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4
先生本著“君子仁以為己任,死而後已”的精神,出于“拯斯人于塗炭,為萬世開太平”的責任感,在大病初起而作此書,向清政府提出了一條在他看來“可以活 千百萬人之命”的建議,即“請舉秦民之夏麥秋米及豆草一切徵其本色,貯之官倉,至來年青黃不接之時而賣之,則司農之金固在也,而民間省倍蓰之出。且一歲計 之不足,十歲計之有餘,始行之于秦中,繼可推之天下。”
69.16【綱】為衍生議婚靳氏。
【目】《吳譜》案云:“靳氏無 考。《原譜》:媒四人:一廣東道仇昌祚,一義學衛匪莪,一縣令熊公,一徐偶岩二尹嘉霖。”《張譜》案云:“曲沃靳氏,為漢靳強之裔,代有名人,世居縣東北 二十五里之曲村。”又云:“《曲沃志》:昌祚,字振先,朔賢里人。初以恩貢授鄖陽通判,遷潮州府同知。將抵潮,聞總兵劉進忠叛,急返程鄉,為邏者所獲,逼 受偽職,昌祚引錐自刺,餓十二日,賊遣黨來視,終不發一言,以瘖報賊,意少解,羈賊巢者三年。潮平,得旨從優議敘,授惠、潮兵備道。旋以艱歸。蒿,字匪 莪,初名麟貞,字瑞鳴,以居母喪,易今名字。與汾陽曹良直、太原傅山友善。晚年闢絳山書院,教授其中,人稱絳山先生。嘉霖,嘉興人。”
69.17【綱】作《贈衛處士蒿》詩一首。
【目】衛蒿事跡見上條。案:詩有云“幸逢同方友”,則衛氏亦為江南一帶人;又有云“與君同歲生”,則衛氏是年亦六十有九矣。
詩末四句云:“著書陳治本,庶以回穹蒼。遙遙千載心,眷眷桑榆光。”(《亭林詩集》卷五)這集中反映了先生晚年的志與情。
衛蒿有《次亭林先生見贈之作》詩一首(載沈岱瞻《同志贈言》),詩云:“神祖盛明際,艷煽方在旁。堅冰雖未至,陰凝已履霜。漢法戒不道
545
, 春秋謹無將。乃有入幕客,開門賚盜糧。梃擊不可問,三子并封王。紅丸速殂落,移宮似昭陽。椓人因竊柄,舉國若皇皇。英烈如先帝,無以救衰亡。徒有殉國志, 未造鴛鴦行。性命全亂世,于理亦無妨。讀書期明善,敢惜鬢髮蒼。著述追往跡,願言依末光(引者案:《顧詩匯注》引此句作‘願言希末光’)。”
69.18【綱)是冬,朱子祠堂告成。先生作有《華陰縣朱子祠堂上梁文》。
【目】據先生是年《答遲屏萬》書,朱子祠堂之告成,必在是年十月先生移寓宜園後(見69.14條);而《上梁文》則應是作于祠堂告成之際。
《上梁文》載《亭林文集》卷五,文中對宋代程朱之學推崇備至,謂:“兩漢而下,雖多保殘守缺之人;六經所傳,未有繼往開來之哲。惟絕學首明于伊雒,而微言大闡于考亭,不徒羽翼聖功,亦乃發揮王道,啟百世之先覺,集諸儒之大成。”
69.19【綱】是年,作《莘野集序》成。
【目】此事據康緯、康端《莘野先生年譜》補。《莘野集》,蓋康乃心所著之詩集。先生序文今已亡佚矣。
公元1682年 壬戌 康熙二十一年 七十歲
【時事】(略)
70.1【綱】正月九日,先生病逝于曲沃之宜園。有絕筆詩《酬李子德二十四韻》。
【目】《張譜》載:是年“正月四日,旬公(引者案:即韓宣)設宴會賓友
546
