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unday, May 11, 2008

141

。首鈐「翰林院印」。每卷有知不足齋鮑以文藏書印。前有朱文藻手跋:「(上缺)鮑綠飲知不足齋所藏,真按:所以取綠飲者應與綠蟻有關. 《目 錄》釐為六十八卷,而卷中十二與十三併,三十五與三十六併,六十四與六十五併,目與書不符,實可省為六十五卷也。錢氏此書蓋取《宋史》原文,刪去原文繁 衍,更採他書補所未備,得百分之四五焉。細審刪處有未盡善者。文有脈絡,削其脈絡則後事突見無根,一也;文有口吻,削其虛字則文氣傷殘,索然無味,二也; 文有對偶,偏舉則文體不整,三也。至其削傳,非盡無可存,補傳亦不皆合例,史筆文筆,知非長才。且原史間有訛字,引用仍而不改。惟人與類比,事以時屬,敘 次井井,並無此見彼複之病真按:讀作並無.此見彼複.之病. 為 可取耳。乾隆己丑借鈔一過,復取《宋史》細校諸未善者,據史略加增潤,遇有訛誤可議,標出上方,俱用朱筆,凡校兩月而畢。仲冬望前二日自吳門歸,輒書所見 於卷末歸之。又綠飲嘗云此書自吳中購得,有二本,其一為人先得,此本缺序一首,並卷中缺三頁,何時再見善本補足為快也。文藻記。」(以上據《文瀾學報》民 國二十六年第二卷第三第四期合刊《浙江省文獻展覽會專號》)按:《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上海圖書館藏《南宋書》六十卷,清鈔本,清朱文藻校並跋。疑即 《文瀾學報》所載本也。

032唐紀五十五卷附表四卷

  明孫慤撰,明鈔本,缺卷四十八至卷五十五,上圖真按:上海圖書館 半 葉九行廿四字,無行格。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又鈐「北平黃氏萬卷樓圖書」、「秦伯敦父」、「臣恩復」、「石研齋秦氏印」、「信天廬」、「杭州 葉氏藏書」等印記。按:四庫館開,在京廷臣進書以黃登賢(進呈二百九十九種)、汪如藻(進呈二百七十一種)、勵守謙(進書一百七十四種)、紀昀(進呈一百 餘種)四家為最

142

, 各賞《佩文韻府》一部。登賢為黃叔琳之子,所獻多叔琳遺書。而勵守謙所獻亦多黃叔琳遺書,如《硯北叢鈔》、《史通訓故補》、《詩經統說》、《硯北易鈔》等 皆黃叔琳遺著,且多未刊稿本。此《唐紀》鈔本鈐「北平黃氏萬卷樓圖書」印,亦黃氏藏書,檢《編修勵交出書目》,亦在其中,知亦勵守謙進呈,《存目》所謂 「編修勵守謙家藏本」是也。然則勵、黃兩家關係猶有待考者。真按:黃登賢與勵守謙 真按:黃叔琳之藏書

033遼大臣年表一卷金將相大臣年表一卷

  清鈔本一冊,北圖。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又鈐「總辦處閱定□存目」木記、「臣昀臣錫熊恭閱」印記。真按:辦理四庫全書的手續 又鈐「虞山翁同龢印」、「常熟翁同龢藏本」、「曾在趙元方家」等印記。

034碧溪叢書

  八種八卷,清鈔本,八冊,北圖。半葉十二行,行二十一字,無格。書衣有「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浙江巡撫三寶送到汪汝瑮家藏碧溪叢書壹部計書捌本」長方木記。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即《存目》所據之本。

035皇明小史摘鈔

  二卷,清鈔本,鎮江博物館藏。半葉九行十九字,無格。按:書中玄、眩、弘均不避諱,遇明帝不提行,而書名猶作「皇明」,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是進呈四庫本。蓋明清之際寫本。

143

036南征錄

   一卷,明張瑄撰,明鈔本,原北平圖書館藏書,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半葉十行二十 字,藍格。書衣有「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浙江巡撫三寶送到范懋柱家藏南征錄壹部計書壹本」長方木記。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又鈐「教經堂錢氏 章」、「犀盦藏本」兩印。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補編》有此本提要,《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著錄。

