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unday, May 18, 2008

201

  1.「原缺」和「存」只是對「卷」而言,所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只是為了用盡量少的文字表達清楚而已。「原缺」和「存」包含兩種情況,一種是原本有目無書,刻書或鈔書時即缺或未刻未鈔;一種是此書在流傳過程中遺失,出現殘缺,又無法配補者。

  2.原書殘缺又不知卷數的著錄為「□卷」,如:「《草書集韻□卷》(存二卷)》」。

  六、館藏項:

  1.同一版本殘缺,不同藏館互補,互補館名均著錄,但不標著某館補某卷。但不同版本配補缺卷,均標著某卷用某館某版本配補,如「《文選雙字類要三卷》〔宋〕蘇易簡撰 上海圖書館藏宋淳熙八年池陽郡齋刻紹熙三年重修本 原缺卷中用南京圖書館藏明嘉靖十九年姚虞等刻本配補」。

  2.從史部開始,影印本均不著錄館藏真批:何故不著錄?

  七、版本項:

  1.所用為叢書本,版本著錄一般按《中國叢書綜錄》著錄。

  2.各藏館拍攝卡上著錄之版本項只是實際版本著錄的重要參考,版本著錄均需鑒定實際採用之書。

  編目室

  19951027

  從199410月到19972月,我著錄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全部子部261冊,全部史部292冊和經部49冊,共602冊的書名頁和目次頁。

202

  八、書名頁著錄舉例

1.「書名」著錄實例

 班馬異同三十五卷

  〔宋〕倪思撰 劉辰翁評

  江西省博物館藏明嘉靖十六年李元陽刻本

  附《四庫全書總目‧班馬異同評三十五卷》提要

2.「卷數」著錄實例

宋四家外紀五十一卷(黃豫章外紀原缺卷十一卷十二)

  〔明〕徐等輯真按:火勃

  吉林大學圖書館藏明崇禎刻蔡福州外紀十卷附錄一卷黃豫章外紀十二卷 東北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刻蘇長公外紀十六卷 杭州大學圖書館藏明崇禎刻米襄陽外紀十二卷

  附《四庫全書總目‧宋四家外紀四十九卷》提要

203

3.「著者」著錄實例

蕭山水利二卷續刻一卷三刻三卷附蕭山諸湖水利一卷

  〔明〕富玹撰 續刻三刻〔清〕張文瑞輯 附〔明〕賈應璧撰

  浙江圖書館藏清康熙五十七年雍正十三年孝友堂刻本

  附《四庫全書總目‧蕭山水利書初集二卷續集一卷三集三卷附集一卷》提要

4.「版本」著錄實例

 東野志二卷

  〔明〕呂兆祥撰

  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明末清雍正間增修本

  附《四庫全書總目‧東野志四卷》提要

204

5.「叢書名」著錄實例

交黎剿平事畧四卷

  〔明〕歐陽必進撰 方民悅輯

  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民國三十年輯玄覽堂叢書影印明嘉靖刻本

 附《四庫全書總目‧交黎撫剿事畧五卷》提要

205

編印《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側記

張建輝*

一、《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的提出及其運作

  清乾隆時編纂的《四庫全書》收錄典籍3461種,將6793種書列為存目(據中華書局1965年影印的《四庫全書總目》統計)。收入《四庫全書》的「著錄書」有七閣的鈔本傳世,流傳至今的尚有四部,其中文淵閣本幾經影印出版,傳本更多;而列為存目之書,其命運迥然不同。時至今日,當年進呈原本的「存目書」已很稀見,大多數以別本流傳,存世者僅有5000種左右,有近三分之一已經亡佚。《四庫全書》編成後的二百多年間,曾有續修《四庫全書》的計劃,其收書範圍包括部分「存目書」。1992年,在北京召開的一次古籍整理規劃會議上,胡道靜、周紹良兩先生提出「四庫存目」中有許多有價值的書,應系統調查「存目書」的現存狀況,並在此基礎上編纂出版《四庫全書目叢書》。真按:當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之訛!

