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杜甫,字子美,是晉杜預的十三世孫,杜預本京兆杜陵人,所以杜甫自稱「杜陵野老」。後杜預的少子遷 居襄陽,因此唐書便說杜甫是襄陽人。他的曾祖在鞏縣任縣令,河南鞏縣便成了杜甫的家鄉。祖父杜審言,任膳部員外郎,父杜閑,任奉天令。舊唐書文苑傳、新唐 書文藝傳都收有杜甫的傳略。
杜甫小時聰慧過人,他出身於奉儒守官的家庭,二十歲時,結束了書齋式的生活,過他壯遊式的生活,遊 歷了江浙一帶,到過姑蘇、鏡湖等名勝,還希望能乘船去日本。二十四歲時,入京考進士,沒及第,於是他離開長安,在齊魯間流浪了八九年,和李白、高適、蘇源 明等在一起喝酒賦詩,打獵取樂,從他的望嶽一詩,可以看出他的胸襟壯志: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
在他十餘年的壯遊中,無形中受大川名山鍾秀的感染,並接受了傳統文化的熏陶,使他的心胸和視野擴大不少。
天寶六年,他來長安應詔,想找個職位,作天狗賦,又三年,進鵰賦。天寶十一年,他四十一歲,又進三 大禮賦,說明自己的身世才學,希望朝廷能錄用他。後來,玄宗只命宰相試他的文章,授給河西尉,他不赴任,再改授率府參軍。在他中年這段期間,由於生活的艱 苦,於是他體會到現實生活的一面,使他的詩走上寫實的道路。他看到宮庭豪貴的淫侈生活,而民間卻屢遭徭役兵禍的洗劫,他寫下麗人行和兵車行。天寶十四年, 杜甫四十四歲,那年十一月,他自長安回到寓居陝西奉先的家,由於貧困,使家人受凍餒,到家時,幼兒已饑死。他能無感慨嗎?那首「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的〈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便是這時產生的。這年十二月,安祿山攻入洛陽
512
。
天寶十五年六月,潼關失守,不久,長安亦破。這年五月,杜甫自奉先往白水,依舅家崔少府,六月,又 自白水往鄜州。這時,玄宗幸蜀,陝西、河南、山西一帶,便捲入戰火之中。七月,杜甫聽到肅宗在甘肅靈武即位,便自鄜州(今陝西鄜縣)奔往,遂陷賊中,他那 首〈月夜〉,便是這時寫成的: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
他懷念鄜州的家人,從兩地看月的情景中,寫到淪陷後的長安,再想到鄜州月露下的妻子,又切望全家團聚,表達了夫婦間真摯的情感。
至德二年,安祿山造反的第二年,杜甫仍滯留長安。春天來了,他對國家無限的憂慮,對家人殷切的想 念,寫下春望、哀江頭、哀王孫。四月,他才從長安脫險,來到靈武,拜見了肅宗,肅宗命他為左拾遺。他那首「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的述懷,便是他四十六 歲時寫的。不久,杜甫為營救房琯的罷相,不料觸怒肅宗,又免了官,放回鄜州,八月,回到羌村,看到他的家人,那首羌村,便是記載此事。他著名的三吏、三 別,便是在這前後幾年中寫成的,也是他寫實作品最豐收的幾年。
乾元元年(七五八),史思明變亂,杜甫入四川,在成都浣花溪旁築草堂,開始他「漂泊西南」的生活。 代宗廣德二年(七六四),嚴武再鎮蜀,表薦杜甫為節度參謀,並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人因稱「杜工部」。一年後,嚴武卒,他也丟官,從此他又像沙鷗似的浪跡天 涯。在這期間,他寫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513
、〈又呈吳郎〉、〈諸將〉、〈秋興〉、〈歲晏行〉等成熟的作品。
杜甫在四川漂泊了八、九年,在湖北,湖南漂泊了兩三年,在大曆五年(七七○)冬,他到耒陽(湖南衡陽東南),遇到洪水,斷糧十天,後來縣令派船接他回來,以致食傷,當晚暴卒。死時才五十九歲。《舊唐書‧文苑傳》記載杜甫的死:
甫嘗遊嶽廟,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陽聶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還,永泰二年,啗牛肉白酒,一夕而卒於耒陽。
