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167思玄集
十六卷,明桑悅撰,明萬曆二年桑大協活字印本,存卷六、卷七、卷十一至卷十六, 凡八卷,四冊,北圖。半葉十行二十一字,白口,四周單邊。《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著錄為「四庫底本」。按:此傅增湘舊藏,見《藏園群書經眼錄》。又沈 津《書城挹翠錄》謂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總圖書館有是本殘帙,存卷三至卷五一冊,為傅增湘早年售出者,與北圖藏四庫底本原為一帙。按:《經眼錄》記有全書每卷 類目,謂為癸亥述古堂送閱,已收。疑傅氏原收全帙。
168梅巖小稿
三十卷,明張旭撰,明正德元年刻本,原北平圖書館藏書,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半 葉十一行二十一字,白口,四周單邊。有弘治十七年吳寬、張旭兩序,弘治十七年程材、汪循兩跋。凡例末有題名三行:「山東臨邑縣學訓導弟張暉校正,休寧縣學 生男張世明對讀、張世澤繕寫。」板心記刻工:黃勗刊、黃昱刊、黃晨刊。首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又鈐「揚州阮氏琅嬛僊館印」、「文選樓」、「海陵張 氏石琴收藏善本」、「海陵張氏收藏善本」、「南陵徐氏仁山珍藏」等印記。趙萬里《北平圖書館善本書志》、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著錄。按:北京大學藏此 刻本,末有正德元年八月休寧知縣張九逵跋,此本佚去,故諸家誤定為弘治刻本,當予糾正。
169巽峰集
十二卷附錄一卷,明尹襄撰,明嘉靖二十七年家刻本,六冊,原北平圖書館藏,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首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趙萬里《北平圖書館善本書志》、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著錄
182
。
170王襄敏公集
四卷,明王以旂撰,明萬曆元年王籥刻本,南圖。半葉十行二十一字,白口,四周雙邊。版心記刻工。真批:前皆有著錄刻工名字,此獨略過. 有萬曆元年李己序、王永壽、王籥等跋。首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又鈐「詩龕書畫印」、「詩裏求人,龕中取友,我褱如何,王孟韋柳」、「雲間」、「存雅樓弘農氏珍藏」、「韓氏藏書」、「丁氏八千卷樓藏書記」等印記。
171函山先生集
十卷,明劉天民撰,清鈔本,吉林大學。半葉十二行二十二字,無格。前有萬曆二十 四年李夢麟序云「敬付剞劂,嘉惠來茲」,知原本刻于萬曆二十四年,即是本所從出。首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又鈐「林汲山房藏書」、「周永年印」、 「借書園印」、「二萬石齋」等藏印。則是本為四庫館臣歷城周永年家借書園藏書經山東巡撫進呈者,《存目》注「山東巡撫採進本」,未得其實。真批:前已有批矣. 卷內玄字缺末筆,胤、弘、曆均不避諱,蓋康熙間鈔本。
172東原集
七卷,明杜瓊撰,清鈔本一冊,北圖。是本半葉九行二十字,無格。末有正德己卯俞弁跋。書衣有「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大學士兩江總督高晉送到東原集壹部計書壹本」長方木記。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
173東遊集
一卷,明黃金撰,明鈔本,北圖。半葉十行二十四字,藍格。首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
183
。又鈐「澤古堂藏書印」、「詩龕書畫印」、「曾在趙元方家」等印記。書衣有某氏題簽:真批:既題云法梧門曾藏,則何故不徑定為法式善題簽?豈追述者? 「東游集。翰林院官書,法梧門曾藏。」
174白洛原遺稿
八卷,明白悅撰,明隆慶元年皇甫汸刻本,上圖。半葉九行十八字,白口,四周雙邊。首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又鈐「陽湖陶氏涉園所有書籍之記」朱文長方印。是本寫刻甚精。
175寒邨集
四卷附錄一卷,明蘇志皐撰,明嘉靖三十六年許應元刻隆慶增修本,北圖。半葉十一 行廿一字,白口,四周單邊。前有嘉靖三十六年張珩序,後有三十六年汪萊跋。卷四末有「蘇州李澍謄寫,張溱、李孫、李福、錢周雕造」一行。版心刻工:蘇人張 溱刻。卷四末附郭秉聰撰蘇志臯暨夫人合葬墓誌銘,為隆慶時作,字體不同,顯係增刻。首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又鈐「曾藏周亮工家」、「長洲章氏所 藏」等印記。
176水部稿
三卷,明許應元撰,明嘉靖刻本,三冊,原北平圖書館藏書,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半葉八行十七字。前有楊元序,後有嘉靖二十五年丙午趙鳴鳳後序。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趙萬里《北平圖書館善本書志》、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著錄。
177王槐野先生存笥稿
二十卷續集九卷,明王維楨撰,明萬曆七年尹應元、徐學禮刻本,清華大學藏
184