  編印《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的正式計劃是1992年底由民間機構「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歷史文化分會」提出的,此計劃很快得到「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的批准

* 《四庫未收書輯刊》副主編。

206

19921223日簽發的《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關於編纂出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的批》中批示道:真按:當作覆字,應係繁簡字錯亂故也. 「編 纂出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的設想很好,這對於保存和搶救文化典籍,推動學術研究,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都具有重要意義。這套書規模大,搜集、編纂之功不 易,並需有相當數量的經費,希望「東方文化研究會歷史文化分會」能周密規劃,並向海內外社會各界積極籌款,取得更廣泛的支持,爭取早日把這套書編好出 版」。很快「歷史文化分會」便牽頭成立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出版工作委員會」,開始籌措資金、組織人員,進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出版的運 作。

  1994年 中,《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的編纂出版進入實質性運作階段。國家文物局、國家教育委員會和文化部先後給各自的下屬單位發文,指示積極支持和密切配合《四庫全 書存目叢書》的編纂出版工作,提供查閱和複製有關古籍的便利,並在收費上給予優惠,體現了編纂出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官助民辦」的特色。經過三年多的 努力,至199710月,全書按計劃出齊。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能如期完成得益於「官助民辦」運作模式的高效率,是學術活 動與商業活動的成功結合,它為大型學術文化工程的建設提供了新的思路。正在編纂之中的幾套「四庫系列叢書」均借鑒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的經驗和模式,對 《四庫全書》進行全面的增補和完善。所以說《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出版成功的意義已經超出了系統調查整理「存目書」的範疇。

207

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的編纂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的編纂原則可概括為:尊重歷史,保存文獻,整舊如舊,保持 原貌。如《四庫全書總目》對「存目書」的評價多有失當之處,但考慮到〈提要〉畢竟是歷史的產物,某種書有無價值應由讀者做出評判,故《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的每種書後均附有該書武英殿版提要,供讀者參考。又如複製和製作稿件,有多道工序,每一環節均力爭保持原書的本來面目,除對複製製作過程中新產生的污迹進 行清除外,不對原書的文字圖像進行任何修改,以做到保持原貌。這些原則貫穿於編纂的每一項具體工作中。

  下面按編纂工作的流程分別介紹《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的主要環節:

㈠調查編目

  編目主要是調查「存目書」的傳世情況,並從傳本中選出一個較好的作為底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所謂「好」主要是指舊刻舊鈔、不缺不訛。

   編目調查的第一步是利用各種古籍目錄、工具書,如《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中國 叢書綜錄》、《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等等,通過這樣的間接手段能便捷地初步了解「存目書」的現存狀況。經過書本目錄的初步查訪,再將哪些未訪到的書和 已訪到但版本不理想、收藏單位數量不多的書列作待訪目錄,交由數十家圖書館、博物館等有一定古籍收藏量的機構查訪。經過兩步查訪,對「存目書」的傳世現狀 就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掌握

208

。凡一書有那些版本傳世,每一版本有那些藏所,均在總目錄中做出標注,以備編纂工作的後續工序所用。對那些與《四庫全書》重複,和存目內部自相重複者,從總目錄中剔出,不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調查編目是《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工作的核心,學術性較強,為拍攝複製、編輯書稿等各項編纂業務的開展提供具體操作的依據。

㈡複製

   複製是根據編目調查提供的「書品查核、拍攝目錄」為依託,從公藏或私藏者手中複 製底本,作為編纂的原始素材。複製先要查核書品,書品包括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一是看是否有缺損,追求足本,盡量保存完整的文獻,是編纂《四庫全書存目叢 書》的基本方針;另外,還要看是否漫漶、水漬或蟲蛀,以至於複製效果不佳,印刷後的書無法使用。凡一書有多個版本的,編目時均已按選用標準排列了先後順 序,查核書品時首先安排版本最好的,若最好版本的幾個底本書品均不理想,則退而求其次,依次類推,直到找到一個滿意的底本,方可投入複製。若某書確係孤 本,則視其書品情況,只要書品尚可者,即使殘缺,一般也進行複製;極個別書品太次的,只得割愛。凡有殘缺卷的書,則盡量配補,務必配齊。

  複製善本書一般採用拍攝縮微膠片的形式,非善本的可採用靜電複印。較大規模的圖書館一般都有拍攝設備,但各館的設備不盡相同,有拍16毫米膠卷的,有拍35毫米膠卷的,也有拍縮微平片的,各家採用的膠片型號也是多種多樣,無法要求統一。另外,拍攝人員操作時採用的光照強度

