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1
, 無法實現自己的抱負,故有登幽州臺歌孤絕之境。同時這首詩,也說明了陳子昂在初唐提倡「漢魏風骨」的 詩,在舉世滔滔寫宮體詩的時代,自然感到孤掌難鳴,這種孤絕之境,只能等待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等出現時才得到共鳴。總之,他在初唐時,提出復古作為 詩歌革新的理論,其實所稱復古,是新古典的啟機,不是擬古或保守的觀念,跟中唐時韓柳的古文運動,同具新古典的新精神。
第四節 盛唐詩歌
所謂盛唐,是從玄宗開元元年(七一三)起,到肅宗寶應末年(七六二)止。
盛唐時代是唐詩的全盛時期。考盛唐詩所以興盛的原因:一為樂府歌辭的流行;二為開元天寶盛世,國力 強大,胡漢文化的交流,詩人流露了盛唐的氣象;三為儒道佛三教的融合,使唐人生活視野遼闊,而詩的境界呈多樣性;四為天寶末葉的離亂,社會的動蕩,民生的 疾苦,使詩人面對現實的題材,加以描寫,擴大了詩歌的領域。由於種種因寨,交匯成盛唐詩壯闊的波瀾。
唐代從太宗到玄宗,國力強盛,東征西討,聲威遠播,四方夷邦,都來歸順。如契丹、突厥、高昌、吐谷 渾、吐蕃,入貢稱臣;甚至占婆(即林邑)、真臘(今柬埔寨)、扶南(今泰國東部)、婆利(今婆羅洲)、訶陵(今爪哇)、室利佛逝(今蘇門答臘)等二十餘 國,也來歸順。於是造成胡漢文化的交流,民族的融和,使唐代的民族更為活躍,人民充滿了樂觀進取的精神,故盛唐的邊塞詩,便反映了活潑進取的精神。由於胡 漢文化的交流
482
, 在音樂上尤為顯著,於是歌舞興盛,胡樂大量輸入,唐太宗高宗和武后之時,設置都護府以統馭邊頒各部 族,玄宗時,又沿邊域改置十節度使。當時的都護府和節度使除了進貢當地的特產外,並將當地的樂歌舞曲也獻給朝廷,作為宮庭的娛樂品,如婆羅門舞、霓裳羽友 曲、菩薩蠻隊,便是顯著的例子。胡樂曲調優美,大受朝野人士的喜愛,因此詩人據此作詩,傳唱人人之口。胡適之在《白話文學史》第十二章中,提及盛唐詩興盛 的關鍵,在於樂府歌辭的流行。他說:
盛唐是詩的黃金時代。但後世講文學史的人,都不能明白盛唐的詩所以特別發展的關鍵在什麼地方。盛 唐的詩關鍵在樂府歌辭。第一步是詩人仿作樂府。第二步是詩人沿用樂府古題而自作新辭,但不拘原意,也不拘原意,也不拘原聲調。第三步是詩人用古樂府民歌的 精神來創作新樂府。在這三步之中,樂府民歌的風趣與文體。不知不覺地浸潤了、影響了、改變了詩體的各方面,遂使這個時代的詩,在文學史上放一大異彩。
詩歌與音樂有密切的關係,胡樂的流行,改變了詩歌的形式和內容,初唐詩承前朝小樂府的餘緒,開展了 絕句和律體,經上官體、沈宋體的調平仄、講對仗,於是律體成立,而初唐綺靡浮華之凰,進入盛唐後,已漸次轉變成浪漫的詩風,如賀知章、包融、張旭、張若 虛、蘇頲、張說等,便是承宮體文學的餘緒而開展,到李白時轉變為狂放不羈的浪漫詩派;其次,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丘為、祖詠、綦毋潛、裴廸、劉長卿 等,繼王績的道路,開拓了盛唐時的山水詩和田園詩,他們以歌詠自然為主,而形成了自然詩派;其次,為青年的詩人,出入於邊塞,許身為國,唱出了悲壯豪健的 邊塞詩,主要的詩人,有王昌齡、高適、岑參、王之渙、王灣、李頎、崔顥等作家
483
, 形成了邊塞詩派;其次,盛唐名相,如張九齡、姚崇、宋璟、張說等,他們以儒家的寫實觀念來寫詩,由於 太平盛世,作品落於應制或歌頌,缺乏動人的感情。天寶末葉,社會經安史之亂,生民塗炭,於是有元結、沈千運、杜甫、張籍等關心民間疾苦,寫下可歌可泣的詩 篇,於是社會寫實詩流行,形成了寫實詩派。綜觀盛唐詩風的流轉,歸納為浪漫詩、自然詩、邊塞詩、寫實詩等流派,敍述如下。
一、浪漫詩派
初唐詩歌,沿南朝華靡浮豔之風,雖有陳子昂創言復古,追求建安風骨,但對當時的詩壇,並未形成重大 的影響。進入盛唐,如李華、蕭穎士等,仍承初唐宮體詩的風格,多寫宮詞或應制的詩;但賀知章、包融、張旭、張若虛等「吳中四士」,他們正當太平盛世,絕少 留意政治的內在危機與社會的現實問題,而著重人生理想的追求。加以佛道思想的流行,他們結合了長安一帶的青年詩人,使氣任俠,飲酒狎妓,修道訪仙,過清狂 放達的生活,他們在尋求心靈的絕對自由,輕視禮法,他們的生活,便如杜甫在〈飲中八仙歌〉所說的,終日與酒為伍:
