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三、清儒編書原因真批:讀其下文不啻為清代新編叢書繁盛之原因,猶勝于此題!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清儒所編叢書數量多,質量高,種類全。究其原因則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編修叢書的目的明確且多正確
1.為 便讀者求讀。清張之洞《書目答問》說:“叢書最便學者……欲多讀古書,非買叢書不可。”其《輶軒語》又說:“購得一書,即具數種,或數十種。”諸生讀書, 學者治學,多分科進行。為此,清儒編出大量專科叢書。為便讀者研究某人學術思想,他們編有數量龐大的獨撰叢書。為便學子讀書,清儒在編刻叢書時,對收書多 能慎重選擇;有的將所收之書皆撰序、跋附上,以便指導學子閱讀;有的認真校勘所收之書,以盡量減少訛誤,不致貽誤後學;有的還編出叢書目錄,以供讀者求讀 方便。另外,凡叢書皆為集眾書為一書,所以叢書多比單書更便讀者檢閱。
2.為 了整理和匯集文獻。張之洞《書目答問》說:編修叢書,“一部之中,可賅群籍,搜殘存佚,為功尤巨”。在古書中,由於種種原因,有偽書;真書中也有訛誤;有 的書已為殘帙或佚書。清儒在編修叢書時,通過大量考校、輯補等工作,剔除偽書,是正誤書,變一些殘帙為完書,使很多佚書失而復得,然後或按人、或分類、或 以地區等將它們收入。他們編修叢書收書,少則二三種,多則數千種,起到整理和匯集文獻之功能。
3.為了保存和傳播文獻。關於這一目的,上面張之洞語“搜殘存佚,為功尤巨”也有此意。清葉志詵《海山仙館叢書序》說:其編著潘仕成輯刻該叢書主要目的在於,真按:此句不太通!-編著二字怪! “恐其歷久就湮,故為之薈萃,以公諸士林”。在清儒中,持這一目的者較多,凡編刻輯佚叢書者多為此。還有人編刻叢書,不僅僅是為了保存和傳播文獻內容,同時還為保存和傳播古書原貌。清顧廣圻《思適齋集》說:“舉斷不可少之書,覆而墨之,勿失其真,是縮今日為宋、元也。”清儒中一些人將宋、真批:此非古人著作,出處焉可只注書名? 元珍善本彙為一編,影刻出來
212
。這樣的叢書版本價值甚高,尤為世人所珍。
4.為 了教育鄉人和表彰鄉里。關於這一點,主要表現在清儒所編郡邑叢書方面。清李兆洛《養一齋文集》說:郡邑叢書“萃其鄉先哲著述,編而錄之。……見聞稱說,足 資法戒。……條記國故,藉資多聞;素族通儒,殫心名理,以開文秀”。清葉德輝指出,清儒編該類叢書目的之一是,為增鄉邦“文獻之光”。為此,清儒在編該類 叢書時,總是盡量多編,每種叢書也盡可能多地收錄單書。
5.為了政治需要。官編《四庫》有一定政治目的:“一是借纂修《四庫全書》的機會,宣揚他的文治盛世;一是借此消除漢人反抗清朝統治的民族思想。”乾隆借修《四庫》之名,真按:四庫全書編纂之動機 集 中了大批漢儒,使他們整日忙于編修工作,無暇亂想,這對清政權的穩定不無好處。與此同時,他們還竄改和禁燬對他們有礙之書。私人編修叢書,有人也持有一定 的政治目的。光緒間,有人為了宣傳戊戌變法,也編了一些這方面的叢書。還有少數文人,他們為達官貴人編修叢書,其目的之一就是想請對方舉薦,以便躋身士 林,或望對方保護自己。真批:徐乾學為納蘭氏編通志堂經解者,此也.