。半葉九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單邊。劉薔女史云:真按:當作劉薔女士! 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書衣有「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浙江巡撫三寶送到汪汝瑮家藏存笥稿集壹部計書拾本」長方木記,是四庫進呈本。澤遜按:《存目》所據係江蘇進呈二十卷本,無《續集》九卷,未若清華藏汪汝瑮呈本完足也。
178青蘿館詩
六卷,明徐中行撰,明隆慶五年汪時元刻本,北大。半葉九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單邊。題:「吳興徐中行著,門人新都汪時元校刻。」首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
179蘇山選集
七卷,明陳栢撰,明萬曆十五年陳文燭刻本,二冊,北圖。半葉八行十六字,白口, 四周雙邊。版心刻工:鄒邦達刻、姜伯勝刊。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書衣有「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浙江巡撫三寶送到孫仰曾家藏蘇山選集壹部計書貳 本」長方木記。又粘兩籤,其一曰:「此序應抽出銷毀」,真按:疑當作燬,繁簡字未及轉換者. 鈐「纂修梁上國」印記。其一曰:「陳栢仕在嘉隆間,其詩文內所言邊事皆別有所指,似無違礙。」可藉知當時審查狀況。真按:四庫全書的選書過程 書衣又鈐「吳裕德印」白文小方印。
180勾漏集
四卷,明顧起綸撰,明鈔本,四冊,北圖。半葉九行十八字,藍格。無序跋,前有目錄。首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又鈐「詩龕書畫印」、「詩裏求人,龕中取友,我褱如何,王孟韋柳」、「曾在周叔弢處」等印記。
185
181金栗齋先生文集
十一卷,明金瑤撰,明萬曆四十一年瀛山書院刻本。原北平圖書館藏書,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半葉九行二十字,白口,單邊。總目後題「萬曆四十一年癸丑菊月刻於瀛山書院」,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菊月】 注音一式 ㄐㄩˊ ㄩㄝˋ 解釋:陰曆九月。 次列名:「外孫邑庠生汪從龍、汪時震、內侄國子生汪嗣志、外曾孫邑庠生汪鍾日、國子生汪繼美同校梓。」刻工:黃奇、黃德聚、黃大年等。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
182銅馬編
二卷,明楊德周撰,明崇禎刻本,二冊,原北平圖書館藏書,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 半葉九行十八字。有崇禎七年費道用序。首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書衣有「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浙江巡撫三寶送到銅馬編壹部計書貳本」長方木記。又鈐 「四明盧氏抱經樓珍藏」印。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趙萬里《北平圖書館善本書志》著錄。
183白雪堂詩稿一卷
明李嵩撰,明末刻本,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是本八行二十字,白口,單邊。前有萬元吉序。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
184采芝堂集
十六卷,明陳益祥撰,明萬曆四十一年刻本,北大。半葉九行十八字,白口,左右雙邊。前有萬曆四十一年徐■序。真按:火勃 首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又鈐「藝風過眼」、「藝風堂藏書」、「繆荃孫藏」等印。卷十六鈔配。按:著者陳益祥,《存目》誤作周益祥,當據原書改正
186
。
185華鄂堂詩稿二卷研山十詠一卷
清周彝撰,清康熙刻本,北圖。半葉九行二十一字,白口,四周單邊,《研山十詠》 十行十九字,黑口,左右雙邊。無序跋。首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書衣有「乾隆三十九年正月江蘇巡撫薩載送到周厚堉家藏華鶚堂詩稿壹部計書壹本」長方 木記。又鈐「雲間第八峯周氏藏書」、「孫壯藏書印」等印記。
186冰壑詩集
六卷,清朱令昭撰。《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清周永年進呈舊鈔本。」按:此本題「歷城朱令昭次公」,真按:朱令昭 有乾隆二十八年癸未宋弼序,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張象恩序。書衣有「乾隆四十三年正月翰林院編修周永年交出家藏冰壑詩集壹部計書貳本」長方木記。真批:竟然在快辦完第一分全書前才進呈? 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
187金華文統
十三卷,明趙鶴編,金華胡氏夢選樓藏明正德刻本,六冊,前有翰林院大印。(《文瀾學報》民國二十六年第二卷第三第四期合刊《浙江省文獻展覽會專號》)
188彤管新編
八卷,明張之象編,明嘉靖三十三年魏留耘刻本,北圖。半葉十行十八字,白口,左右雙邊。卷端題:「雲間張之象玄超采撰,真按:疑有誤! 吳門魏留耘夏甫校梓。」首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
187
189西曹秋思
一卷,明葉廷秀、董養河、黃道周撰。清鈔本,北圖。半葉十二行二十字,無格。首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有葉廷秀序,萬銑印跋。
