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aturday, May 10, 2008

341

三年)至民國五十四年所登表或刊行之甲骨學專書及論文。分上下兩篇:上篇著錄專書或單行小冊,下篇著錄論文。每一目撰有提要。以作者姓氏筆畫為序。書末附外籍作者索引。

(七)《臺灣五十年來聲韻學暨漢語方音學術論著目錄初稿》(19451995

   林炯陽、董忠司主編,一冊,民國八十五年(西元一九九六年)臺北文史哲出版社印行。收錄一九四五年 十月至一九九五年臺灣學者所撰聲韻學暨漢語方音學論著,海外學者在臺灣刊印之著作或在臺灣所舉辦之學術會議所發表之論文,亦予收錄。分上下兩編:〈上編〉 為聲韻學分類索引〉、作者索引〉,下編〉為〈漢語方音學類索引〉、〈作者索引〉。末載附錄二種:收錄期刊一覽表及收錄論文集一覽表〉。

第七節 特種目錄

  特種目錄者,以其性質特殊也。所謂性質特殊,指其性質不同前述之史志目錄、政書目錄、方志目錄、官修目錄、私家藏書目錄及專科目錄也。特種目錄之種類繁多,主要有綜合目錄、善本目錄、叢書目錄、辨偽目錄、推薦目錄、區域著作目錄、個人著作目錄等。今分別論述之。

一綜合目錄

  所謂「綜合目錄」,係相對於「專科目錄」而言,即收錄之圖書論文,不限於某一學科,四部之書及各學科之論著均收錄。史志及公私藏書目錄多屬此類,惟史志及公私藏書目錄已有專節論述,此但舉近世所印行者論述之。

342

(一)《國學論文索引》

   《初編》至《五編》。《初編》由王重民主編,民國十八年出版,收清光緒至民國十八年(西元一九二九 年)間刊物八十二種,論文三千餘篇;續編》由徐緒昌主編,民國二十年出版,所收多為民國十九年(西元一九三○年)出版之刊物,‧約八十種;《三編》由劉修 業主編,民國二十三年出版,收民國十七年(西元一九二八年)至民國二十二年(西元一九三三年)五月間出版之刊物一九二種;《四編》由劉修業主編,民國二十 五年出版,收民國二十三年(西元一九三四年)一月至民國二十四年(西元一九三五年)十二月間出版之刊物二百餘種,論文四千餘篇;《五編》由侯植忠主編,民 國四十四年出版,採分類排列。《初編》分十七類:總論)、羣經〉、語言文字學、考古學、史學、地學、諸子學、文學、科學、政治法律學、經濟學)、社會學、 教育學、宗教學、音樂、藝術、圖書目錄學。其他各編之分類,大抵相同。各編均由北平圖書館印行。

(二)《中國史學論文引得》(19021962

   余秉權編,民國五十二年(西元一九六三年)香港亞東學社出版。收錄清光緒二十八年(西元一九○二 年)至民國五十一年間出版之期刊三百五十五種,論文一萬零三百二十五篇。此書雖以「史學」為名,「但其性質則不必限於純粹的史學。舉凡以『國學』為範圍, 或以社會科學之眼光,討論遠古至清末之中國社會,或述清末以來學者在學術上之貢獻,敍某一時期學術動態之文章,均在收編之列。」(編輯說明)論文按作 (譯)者姓氏筆畫多寡編號,每一作者均予編排、以便索檢。每條依次著錄作(譯)者、論文題目、期刊名稱、出版年月、頁號起訖及附注等項目。編有兩種輔助索 引:「卷期年月輔助索引」及「標題檢字輔助索引」。書前載所收期刊一覽表,書末附錄:「筆名別號檢查表」及「外國人名漢譯對照表」。

343

(三)《中國史學論文引得續編—歐美所見中文期刊文史哲論文綜錄》(19051964

  余秉權編,民國五十九年(西元一九七○年)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出版。此書係余氏根據歐美十五所大學圖書館所藏期刊五百九十九種編錄而成,收錄自清末以來與中國有關之文史哲論文二萬五千篇。著錄體例,與前書相同,另加注庋藏單位,省略標題索引。