另外,在清儒中有人編修叢書是為了增加己藏,有的是為了自己治學,有的是為了提倡新學,有的是為了介紹域外科學文化,有的是為了自己揚名,等等。但是,應該看到,在上述這些目的中,其多數是正確的。
(二)清代藏書事業繁盛
有清一代,藏書事業甚為繁盛。其中私藏又盛於公藏。筆者據吳晗《江浙藏書家史略》不完全統計,江、浙兩省清代藏書家有六百六十八人,真按:重出,重複, 以此可窺清代私人藏書之盛之一斑。我國現存古籍十二萬種,以此推測,清時古籍總量當不少于十五萬種。編修叢書必須有底本,這是基本條件。清代豐富的藏書為清儒編修叢書收書提供了很大方便,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清代叢書編修工作。
213
(三)有目錄和校勘等學科的促進
清時目錄學、校勘學、版本學等學科都發展很快。這些學科的發展,對叢書編修有著促進作用。編修叢書多離不開目錄學。比如要選入眾多底本時,就要靠目錄指引。清初黃虞稷、周在浚提倡編刻唐、宋秘本,並合編有《徵刻唐宋秘本書目》,以便他人按目求書編刻。謝國禎先生評價該目說:真按:謝國楨 “清 代刊刻叢書之風,是由是目啟之也。”另外,為叢書所收書編寫提要、序、跋,為所收各類書撰寫類序等,也要以目錄學作指導。編修叢書,有的要照底本影刻,有 的要擇收各代善本,這就離不開版本學;編修輯佚叢書也離不開輯佚學;編修叢書,有很多要將收書分類編入,這又離不開分類學;編修各類叢書,其收書都不能有 偽,若有,要在目錄中說明,這就離不開辨偽學;編修叢書,其收書大多要經過校勘,以便刪衍補脫訂訛,刻出後還要進行校勘,以便盡量減少新誤,這又要借助校 勘學幫助。另外,清代編輯、考證等學科的發展,對叢書的編修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四)清朝當局重視和官修叢書影響
與歷代帝王相比,乾隆更重視編修叢書。他曾幾次下詔徵書,當徵書達到一萬多種時,他決定成立四庫館,編修《四庫》。根據編修《四庫》的需要,他先後任命正副總裁等編修官三百六十人,招收抄書等工匠三千四百六十六人,同時在經費方面給予保障。真按:辦理四庫全書的人數 真按:四庫全書的統計數字 對《四庫》所收之書,以及《四庫》存目之書,其書單是經他過目的。對於應立即刊印的一百三十八種書,也是經他同意才付梓的。他經常了解《四庫》編修進度,抽查編修質量。試想,如若不是乾隆重視,就很難說會有《四庫》問世,會有《四庫》中三千四百六十一種書全部流傳至今。
在乾隆影響下,一些官員也重視編刻叢書。同治間李鴻章編刻過叢書。咸豐間曾國藩在江寧首創官書局,編刻不少叢書和其他類型文獻。隨之,各地官書局紛紛建立,以崇文書局編刻叢書為多,達三十三種
214
。光緒間四川學政張之洞提倡編刻叢書。清朝當局對編修叢書的重視,對當時全國叢書編修工作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在乾隆的重視下,當時官方編成了《四庫》等三大叢書。它們對全國叢書編修工作有 著積極的影響。姚名達《中國目錄學史》說:清儒編刻叢書,“乾隆前總數猶不甚多,自四庫開館,武英殿用聚珍版印書多種後,巨商大吏,聞風競起”。清儒編修 叢書在乾嘉時期形成高潮,一直持續至清末。
(五)叢書編修者人員廣泛
清代叢書編修者人員相當廣泛,主要有五大類型:一是儒士,即各類學者。此類編者 較多,幾乎包括各科學者,僅修《四庫》一書者就多達三百六十來人。各科學者參與編修叢書,能保證質量,尤其編專科叢書,更是如此。二是藏書家。這類編者也 較多。如編修《十萬卷樓叢書》的陸心源,家藏十萬多卷,其中宋本之富甲天下。三是大吏。這類編者不多,但有一定影響。如兩廣總督阮元、禮部尚書紀昀、四川 學政張之洞,還有李鴻章、曾國藩等,都編有叢書。四是富豪。這類編者較少。他們多家產萬貫,為附庸風雅,也編刻叢書。如編修《嶺南遺書》等多種叢書的伍崇 曜,就是當時廣東巨富之一。真按:伍崇曜之家世 大吏和富豪編修叢書有一共同特點,就是多請名儒為之,加之經費寬裕,所以編刻質量也較好。五是坊賈,在清末又叫“書局”。這類編者也很多。他們編刻叢書,為利成分較多,質量大多一般。
