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unday, May 11, 2008

71

,諸史記載之異同,子集之支分派別,罔不抉奧提綱,溯源徹委,所撰定《總目提要》,多至萬餘種,考古必求諸是,持論務得其平允。

劉權之撰《紀文達公遺集序》云:

  乾隆三十七年,朱笥河學士奏聞高宗純皇帝,敕輯《永樂大典》並搜羅遺書,特命吾師總撰《四庫全書總目》,俱經一手裁定。

陳鶴撰《紀文達公遺集序》云:

  我師河間紀文達公,以學問文章著聲公卿間四十餘年,國家大著作非公莫屬。其在翰林校理《四庫全書》七萬餘卷。《提要》一書,詳述古今學術源流,文章體裁異同分合之故,皆經公論次,方著於錄。

江藩《國朝漢學師承記‧紀昀》云:

  《四庫全書提要》、《簡明目錄》皆出公手。大而經史子集,以及醫卜詞曲之類,其評論抉奧闡幽,詞明理正,識力在王仲寶、陸孝緒之上,可謂通儒也。

  公一生精力,萃於《提要》一書。

昭槤《嘯亭雜錄‧紀曉嵐》云:

72

  北方之士,罕以博雅見稱於世者,惟曉嵐宗伯無書不讀,博覽一時,所著《四庫全書總目》,總匯三千年間典籍,持論簡而明,修辭澹而雅,人爭服之。

洪亮吉《北江詩話》卷一云:

  乾隆中,四庫館開,其編目提要,皆公一手所成,最為贍博。

張維屏《聽松廬文鈔》云:

  或言紀文達公博覽淹貫,何以不著書?余曰,文達一生精力,具見於《四庫全書提要》,又何必更著書?!

陸敬安《冷廬雜識》卷一云:

  《全書總目》二百卷,亦公所撰,說者謂公才學絕倫,而著書無多,蓋其平生精力,已畢萃於此書矣。

李元度《紀文達公事略》云:

  公胸有千秋,故不輕著書,其所欲言,悉於四庫書發之。

清仁宗顒琰的《御賜碑文》亦云:

73

四庫之儲,編摩出一人之手。

以上諸人中,朱珪是四庫館中的總閱官,劉權之是四庫館中的總目協勘官,其餘幾位亦皆與紀昀同時或稍後,他們的議論顯然有確鑿依據,卓然可信。

  值得參考的還有日本學者前野直彬的意見,他在研究《總目》的小說論時指出:

  《提要》是由各方面的專門學者分別執筆,但經總纂官紀昀大加訂正之後才定稿的。雖然小說類這部分的原稿究竟是誰寫的,紀昀的改筆占多大分量,都不清楚,但反正這部分的論述無疑是為紀昀所完全同意了的。在這意義上,認為《提要》的小說論即是紀昀本人的主張也無不可。①

前野直彬的意見顯然與上述清代學者的論斷如出一轍,即通過紀昀“一手刪定”中潛藏的“價值認同”和“價值認異”來確認紀昀對《總目》的著作權。真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之作者問題 真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之作者

  2、指認《總目》為紀昀“一手所成”,不僅是紀昀同時代學者眾口一詞的論斷,而且亦為紀昀本人直言認可,無所遜讓。他在《詩序補義序》中云:

  ①《明清時期兩種對立的小說論——金聖嘆與紀昀》,載於《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五輯。

74

  余癸巳受詔校書,殫十年之力,始勒為《總目》進呈乙覽。①

嘉慶戊午(嘉慶三年,1798年)十月,紀昀為劉墉(號石庵)所贈硯作硯銘曰:

  此迦陵先生之故硯,伯恭司成以贈石庵相國。余偶取把玩,相國因以贈余。……余撰《四庫全書總目》,力支柱之。真按:余撰非余獨撰也!