四《中國文化研究論文目錄》(19461979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委員會主編,國立中央圖書館主編,主持編輯工作者為張錦郎,參與編輯者有王錫璋、 吳碧娟、王國昭、俞寶華、施希孟,校訂者喬衍琯、劉兆祐、王國良、林慶彰,民國七十一年起由臺灣商務印書館陸續出版。此書共分六冊:第一冊包括「國父與先 總統蔣公研究」、「文化與學術」、「哲學」、「經學」、「圖書目錄學」;第二冊為「語言文字學」、「文學」;第三冊為「歷史(一)史學」、「通史」、「斷 代史」、「考古學」、「民族民俗學」;第四冊為「歷史(二)專史(學科史)」;第五冊為「傳記」;第六冊為「著者索引」。收錄以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七九年臺 灣出版之期刊、報紙、論文集、學位論文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為主,兼收同一時期海外自由地區出版之期刊及論文集,並酌收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八年 在臺出版之期刊、報紙及論文集。期刊論文著錄篇名編號、篇名、著(譯)者、刊名、卷期、頁次、年月。報紙論文則著錄編號、篇名、著(譯)者、刊名、卷期、 頁次、年月日。論文集論文則著錄篇名、編號、篇名、著(譯)者、論文集名稱、頁次、年月。學位論文則著錄篇名編號、篇名、著者、研究所名稱、畢業年度、頁 數。國科會研究報告則著錄篇名編號、著者、國科會獎助年度。共收期刊九○一種,論文八萬餘篇;報紙十五種,論文三萬二千餘篇;論文集二○五種,論文三千九 百餘篇;學位論文二千二百餘篇;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一千二百餘篇。除第六冊為著者索引,俾便檢索外,每冊後附有收錄期刊、報紙、論文集一覽表。

344

 此書之特色,參見劉兆祐撰〈三十年來學術界的智慧結晶—中國文化研究論文目錄〉一文,刊於民國七十一年(西元一九八二年)六月二十九日、三十日《中央日報》第十二版。

(五)《東洋學文獻類目》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附屬東洋學文獻中心編,自民國二十四年(昭和十年,西元一九三五年) 起,每年出版一冊,原名《東洋史研究文獻類目》,自民國五十二年(昭和三十八年,西元一九六三年)改為今名。收錄前一年度中國、日本、韓國及西方各國有關 東洋學研究之專書及論文。每期所收期刊近三百種,根據語言分為中日韓文及西文兩部。分十八類:歷史)、(地理)、(社會)、經濟)、政治)、法制v、 宗教)、〈學術思想(附教育)〉、科學)、(文學)、美術、考古學)、金石、古文書學)、(民族學)、語言文字學)、書誌學)、雜纂)、學界消息)。專書 著錄書名、作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月份、頁數。論文則著錄篇名、作者、刊物名稱、卷期、起訖頁次、出版月分。書前有〈收錄雜誌論集一覽〉;書末有著者 索引)。

(六)《乾嘉學術研究論著目錄》(19001993

   林慶彰主編,參與編輯者有汪嘉玲、游均晶、侯美珍。民國八十四年五月由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 備處印行,本書收錄一九○○年至一九九三年間,臺灣、中國大陸、日本、歐美等地研究「乾嘉學術」之重要論著。分四編:第一編〈清代學術通論〉,第二編〈乾 嘉學術通論〉,第三編〈四庫學〉,第四編〈乾嘉學者分論〉。書末附〈引用工具書目錄)、作者索引)。

二 善本目錄

  「善本」一詞之定義,隨時代而有不同。宋代朱弁《曲洧舊聞》:「宋次道(敏求)家藏書,皆校讎三五遍,世之藏書

345

, 以次道家為『善本』。」葉夢得《石林燕語》:「唐以前,凡書籍皆寫本,未有模印之法,人以藏書為貴。 書不多有,而藏者精於讎對,故往往皆有『善本』。」知宋代所謂「善本」,多指校勘精審者而言。清代張之洞《輶軒語‧語學篇》在「讀書亦求善本」條:「『善 本』非紙白、版新之謂,謂其為前輩通人用古刻數本,精校細勘,不譌不缺之本也。」又云:「『善本』之義有三:一曰『足本』(無缺卷、未刪削);二曰『精 本:一精校,二精注);三曰『舊本:一舊刻,二舊抄)。」張氏所稱「善本」,除校勘精審外,又加兩條件:一是完整不殘闕,一是時代要古。清代丁丙《善本書 室藏書志》於〈跋〉中說明「善本書室」儲藏之圖書有四種:「一曰『舊刻』。宋元遺刊,日遠日尠,幸傳至今,固宜球圖視之。二曰『精本』。朱氏一朝,自萬曆 後,剞劂固屬草草,然追溯嘉靖以前刻書,多翻宋槧;正統、成化,刻印尤精,足本、孤本,所在皆是。今搜集自洪武迄嘉靖,萃其遺帙,擇其最佳者,甄別而取 之;萬曆以後,間附數部,要皆雕刻既工,世鮮傳本者,始行入錄。三曰『舊鈔』。前明姑蘇叢書堂吳氏、四明天一閣范氏,二家之書,半係鈔本,至國朝小山堂趙 氏、知不足齋鮑氏、振綺堂汪氏,多影鈔宋元精本,筆墨精妙,遠過明鈔,寒家儲藏,將及萬卷,擇其尤異,始著於編。四曰『舊校』。校勘之學,至乾嘉而極精, 出仁和盧抱經、吳縣黃蕘圃、陽湖孫淵如之手者,尤讎校精審,他如馮己蒼、錢保赤、段茂堂、阮文達諸家手校之書,朱墨爛然,為藝林至寶,補脫文,正誤字,有 功後學不淺。」丁氏於「善本」所訂之標準,除增加「舊抄」「舊校」外,在刊刻年代方面,也降至明朝嘉靖。國立中央圖書館所訂「善本」之標準,根據《國立中 央圖書館中文圖書編目規則》,在本國刊本之時代下限,定在「明嘉靖以後至近代刊本及活字本之精者或罕見者」。可見時代愈晚,「善本」之條件愈寬,蓋古籍日 稀,不得不爾也。所謂「善本目錄」者,即每一書均著明其版本之目錄也。