037南城召對

   一卷,明李時撰,明鈔本,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十行二十三字,黑格。 書衣有「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浙江巡撫三寶送到范懋柱家藏南城召對壹部計書壹本」長方木記。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又鈐「宗室盛昱藏圖書印」印 記。(詳沈津《書城挹翠錄》)按:北大有民國二十一年燕京大學圖書館鈔本,當從此本出。

038遼紀

  一卷,明田汝成撰,清鈔本,杭州市圖書館。半葉十二行二十字,無格。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方印。按:弦、弘字均不避,遇明號空格,疑猶明鈔本。

039嘉靖倭亂備鈔

  不分卷,清鈔本,鎮江博物館。半葉九行二十字,無格。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是書傳本僅見此帙。

040倭患考原一卷恤援朝鮮倭患考一卷

  明黃俁卿撰,清鈔本一冊,北圖。半葉九行二十字,無格。書衣有「乾隆三十八年七月兩淮鹽政李質穎送到黃俁卿倭患考原壹部計書壹本」長方木記

144

。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卷內玄字缺末筆,曆字不缺筆,蓋康熙鈔本。真批:當作康雍間抄本.

041遜國君紀鈔二卷臣事鈔六卷

  明鄭曉撰,明鈔本,上圖。原題「鹽官淡泉翁編,勾吳潛菴子訂」。半葉十二行二十四字。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又鈐「秦更年印」、「秦曼青」、「曾在秦嬰闇處」等印記。

042虐政集一卷邪氛集一卷倒戈集一卷

  清鈔本,二冊,北圖。半葉九行十八字,無格。書衣有「乾隆三十八年七月兩淮鹽政李質穎送到明虐政集壹部計書貳本」長方木記。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即《存目》所據之本。

043平冠志

   十二卷,清彭孫貽撰,清康熙間活字本,四冊,原北平圖書館藏,現存台北故宮博物 院。題管葛山人輯,半葉十一行二十二字。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又鈐「選學齋藏書印」、「風涇奎藻堂陶氏書籍記」、「風涇陶崇質家藏善本」等印 記。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補編》有此本提要。《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著錄。

044安南使事紀要

  四卷,清李仙根撰,清鈔本四冊,北圖。半葉八行二十四字,無格。書衣有「乾隆三十八年七月兩淮鹽政李質頴送到安南使事紀要壹部計書壹本」長方木記,真按:李質穎 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又鈐「吳興劉氏嘉業堂藏書記」、「張叔平」等印記。《存目》所據即兩淮進呈《安南使事紀要》四卷一本

145

,唯書名卷數偶有出入耳。《嘉業堂藏書記》著錄,繆荃孫云:「此《四庫》底本,然《四庫》不收,大約漏略。」蓋以書名卷數不盡合而云然。

045田表聖先生奏議集

   一卷,宋田錫撰,明安磐輯,明鈔本,一冊,原北平圖書館藏書,現存台北故宮博物 院。棉紙,半葉九行十九字,紅格。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又鈐「夢曦主人藏佳書之印」印記。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補編》、傅增湘《藏園群書經 眼錄》均有提要。《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著錄。

046復套議

  二卷,明曾銑撰,明萬曆刻本,上圖。半葉九行十九字,白口四周雙邊真按:記得所學于此種記雙欄即可.若非四邊皆是,乃著左右或上下.不知所記有誤否? 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行間有批改,「裔夷」改「強敵」、「腥膻」改「強梁」、「華夷」改「中外」、「虜」改「敵」等,疑四庫館臣筆。按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補編》著錄原北平圖書館藏萬曆十五年陳文燭序刻本,作《曾襄敏公復套議》,謂為隆萬間賜謚建祠以後之重刻本。真按:隆慶、萬曆 上圖此本書名不冠謚號,疑猶嘉靖中原刻。

047孔孟事蹟圖譜

   四卷,明季本撰,明童漢臣刻本,二冊,人民大學藏。半葉十行二十一字,白口,左 右雙邊。原題:「會稽季本考辯,晉江王慎中訂正,錢塘童漢臣校刊。」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書衣有「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浙江巡撫三寶送到汪啟淑 家藏孔孟事蹟圖譜壹部計書貳本」長方木記

146

。按:此本題晉江王慎中訂正,又有嘉靖三十三年古閩晉江後學王慎中序。童漢臣嘉靖十四年進士,三十二年起知泉州府。王慎中序即作於童漢臣官泉州之次年。此本當即嘉靖三十三年,童漢臣泉州官廨刻本。