在《二樟詩鈔序》中,紀昀又說:

  余初學詩從《玉溪集》入,後頗涉獵於蘇、黃,於江西宗派亦略窺涯涘。嘗有場屋為余駁放者,謂余詆諆江西派,意在煽構,聞者或惑焉,及余所編《四庫書總目》出,始知所傳蜚語,群疑乃釋。③

由此可見,不僅紀昀本人,而且當時其它對紀昀不甚了解的人,都以《總目》中見解為紀昀意見。

  3、今存纂修官原撰提要稿猶有四家,這就是邵晉涵史部及其它各部書提要三十七篇,收入《南江文集》。姚鼐經史子集各部書提要八十八篇,收入《惜抱軒遺書三種》。翁方綱《四庫全書提要稿》收經史子集各部書提要凡一千餘篇

①《紀文達公遺集》,卷八,《詩序補義序》。

②《閱微草堂硯譜》,民國五年石印本。

⑧《紀文達公遺集》,卷九,《二樟詩鈔序》。

75

。此外,余集《秋室學古錄》中尚有有關《詩經》各書題要七篇。以上述四家提要稿與《總目》對勘,從評騭意見、篇目內容到風格體例、語言文字無不有不同程度的改易,有的則幾乎另起爐灶,全篇改寫。真按:此又推廣太快也!以愚所見,只復初齋文稿內所收數篇,與今提要稿幾乎一字不易.或其乃翁公手抄或手定,亦未能遽定,然周先生乃真將以上四家所有篇目內容一一校對迄乎?余則尚欠翁公一家則可比對矣.又司馬朝軍氏則對此頗多異議,亦足參考! 對此種情形,《總目》研究者頗有議論。如葉昌熾《緣督廬日記》卷四云:

  乾隆中開四庫館,姚惜抱鼐與校書之列,其擬進書題以今《提要》勒之,十但採用二三。惜抱學術與文達不同,宜其柄鑿也。真按:當作枘鑿!

譚獻《復堂日記》云:

  聞邵二云先生集諸史提要,語見淵源,深知玄解,因檢官本互勘,多所刪改矣。

黃雲眉《邵二云先生年譜》指出:

  邵之提要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所載,字句頗多異同。若《史記提要》、《後漢書提要》、《新唐書提要》則面目迥殊。

今人撰《四庫全書表文箋釋序》云:

  予愛讀《提要》,常欲求分纂提要諸人之書,以考校其異同。癸丑得翁蘇齋學士所纂提要手稿一百五十冊真按:翁方綱

76

,則與今本《提要》殊異者殊多。

陳垣、尹炎武撰《影印〈四庫全書〉原本提要緣起》亦指出:

   現行《四庫全書總目》本擷取各書提要而成,後經文達筆削一貫,其間排列次第,與閣中所庋,出入固 多,而尤以提要原文,相差太甚。原本提要與現行《總目》相對,無有一編無異同者,其通編不同,各類皆有,與《總目》互校,異同詳略,亦不勝列舉也。蓋文達 《總目》原離本書而孤行,復與各類相呼應。……吻合提要原文,雅非所計。

郭伯恭“漫取文津閣書二十餘種與《總目》及邵(晉涵)氏分纂稿互校”,發現“邵氏原撰之舊已十不存一”。“《總目》提要經紀氏釐訂,考證詳審,較勝於邵氏原撰之稿,固躍然紙上矣。”他進而斷論:

  《提要》各稿,嗣經紀氏畫一之後,則原撰者之意趣精神早已無存。……今之《總目》,則純屬紀氏一家之言矣。試校之《總目》與邵氏《分纂稿》,當知吾言之不虛也。①

於《四庫全書》纂修研究用力甚勤的黃愛平也比較《總目》與翁、邵、姚、余提要稿,認為

  ① 郭伯恭:《〈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考》,載《中國圖書‧文獻學論集》,明文書店198511月增訂新版。真按:參考書目-博士論文-翁方綱研究 真按:本書愚有發過,http://board.verycd.com/t384390.html

書名不該斷開!中國圖書文獻學論集.或舊版如此.