傳中說杜甫卒於「永泰二年」是錯誤的。宋人呂大防的社工部年譜及蔡興宗的杜工部年譜重編,魯訔撰的杜甫年譜,都斷為大曆五年。
今存杜甫詩約一千四百餘首,李白詩約一千首,從作品的數量來看,不算是最多的作家,唐代詩人中,作品最多的是白居易,約三千首左右,但他們的成就,已是我國詩壇上的瑰寶。
杜甫一生經歷過玄宗、肅宗、代宗三代,眼看國家由全盛時期進入危難時期,生活的貧苦,使他嘗遍饑寒 的滋味;時代的動亂,使他體會到悲歡離合的至情。他以人間的至愛,抒唱出自己的見聞和遭遇,他以悲天憫人的懷抱,發揮儒者人溺己溺的精神,因此他的詩充滿 了友愛和同情,他是一個寫實詩人,也是個愛國詩人,他在〈赴奉先詠懷五百字〉中云:「窮年憂黎元,歎息腸內熱。」又在〈歲暮〉中云:「濟時敢愛死,寂寞壯 心驚。」又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云:「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種憂時憂民憂國的詩人,用詩篇記錄下當時社會真實的一面,所以後人稱 他的詩為「詩史」。下面便是他的幾首重要的詩:
514
天寶年間,楊國忠兄妹弄權,炙手可熱,杜甫在〈麗人行〉中揭發了他們奢侈荒淫的面目: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 麒麟。頭上何所有?翠微袶葉垂鬢唇。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紫駝之峯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筋饜飫久未下,鸞 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炙 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又如〈三吏〉:〈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都是以安史之亂做背景所寫的詩史。今以〈石壕吏〉為例: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踰牆走,老婦出看門。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 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 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寫杜甫投宿石壕村,那晚正遇到公差來抓伕,那老大爺爬牆躲了出去,老大娘出門招呼。公差多麼神氣,老大娘苦苦哀求,並道出一段悽涼的遭遇,最後連那老大娘也被抓走,真是慘不忍讀。
杜甫除了寫「即事名篇」的樂府歌行體,以反映當時的真實生活外,他長於七律,使唐朝的七言律體臻於成熟的境地。如〈詠懷古跡〉五首,〈秋興〉八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都是千錘百鍊的作品。今舉〈秋興〉八首中的第三首為例
515
:
千家山郭靜朝暉,一日(一作日)日江樓坐翠微。信宿漁人還汎汎,清秋燕子故飛飛。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
晚年他居浣花村,作品閒逸樸質,然詩人的純真之心猶未減,他的又呈吳郎一首,對前來打棗的窮苦寡婦,道出了無限同情之心:
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已訴徵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
杜甫詩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奉贈韋左丞丈〉)又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偶題〉)。又云:「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又云:「陶冶性靈存底物,新詩改罷自長吟。」(〈解悶〉)從杜甫 的詩句中,可窺見杜甫寫詩的奧秘,發現他寫作的經驗和技巧。