知章(賀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汝陽王璡)三斗始朝天,道逢麯車口流涎,恨不 移封向酒泉!左相(李適之,天寶元年任左丞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宗之(齊國公崔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 臨風前。蘇晉(左庶子)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 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其中有親王,有宰相,有佛教徒,有道士,有詩人,有書法家,他們大都是失意的人,酒和詩,使他們結合在一起
484
,遂形成浪漫詩派。浪漫詩家除吳中四士外,尚有崔成輔、崔宗之、任華、吳筠、魏萬、崔曙等,而以李白為巨擘。
吳中四士,《新唐書‧劉晏傳》:「包佶父融,集賢院學士,與賀知章、張旭、張若虛有名當時,號吳中四士。」這四人的詩,是盛唐始開浪漫詩派的重要作品,他們懷有才華,但不為世所重用,都厭惡規律的生活,棄禮俗,而追求人生的至美,心靈的絕對自由,而近於游仙。
賀知章(六五九~七四四),字季真,晚號四明狂客,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少年便有詩名,與李白、張旭等喝酒吟詩,善談論笑謔。武朝證聖初(六九五)擢進士第,累遷禮部侍郎,兼集賢院學士。天寶三年,請為道士,還鄉里,享年八十六。全唐詩共收他的詩十三首,而囘鄉偶書二首,堪稱絕唱: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難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年人事半銷磨。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張旭,字伯高,蘇州吳(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嗜酒,每大醉,亂跑狂叫,酒樓下筆寫草書更能傳神,世號「張顛」,又號「草聖」。曾任常熟尉。時人以李白的詩,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視為三絕。在全唐詩中張旭的詩僅存六首,舊唐書李白傳附有張旭的小傳。如〈桃花谿〉: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月隨流水,洞在清谿何處邊?」
包融的詩,亦僅存八首,多高山水之景而帶有游仙觀念。他的送國子張主簿,是一首好詩:
湖岸纜初解,鶯啼別離處。遙見舟中人,時時一回顧。坐悲芳歲晚,花落青軒樹。春夢隨我心,悠揚逐君去
485
。
在四士之中,張若虛的詩,詞語最美且富玄趣。張若虛,揚州人。今存詩二首,〈春江花月夜〉便是他傳世的代表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灔灔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 似霰。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 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擣衣砧上拂 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沈沈藏 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這是一首閨怨的詩,寫春夜懷人,情致纏緜,然詞采綺靡細膩,有六朝金粉的遺風。
盛唐浪漫詩人李白(七○一~七六二),是我國詩壇上數一數二的大詩人。世以李杜並稱而不能定其高下,然如以才情橫溢,倜儻絕俗論,則李白實為李唐以來第一人。
李白,相傳他的母親因夢見長庚入懷而生他,所以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縣附近),他自 稱系出隴西漢將李廣之後,見〈贈張相鎬〉詩:「本家隴西人,先為漢邊將。」為涼武昭王暠的九世孫。先世在隋末,因罪流徙西域碎葉,李白五歲時,隨父遷居四 川綿州彰明縣的青蓮鄉,因自號青蓮居士。見唐人李陽冰〈唐翰林李太白詩序〉所載
486
。
李白的少年和青年時代,便在四川渡過,他自云「五歲誦六甲」,又云「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劍術」、「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可知他興趣廣而多才藝。二十歲以後,他開始漫遊蜀中,跟那些俠客道士遊岷山、峨眉,過著放任自在的生活。
