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Monday, May 5, 2008

722

,或亦春秋責備賢者之意乎。惟蘇軾則深不以為然,其題文選云:

   淵明作閑情賦,所謂『國風好色而不淫』者,正使不及周南,與屈宋所陳何異,而統大譏之,此乃小兒強作解事也。(志林)

迴護陶公,可謂不遺餘力。韓淲駁之云:

   東坡謂梁昭明不取淵明閑情賦,以為小兒強解事。閑情一賦雖可以見淵明所寓,然昭明不取亦未足以損淵明之高致。東坡以昭明為強解事,予以東坡為強生事。(澗泉日記)

除指斥蘇氏外,於陶公昭明均未作左右袒,甚具卓識。明清二代,爭訟益繁,歸納其說,要不出正反折衷三派,茲遴載一二,以為談辯之助焉。

  (1)贊同昭明者

  1明郭子章豫章情話:

     陶彭澤閑情賦,蕭昭明云:『白璧微瑕,惟閑情一賦。』東坡曰:『淵明作閑情賦,所謂「國風好色 而不淫」,正使不及周南,與屈宋所陳何異,而統大譏之,此乃小兒強作解事者。』昭明責備之意,望陶以聖賢,而東坡止以屈宋望陶,屈猶可言,宋則非陶所願學 者。東坡一生不喜文選,故不喜昭明。

   2明楊慎升庵詩話:

    陶淵明閑情賦『瞬美目以流盼,含言笑而不分』,曲盡麗情,深入冶態。裴硎傳奇、元氏會真,又瞠乎其後矣

723

。所謂詞人之賦麗以淫也。

   3清方東樹續昭味詹言:

    昔人謂正人不宜作豔詩,此說甚正,賀裳駮之非也。如淵明閑情賦,可以不作。後世循之,直是輕薄淫褻,最誤子弟。

   4清劉光第詩擬議:

    有狐詩之子無裳、無服、無帶,情思繚繞,往復迫切,與陶淵明閑情賦中九願字云云,正復不異。陶賦自序云:『始則蕩以思處,而終歸閑正。』此詩則蕩而不能自持矣。

   5清邱煒萲五百石洞天揮麈:

    『閑情作賦太無聊,有好何須九願饒。我願將身化長帶,一生牢繫美人腰。』舊曾於友人案頭見是詩,署曰書靖節閑情賦後。

  (2)贊同陶公者

   1明何孟春註陶靖節集:

    賦情始楚宋玉、漢司馬相如,而平子伯喈繼之為定靜之辭。而魏則陳琳阮瑀作止欲賦,王粲作閑邪賦,應瑒作正情賦,曹植作靜思賦,晉張華作永懷賦,此靖節所謂奕世繼作,並固觸類,廣其辭義者也。

  2明張自烈輯箋註陶淵明集:

724

    按昭明序云:『白璧微瑕,惟在閑情一賦。』愚謂昭明識見淺陋,終未窺淵明萬一。盲者得鏡,用以蓋巵,固不足怪。

   此賦託寄深遠,合淵明首尾詩文思之,自得其旨。如東坡所云,尚未脫梁昭明窠臼。或云此賦為睠懷故主作,或又云續之輩雖居廬山,每從州將游,淵明思同調之人而不可得,故託此以送壞。如東坡所云與屈宋何異,又安見非小兒強作解事者,索解人不易得如此。

    觀淵明序云:『諒有助於諷諫』,『庶不謬作者之意』,此二語頗示己志。覽者妄為揣度,遺其初旨,真可悼歎。

   清毛先舒詩辯坻總論:

    世目情語為傷雅,動矜高蒼,此殆非真曉者。若閑情一賦,見擯昭明,『十五王昌』,取呵北海。聲響之徒借為辭柄,總是未徹風騷源委耳。

   清邱嘉穗東山草堂陶詩箋:

     閑者防閑之義,與閒字不同。其賦中『願在衣而為領』十段,正脫胎同聲歌中『莞蕈衾幬』等語意。 而吳兢樂府題解所謂『喻當時七君子事君之心』,是也。詩曰:『云誰之思,西方美人。』朱子謂『託言以指西周之盛王』,如離騷『怨美人之遲暮』,亦以美人目 其君也。此賦正用此體。昭明太子指為白璧微瑕,固為不知公者,即東坡以為國風好色而不好淫,亦不知其比託之深遠也。