77

  《四庫全書總目》與今存各家提要稿,幾乎無一相同。①

由此可見,分纂稿誠然為《總目》的撰寫提供了一定的基礎,但從分纂稿到《總目》決非簡單的潤色修飾,而是一種脫胎換骨式的再改造。經過這番改造,原來的分纂稿被整合成以紀昀學術文化觀念為內核的新的提要系統。

  4、以《總目》所論與紀昀其它著述互勘,一脈相承乃至完全相似處甚多。如《總目‧〈重修玉篇〉提要》批評戴震《聲韻考》中“不使外國之學勝中國”的觀念:

  (《重修玉篇》一書)卷末所附沙門神珙五音聲論及四聲五音九弄反紐圖,為(孫)言等韻者所祖。真按:下文均作孫炎,可見此處言字乃音訛! 近 時休寧戴氏作《聲韻考》,力辯反切始魏孫炎不始神珙,其說良是。至謂神珙以前無字母之說,神珙字母乃剽竊儒書而托詞出於西域,則殊不然。考《隋書‧經籍 志》稱婆羅門書以十四音貫一切字,漢明帝時與佛經同入中國,則遠在孫炎前。又《釋藏》譯經字母,自晉僧伽婆羅以下,可考者尚十二家,亦遠在神珙前。……戴 氏不究其本,徒知神珙在唐元和以後,遂據其末而與之爭,欲以求勝於彼教。不知聲音之學,西域實為專門

①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第328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1月出版。

78

。儒之勝於釋者,別自有在,不必爭之於此也。

《紀文達公遺集》卷十二《與余存吾太史書》亦云:

   蓋東原研究古義,務求精核,於諸家無所偏主,其堅持成見者,則在不使外國之學勝中國,不使後人之學 勝古人,故於等韻之學,以孫炎反切為鼻祖,而排斥神珙反紐為元和以後之說。夫神珙為元和中人,固無疑義,然《隋書‧經籍志》明載梵書以十四字貫一切音,漢 明帝時與佛經同入中國,實在孫炎以前百餘年。且《志》為唐人所撰,遠有端緒,非宋以後臆揣者比,安得以等韻之學歸諸神珙,反謂為孫炎之末派旁支哉?

兩相比較,除論述語言略有差異,基本思路與批評角度顯然一致。

  再如《總目‧〈後山集〉提要》評陳師道詩:

   其五言古詩出入郊、島之間,意所孤詣,殆不可攀,而生硬之處則未脫江西之習,七言古詩頗學韓愈,亦 間似黃庭堅,而頗傷謇直,篇什不多,自知非所長也。五言律詩佳處往往逼杜甫,而間失之僻澀。七言律詩風骨磊落,而間失之太快太盡。五、七言絕句純為杜甫遣 興之格,未合中聲,長短句亦自為別調,不甚當行。大抵詞不如詩,詩則絕句不如古詩,古詩不如律詩

79

,律詩則七言不如五言。

紀昀《後山集詩鈔序》亦云:

  其五言古劖削堅苦,出入於郊、島之間,意所孤詣,殆不可攀。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堅苦】 注音一式 ㄐ|ㄢ ㄎㄨˇ解釋 心志堅定,刻苦從事。宋史˙卷四二七˙道學傳一˙邵雍傳:始為學,即堅苦刻厲。 其生硬杈枒則不免江西惡習。七言古多效昌黎,而間雜以涪翁之格,語健而不免粗,氣勁而不免直。喜以拗折為長,而不免少開合變動之妙。篇什特少,亦自知非所長耶。五言律蒼堅瘦勁,實逼少陵,其間意僻語澀者,亦往往自露本質。然胎息古人,得其神髓,而不自掩其性情,此後山所以善學杜也。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胎息】 注音一式 ㄊㄞ ㄒ|ˊ 解釋 道家修煉之術,能不用口鼻呼吸,如在胞胎之中。抱朴子˙內篇˙釋滯:其大要者,胎息而已,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在胞胎之中,則道成矣。初刻拍案驚奇˙卷七:且說張果是帝堯時一個侍中,得了胎息之道,可以累日不食,不知多少年歲,直到唐玄宗朝,隱于恆州中條山中。
詞:【胎息】1.道家的一種修煉方法。《後漢書‧方術傳下‧王真》:“年且百歲,視之面有光澤,似未五十者。自云:‘周流登五岳名山,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嗽舌下泉咽之。’” 李賢 注引《漢武內傳》:“習閉氣而吞之,名曰胎息;習嗽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 葛洪 《抱樸子‧釋滯》:“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坐胞胎之中,則道成矣。”《初刻拍案驚奇》卷七:“且說 張果 帝堯 時一個侍中,得了胎息之道,可以累日不食,不知多少年歲。”2.指氣息;呼吸。 高彥休 《唐闕史‧王居士神丹》:“則以前藥復滴於鼻,須臾忽蘇,黎明則胎息續矣。” 范成大 《石湖書事》詩:“兀坐胎息勻,不覺清夢熟。”3.猶師承;效法。 紀昀 《<陳後山詩鈔>序》:“然胎息古人,得其神髓,而不掩其性情,此 後山 之所以善學 也。”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四:“舍人( 譚瑩 樂志堂 集文詩略,亦多胎息六朝之作。” 茅盾 《民間、民主詩人》:“最近, 馬凡陀 的胎息於‘吳歌’的新詩,也頗值得稱賞。” 七言律嶔崎磊落,矯矯獨行,惟語太率而意太竭者,是其短。五、七言絕則純為少陵遣興之體,合格者十不一二矣。大抵絕不如古,古不如律,律又七言不如五言。

再如《總目‧〈李義山詩集〉提要》論李商隱《無題》:

   《無題》之中有確有寄托者,“來是空言去絕蹤”之類是也。有戲為艷體者,“近知名阿侯”之類是也。 有失去本題者,“萬里風波一葉舟”之類是也。有與《無題》相連誤合為一者,“幽人不倦賞”之類是也。其摘首二字為題,如《碧城》、《錦瑟》諸篇,亦同此 例,一概以美人香草解之,殊乖本旨。

紀昀《玉溪生詩說》中評“八歲偷照鏡”二首亦云:

80

   《無題》諸詩有確有寄托者,“來是空言去絕蹤”之類是也。有戲為艷體者,“近知名阿侯”之類是也。 有實有本事者,如“昨夜星辰昨夜風”之類是也。有失去本題而後人題曰《無題》者,如“萬里風波一葉舟”之類是也。有與《無題》詩相連,失去本題,誤合為一 者,如“幽人不倦賞”是也。宜分別觀之,不必概為穿鑿。

《後山集鈔》據紀昀自序成於乾隆甲申七月,即乾隆二十九年。《玉溪生詩說》成於乾隆庚午十一年,即乾隆十五年。真按:疑當作乾隆庚午十一月. 兩 者都早於《總目》的纂修。《與余存吾太史書》所作時間不詳,但據文中所言:“東原與昀交二十餘年”,當在《總目》纂修期間。由此可見,紀昀在刪定各纂修官 所呈提要稿時,已然將自己的學術思想和文化觀念大量地灌注入《總目》內,《總目》因此成為全面反映紀昀學術文化思想的重要作品。真按:紀昀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陳鶴在《紀文達公遺集序》中說,“後之人”欲了解紀昀,應“博觀之《提要》”,而“約求之”《紀文達公遺集》,這一提示理應引起紀昀研究者的充分注意。

四、《四庫全書總目》的文化內蘊

  《總目》是中國古代規模最為宏大,體制最為完善,編製最為出色的一部目錄書。它一經問世,便引起同時代和後世學子的注目與推揚。與紀昀交誼甚篤的王昶評說道:

真按:今自此面而下,開發一貼上札箋校勘記VBA以便貼上札箋矣.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