209

,沖洗膠片時採用藥水的成份、溫度、時間等對膠片的質量均有影響。凡用縮微膠片複製的,均需先用專門的還原機將膠片上的圖像還原到紙張上,以便審查稿件。凡膠片的密度在0.61.3之間的,均可還原出高質量的複製件;密度偏高或偏低的,還原件失真較多,或底灰較重,或字迹淺淡,無法製版印刷,凡遇這種情況,則需重新拍攝。

  複製來的書稿首先要鑒定是否為指定版本的某書,其中版本的鑒定尤為重要。因鑒別工作是依託複製件,原件的紙張、墨色等無法取得直觀的認識,增加了鑒定的難度。真批:拜託!怎麼能偷懶只看複製件來鑑定呀! 各種藏書目錄中的記載,藏書機構對書的鑒定只作為參考,因各家鑒定水平不齊,準確性大不一樣。編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的過程中,即發現和糾正了不少原來的鑒定錯誤。

㈢纂修與稿件製作

   纂修是將徵集到的「存目書」複製件按《四庫全書總目》的舊序分冊纂輯成書,審查 並糾正底本原有的錯誤和複製製作過程中新產生的錯誤,並按製版印刷的要求,對複製件進行加工製作。審稿分三個步驟進行,依次是:初審、複審、終審。製作稿 件分四個步驟進行,即拼版心、規範尺寸、拼貼上下欄、貼頁碼。審稿和製作稿件交叉進行,其工作流程是:初審→拼版心、規範尺寸、拼貼上下欄→復審→貼頁碼→終審。真按:當如前作複審,乃繁簡字錯亂例也.

  複製來的原始稿件先要經過初審,標定順序。古書錯刻、錯裝、缺頁的現象很普遍,複製時不加甄別,嚴格按原書的順序進行:複製過程中也會帶來一些新的問題,如漏印、重印,遮擋,和因設備故障或操作不當引起的局部圖像失真等等

210

。 初審就要解決這些問題,將顛倒錯亂理順,去除重頁,缺頁的則要粘貼「原缺某頁」的標識。初審時需要逐頁審讀,看前後的內容是否銜接,必要時要找同一書的其 它版本互校。詳加審核後,一一標出順序號,作為拼貼人員操作時的依據。初審遺漏的問題,到後續工序發現時再處理,有時會造成很大的麻煩。筆者在檢查成品稿 件和印刷用藍樣時均發現過各式各樣的遺留問題。如子部《惜陰錄》一書有「卷五」及「又卷五」,版心中縫均作「卷五」,原底本將「卷五」的第四、五、六頁與 「又卷五」的相應頁錯裝,我在檢查印刷藍樣時發現文義不通,予以糾正,幸好兩處位置對調即可解決問題,沒有內容增減,無需倒版。又如子部《纂圖互注四子 書》中《纂圖互注老子道德經》前有《老氏聖紀圖》三頁,複製時將第二頁後半頁與第三頁前半頁拍攝了兩次,審查時沒有發現,將重複的內容都做入稿中,我在檢 查藍樣時才發現問題,為剔去重頁,整部書經過了重新製做,重新製做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極易造成新的錯誤,類似的教訓很多。

   古書每頁以版心為界分為前後兩個半頁,裝訂時兩個半頁即為正反兩面。拍照或複印 時一般不能拆書,這樣複製到一個畫面上的是相鄰兩頁前一頁的後半頁和後一頁的前半頁,需要按初審標定的順序拼貼版心,使一頁分開的前後半頁重新結合,恢復 本來面目。古書的版心記載著許多重要的信息,如書名、卷次、頁數、分卷標題、刻工姓名、刻書鋪號,還有魚尾、黑口或白口等等,這些都是一種書版本特徵的顯 著標誌,務必要保持原貌。拼貼版心時也可能出現新的錯亂、脫漏,故拼好後要經過嚴格的覆校。雖經反復核查,仍然發現有拼貼造成的錯誤遺漏,我在檢查藍樣時 多次發現過類似問題。如:經部第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