   清孫人龍纂輯陶公詩評註初學讀本:

725

    古以美人比君子,公亦猶此旨耳。昭明以『白璧微瑕』議此賦,似可不必。意本風騷,自極高雅,所謂發乎情,止乎禮義者,非歟。逐層生發,情致纏綿,終歸閑正,何云卒無諷諫耶。

    6清陳沆詩比興箋:

     閑情賦,淵明之儗騷。從來儗騷之作,見於楚詞集注者,無非靈均之重儓,獨淵明此賦,比興雖同, 而無一語之似,真得儗古之神。東坡云:『晉無文,惟淵明歸去來辭一篇而已。』予亦曰:晉無文,惟淵明閑情一賦而已。乃昭明謂為白璧之瑕,不但與所選宋玉諸 賦自相剌謬,且以閑情為好色,則離騷美人香草,湘靈二姚,鴆鳥為媒,亦將斥為綺詞乎,國風關雎亦當刪汰乎。固哉昭明之為詩,宜東坡一生不喜文選也。

   7清劉光蕡陶淵明閑情賦註:

     此篇乃淵明悟道之言,較歸去來辭、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尤精粹。昭明取五柳先生傳訾此為瑕,何 也。讀書不可泥於句下,所謂詩無達詁是也。苟執詞以求之,十五國風之詞,可存者僅矣。太史公謂『國風好色而不淫』,以曰離騷,淵明此篇亦即其意。身處亂 世,甘於貧賤,宗國之覆,既不忍見,而又無如之何,故託為閑情。其所賦之詞以為學人之求道也可,以為忠臣之戀主也可,即以為自悲身世以思聖帝明王也亦無不 可。

   8陳衍石遺室論文:

    其序陶淵明集,指其閑情一賦,以為白璧微瑕,乃於高唐、神女、好色、洛神諸賦,則無不選入,

726

此何說哉。且題曰閑情,乃言防閑情之所至也,何所用其疵點乎。後世選家不選,殆自謂所選皆有關人心世道之文,合於立德立功之旨。乃歸有光寒花葬誌,自寫與妻婢調笑情狀,頗不莊雅,而姚惜抱選入古文辭類纂,曾滌生選入經史百家雜鈔,謂之何哉。

  (3)不為左右袒者

   清吳覲文批校陶淵明集陶淵明集序批語:

     至於淵明閑情一賦,其自序曰:『雖文妙不足,庶不謬作者之意。』所謂作者之意,即上張蔡兩賦, 所謂『檢逸辭而宗澹泊,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閑正。將以抑流宕之邪心,諒有助於諷諫』云爾也。予細玩其賦,如『願在衣而為領』等語,何等流宕,而終結之 曰:『尤蔓草之為會,誦邵南之餘歌。坦萬慮以存誠,憩遙情於八遐。』則終歸閑正矣。作者之意若曰:吾如是之蕩以思慮,而終無益也,則不如『坦萬慮以存誠』 而已,此豈非有助于諷諫乎。而昭明乃謂其卒無諷諫,其論亦已過矣。雖然,昭明之論閑情賦則為過當,而其言『卒無諷諫,何必搖其筆端』二語,要自為作文之正 論也。予觀後世之學義山詩者,徒習其浮靡流宕之詞,而失其旨,不能終歸閑正。予嘗謂孔子若作,則此等詩皆當入刪詩之例,惟其謬於作者之意也,使得聞卒無諷 諫二語,當亦廢然返矣。然則昭明之論豈可以其過當而盡非之哉。

