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uesday, May 13, 2008

131

,德、智、才、節、仁、勇、義、忠都說到了,差不多是古今完人了。普通人自然沒得比,連那些對朝廷有豐功偉績的功臣名將也比不上,「麟閣之上,其誰比崇。」。

  王維這樣的讚頌,是否過分揄揚呢?應該不是。裴耀卿是開元年間難得的為老百姓興利除弊的好官,看宋祁《新唐書》中所記一事即知:

   裴耀卿為濟州刺史,俄徙宣州。前此大水,河防壞,諸州不敢擅興役。耀卿曰:「非至公也」,乃躬護作役。未訖,有詔徙官。耀卿懼功不成,弗即宣,而撫巡飭厲愈急。隄成,發詔而去。濟人為立碑頌德。

   被濟州官紳特別邀請來寫「遺愛碑」的人,正是王維。王維在開元九年因「舞黃獅子事」,被貶官到濟 州,當時的濟州刺史正是裴耀卿。裴氏受民衆愛戴的情形,他非常清楚,所以在碑文中說:「維也不才,嘗備官屬,公之行事,豈不然乎?維實知之,維能言之」。 王維在文中雖然只寫了裴公早年經歷以及僅詳述在濟州時種種「為政以德」、「路不拾遺」、「公之視人也如子,人之去公也如父」等事蹟,而沒有寫到他去濟州以 後,一帆風順,位極人臣的風光一生,但我相信這篇〈裴僕射濟州遺愛碑〉,應該是寫在裴耀卿死後,濟州人懷念曾任刺史的這位好官,(其間多少人作過濟州刺史 了!)才請王維撰碑文以表追思的。何以見得呢?第一,稱裴氏官位用「僕射」,這是裴氏去世前一年,即天寶元年所任的最高官位(《舊唐書》:天寶元年改為尚 書右僕射

132

, 尋轉左僕射。一歲薨,年六十三);第二,稱「遺愛碑」,有人已歿,遺愛人間之意;第三,文末頌辭說: 「人思遺愛兮淚淫淫,歲久不衰兮至今」,是寫多年以後,聽到死訊,濟人思念流淚,才想到為立遺愛碑的;第四,文中只寫裴公在濟州事蹟,不及以後政壇風光情 形,是緊扣文題規範。如果再寫他後來任京兆尹、拜尚書左丞相、尚書右僕射等等,那對濟州人而言,有何特殊遺愛可言呢?

   王維既在被貶的青年時期作過裴耀卿的屬下,並了解其為一可敬佩的好官,十年後再列朝班,雖說是由張 九齡援引,但裴耀卿更日漸受到玄宗重用,出將入相,對王維也很器重。王維有一篇〈暮春太師左右丞相諸公于韋氏逍遙谷讌集序〉,與會者均屬當朝頂尖人物: 「太子太師徐國公,左丞相稷山公(趙殿成考稱即裴耀卿)、右丞相始興公、少師宜陽公、少保崔公、特進鄧公、吏部尚書武都公、禮部尚書杜公」,冠蓋雲集,極 一時之盛。王維被人推舉寫讌集序,中間說:

   熙天工者,坐而論道;典邦敎者,官司其方。相與察天地之和,人神之泰。聽於朝則雅頌矣,問於野則賡歌矣,迺曰猗哉,至理之代也。吾徒可以酒合讌樂,考擊鐘鼓,退于彤庭,選辰擇地。右班劍,驂六騶,畫輪載轂,羽幢先路,以詣夫逍遙谷焉。

  王維當時任右拾遺,官位雖仍很低(從八品上),但文名鼎盛,當朝左右丞相,俱為正人君子

133

,且對他十分欣賞器重,實為生平愜意的時日。

  就在裴耀卿任左丞相的那段時間裡,不知是那一天機緣巧合,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王維為裴耀卿寫了真,並加上一讚。畫是亡失了,讚語得以保存。了解到裴耀卿的為人,了解到二人多年長官僚屬的關係,此一讚詞雖頌揚備至,尚非阿諛,應屬正常。

六、為皇甫岳寫真

  除了裴耀卿以外,維集中尚有一篇〈皇甫岳寫真讚〉:

   有道者古,其神則清。雙眸朗暢,四氣和平。長江月影,太華松聲。周而不器,獨也難鳴。且未婚嫁,猶寄簪纓。燒丹藥就,辟穀將成。雲漢之下,法本無生。

   皇甫岳是何許人呢?見到這個名字,自然使人想起王維極負盛名的〈皇甫岳雲谿雜題五首〉,其中尤以 〈鳥鳴澗〉,可以稱為王維少數代表作之一。參照〈輞川集〉二十首,是每首寫一個景點,使我們相信,〈鳥鳴澗〉,加上〈蓮花塢〉、〈鸕櫻堰〉、〈上平田〉、 〈萍池〉,可能即是皇甫岳雲谿別業的五個景點。王維應該是來此作客、遊憩、過夜,因而寫下了這一組傳誦之作。