開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歲,他為了實現他的政治理想,離開四川,過著漫遊、求仕的生活。他在代壽山 答孟少府移文書上說:「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又說:「仗劍去國,辭親遠游。」由於他的生性曠放不羈,不屑於參加科舉考試,因此他 想憑其文章才華,採游說方式,得到權貴的舉薦;或通過隱居學道的方式,由於聲名高,可以直步青雲,合乎當時所謂的「終南捷徑」,由隱居而出仕,於是他到過 漢水襄陽,過洞庭,上廬山,東到金陵、揚州,先後北遊洛陽,龍門、嵩山、太原等地,又東游齊魯,南到江浙,足跡幾乎走遍大江南北。李白在雲夢娶了故相許圉 如的孫女為妻,在并州結識了唐代名將郭子儀。後來到山東任城,和孔巢父等六人隱居徂徠山、竹溪,終日放歌酣飲,號稱「竹溪六逸」。
天寶元年,李白四十二歲。他在浙江結識了道士吳筠,一同住在嵊縣,由於十餘年的遊歷,他的詩名也日 益盛大。由於吳筠的推薦,唐玄宗下詔徵他入京,他在南陵別兒童入京詩云:「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可知他當時是多麼喜悅。李白初到長安,太子 賓客賀知章讀了他的詩,歎為天上謫仙,於是聲名愈著。玄宗召見時,命他為翰林供奉。他在長安住了三年,仍不改他那種狂放不羈的生活。因為玄宗愛他的才華, 所以很受寵遇,曾有龍中試吐,御手調羹的故事。有一次,他喝醉了酒,竟讓皇帝的寵信高力士為他脫靴,皇上的愛妃楊玉環為他捧硯
487
, 至今傳為風流韻事。李白那首清平調,便是在這時寫成的。由於李白性情傲岸,行為放蕩,不像是個臺閣廊 廟之材,所以雖得玄宗的賞識,卻招致權臣的讒謗,始終沒有獲得高官厚爵。因此他在天寶三年春,上書請還,離開了長安,在洛陽他遇見了杜甫,成為好友,杜甫 與李十二同尋范十隱居云:「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可知他們結下深厚的友誼。次年,李白和杜甫分手,南遊江浙,從此,他再度過著漂泊流浪的生活。
這次他浪跡大江南北,漫無定處,生活漸形潦倒。他在詩中歎道:「萬里無主人,一身獨為客。」「欲邀 擊筑悲歌飲,正值傾家無酒錢。」這時他嘗到現實人生的炎涼滋味,所以他感慨道:「一朝謝病遊江海,疇首相知幾人在?」同時人在落魄時,骨肉的親情,鄉里的 懷念,不禁油然而生,放達如李白,竟也寫出「何年是歸日,雨淚下孤舟」感傷的詩句來。但是李白的性格畢竟是狂放的、豪邁的,一旦生活稍為改善,他又興緻勃 勃地飲酒作樂起來。他在客中行一詩中,就欣然自得地說:「蘭陵美酒鬱金香,玉椀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從這首詩裏,可以看李白的 真性情。
天寶十四載(七五五),安祿山反,李白由宣城避地剡中,不久隱居廬山,李璘(永王)起兵,招李白為 幕府僚佐。後因李璘和他的哥哥李亨(肅宗)爭奪帝位失敗,李白獲罪當誅,幸虧郭子儀出面相救,才得到減刑。詔令放逐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幸而中途遇大 赦,得放歸。這年是乾元二年,李白五十八歲。他經江夏、岳陽、潯陽至金陵。上元二年,李白六十一歲,聞李光弼率大軍征討史朝義,請纓殺敵,因病折囘。次 年,寶應元年,李白病死在他的族叔當塗令李陽冰家。初葬采石磯,後人遵詩人遺志,改葬青山,享年六十二。綜觀李白的一生,或縱酒高歌,或擊劍習武,或隱居 修道,或傲嘯朝廷,或遭困遇赦,或浪跡天涯,可謂多彩多姿
488
。 而作品之中,有的悽惻纏綿,有的熱情洋溢,有的高逸空靈,有的揮毫落紙,有排山倒海之勢。無論五言七 言,樂府歌行,律詩絕句,到他的手裏,都顯得揮灑自如,氣象萬千。連有詩聖之稱的杜甫,也對他由衷地讚美道:「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他的詩,不但驚 風雨、泣鬼神,使人讀來,直如星月懸空,可仰視而不可攀擬,但覺玄黃交錯,落英繽紛,稱之為「詩仙」,不為過也。
李白的詩集,首次由當塗令李陽冰整理成帙,凡十卷。詩集前有李陽冰的序,說明李白病篤時,把稿交給他。序上說:
陽冰試絃歌於當塗,心非所好,公遐不棄我,乘扁舟而相顧臨。當掛冠,公又疾亟,草藁萬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簡,俾余為序。論關雎之義,始愧卜商;明春秋之辭,終慙杜預。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當時著述十喪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時寶應元年十一月乙酉也。
