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更伸延到貧窮以後境地。詞曰: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儍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芥。
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凄涼。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
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語紈袴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這首詞中所寫的寶玉,結局是「貧窮」,這和開卷第一回所稱:「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繩床」的境況是 一致的。可是,紅學家們考證,小說中的賈寶玉,八十回後雪芹原稿,是寫證悟前因之後,隨癩僧跛道而去,「復還本質,以了此案」。因此,抄家以後的寶玉真實 形象,應該由甄寶玉來接替,使其留在濁世,過其「貧窮難耐淒涼」的生活,故事才頭尾有交代,才具完整性,否則,誰又能將「一技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 集以告天下人」呢?
『紅樓夢』中所描寫的這個先享盡榮華富貴,終淪為貧窮淒涼的公子,列底是曹家末代人物,還是李家末代人物呢?其實,簡單以年齡來考察,曹家的兩位末世公子
146
, 實在都該在排除之列。我們試以周汝昌「紅樓夢新證」中的推算為準來看,第六章「紅樓紀歷」,算到八十 回時,賈寶玉是十五歲。八十回後,書中自尚有許多大事件,大關節要交代,例如寶玉結婚、抄家等事,保守點的估計,總要三年左右吧?那即是說,當抄家時,寶 玉至少要十八歲以上的年紀了。
曹家的兩個末世公于,雪芹,據「新證、史事稽年」所考,當曹家在雍正五年底被抄家時,不過才是四歲多五歲不到的小孩,他可能會是寶玉嗎?
比較值得我們認真考慮的,是曹天祐。這個在康熙五十四年(一七一五)六月出生的曹顒遺腹子,到雍正 五年(一七二七)底曹家被抄時,實際年齡是十二歲半。天祐是曹寅、曹顒的親骨肉,康熙帝安排曹頫過繼承祧,出任江寧織造,完全為了照顧曹寅家屬,包括兩世 遺孀和這唯一遺孤。金陵曹家雖是聲勢日減,內囊日淨,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還大」,一天不撤職抄家,就算在沒落之中,它仍然是豪門之家。故幼年的曹天 祐,受到祖母,母親的呵護,受到叔叔曹頫的特別寵愛,自在情理之中。曹天祐具有末世寵兒,養尊處優,生活驕縱的條件,這是可能和書中寶玉的幼年情景吻合 的。但是,認真從年齡方面來設想,抄家時他才十二歲半,他能是書中的賈寶玉嗎?
147
『紅樓夢』單以前八十回而言,已大致塑造了一個「古今不肖無雙」的紈袴子弟形象。賈雨村在書中第二 回所說:「置之於萬萬人中,其聰俊靈秀之氣,則在萬萬人之上;其乖僻邪謬不近人情之態,又在萬萬人之下。」寶玉自有其聰俊靈秀的一面,姑置不論;由乖僻邪 謬這一邊來看,第十五回寫他和秦鐘的關係,非常曖昧,作者含蓄的說:「卻不知寶玉和秦鐘如何算帳,末見真切,此係疑案,不敢創纂。」第二十八回,寶玉初見 唱小旦的琪官,「見他嫵媚溫柔,心中十分留戀,便緊緊的纂著他的手,叫他閑了到我們那裏去。」彼此又交換了繫小衣的汗巾了。然後到第三十回忠順親王府長府 官來向賈政討人,原來琪官是王府裏做小旦的。寶玉最終賴不掉,為怕長府官「說出別的事來」,只好招認:「聽得說他如今在東郊離城二十里有個什麼紫檀堡,他 在那裏置了幾間房舍,想是在那裏也未可知。」原來寶玉竟把琪官金星藏嬌在城外。
從寶玉祕密的玩男優,能夠做到為他置產藏身城外,顯見得寶玉原型的家史人物,不但不可能是個如曹天 祐般的十二歲以下的小孩,甚至也不可能如書中所寫三十回時的寶玉;照「紅樓紀歷」的算法,三十回時,寶玉才十三歲。十三歲的寶玉,真能作怪到這個地步嗎? 再說第十五回時,「紅樓紀歷」算寶玉才十一歲,已在那裏搞同性戀了
148
,不也太難令人相信了嗎?