134

  趙殿成注說:「按《唐書‧宰相世系表》有皇甫岳,乃皇甫恂之子,未知即此人否?」按〈宰相世系表〉五下,皇甫鎛曾相憲宗,與恂子岳年輩相若,應非同一人。而這位皇甫岳是怎樣的人,王維何以為他寫真?現在僅就讚文加以推敲:

  1.我相信皇甫岳早年即使曾為小官,也不足稱道,否則王維必稱其官名5。

  2.皇甫岳應該是一個潛心修道者。讚文開頭即說「有道者古,其神則清」,以下對其氣定神閒的稱許,均是對他道修有成的誇讚,看來皇甫氏已修道有年。

  3.「且 未婚嫁,猶寄簪纓」,我的理解,上句似在點出皇甫氏雖已一把年紀,猶是童子之身。道、佛修為者,均認為童身更易成道。而出家修行,更是徹底的斬斷情慾。皇 甫岳雖未出家,但能保持童身修為,是值得一讚的。王維三十以後,妻亡不再娶,應該是向道之心日誠的亡羊補牢。王維下半生三十年孤居一室,目的正是要「屏絕 塵累」(《舊唐書》本傳),看來王維是很羨慕皇甫岳猶是童身,而自己卻已「破身」了。下句似在點出皇甫岳系出名門,「詩禮簪纓之族」

----------

5皇甫岳是否曾經為官,今已無考。但王昌齡有〈至南陵答皇甫岳〉詩:「與君同病復漂淪,昨夜宣城別故人。明主恩深非歲久,長江還共五溪濱。」似言同遭廢放,俱盼君恩之意,故可能做過小官。又王昌齡另有〈別皇甫五〉一詩,詩意略同。

135

。皇甫岳大概和王維擁有輞川別墅一樣,雲谿可能是其別墅所在,故能有山水之勝。我個人的感覺是,皇甫岳的別墅,其規模遠勝於崔興宗的林亭。且其地點,應是在江南的丹陽,而非長安附近6。

  4.「燒 丹藥就,辟穀將成」,這兩句更說明了皇甫岳是循道家的修煉途徑,身體力行去追求長生、永生的。燒煉丹藥服之,旨在脫胎換骨,培元保氣,期能延年益壽;辟穀 是長期的逐步減食,希望能煉到不食人間煙火,那至少也成了地仙。王維對此道亦甚為嚮往,說不定此來雲谿,主要目的不在觀賞美景,而在問道於高明之前輩,如 何燒丹,如何煉藥,如何辟穀,也未可知。那麼為主人寫真一幅,也算投桃報李了。

  5.末 句說「法本無生」,「無生」,是王維中、晚年參禪的重心,透過集中精神的冥想,期欲勘破生死之關。王縉說他「至於晚年,彌加進道,端座虛室,念茲無生」 (〈進王右丞集表〉)。此文中說皇甫岳也「法本無生」,可見他也是道、佛兼修,與王維正同。想來這必令二人論道之時,更為投契。

---------

6雲谿應在丹陽,而非在長安附近,說見〈神遊雲谿〉一篇。

136

   王維天才橫溢,學富五車,在朝退朝,公私場合,吟詩為文,力爭上游,當仁不讓。可是,在問道參禪方 面,確實非常謙虛,求敎高明。皇甫岳雖非鍊師、禪師,但相信是能令王維相當尊敬的俗家修行者,一位頗具聲望的有道之士和前輩。何以見得呢?因為王維既對裴 耀卿的寫真給予「讚」詞,那麼給予皇甫岳的寫真亦用「讚」詞,可見皇甫岳在王維心中必有一定的分量,只是前者為政治上的可敬長官,後者為宗敎方面有道的尊 長。

七、結語

  《盧氏雜記》7有一條有關王維、王縉兄弟兩人的軼事,相當有趣:

   王縉好與人作碑銘。有送潤毫者,誤扣其兄門。維曰:「大作家在那邊!」  這段記載不但使我們覺得王維有時也頗有幽默感,同時還能肯定一件事,即是如果王縉替人寫碑銘一類文字是有酬勞的,那想來王維亦不例外,因為王維也常寫一些碑銘、墓誌,其中一部分

-----------

7引自趙殿成,《王右丞集箋註》附錄(一)。

137

,應該也接受「潤毫」。

   這便引起我們另一方面的好奇,王維不是職業畫工,但卻是當時極為有名的畫家,在他有生之年,沒聽說 他賣畫,但有沒有人慕名求畫,並致送酬金呢?筆者所見此方面資料有限,研究畫史的人或能提供答案。但我敢斷言,所知王維為之寫真的畫,絕對不可能受酬,因 為王維只為他所尊敬的人或者摯友寫真,兩相情願,友情洋溢,永留紀念,這種事,讓他貼錢去做也將樂意,怎會收錢?