。八日,先生早起,將答賀熊令(引者案:即曲沃令熊僎)及諸官紳,上馬失足墜地,疾作,竟日夜嘔瀉不止。初九日丑刻,捐館”。(案:關於先生之病因,參見69.14條中的分析。)呂兆麟(字春野,曲沃人)《哭亭林先生》詩“訓子經年檢典謨”句自注,“先生臨沒時尚課令子衍生書。”
李因篤《哭顧亭林先生詩一百韻》“報章驚絕筆”句自注;“晨起,承報余詩二十四韻,夕卒。”案:李因篤寄先生二十韻詩題作《亭林先生尊兄自秋適晉初冬得書知病新起且驚且喜阻雪及臘始專一走往候寄詩五章》(載《同志贈言》),詩曰:
“雙屐遙憐埽徑疏,朵雲欣奉杖藜初。雖愁藥物甘辭饋,不苦呻吟減著書。鴻雁分飛聲遠及,雪霜高臥歲將除。詰朝河外圖傳使,齋宿中庭拜所如。
“澗樹東連岳樹深,相思北接太行岑。《蒹葭》倘觸居關興,《蟋蟀》偏工入冀吟。世易繁霜應有道,天留碩果定何心?!晨星落落頻蒿目,肯使尋盟負斷金。
“王路風流縞帶長,霸圖聊托晉初鄉。遺音西國思千里,老眼中原淚數行。春逼夢隨池草發,臘殘清引閣梅芳。曾論徽祀虛籩豆,許傍新宮自築堂。
“水凍河梁客未還,教人雨雪怨空山。難同受性松根迥,更羡從飛雉子班。到處青藜恒照夜,何時紫氣復臨關。偶耕兼有吾廬約,南畝桑陰盡日閑。
“五十知非似醉醒,柴門寂寞晝常扃。古人何可欺毛義,吾道將無愧管寧。豳俗好風吹舉趾,漢時明月照傳經。鳴車整旆西歸日,戶外寒融柳色青。”
趙儷生《顧炎武的詩論與詩》(載《中國歷史文獻研究集刊》1985年第5集)有云:
“至于亭林詩的本身,竊以為早年詩與晚年詩間,有著清楚的區別
547
。早年詩反映他積極參加蘇州府地區抗清軍事活動時候愛國心的激蕩,詩的思想性突出,而相對地說,一個三十幾歲的人,在做詩所需要的綜合修養方面,則不及老年詩。老年詩,在思想感情、寫作技巧、綜合修養諸方面,均顯得凝煉得多了。舉一個例,康熙20年辛酉(1681),亭林69歲了,李因篤從陝西富平寄詩到山西曲沃來,題目是《顧先生寓曲沃,臥病小愈,走書相聞,即遣使起居,奉詩五首》。詩是天生最擅長的七律。……亭林接詩,即賦答詩。詩也是亭林最擅長的五古……此詩48句240字, 全篇部勒分明。可以說,大體分為三部分內容。一部分內容是描寫所居晉南曲沃絳縣中條山邊、澮水之濱的景物的,如柴門,松徑、土室、新畬、鯉躍、蔬榮,以及 空山、喬木等辭句,寫景之外,復反映了逝世前顧氏心情寧謐。另一部分內容,是追憶顧、李二人一生的交誼,他們在北京太行一帶的結識過程和李因篤參加了‘博 學宏辭’又乞了終養等事,還有一部分是表達詩人自己的心情、感受、志向和毅力,他以孔子和鄭玄自比,磨而不磷,五十知非,堅持科學研究工作到最後一息。但 從‘四海竟淪胥’一句中,透露出他對時局的估計,這時‘三藩’已垂失敗,遺民們企圖顛覆滿洲軍事貴族所建立的統治的希望,顯然是不大了。這其中,是蘊藏著 一股深沉的哀思的。我認為,這應該是亭林的代表性詩作。”
70.2【綱】韓宣、熊僎、仇昌祚、衛蒿、徐嘉霖、郭某為先生經紀棺斂。
【目】《元譜》案云:“不肖衍生煢煢孑立,侍奉而已。年雖十七,目未經此大事,賴韓、熊、仇、衛、徐、郭諸公,經紀棺槨含斂,并典秦氏之室停柩,而不肖廬焉。”《張譜》案云:“郭名未詳。”
70.3【綱】三月,先生從弟巖自崑山來,偕衍生扶先生柩歸葬。
548