190蕭氏世集
三卷,清蕭伯升編,清初刻本三本,中央圖書館藏。書衣有「乾隆三十□年□月山東巡撫徐積送到蕭氏世集一部計書三本」長方木記,真按:應係徐績之訛! 首葉鈐「翰林院印」。即《存目》所據山東巡撫採進本也。
191古文輯略
不分卷,清曹本榮編,清鈔本,九十四冊,九百餘葉,前有目次,首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半葉九行二十字。卷內玄作元,禛作禎,弘作宏,是乾隆間鈔呈四庫館者,江西省圖書館藏。
192藕居士詩話
二卷,明陳懋仁撰,清鈔本,北圖。半葉九行十八字,無格。前有自序。首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又鈐「玉硯堂」、「曹秉章印」、「牡盦藏」、「詩龕書畫印」、「曾在趙元方家」等印記。
193綠天耕舍燕鈔
四卷,題「畊舍主人雪疇子輯閱」,清鈔本,北圖。半葉九行二十一字,無格。無序跋。首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書衣有「乾隆三十八年七月兩淮鹽政李質穎送到綠天耕舍燕鈔壹部計書貳本」長方木記。
188
194名家詞鈔
三十種三十卷,清聶先、曾王孫編,清康熙刻本,北圖。半葉九行二十字,黑口,四周單邊。首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書衣有「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浙江巡撫三寶送到汪啟淑家藏名家詞鈔壹部計書捌本」長方木記。卷內又鈐「潯陽陶氏藏書畫之章」朱文方印。
一九九八年三月十四日初稿,六月十六日修訂于槐影樓
189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的徵訪及其著錄
羅琳*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的編纂有別於前人編纂的各種叢書,如《百川學海》、《說郛》等的一個最顯著的特點是:它是在一個前人劃定的目錄範圍,即《四庫全書總目‧存目》的目錄範圍內進行編纂的。從理論上講,在編纂時對於編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內的4508種書的內容,即這些書的文獻及史料價值不必進行遴選和考證;不必對這些書進行分類和編排;應選擇使用清乾隆或清乾隆之前的刻本、鈔本等版本。因此,編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剩下的最核心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對《四庫全書總目》中的6793條〈存目提要〉所描述的典籍進行徵訪、剔重和揉和一個適合著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的目次和書名的變通格式,對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內的4508種書進行統一著錄。
一、徵訪原則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的徵訪原則是在實際編纂工作中逐慚形成和確定的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編目室主任;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文獻部副主任、副研究館員。
190
,它的主要原則有兩條:
㈠文獻的完整性
這是徵訪工作堅持的第一原則。所謂的完整性是指不缺卷的足本,足本是入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的基本要求。
①如徵訪到之書是殘本,必需配補。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35冊:《三體摭韻不分卷》〔清〕朱昆田輯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清鈔本 原缺庚青蒸三韻用上海圖書館藏清鈔本配補。
②如《四庫全書總目》 〈存目提要〉描述的典籍為殘本,今徵訪到全本者,則用全本。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83冊:《祝子罪知錄十卷》〔明〕祝允明撰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而〈存目提要〉為《祝子罪知七卷》,云:「《千頃堂書目》載《祝子罪知十卷》。此本僅七卷,而佚去八、九、十,三卷。」
③如《四庫全書總目》〈存目提要〉在描述此典籍時言未見,今徵訪到,則一併收 入。如〈存目提要〉《宰相守令合宙十三卷》云:「是書序文題曰《宰相守令合宙》,而此本十三卷,乃有「宰相」而無「守今」,蓋非完書矣。」我從蘇州市圖書 館訪得明崇禎刻《宰相十三卷》,又從天津圖書館訪得明崇禎刻《守令十一卷》;故合而收之,見《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109冊《宰相守令合宙二十四卷》。
根據我的編目統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原有二百多種書缺卷,經過配補仍有97種書缺卷。此97種書的缺卷,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清四廣館臣見到的就是缺卷殘本。真按:當係四庫館臣之訛! 如〈存目提要〉《周易贊義七卷》云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