(六)文體論

  文體莫備於梁朝,亦莫嚴於梁朝。昭明選文,獨具隻眼,七代文體,甄錄略盡,凡分體三十有八,持較文心

727

,名目雖小有出入,大體實適相符合。茲造表比較之,以明其異同。

四○ 文選與文心雕龍文體分類異同表

文選

12上書1110987654321

文心

奏啟12奏啟11章表10詔策9詔策8詔策7詔策6詔策5雜文4(騷)3

文選

24232221設論20對問19181716奏記15記牋14彈事13

文心

頌讚頌讚論說(騷)雜文雜文檄移檄移書記奏啟書記奏啟13

行狀36墓誌35碑文3433323130連珠2928史述贊27史論26符命25

O誄碑誄碑哀弔誄碑銘箴銘箴雜文論說頌讚論說封禪

OOOO祭文38弔文37

議對諧隱諸子史傅哀弔哀弔

觀此表知文心所有而文選所無者凡四:一曰史傳,二曰諸子,三曰諧隱,四曰議對。此四體者,皆非沈思翰藻之作,不符昭明之選文宗旨,故予以排除。此外,賦又分為十五子目,詩又分為二十三子目,亦皆他書所無者

728

。 此則昭明區分文體之特色,蓋集眾家之大成者也。按文選成於眾手,可能參與編纂者,有劉孝綽、王筠、殷 芸、到洽、徐勉、到沆、張率、王規、殷鈞、王錫、張緬、張纘、陸襄、何思澄、、劉苞、謝舉、劉杳等(據南史梁書各本傳所作之推測),均屬一時之選,昭明必 與之商酌再三,相互辯難,思之至慎,計之至熟,然後出之。其非師心自用,貿然決定,可以斷言。至其分類所以如此細密者,實以梁初文風特盛,作者蔚起,文體 日益繁夥,內容日益複雜,非有精密之畫分,不足以應時代之需要,事實具在,無待喋喋矣。

  惟後世不慊意此種分類法者甚多,蘇軾恨其『編次無法,去取失當。』(題文選)文姚鼐譏為『分體碎雜,立名可笑。』(古文辭類纂序目)蓋責其乖離瑣細,不能執簡馭繁也。孫德謙亦云:

    六朝以前,文章無有選本,昭明文選,固後世選家之所宗也。惟選文當以體裁為主,昭明之選,其例誠善,宜為姚鉉而下,遞相師祖。但每類之中,所用子目,如賦之曰志、曰情,不免為細已甚,即賦為六義附庸,今先賦後詩,識者譏之,是也。(六朝麗指)

以先賦後詩,不明本源責之,固極有見。然賦在兩漢,已以附庸蔚為大國,至梁代更與五言詩、駢體文並稱文藝界之三大主流。故孰先孰後,實無關宏旨,不必深論。姚永樸則云:

    欲學文章,必先辨門類,門者其綱也,類者其目也。總集古以文選為美備,故王厚齋困學紀聞云:『李 善精於文選,為注解,因以講授,謂之文選學。』少陵有詩云:『續兒誦文選。』又訓其子云:『熟精文選理。』蓋選學自成家。陸放翁老學庵筆記亦云:『宋初此 書盛行,士為之語曰,文選爛,秀才半。』然其中錄文既繁,分類復瑣。蘇子瞻題之云:『恨其編次無法,去取失當。』亦不可謂盡誣

729

。 蓋文有名異而實同者,此種只當括而歸之一類中,如『騷』『七』『難』『對問』『設論』『辭』之類,皆 詞賦也。『表』『上書』『彈事』,皆奏議也。『箋』『啟』『奏記』『書』,皆書牘也。『詔』『冊』『令』『教』『檄』『移』,皆詔令也。『序』及諸史論 贊,皆序跋也。『頌』『贊』『符命』,同出褒揚。『誄』『哀』『祭』『弔』,並歸傷悼。此等昭明皆一一分之,徒亂學者之耳目。(文學研究法門類)