【目】《張譜》案云:“王山史《山志》:辛酉秋,予至嘉興,訪曹秋岳(引者案:即曹溶)司農,相見即致悼亭林之歿,為文獻之。惜予曰:‘亭林無恙,尚在 予家。予來時,亭林亦有山西之行。’秋岳且驚且喜。逾年壬戌夏,予在海州,接閻百詩(引者案:即閻若璩)手札云:‘亭林于初春歿于曲沃,于為位而哭之慟。 ’秋,予西歸,取道揚州,將往崑山,過淮安,見張力臣,云亭林之柩尚未歸,不知何以淹滯于彼,深以不獲撫柩一哭為憾!又怪亭林未歿,江南何以遽有此問?搦 管偶記,涕下沾▼衣金▲。”
《千燈鎮志》第十二編引顧鳳鳴 《亭林墓記》:“顧亭林先生墓地,在千燈南大街,亭林故居的後面,蔣涇之西南,位于其曾祖明兵部侍郎顧章志賜塋之東,占地很廣。……墓碑上刻有‘顧先生亭 林暨配王碩人合墓’,墓周圍有磚砌短牆,向南立有貞孝坊一座,是明皇朝為旌表先生嗣母王氏的貞節孝行,于崇禎九年(1636年)所立。兩旁牆中嵌有青石碑各一塊,墓後有柿子樹四棵……光緒二十年(1894年),新陽縣知縣萬立鈞重修了墳墓。民國3年(1914年)廣東學者孔教會主持人梁鼎芬專程來千燈瞻仰亭林墓及其遺履遺像,并出資委托先生12世 孫顧子玉等建亭林祠。當年由朱家角營造廠名匠王世昌設計建造。祠南向,三間兩走廊一門樓,以三間連通為一大間作為祭堂,正中設神龕一座,供顧氏歷代祖先及 先生與王碩人神位,龕前置供桌,兩旁又置茶几椅子兩套。左右柱上懸有木刻板對聯一副,兩邊牆上及外面兩走廊牆中共嵌有磚石刻碑12塊, 記述先生事略。記得其中一塊,有先生所著《日知錄》中的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字句。庭中有盤槐、桂花各兩棵,門樓正面刻有篆體顧亭林先生祠及建造 年月。門樓下有木雕花板,一色紅漆,兩扇黑漆大門,黃銅門環閃閃發光……祠前十幾丈,有亭子一座,彩色葫蘆結頂,亭的四角裝有泥塑彩鳳,雙翼翹然如飛。亭 中三面有座位,雕花欄杆作為座位靠背,亭中懸有‘四柿亭’匾額一塊
549
,取意先生在曲沃所寫‘四柿’詩題意。亭兩旁有桃樹六棵,垂柳四棵,景色宜人……1956年省文物管理處派人修理。1963年為紀念亭林先生逝世280周年,省文物管理處又派人重新修了一次,并補種了四棵柿子樹。在這年的清明節,我縣及本鎮的領導幹部、各界代表、先生後裔在先生墓前獻了花圈,舉行了掃墓禮。亭林先生不僅為國內人士所崇敬,亦為外國學者所敬仰。1917年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某,曾專程來千燈瞻仰亭林墓及觀看其遺履,并獻以鮮花一束,供先生神位之前。抗日戰爭前,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清水泰次……瞻仰了先生遺像遺履,最後還與先生13世孫合影留念。”又同書《文化勝跡‧顧炎武墓》:“該墓毀于‘文化大革命’初期(1966年8月在狂熱的破四舊時被紅衛兵所毀),于1984年重建。”案:1993年,當地政府又對先生祠堂、墓等設施進行全面修復、保護,并在祠堂內陳列了先生生平事跡介紹,于1994年初正式對外開放。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