其次,清代學術研究的活躍、新學的興起、譯書的大量增加、印刷技術的改進等,這些對叢書的編修也有著某些促進作用。
四、清儒編書貢獻
清儒編修叢書貢獻也謂不小。
215
(一)搶救和保存了大量文獻
這是清儒編修叢書最主要貢獻。清儒輯佚叢書的編修促進了對佚書的搜輯。僅從時間 角度也能證明之。清儒編修叢書盛於乾嘉,其搜輯佚書盛於嘉道及其以後。清儒輯佚的結果,使數千種次圖書和數萬篇次詩文重見天日,搶救了大量佚失文獻。他們 同時將其編成叢書,使很多流傳下來。其他類型叢書同樣保存了大量文獻。我國現存古籍有十二萬種,其中在清儒編修的叢書中保存下來的有三萬種左右,占現存古 籍的四分之一。
(二)整理了大量文獻
清儒編修叢書,有的是將一科之書彙在一起,有的是將一地、一人或一族之書彙在一 起,有的是將所輯佚書或校注之書彙在一起,有的是將眾書分門別類彙在一起。這首先就起到了彙集整理的功能。與此同時,為保證叢書編修質量,很多人對所收之 書認真考校,凡是偽書,大多剔除,或在目錄中說明;遇有脫者,設法補全;發現衍者,進行刪削;對於誤者,予以訂正;刊印各書時,有的還各寫一序、跋附上, 做了大量整理文獻工作。其突出者,當數《四庫》的編者。他們對徵集來的一萬零二百五十四種圖書認真整理,真按:四庫全書的統計數字 按四部分類,每書寫一提要,然後挑選其中的三千四百六十一種編入《四庫》,同時編出大型目錄《四庫全書總目》。可見,《四庫全書》的編修是整理大量文獻的結果。
(三)促進了目錄學和分類學等學科的發展
前面曾說,清代目錄學等學科的發展對叢書的編修有著促進作用。二者相輔相成,反過來,清代叢書的編修,又促進了這些學科的發展。
1.目錄學。清代叢書的編修,在促進目錄學發展方面,有兩點是前所未有的:一是編修《四庫》時,同時編出繁、簡兩種目錄,即《四庫全書總目》、《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二者同為檢索《四庫》之用,僅著錄內容有所不同。檢索同一部書,同時編製兩種目錄,這在清以前從未有過的
216
。二是產生了叢書目錄。在清以前,我國目錄雖有不少,但無叢書目錄。清代大量叢書的編修,為檢用其方便,真按:此句不太通!-愛用其字之病也! 便 產生了叢書目錄。如嘉慶間顧修編的《彙刻書目初編》十冊,這是我國第一部叢書目錄。該目錄收叢書二百六十一種,不僅著錄叢書書名、編者及其時代,同時還著 出各單書書名、卷數、著者及其時代。如此完善的著錄方法,今日仍在採用。還有陳光照等也編有叢書目錄,共有九種之多。這一點也是前所未有的。除此之外,清 儒在編叢書時,不少人還為所收各書撰寫提要、序、跋,為各類書寫類序等。這些也都有利於目錄學的發展。
清代大量叢書的編修,也促進了目錄質量的提高。如《四庫全書總目》所收各書皆有 提要,四部之首皆有總序,大、小類前皆有類序,著錄項目齊全且較為準確。余嘉錫《四庫提要辯證序錄》評其曰:該目錄“持比向、歆,殆無多讓”,“尤非王堯 臣、晁公武等所能望其項背”。該目錄是集古典目錄學方法之大成之作,在中國目錄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另外,清代輯佚目錄、進書目錄、禁書目錄、新學目錄等的較快發展,都與當時叢書的大量編修有著一定關係。