「讀書破萬卷」,杜甫認為要想把詩寫好,先得博覽群書,下筆才能別開生面。從他的詩句中,知道他是 怎樣地勤學。他喜愛宋玉的辭賦,並謂「風流儒雅亦吾師」;他喜愛徐陵、庚信的文章,取其清新、老成的特色;他喜愛鮑照的作品,取其俊逸縱橫的筆力;他陶冶 在六朝人的詩篇中,勸勉他的兒子宗武,要「熟精文選理」,將《昭明文選》視為精讀的要籍。這些都說明了杜甫寫詩,是從傳統的作品中,吸取精華,從前人的寫 作技巧中,攝取經驗,所以黃庭堅〈答洪駒父書〉稱杜甫的詩:「無一字無來處。」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在盛唐時期,能使詩歌的堂廡擴大,以寫實主義的創作精神,對唐詩的發展
516
, 直接產生推動作用。他和浪漫詩人交往而不寫浪漫主義的詩,他和隱逸詩人交往而不寫田園山水的詩,他的 作品是人世的,關心大眾的生活,國家的安危,不以一己的情懷作為寫作的對象。他往來於京都河洛,在大江南北漂泊,體會了山川鍾靈的秀麗,觀察了民間生活的 疾苦,蘊育了對人們、對河山、對社稷的熱愛,流露出「仁政愛民」和「匡時濟世」的情操。杜甫詩的偉大,在於他與生民結合為一體,與社稷、時代成一氣。所以 他的詩,被推崇為「詩史」。杜甫認為致力於文章寫作,是千古的事業,與曹丕的「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看法一致。至於題材的選擇,情意的表 達,全憑直覺與直觀。文學是藝術的一種,不是科學,科學重分析,文學重直觀,而寸心便是把握直觀和直覺感受的樞紐,其得失好壤,全憑一己之心來衡量。於是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風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日暮〉),是他對景物的直觀所寫下的佳句。同樣是白露、明月、清風、江 山,使他在直覺的感受上,和故鄉的迥然不同。他如:「紈袴不饑死,儒冠多誤身」(〈奉贈韋左丞丈〉),「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 字),是對社會的直觀。「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絕句四首),「老妻畫紙成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江村),是對生活情趣的直觀。唯有獨具慧 眼的大作家,才能寫下不朽的詩篇。
「語不驚人死不休」,說明杜甫寫詩的用心,尤其在絕律中,鍛句鍊字,是何等地重要。詩中的鍛句鍊 字,也得與整首詩配合,要求詩的整體性。字句的鍛鍊,只是使一首詩題得凸出,引入入勝,決非隻言慧語便可成詩。好比皇冠上的明珠,皇冠是整首詩,而那顆明 珠,便是詩中警句或佳字所凸出的效果。如杜詩中顏色字的使用,如「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立春〉),「朱簾繡桂圍黃鶴,錦纜牙檣起白鷗」 (〈秋興〉八首之六)。詩眼的所在,即在詩句中以一字為工巧的
517
, 如「星垂平野濶,月湧大江流」(旅夜書懷)中的垂和湧字,便是詩眼。重言的使用,如「留連戲蝶時時 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江畔獨步尋花),時時、恰恰是重言,用恰恰形容黃鶯的啼聲,新鮮而傳神。數字的使用,多數與少數造成對比,如「萬里清江上,三峯落 日低」(畏人)。借字對的使用,如「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曲江),以「尋常」對「七十」,便是絕妙。如「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月 夜),是流水對,意思一貫相承。雙關意的使用,如「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江南逢李龜年),用落花時節暗示李龜年的落魄失意,也隱射自己的失 時。倒裝句的使用,如「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秋興八首之八),應是「鸚鵡啄香稻餘粒,鳳凰棲碧梧老枝」,但倒裝後,神采十倍。