更具體指出其分類缺失所在。以上皆文學家之觀點,或因立場不同(如二姚皆桐城派鉅子),持論遂異。今特迻錄史學家章學誠之評論,以資參較。

    賦先於詩,騷別於賦。賦有問答發端,誤為賦序,前人之議文選,猶其顯然者也。若夫封禪美新典引, 皆頌也。稱符命以頌功德,而別類其體為符命,則王子淵以聖主得賢臣而頌嘉會,亦當別類其體為主臣矣。班固次韻,乃漢書之自序也。其云述高帝紀第一,述陳項 傳第一者,所以自序撰書之本意,史遷有作於先,故己退居於述爾。今於史論之外,別出一體為史述贊,則遷書自序,所謂作五帝紀第一,作伯夷傳第一者,又當別 出一體為史作贊矣。漢武詔策賢良,即策問也,今以出於帝制,遂於策問之外,別名曰詔,然則制策之對,當離諸策而別名為表矣。賈誼過秦,蓋賈子之篇目也。因 陸機辨亡之論,規仿過秦,遂援左思『著論準過秦』之說,而標體為論矣。魏文典論,蓋猶桓子新論、王充論衡之以論名書耳,論文,其篇目也,今與六代辨亡諸 篇,同次於論。然則昭明自序所謂老莊之作,管孟之流,立意為宗,不以能文為本,其例不收諸子篇次者,豈以有取斯文,即可裁篇題論,而改子為集乎。七林之 文,皆設問也。今以枚生發問有七,而遂標為七,則九歌九章九辯,亦可標為九乎

730

。難蜀父老亦設問也,今以篇題為難,而別為難體,則客難當與同編,而解嘲當別為嘲體,賓戲當別為戲體矣。文選者,辭章之圭臬,集部之準繩,而淆亂蕪穢,不可殫詰。(文史通義詩教篇)

嚴 詞抨擊,無稍寬假,幾令瓣香文選者無從置喙。雖然,文體分類之難有三:一曰素材不全,二曰標準不定, 三曰抉別不精。自古至今,尚無一部令人滿意之選本,其故在此。夫前修未密,後出轉精,乃學術進步之必然現象,若文選導總集之先河,先哲嘔心瀝血之作,復賴 此而存,分類偶有瑕疵,亦未足深怪也,況其識見且在前代諸家之上乎。

      二 蕭統與文選(2

        文選得失評議

   總集之興,源自詩書,詩三百篇,周詩之總集也,書百篇,周以前文之總集也。然此二書,漢儒均列之於 經,固不可以純文學目之。劉歆雖有七略之著,文章之集,似粗具條理,惟彼旨在校讎,初非為文體之彙類也。逮建安以後,詞藝勃興,眾家之集,日以滋廣,於是 纂總集者紛起。若杜預之善文,摯虞之文章流別集,謝混之文章流別本,孔寧之續文章流別,劉義慶之集林,孔逭之文苑,沈約之集鈔,其他散見於隋唐志書者,不 可勝數。多者或一二百卷,少者亦十餘卷,惜諸書並亡,莫知其詳,自宋以來,目錄學家遂以文選為總集之冠。其是非得失,亦有可得而言者。

(一)選文標準

731

  文選乃流傳至今最古之純文學總集,其價值之高,自無待言。四庫提要總集類序云:

   文籍日興,散無統紀,於是總集作焉。一則網羅放佚,使零章殘什,並有所歸。一則刪汰繁蕪,使莠稗咸除,菁華畢出。是固文章之衡鑑,著作之淵藪矣。

此兩種作用,文選當之,可以無愧。綜覽全書,其甄錄標準,歸納之蓋有四焉。

  (1)不錄經子史 昭明編纂文選,旨在提倡純文學,經子史書非不可貴,然其性質與純文學相去甚遠,故一概不錄。(惟史傳中之讚論序述例外)

  (2)專錄沈思翰藻之作 昭明編纂文選,非以提倡純文學為已足,其最後目標,則在維護美術文學。沈思翰藻乃美術文學之首要條件,凡合於此一條件者,悉加取錄。

  (3) 不錄生存 文選一書,牢籠七代,凡得百三十餘家,惟時人之作,概不錄入,此昭明之創例也。晁公武郡齋讀書志云:『竇常謂統著文選,以何遜在世,不錄其文。 蓋其人既往,而後其文克定,故所錄皆前人作也。』蓋時人之作,一以未經論定,二為避恩怨之嫌,實不宜妄加褒貶。劉勰鍾嶸詳論才士,皆闕當代,亦屬此意。

  (4)詳近略遠 文選所選之文,上起成周,下終梁世,凡更七代,其中以魏晉宋齊梁為多,兩漢稍略,嬴秦更略,周則卜商詩序屈原離騷而外,無他策焉。孫德謙六朝麗指云:

   至其自序,以明經史諸子不入選輯,或謂昭明所選,乃是必文而後選,誠哉是言。吾謂登選之文,雖甄錄楚詞與子夏詩序,上起成周,其實偏重六朝,何以知之,試觀令載任彥昇宣德皇后合一首,教載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