其後北宋樂史,增收李白詩為二十卷,又錄賦序表讚書頌等文章為別集十卷。今有分類補註李太白詩三十卷,商務四部叢刊本。全唐詩收李白詩九百七十五首,又補遺二十六首。
李白的詩,古風五十九首,樂府歌行一百四十九首,其餘皆為古體或近體詩,而近體詩不多,七律只有八首。可見李白以磊落之才,不願受格律的限制而多作古體詩或樂府歌行的詩。他的古風,氣勢豪邁,落筆天縱。如: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王風委蔓草,戰國多荊榛。龍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聲何微茫,哀怨起騷人。揚馬激頹波,開流蕩無垠。廢興雖萬變,憲章亦已淪。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聖代復元古,垂衣貴清真
489
。群才屬休明,乘運共躍鱗。文質相炳煥,眾星羅秋旻。我志在刪述,垂輝映千春。希聖如有立,絕筆於獲麟。
李白倡言復古,主張大雅王風,而視建安以來的詩,雖綺靡而不足珍貴。他的詩集魏晉六朝詩之大成,而開盛唐浪漫詩的蹊徑,是李白詩的一大特色。
其次,他擅長於寫古體和樂府歌行體的詩,詩中才情橫溢,不可拘攀,氣勢之盛,有如「黃河之水天上來」之概,是李白詩的又一特色。如: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日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囘?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 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 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讙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 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將進酒)
其次,李白詩多抒寫自我與游仙,詩中常帶有俠情和仙氣,富於創造性,運用神話、幻想與誇飾的手法,造成神秘浪漫的色彩,是李白詩的又一特色。如他的蜀道難:「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寫蜀道天棧的陰峻橫絕
490
, 暗示仕途之艱險橫阻如登青天。又如廬山謠:「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嶽 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寫尋仙脫俗之情,自然流麗。夢遊天姥吟留別:「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整段寫夢境,純然是神遊之筆。最令 人歎絕的,是他的〈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由一人獨飲,對影邀月卻成三人,寂靜之境,寫來竟如此熱鬧,滿篇類似酒話醉語,卻十分清醒。
李白愛道士,學神仙、練丹受籙,追求現世的快樂與官能之滿足;另一面則為消極避世的觀念,故其作品 中常表現矛盾複雜的心境和性格。他的詩,變化多端,多歧多樣,濃而豔,淡麗靜,頹而悲;就內容言,有詠懷、詠史、游仙、哲理、田園、山水、飲酒、懷古、登 高、宮體,幾乎無所不包,無所不能,是其詩的另一特色。例如: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峨眉山月歌)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裏人。(蘇臺覽古)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獨坐敬亭山)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金陵酒肆留別)
李白詩無論寫情道景,說理詠懷,都能活潑舒暢,如春江活水,緜延不斷。清方東樹《昭味詹言》卷十二評其詩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