2.分類學。關於這一點,主要表現在清儒為叢書列類方面。真按:應係分類之訛!然下文又同作列?尋其下文意,殆指為叢書列出一類也. 為叢書列類,首見明祁承■《澹生堂書目》。真按:祁承-(火業)字至此終於不再錯成業了! 但 由於當時人們對其認識不夠,之後很少有人這樣分類。直到清中後期,由於叢書大量增加,人們開始為其單獨設類,並從理論上加以研究。張之洞編《書目答問》 時,在四部之後增設“叢書”大類,使傳統的四分變為五分。為何這樣設類,其《書目答問》說:在叢書中,“經、史、子、集皆有,勢難隸于四部,故別為類”。 因為在叢書中,綜合性叢書量很大,人們多以其作為叢書代表。自此之後,五分法幾成定式,我們今日類分線裝古籍時仍在採用。
3.校勘學。編刻叢書離不開校勘,首先要對所收之書進行校勘,以便刪衍、補脫、正訛。刊印時也要校勘,以免書品中出現新誤
217
。 編製校讎叢書,更加注重校勘。所以編刻叢書越多,做的校勘工作也就越多。這對發展校勘學理論有著一定的作用。清李兆洛《養一齋文集》說:清代校勘學,在 “乾隆中極盛”。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大量叢書編修工作從乾隆中開始。當時校勘名家輩出,校勘成果顯著。這些都與叢書的大量編修分不開。
另外,清儒編修大量叢書,也同時促進了輯佚學、版本學、辨偽學、考證學、編輯學等學科的發展。
(四)促進了學術研究
任何學術研究都離不開圖書資料。清儒編修大量叢書,很便學者研讀。學者治學,大 多是治一科或幾科,皆要分科進行。清儒編有大量專科叢書,為學者治某科帶來很大方便。清儒編修最多的是獨撰叢書,為學者研究某人學術思想帶來更大便利。清 儒編修叢書盛於乾嘉,因而乾嘉學派人才輩出,著述如林。據《清代樸學大師傳》一書所載,清時有戴震等樸學大師八十八人。張舜徽先生認為,“清代校勘家,較 過去任何時期都要多”。這又說明,不僅乾嘉學派人多,清後期學者也多。他們留下大量學術專著。不難看出,清代學術研究的繁榮,與清儒編修大量叢書有一定關 係。
(五)促進了清代藏書事業的發展
如前所說,現存清儒所編叢書二千七百種,含單書三萬種左右,加上佚失的清儒編叢 書中的單書,約占清代古籍品種的四分之一。當時這些叢書或抄寫,或刊印。如《四庫》每部有三萬六千二百七十五冊,《四庫全書薈要》每部有一萬一千一百五十 一冊,當時二者分別抄寫出七部和二部。僅這兩種叢書鈔本,就使國家藏書增加二十七萬多冊。刊印者,每種叢書多印幾十部、百多部,或幾百部。如此之大的印 量,使公私藏書增長較快。其中私藏增長速度快于公藏,其總藏量更為公藏所不及。清時出現的藏書家數以千計,有影響者達五百多人。其突出者,當數乾嘉四大藏 書家周錫瓚等四人和清末四大藏書家瞿庸等四人。真按:疑當作瞿鏞! 清代藏書事業的繁盛,
218
與清儒編印大量叢書有著密切關係。
另外,清儒編修大量叢書,對當時印刷事業的發展有著一定作用;編修新學叢書,對廢舊學興新學有著一定作用;編修西學叢書,對加強中外交流和發展我國科學有著一定作用;編修西政叢書,對了解外國時政及推動我國社會向前發展不無幫助。
五、清儒編書不足
清儒編修叢書也有不足之處,主要有四點。
1.燬書過多。這主要指官修叢書。乾隆利用修《四庫》之機,對全國圖書進行一次大清查。乾隆曾諭曰:“明季末造野史甚多……必有詆觸本朝之語,正當及此一番查辦,盡行銷燬。”(《東華實錄》)真按:疑為東華錄之訛! 在皇帝旨意下,凡館臣們認為對清有礙之書,或刪,或改,或禁,或燬。“僅乾隆三十九至四十年間,就燒書二十四次,共一萬三千八百部”。據清姚覲元《清代禁燬書目》所錄,清季禁燬和全燬書共二千四百七十九種。以此可窺清朝當局摧殘文化之甚。真批:由此如何可窺知??難不成看到燒燬即為摧殘文化?那何故今人還燒小本與盜版耶??凡只要觸法違法之書刊,本就在燬之列,不唯清人,今人豈易耶?乃一味責其為政,乃不知一己正自為政,已而已而,多見其不知量也如此!此正乃楊晉龍氏所謂泛政治觀之一端也。 其中很多是與官編叢書有著一定關係。其次,坊賈編印叢書也有不少割裂其單書現象。真批:又是愛用其字惹的禍!