杜甫寫詩在排遣憂悶,陶冶性靈。從他詩集中所使用的標題來看,早年所用的標題是「遣興」、「遺 懷」,晚年之後,所用的是「遣憂」、「遣悶」、「遣憤」。這是一項小統計,從抒感到排遣憂悶,也可以看出杜詩的風格,由早期的輕快到晚期的凝重,達到辣手 作文章的境界。杜甫每完成一首詩,都要吟讀再三,加以修改。所謂「得失寸心知」、「新詩改罷自長吟」,確是杜甫寫詩的經驗,是有方法和途徑可循的,這樣看 來,杜甫的詩句,真是做到「字字不閑」。
杜甫的詩,在盛唐的末期,開寫實詩的途徑,上溯自風騷之旨,近接陳子昂漢魏風骨;下開「即事名篇」的新樂府,中唐的新樂府運動,便是以杜甫為宗師,宋代江西詩派,也是學杜甫,形成寫實文學中最重要的詩家。故後世推崇杜甫為「詩聖」。
其次為元結、沈千運等《篋中集》的一批詩人,也是「欲救時離」的詩人,主張詩歌是救世勸俗的。元結作〈繫樂府〉十二首
518
,便是針對時事而發的,且將俗話口語寫入詩中,例如他的。〈農臣怨〉:
農臣何所怨,乃欲干人主。不識天地心,徒說昆蟲苦。巡迴宮闕傍,其意無由吐。一朝哭都市,淚盡歸田畝。謠頌若采之,此言當可取。
其他如〈憫荒詩〉,〈舂陵行〉、〈賊退示官吏〉等也是寫實之作。
519
第三章 唐代詩歌(下)
第一節 中唐詩歌
如果說初唐的詩像春花嬌豔,那沈宋上官,以及王楊盧駱的詩,便是輕豔如桃李;盛唐的詩像夏花明麗, 那王孟的自然詩素淨如白蓮,高岑的邊塞詩鮮豔如沙漠的仙人掌花,浪漫如李白,寫實如杜甫,那該是牡丹、玫瑰、鬱金香,成串成球的花團簇錦了。中唐的詩似秋 花楓葉,那韋應物柳宗元的詩,是秋風中的黃花落葉,孤芳峭僻,元白新樂府有如傲霜的菊花,韓愈賈島孟郊枯澀如苕華,是內斂性的孤芳。那晚唐的詩,便是冬 花,杜牧、李商隱的詩,有如雪中之梅,皮日休、陸龜蒙的詩,有如素蘭。唐詩四季花開,各盡其態,總之:唐代將近三百年,是四季花開的花海。
所謂中唐,是指代宗廣德元年(七六三)至敬宗寶曆二年(八二六)之間,約六十餘年,其間主要的詩人 為大曆十才子,以及元和年間的新樂府詩人,其次便是自然詩、邊塞詩和艱澀派散文化的詩。中唐的詩,繼盛唐之後而不衰竭,是中唐元和年間的新樂府運動,接上 杜甫寫實諷諭的道路,而開展平易近人的詩風,支持了唐詩另一次的高潮。因此中唐詩最大的特色:一、是走新樂府為時為事的寫實詩,如元白諸人的詩便是。二是 走散文化的詩
520
,艱澀如韓愈,推敲寒瘦如賈島、孟郊。三是由於國家的動亂和王室的衰微,這期間的詩,多少帶有傷感的情調,如大曆十才子,以及韋應物、劉長卿、柳宗元諸人的詩便是。儘管各人的詩有其特色,同時也替唐詩開闢了另一蹊徑。
一、中唐的自然詩
中唐的自然詩,是繼盛唐王維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的途徑而繼續發揮。其間主要的詩人,當推劉長卿、韋應物、柳宗元三人。
劉長卿(七○九-七八○?),字文房,河間(今河北省河間縣)人。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七三三)進士。肅宗至德年間曾任監察御史,為吳仲孺所誣害,下蘇州獄,貶潘州南邑尉。後有人為他辯白,遂移睦州司馬,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著有劉隨州集。今全唐詩收有他的詩五百零七首。
唐詩紀事介紹劉長卿:「以詩馳名上元、寶應間。」他長於寫五言近體詩,唐人權德輿稱他為「五言長 城」。如從年代來看,他比杜甫大三歲,所以清閻若璩的潛丘剳記,便把他列入盛唐詩人中。如從詩的風格而言,後人將他列入「大曆十才子」中,便視為中唐詩人 了。管世銘的《讀雪山房唐詩鈔》所列大曆十才子,是以劉長卿為首,其次是錢起、郎士元、李嘉祐、皇甫冉、司空曙、韓翃、盧綸、李端、李益。當時的人談到詩 人,都說:「前有沈、宋、王、杜,後有錢、郎、劉、李。」劉長卿聽了大不以為然。他說:「李嘉祐和郎士元怎能同我並提而論?」言下大有出類拔萃之慨。事實 上,劉長卿的詩,也的確有過人之處。
劉長卿寫過安史之亂的寫實詩,也寫過邊塞詩,但他最大的特色,是在山水田園詩上的成就。由於他的生活環境缺乏變化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