048孔孟事蹟圖譜四卷

   明季本撰,舊鈔本二冊,中央圖書館。此本前有王慎中序,當從童漢臣刻本出。首葉 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按《兩淮鹽政李續呈送書目》有是書四卷二本,《浙江省第四次汪啟淑家呈送書目》亦有是書四卷二本,知當時進呈者即有兩本。又 《浙江採集遺書總錄》有是書刊本,知汪啟淑所進為刻本,即人民大學所藏童漢臣本也,《四庫存目》所據者亦即汪氏呈本。此舊鈔本當即兩淮呈本,非《存目》所 據。

049夷齊錄五卷

  明張玭撰,舊鈔本一冊,中央圖書館藏。是本首葉鈐「翰林院」滿漢文官印,知係進呈本。是書刻本僅見上海博物館有明嘉靖刻藍印本真按:不解之處!真按 殘存卷一。

050夷齊考疑

  五卷,明胡其久撰,舊鈔本一冊,中央圖書館藏。半葉九行十九字,無格。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卷內玄字缺末筆,真按:既云或,則未查驗全書故也. 蓋清初鈔本。按:《浙江省第六次呈送書目》有此書四卷一本,《兩淮鹽政李呈送書目》有此書五卷一本。《存目》所據為浙江呈本,故為四卷。此五卷本當是兩淮所呈也。

147

051二梅公年譜

  六卷,明梅一科輯,上海圖書館藏清初鈔本。小字半葉十四行,行十七字,無格。《許昌梅公年譜》一卷,題「郡人陳天麟編次」,有淳熙丁酉三月陳天麟序。後附《許梅公詩略》一卷《附》一卷,明梅一科輯。《宛陵先生年譜》一卷,真按:梅堯臣 題「郡後學張師曾述」,有至元二年八月劉性序,至元元年三月自序,年譜後有「承務郎松江府判官八世孫奕芳校正,真按:梅奕芳 八世孫致和繕寫」識語。真按:梅致和 後附《宛陵先生文集拾遺》一卷《附錄》一卷,明梅一科輯。全書前有明嘉靖癸亥孟冬姚江周《刻二梅公年譜考》,萬曆二年秋唐汝迪序,萬曆二年八月二十世孫一科《重刻二先生年譜跋》。真按:梅一科 蓋 此鈔本即從萬曆二年梅一科刻本出。書衣有「乾隆三十八年七月兩淮鹽政李質穎送到二梅公年譜壹部計書壹本」長方木記。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即 《存目》所據兩淮呈本。又鈐「曾在秦嬰闇處」、「秦更年印」、「秦曼青」、「嬰闇秦氏藏書」、「城南草堂鑒藏圖書記」等印記。

052胡公行實

  不分卷,明胡桂奇、胡松奇撰,清鈔本,二冊,北圖。半葉八行十八字,無格。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卷內玄字不缺筆,遇明帝提行,疑猶明鈔本。

053賀監紀略

  四卷,清聞性善、聞性道撰,清鈔本,吉林大學。半葉八行二十一字,無格。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又鈐「秀水王相」、「惜庵」、「王氏信芳閣藏書印」、「沈知方印」、「沈仲濤鑒藏金石書畫印」、「沈仲濤秘寶」、「研易樓」、「粹芬閣藏」等印記

148

。有辛巳中秋張壽鏞手跋。

054廣卓異記

  二十卷,宋樂史撰,乾隆三十八年兩淮鹽政李質穎進呈鈔本,中央圖書館藏。此本題「朝散大夫行尚書都官員外郎直史館上柱國樂史撰」,半葉十行二十字,無格,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淡江大學中文系蔡琳堂先生嘗製書影見貽。

055明璫彰癉錄

  一卷,明顧爾邁撰,清鈔本,揚州市圖書館。半葉九行二十字,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謝國楨曰:「是書為朱絲欄明鈔,清乾隆間兩淮鹽政進呈四庫底本。」(江浙訪書記)

056革朝遺忠錄二卷

   明郁衮撰,明嘉靖四年敖英刻本,中央圖書館藏。此本鈐「范伯子子受」、「翰林院 印」。有琴城趙弍手跋,略謂於蘭州趙記書鋪得天一閣藏本明刻《遺忠錄》,有四庫館藏及翰林院印,又有「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浙江巡撫三寶送到范懋柱家藏遺忠 錄壹部計書壹本」木記,時民國三十三年八月。淡江大學中文系蔡琳堂先生代閱並製書影見貽。