故筆者的看法是,除非寶玉搞同性戀的刻劃只係小說杜撰情節,那就不必深論。但如果,這方面的描述真 是反映家史人物的實況,那我們相信,那個屬於「寶玉原型」的人物,實際年齡應該比書中的寶玉要大得多。也就是說,事則實事,而年齡的大小,只有為配合小說 的情節而從權了。『紅樓夢』中的人物年齡暴長暴縮,無法結算清楚,清朝的批書人,已屢有指摘作者「此等處作者殊失檢點」的。進一步看,以寶玉而言,他的年 齡和他的所行所事(例如與秦鐘和琪官的關係)是否配合,恐怕也可以歸入「失檢」的例證中吧?
話說回來,曹家被抄家時,曹天祐才十二歲半,過此即與家人一起被調取進京了。這樣年紀的一個小孩,他會是『紅樓夢』裏八十回前後所描寫的賈寶玉嗎?
現在讓我們來考慮李鼎。當蘇州李家在雍正元年被抄時,李鼎已二十九歲左右,他這樣的年齡,若比照起 『紅樓夢』裏抄家前後的賈寶玉來,的確太大。但是,我們覺得,年齡大比年齡小實際得多,因為年齡太小,那些事根本不可能發生,而年齡大,至少表示可能曾發 生在他身上。其實,李鼎還有一個小弟弟,那是出生在一七一六年的李鼐。李鼐比曹天祐還小一歲,李家被抄家時,他才七、八歲,我們也不認為他可能是早年寶玉 的原型
149
。
總看曹、李兩家的末世寵兒,實在只有一個李鼎在年齡上符合末代濁世公子的條件。至於李鼎之為人如何?是否夠條件成為「古今不肖無雙」的寶玉原型?以及家敗人亡之後,他的感受如何?我預備在下一節中作進一步的說明。
(六)公子欲寫懺悔錄
『石頭記』是一部懺悔錄。我們將從兩方面說明這一觀點。
第一、是「作者」自己告訴我們,而且說得明明白白:
此開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 記』一書也。……自又云:「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於我之上。何我堂堂鬚眉,誠不若彼裙釵哉?實 愧則有餘,悔又無益之大無可如何之日也!當此,則自欲將已往所賴天恩祖德,錦衣紈袴之時,飫甘饜肥之日,背父兄敎育之恩,負師友規談之德,以至今日一技無 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集以告天下人
150
:我之罪固不免,然閏閣中本自歷歷有人,萬不可因我之不肖,自護己短,一併使其泯滅也。
……
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係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
……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由以上所引第一回中的這段文字和兩首詩,已充份可以見出『石頭記』之作,是「作者」懺悔生平的文字。
第二、是深諳底裏的批書人,也曾多次批下這類言詞,尤以第一回中,配合上述詩文,批者說得更加清楚:
1.在「以至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之罪」旁,蒙府本有批語:「明告看者」。
2.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上,甲戌本有眉批:「妙,自謂落墮情根,故無補天之用」(戚序本、甲辰本,落墮、作墮落。)
151
3.在「形體倒也是個寶物了」旁,甲戌本有側批:「自愧之語」
4.在「無材補天,幻形入世」旁,甲戌本有側批:「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慚恨」
5.在「枉入紅塵若許年」句旁,甲戌本有側批「慚愧之言,嗚咽如聞」
6.在第五回,襲人的册詞「誰知公子無緣」句下,甲戌本有雙行小字批:「罵死寶玉,卻是自悔」
通過所引六條批語,我試把它連貫起來說一說:作者是要明白的告訴讀者,他一技無成,半生潦倒的罪 過。這塊玉石雖然形體看來美觀,實則是無材補天的廢物。它幻形入世之後,所行所事,只能以墮落情根來加以形容。在紅塵中的若許年中,只留下一些辛酸的回 憶,讓他自愧自悔。這瑰玉,就是書中的寶玉,他也就是『石頭記』的作者。