   書目之著錄版本,始於宋代晁公武之《郡齋讀書志》及尤袤之《遂初堂書目》,明代李鵬翀《得月樓書 目》、陳第《世善堂書目》等,雖亦著錄版本,然其體制,尚屬草創,所記粗疏不詳備。迄至清代,由於宋元刊本日稀,藏書家佞宋之風日盛,藏書家為炫其藏書之 富,多注明版本,並詳言其版式、行款及遞藏經過,善本書目錄於焉興盛。今列舉清代以來中外著錄版本之書目及著作,以為檢索考訂版本之取資。

346

‧絳雲樓書目》四卷 清錢謙益撰 陳景雲注

‧讀書敏求記校證》四卷 清錢曾撰 管廷芬、章鈺校證

‧文選樓藏書記》六卷 清阮元撰

‧滄葦書目》一卷 清季振宜撰

‧傳是樓書目》一卷 清徐乾學撰

  ‧《天祿琳琅書目》十卷後編二十卷 清于敏中、彭元瑞等撰

  ‧知聖道齋讀書跋尾》二卷 清彭元瑞撰

  ‧古泉山館題跋》一卷 清瞿中溶撰

  ‧《曝書雜記》三卷 清錢泰吉撰

  ‧繡谷亭薰習錄》不分卷 清吳焯撰

  ‧拜經樓藏書題跋記》五卷《附錄》一卷 清吳壽暘撰

  ‧《士禮居藏書題跋記》六卷 清黃丕烈撰 潘祖蔭輯

  ‧蕘圃藏書題識》十卷附刻書題識》一卷 清黃丕烈撰 繆荃孫等輯

  ‧蕘圃藏書題識續錄》四卷雜著》一卷 清黃丕烈撰 王大隆輯

  ‧《士禮居藏書題跋記續》 清黃丕烈撰 繆荃孫輯

  ‧《士禮居藏書題跋補錄》 清黃丕烈撰

  ‧思適齋書跋》四卷 清顧廣圻撰

  ‧思適齋集外書跋輯存》 清顧廣圻撰

  ‧愛日精廬藏書志》三十六卷續志》四卷 清張金吾撰

  ‧《藝芸書舍宋元本書目》一卷 清汪士鐘撰

347

  ‧經籍跋文》一卷 清陳鱣撰

  ‧《開有益齋讀書志》六卷《續志》一卷 清朱緒曾撰

  ‧《結一廬書目》四卷 清朱學勤撰

  ‧《(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注》二○卷 清邵懿辰撰 續錄》邵章撰

  ‧《孫氏祠堂書目內編》四卷《外編》三卷 清孫星衍撰

  ‧《平津館鑒藏書籍記》三卷續編》一卷補遺》一卷 清孫星衍撰

  ‧廉石居藏書記內外編》二卷 清孫星衍撰

  ‧《鄭堂讀書記》七一卷 清周中孚撰

  ‧《帶經室書目》五卷 清陳樹杓撰

  ‧《臥雪廬藏書簿》四冊 清袁芳瑛撰

  ‧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二四卷 清瞿鏞撰

  ‧《善本書室藏書志》四○卷 清丁丙撰

  ‧持靜齋書目》四卷 清丁日昌撰

  ‧宋元善本書經眼錄》三卷 清莫友芝撰

  ‧《郘亭知見傳本書目》四卷 清莫友芝撰

  ‧楹書偶錄》五卷續編》四卷 清楊紹和撰

  ‧《皕宋樓藏書志》一二○卷續志》四卷 清陸心源撰

  ‧儀顧堂題跋》一六卷續跋》一卷 清陸心源撰

  ‧《滂喜齋藏書記》三卷 清潘祖蔭撰

  ‧《日本訪書志》十六卷 清楊守敬撰

348

  ‧留真譜》十二冊 清楊守敬撰

  ‧《藝風藏書記》八卷續記》八卷 清繆荃孫撰

  ‧《郋園讀書志》十六卷 葉德輝撰

  ‧羣碧樓善本書目》六卷 鄧邦述撰

  ‧寒瘦山房鬻存善本書目》七卷 鄧邦述撰

  ‧藏園羣書題識》八卷續集》六卷 傅增湘撰

  ‧適園藏書志》十卷 張鈞衡撰

  ‧《五十萬卷樓羣書跋文》二二卷 莫伯驥撰

  ‧書舶庸譚》四卷 董康撰

  ‧文祿堂訪書記》五卷 王文進撰

  ‧販書偶記》二○卷 孫殿起撰

  ‧《販書偶記續編》 孫殿起撰

  ‧拾經樓紬書錄》三卷 葉啟勳撰

  ‧《嘉業堂善本書影》五卷 劉承幹撰

  ‧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

  ‧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善本書目》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

  ‧國立臺灣大學善本書目》 國立臺灣大學編