057內閣行實

   八卷,明雷禮輯,明萬曆間刻本,原北平圖書館藏書,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半葉十 行二十四字。書衣有「乾隆三十八年四月兩淮鹽政李質穎送到馬裕家藏內閣行實壹部計書叁本」長方木記。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王重民《中國善本書 提要補編》有提要,《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著錄

149

。 按:《存目》作二卷,不著撰人名氏,兩淮馬裕家藏本。檢《兩淮商人馬裕家呈送書目》有「《內閣行實》八卷,明雷禮,三本」,與北平圖書館本正合,而與《存 目》不合。又檢《浙江省第五次范懋柱家呈送書目》有「《內閣行實》二卷,明雷禮著,二本」,《浙江採集遺書總錄》有「《內閣行實》二冊,寫本,明少傅豐城 雷禮撰」,知馬裕呈本之外,另有天一閣進呈寫本二卷二冊,與《存目》卷數正合。疑館臣撰提要時所據為天一閣本,而藏家則誤注為馬裕。真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之誤

058古今廉鑑

  八卷,明喬懋敬撰,明萬曆六年刻本,清華大學。半葉九行十八字,白口,四周雙邊。劉女士函稱: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薔】艸-13-17 注音一式 ㄑ|ㄤˊ 解釋:見薔薇條。 書衣有「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浙江巡撫三寶送到汪啟淑家藏古今廉鑑壹部計書肆本」長方木記,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書經重裝為八冊。按:是書山東、江蘇、浙江汪啟淑均有呈本,《存目》所據為江蘇呈本。

059靖難功臣錄

 一卷,不著撰人,明鈔本,原北平圖書館藏書,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半葉九行,行二十二字,藍格。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書衣進書木記已殘,據《四庫提要》知為左都御史張若家呈本。真按:國無!待查!詞:溎1 yn 〡ㄢˋ〕〔《廣韻》於甸切,去霰,影。〕大水貌。溎2 〔u ㄍㄨㄟˋ〕〔《集韻》涓惠切,去霽,見。〕水名。 又鈐「錢犀盦珍藏印」、「犀盦藏本」二印。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補編》有提要,《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著錄。

060歷代相臣傳

  一百六十八卷,明魏顯國撰,明萬曆三十四年鄧以誥等衡州刻本

150

。殘存一百三十四卷,缺兩晉、南北朝、隋部分。半葉十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單邊。鈐「翰林院印」。中央圖書館藏。蔡琳堂先生見告。按杭州大學、央圖有此刻足本。

061增修毘陵人品記

  十卷二冊,明葉夔撰,吳亮重編,舊鈔本,中央圖書館藏。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按:傅增湘《藏園群書經眼錄》所記舊寫本,九行二十字,前鈐翰林院印者,即此本也。蔡琳堂先生代閱并製書影相貽。

062歷代黨鑑

  五卷,清徐賓撰,清康熙刻本五冊,中央圖書館。半葉十行二十字,白口,左右雙邊。前有宋實穎題辭,徐賓序。正文題「東海徐賓輯」。卷一分上下二子卷。書有殘損,各葉上方缺一二字。書衣有「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浙江巡撫三寶送到汪啟淑家藏歷代黨鑑錄壹部計書貳本」長方木記(書衣殘破,真按:然則書名當作歷代黨鑑錄了?何故無說? 「浙江」、「家藏」、「部」諸字為筆者校補)。首葉鈐「翰印」滿漢文大官印。又鈐「徐賓之印」、「用王」二印,知為徐氏自藏本。原二冊,重裝為四冊。

063奇遊漫記

   四卷,明董傳策撰,明萬曆二十九年刻本,北圖。半葉九行二十字,白口,四周雙 邊。前有沈愷序,序後刻有「萬曆辛丑小春三日後學楊汝麟書」一行。又有《選輯校刻名氏》,內云「辛丑年中秋日叔思白、其昌重選,弟傳文重梓」。首葉鈐「翰 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又鈐「徐紹棨」、「南州書樓所藏」、「徐湯殷」、「李一氓五十後所得」等印記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