   今天我們尚能略知王維寫真的事,主要只是通過他的詩、文,才得知一二,但王維詩文流傳後世者,頗有 遺失,雖然筆者不相信「十不存一」的說法,但會有相當數量的遺失,必不可免。因此,王維是否還替別人寫真過,而我們不知呢?在筆者心中,至少還有三人,王 維應該是為他們寫過真的,那就是最親近的弟弟王縉,最尊敬的長官張九齡和最知己的道友裴迪。——當然,這只是推測而已。

   從我們已知的資料來看,王維寫真,還真的不輕易為之,因為「自寫真」不算,一共才四個人。裴耀卿和 皇甫岳,分別是政治上及宗敎上敬重之士,當然也兼具友情;孟浩然是彼此惺惺相惜歌詠自然的詩友,而王維對孟更具一份「詩而優」卻未能一仕的同情;崔興宗是 王維自少至老親密無間的內弟兼詩友,王維對他的淡泊名利,優游物外,恐怕還有點「愧吾不能」的敬意。物以稀為貴

138

,能讓王維為之寫真,實在是值得驕傲的事了。

   談到王維的寫真技巧,委實了得;他不但能為別人畫,還能自畫;為別人寫了真,如孟浩然,多年後浩然 病故,他還能重新憑記憶再畫一幅,有如複印;最難能可貴的是,為老友崔興宗寫真,畫出的卻是至少二十年前的少年崔興宗。東坡稱人畫竹得宜,意在筆先,謂之 「胸有成竹」,而王維的這類寫真,不僅是「胸有成像」,且他那一像,是珍藏於腦海中的二十多年前的記憶,真是神乎其技。

  我們相信王維是不世出的天才畫家,但深信佛家因果輪迴之說的王維,自己卻認為:

   前身應畫師。(〈偶然作〉)

  說不定,他相信的前身,還是宮廷中為功臣名將「寫真」的畫師呢。

139

王維詩作的音樂感

  ——兼論王維為古詩音聲效果之奠基人

一、王維的音樂造詣

   用現代的話講,王維一定是位文學、藝術細胞異常發達的人,在詩、畫方面的成就,早有定論。此外,他 還擅長書法。《舊唐書》本傳稱他「書畫特臻其妙」,《新唐書》更說得具體一點:「維工草隸,善,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宋朱長文的《續書斷》,列王維為能品 六十六人之一,可見宋朝詩人,還能見到他的書法。蘇東坡見到的「藍田煙雨圖」上的題詩若為真蹟,那他也是見過王維書法的人。可惜的是,書法並沒能傳到後 世。

140

   但更為難能可貴的是,王維竟然是一位深通音律的人,他不但能作曲,還能彈得一手好古琴,並且是琵琶 演奏的高手,同時還會吹簫,這些,我們是從零星的資料中得到的訊息。而尤其我們驚異的是,王維必定是在弱冠之年,其深通音律即已名動京師。何以見得呢?我 們知道王維在開元九年,他二十一歲時中進士,而就在這一年,應該是他被任命的第一個官職,就是「太樂丞」。根據《新唐書‧百官志》:

   太樂署,令二人,從七品下;丞一人,從八品下;樂正八人,從九品下。

   大樂署是皇室主管音樂、舞蹈及戲劇的機關,一個二十一歲的新科進士,如果沒有這方面的特殊才能,諸 王大臣也不可能推薦他去擔任的,何況唐玄宗本人對表演藝術非常內行,六歲時就在祖母武則天面前表演「長命女」了。《新唐書‧禮樂志》:「玄宗旣知音律,又 酷愛法曲,選坐部伎子弟三百,敎於梨園。聲有誤者,帝必覺而正之,號皇帝梨園弟子。宮女數百,亦為梨園弟子,居宜春北院,梨園法部更置小部音響三十餘 人。」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位梨園行至今供奉的祖師爺唐明皇任命王維為太樂丞,絕非因為他的詩文好,而是因為他深通音律。

  有關王維音樂造詣的資料並不多,少數傳說,雖然有些誇張,甚至失實而不足盡信,但自然也有可供參酌的成分。以下二則,是常被後人提及的:

  其一,唐薛用弱《集異記》: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