 。唐杜佑《通典》二百卷、宋鄭樵《通志》二百卷、元馬端臨《文獻通考》三百四十八卷,合稱“三通”
330
。 清乾隆官修《續通典》一百五十卷、《皇朝通典》一百卷、《續通志》六百四十卷、《皇朝通志》一百二十六卷、《續文獻通考》二百五十卷、《皇朝文獻通考》三 百卷,與“三通”合稱“九通”。清末民國初,劉錦藻修《皇朝續文獻通考》四百卷,遂有“十通”。商務印書館彙為一編,收入《萬有文庫》,訂二十冊,另附 《十通索引》一冊。《十通》屬於政書,是研究我國封建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等的大型工具書。
121.《二十二子》三百三十八卷,清浙江書局編。清光緒浙江書局刻本。所收子書二十二種,多清人精注精校本。校刻不苟,為子書匯刻之佳者。
122.《諸子集成》二十八種三百九十卷,國學整理社編。民國二十四年世界書局排印本。收清及近人集解本、精校本。附梁啟超《管子評傳》、麥夢華《商君評傳》、陳千鈞《韓非新傳》、《韓非子書考》。排校不夠精嚴。真按:世界書局諸子集成的版本不好 中華書局1954年、1956年、1959年曾重印,刪去梁、麥、陳四篇文字,並校正若干錯誤。
123.《新編諸子集成》第一輯四十三種,中華書局編。收子書之精注精校本,尤重集解本,以清人及近人注本為主,反映最新成果。標點校勘亦較世界書局本為精。目前尚有《呂氏春秋》、《管子》等少數幾種未出。
124.《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一百十八卷,明張溥編。明崇禎婁東張氏刻本。各集有題辭,殷孟倫先生有《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題辭注》。
125.《唐人五十家小集》七十三卷,清江標編。光緒二十一年元和江氏靈鶼閣湖南經院刻本,係據南宋陳道人本影刻。
126.《宋人集》六十種三百四十六卷,李之鼎編。民國南城李氏宜秋館刻本。
127.《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六十種九十六卷,宋陳起編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