從「作者自云」到「批者亦云」,使我們相信一件事,就是『石頭記』這部作品,是那位以寶玉自居的公 子的懺悔錄。由於他富貴不知樂業,終於淪落到貧窮難耐淒涼的境地。我們確信這位公子在那花柳繁華之地,必然經歷過半生錦衣玉食的生活,享盡富貴,歷盡情 關。他必定身在福中不知福,更不知惜福,因為他不可能想到,以他家族的那種權勢財富,會頃刻之間家敗人亡,忽拉拉大廈傾頹。也因此
152
,在遭逢到抄家慘禍之後,在痛定思痛之餘,才會興起懺悔的感覺,才會想到以自己為殷鑑,將一生遭遇編述一集,以告天下人,特別為的是「寄語紈袴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王國維在『紅樓夢評論』中說得好:
嗚呼,宇宙一生活之欲而已而此生活之欲之罪過,即以生活之苦痛罰之,此即宇宙之永遠的正義也。自犯罪,自加罰,自懺悔,自解脫。
具有這種想法的那個早年賈寶玉原型的公子,我們確信他必定「經歷過一番夢幻」,確實遺憾於當年「背 父母教育之恩,負師兄規訓之德,以致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因此才有深切懺悔的覺悟。正由於這個原因,我們才愈覺得,這個公子當抄家時,年紀一定不小 了。像雪芹的四,五歲,李鼐的七、八歲,曹天祐的十二、三歲,實在都夠不上「經歷過一番夢幻」,只有李鼎,當抄家之時,已二十九歲,他才是合格的人選。
從另一角度看,這四位末世公子為人如何?就現有資料來說,曹雪芹、李鼐二人年紀太小,可置勿論;曹天祐迄今所知唯一資料,是乾隆年間刊行的『八旗滿洲氏族通譜』中
153
, 說他「現任州同」,此外一無所知。李鼎的生平,我們所知亦極為有限,不過,卻頗有蹤跡可尋。我在「脂 硯齋應是李鼎考」一文中,根據李煦歷年奏摺,查考他早年的情形,發現一非常可怪的現象是,李鼎與曹顒大致同年,而曹顒在康熙四十八年(一七○九),約十 五、六歲年紀,已被召入京在皇帝身邊當差15,更在弱冠之年,因父親曹寅突然去世,康熙竟破例讓他去接替江寧織造這樣重要的職位。而李鼎呢?各種條件,可 說與曹顒相等,但康熙就是不用他。康熙時代,因包衣既是信得過的家奴,又能與漢人溝通,非常受重用;對他們的下一代,亦培植不遺餘力。曹顒就是康熙「曾寄 予很大的希望」的一個,為什麼對李鼎不寄予希望呢?李煦夫婦與康熙之間的關係,比之曹寅更親一層,可是康熙就是不用他們的獨子,顯見得李鼎為人有重大的缺 失,用了李鼎,難塞悠悠之口,這是筆者撰寫「秦可卿淫喪天香樓史事探源」,推論李鼎可能曾經以下犯上,冒犯過父親年輕美妾的原因之一。
迄今所見有關李鼎確實是個不肖紈袴子弟的唯一資料,是與李氏父子同時的蘇州人顧公燮的『顧丹五筆記』中所形容的李鼎形象:
154
公子性奢華,好串戲,延名師以教習梨園,演「長生殿」傳奇,衣裝費至數萬,以致虧空若干萬。吳民深感公之德,惜其子之不類也。
李鼎,我曾查考出他的一筆字很過得去,外貌也是「風致高騫」,所以應屬聰明俊秀的人。可是出生在大 富之家,又迷失了人生的方向,終於變成一個「性奢華,好串戲」的紈袴子弟。這樣的人,在家破人亡之後,回思往昔,由痛悔往日之所為,進而欲表達其悔恨之 情,也是自然之理,甲戌本「凡例」末尾,有這麼一首詩:
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漫言紅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長。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此詩含意非常沈痛,這個抱恨的情痴,著書懺悔,十年辛苦,字字是血!是以論者多謂,這個情痴之人,當是作者曹雪芹。不過,筆者卻不敢苟同。理由非常簡單,雪芹在雍正五年抄家時,才只四、五歲,他如何能親歷那些情關情劫呢?筆者的看法是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