  ‧臺灣省立臺北圖書善本書目》 該館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善本書目》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編

349

  ‧私立東海大學善本書目》 東海大學編

  ‧中國善本書提要》 王重民撰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輯委員會編

  ‧北京圖書館善本書目》 書目文獻出版社出版

  ‧《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藏善本書錄》 饒宗頤撰

  ‧美國國會圖書館善本書目》 王重民編

  ‧普林斯敦大學葛斯德東方圖書館中文善本書志》 屈萬里撰

  ‧經籍訪古志》六卷 日本森立之撰

  ‧經籍訪古志補遺》二卷 日本森立之撰

  ‧古文舊書考》四卷 日本島田翰撰

  ‧靜嘉堂秘籍志》五十卷 日本河田羆撰

三 推薦目錄

  圖書繁夥,初學者每苦於不知如何擇書而讀。應讀之書,又宜循序而讀,孰為首要?孰為次要?亦不能不知,推薦目錄,於焉產生。今列舉重要之推薦目錄,讀者若能據以讀書,當可深植文史學識之基礎。

(一)《書目答問補正》

  《書目答問》四卷,清張之洞撰,補正》一卷,范希曾撰。

  張之洞(西元一八二七年—西元一九○九年),字孝達,一字香瀛,號香濤,一號香巖、壺公,別號無竟居士,晚年自號抱冰,直隸(今河此)南皮人。同治二年(西元一八六三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浙江鄉試副考官

350

、湖北學政。同治十二年(西元一八七三年)任四川學政。歷任兩湖、兩廣、兩江總督。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卒謚文襄,著有張文襄公全集》。

   張氏任官,最重教育。任四川學政時,在成都創建尊經書院,選拔高材生楊銳、廖平等百人入學肄業,教 以經、史、時務。任湖廣總督時,建兩湖書院,又在廣東創辦廣雅書局,並設立藏書樓。與端方等人籌辦京師圖書館,購江南著名藏書家歸安陸氏、南陵徐氏藏書, 并翰林院舊藏為京師圖書館,為今國立北京圖書館之前身。張氏在四川時,有感於士子但知潛心於八股文、試帖詩,於經世之學,一無所知,乃提倡經、史、考據、 詞章及一切可以經世之學。張氏於〈四川省城尊經書院記〉云:「全蜀學生三萬人,院額百人。振百人,遺三萬人,何益?」「然則何為?曰:讀書。讀書何用? 曰:成人材。」「宜讀何書?曰:在擇術。宜擇何術?曰:無定。經、史、小學、輿地、推步、算術、經濟、詩、古文辭,皆學也。」知其主張讀書之目的在培養人 材,學習之內容則以實用為主。光緒元年(西元一八七五年)九月,由繆荃孫協助,撰成《書目答問》一書。書目答問‧略例》論著書之旨曰:「諸生好學者來問應 讀何書?書以何本為善?偏舉既嫌絓漏,志趣學業亦各不同,因錄此以告初學。」又云:「讀書不知要領,勞而無功;知某書宜讀,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 (注:此編所錄,其原書為修《四庫》書時所未有者十之三四;《四庫》雖有其書,而校本注本晚出者十之七八。)今為分別條流,慎擇約舉,視其性之所近,各就 其部求之。又於其中詳分子目,以便類求。一類之中,復以義例相近者,使相比附,再敍時代,令其門徑秩然,緩急易見。凡所著錄,並是要典雅記,各適其用 (注:皆前輩通人考求論定者)。總期令初學者易買易讀,不致迷罔眩惑而已。」

  1.書目答問》之分類:書目答問》由於其功能與一般藏書目錄不同,故其分類亦有特殊者。書目答問‧略例》云:「茲乃隨手記錄,欲使初學便於繙檢,非若藏書家編次目錄,故不盡用書目體例。」今列舉其類目,一則可見其分類情形,一則可藉見其收錄圖書之性質。

 (1)卷一,經部總目》: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