2.重 複較多。清儒編修叢書收書重複較多。如明末清初毛晉父子編印的《津逮秘書》一百三十八種,後來其殘存板片被張海鵬所得,輯補編為《借月山房彙鈔》等三種叢 書。之後,《借月山房彙鈔》板片又為陳璜所得,輯補編為《澤古堂重鈔》。然後《澤古堂重鈔》板片又流至錢熙祚,輯補編為《指海》等兩種叢書。一叢書板片幾 經輾轉,被輯補重印,其單書雖各有增減,但其中仍有不少是幾次重複,這實無必要。上述官修三大叢書,其單書重複現象也較嚴重。還有很多單書曾被兩種或多種 叢書先後收錄。
3.有門戶之見。編修叢書,重在收書,只要符合收錄原則,就應收之。但清儒中有人因存有門戶之見,不問其書學術價值如何,只著眼于學術派別,使一些應收之書而未收。如徐乾學編《通志堂經解》時,非程朱一派之書,概不收錄
219
。類似徐氏者,還有一些。這樣做不僅對保存文獻不利,也降低了叢書的學術價值,影響讀者使用。
4.目的欠正確。清儒編修叢書,大多是目的既明確也正確,但也有欠正確的。如官修《四庫全書》的目的就不是那麼正確,真批:此正確乃政治正確也! 本文“三”中已說清楚。一些私人自著叢書表現也較明顯。清儒中有些人雖寫有書,真按:此句不通! 但 學術水平不高,為使其能夠流傳,便自己將其編印成叢書。這種做法清時就有人反對。張之洞《書目答問》說:“若自揣德業學問不足過人,而願求不朽者,莫若刊 布叢書一法。”“如歙之鮑、吳之黃、南海之吳……豈不勝于自著自刻集者乎?”他認為,若自己無力著書,就不要勉強為之,不如將他人之書編成叢書刊印出來。
另外,巨賈大吏編刻叢書,有的是為裝潢門面,真批:此與明監本(太監本)類似也. 少數文人替別人編刻叢書,有的是為了借此保護自己;書賈編印叢書,射利成分較多。
(原載《古籍研究》2000年第3期)
220
安徽清儒編印叢書概說
中國叢書歷史悠久,專科性叢書產生於南齊,是陸澄編的《地理書》;綜合性叢書產 生於南宋,是俞鼎孫和俞經合編的《儒學警悟》。時至明代,叢書編印工作得到較快發展,進入清代,此項工作達到鼎盛。清儒編印的叢書,不論是數量、質量,還 是品種,皆遠超前代。若分省而言,則皖之清儒編印的也有不少,共達九十來種。其中不乏有影響者,現分類簡述之。
一、彙編類
1.雜纂叢書。此類叢書收書龐雜,最少也有兩科,屬於綜合性叢書。安徽清儒所編此類叢書不少,其中有影響者是,徽州人張潮和張漸等人編印的《昭代叢書》五百五十九種,張潮自己編印的《昭代叢書》九十種,張潮和王晫編印的《檀几叢書》一百五十七種,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婺 源汪士漢編印的《秘書二十一種》,寓居於浙江的徽州人鮑廷博父子編印的《知不足齋叢書》二百零七種,貴池劉世珩編印的《聚學軒叢書》六十種,南陵徐乃昌編 印的《積學齋叢書》二十種等四種叢書,六安晁氏用木活字排印的他省曹溶編的《學海類編》四百三十一種,等等。其中以《知不足齋叢書》、兩種《昭代叢書》、 《檀几叢書》影響較大。《知不足齋叢書》在當時影響甚大,謝國楨在《明清筆記談叢》中說:真批:此處終於不再作禎了! “自鮑氏之書刊行之後,好奇之士,踵事增華。”續其者有之,如鮑廷爵編的《後知不足齋叢書》等;仿其者有之,如潘仕成編的《海山仙館叢書》等。清王鳴盛讚鮑書曰:“以文訪求之勤如此,聞見之廣如此,讎勘之精審又如此。”張潮于康熙間自己編印的《昭代叢書》九十種,真按:昭者明也.疑入清諱之故用昭字也.後人不解或挪用昭字以指清,續編有之,亦可怪矣. 在當時甚有影響,受人歡迎。張漸在其基礎上進行續輯,後來楊復吉、真按:此字竟無簡化! 沈懋真又分別進行續輯,真按:疑為沈懋惪之訛!中研院線上目無著錄沈懋為名與昭代叢書有關者. 增至五百五十九種。這是清代最大的專收清人小品的叢書,所收掌故瑣記甚多。真批:以明代叢書視之,則應專收明清之際掌故者,此張潮故意也.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