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unday, May 18, 2008

1

出版說明

  十七世紀末清王朝統一我國以後,在文化上發生了兩種現象:(1)書籍經過歷年兵燹,燬損極大;(2) 漢人反清的民族思想,繼續存在,許多人通過文字,反對清王朝的統治。到了乾隆(高宗)登帝位,他繼承了順治康熙雍正三朝一方面藉科舉升官、及網羅文人大規 模纂修書籍,另一方面大興文字之獄的雙管齊下的方法,企圖清除漢族的民族思想。其最大的手法表現,就是動員全國人力,編纂可與唐宋的幾部大類書、和明代的 永樂大典相抗衡的四庫全書。

   編纂這樣一部大書,除了要表示他的“稽古右文”以外,有一個重要的政治作用,就 是“寓禁於徵”;企圖通過大規模徵集圖書的舉動,來達到澈底禁燬被認為“詞意抵觸”清朝的許多著作的目的。凡是①含有反清民族思想妨害其統治權的遺老著 作;②關於明末清初史事記載與清代建國不利的著作;③曾與清帝室對立或為他所不喜歡的人的著作;④小說、戲曲、唱本等被認為有傷風化的著作;都須要搜查銷 燬。據四庫全書總目全部著錄的書有三千四百七十一種,七萬九千二百十八卷,存目的書六千八百十九種,九萬四千○三十四卷,合計一萬○二百九十種,十七萬三 千二百五十二卷。他們能夠整理統計出這樣一個龐大的在當時現存書的詳細數目,而且還把著錄的書正副一式、抄寫成全書八部,分藏在翰林院及文淵閣等七閣,對 歷代的古籍作了一次大規模的總結。在文化發展上是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纂修四庫全書,從乾隆三十七年(1772)下詔有計劃的徵求當時國內所有的存書起,到五十九年(1794)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二百卷刻成頒行止,由於各省官吏、收藏家的進獻,更加採用了內府武英殿所庋藏的書,所以在完成採進底本書的任務方面,可說是相當迅速的。 但當時如宗室藏書家怡賢親王(有怡府書目)就有書未獻,范氏天一閣書目、朱彝尊曝書亭藏書目及館臣周永年(有借書園書目)著錄的書,僅僅採進一小部分,可 見進書的事,大家也是虛應故事,並未澈底。更加因為進書經過層次多、人手雜,難免凌亂;又是屢屢下詔諭,嚴責以完成之期限,館員更為了功令,往往敷衍塞 責,把應著錄或存目的書,不同版本、不同內容的書,誤認為是無關重要、或為重複而隨便輕易遺棄的,數量也實不在少數。

   自從四庫提要頒行後,在清朝一二百年間,雖然有不少人表示不滿,卻未敢公開出書 指摘。(如陸心源有“正紀”一書,以糾正紀昀提要而作,經俞樾勸阻而罷。)到輓近余嘉錫的“四庫提要辨證”出版,我們才知道這部官修書內容紕繆很多,的確 是非常草率從事的。但是余先生的辨證,僅僅單從總目提要本身來整理研究,還沒有把當時所記載採進各書的底本書目——“各省進呈書目”可作為封勘提要根據的 第一手資料,來進行比較,澈底發覆,所以仍是很不夠的。

  我館在1921年曾據涵秋閣抄本進呈書目排印成四冊,收入涵芬樓秘笈第十集中。多年來讀者都知道此書很有用,但能利用它對四庫提要做整理研究工作的還不多。原因是:(1)抄本書目的次序,依各省進呈的原草目先後編排,往往一書分別編在好幾處,未經歸納,不易檢查;(2)因原目抄手草率,誤脫的地方很多,未經整理校勘,不便翻讀;(3)收在叢書,未有單行本,流傳面不廣。所以這樣一部極有參考研究價值的原始資料書目,迄今還沒有被充分利用。

2

   “進呈書目”過去流傳不廣,在我們決定付排重印時,曾請吳慰祖同志重新校訂整 理,經過他兩年多時間的校訂補充,已大大提高了原書的質量和效用。同時抇書名改為“四庫採進書目”。吳先生的校訂工作,包括:①他先把北京圖書館藏的抄本 全部對校過,其次再據四庫提要、四庫簡明目錄查補原缺的卷數及作者,以求前後一致。為便於分別原文與新補的界限,凡新補的字,統以方括弧〔〕為記號,有些 四庫未著錄、未存目的書,儘可能找到原書或旁的書目來核實,以供參考。②涵秋閣本原缺“武英殿書目”約九百種,北京圖書館本還全部保存,經抄出作為補道。 還有“江蘇採輯遺書目錄”(清黃烈等編,僅有抄本流傳),又“浙江採集遺書總錄”(清沈初等編,有原刊本,但附有閏集的刊本比較少見),都與“採進書目” 中江蘇兩江兩淮及浙江幾都分進呈的書,出入很大,他特輯錄為簡目作為兩種附錄,殿於書後。③因為上列的正書目錄及補遺、附錄的目錄,所收書近兩萬部,(重 複的少則二部,多的可達近十部。)有些是按進呈先後的次序排列,有些是按四庫分類排列,各目的次序極不一致,檢查非常困難,又綜合全部書目編成“人名” “書名”兩種索引,以便翻檢。

   上面是本書校訂經過及補充內容的大致情況。現在還要把這部書目後面所載“人名索 引”的主要特點,再簡略的談一談。這個索引是參考了陳乃乾先生所編的“四庫全書總目人名索引”(大東書局出版)編輯的,凡是這兩種索引有不同的地方,就是 四庫提要和採進書有出入的地方,所以對整理研究四庫版本問題的讀者,幫助格外大。下文就是可以從”人名索引”中能得到初步解決問題的幾個方面:

  ①四庫採進書目中所進呈的書,都在四庫提要成書以前,所以有許多禁燬的書尚能編入目錄,關於書名、卷數、本數、作者、籍貫等,都有詳細的記載,可以補正“清代禁燬書目四種”的未備。索引中標明《禁書》的,都屬於這部分。

  ②本書目中有許多書為四庫提要所未收,已經查明原因的,有清趙懷玉所刻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即杭州小本)還載入的書,約有十種。一都分是因為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 發現了明李清所著諸史同異錄和清周亮工所著讀畫錄中有“語涉違礙”的地方,而被撤燬的書。(其實這些書在二十多年前還發現存在故宮博物院,並未燬去。)還 有已見於清胡虔所刻四庫附存目的書約有近三十種,都是今本四庫提要所沒有的,當是最初曾收入,後為編提要時所遺漏。此外更有許多四庫未著錄、未存目的書, 則它以“欽定”的姿態,藉詞“釋道外教,詞曲末技”以及“九流方技,往往偽妄荒唐,不可究詰;抑或卑瑣微末,不足編摩”等等堂皇的字眼做借口,一概屏而不 錄了。索引中標明《未收》的書,大部分屬於這一類。

   ③四庫提要凡例說:“諸書刊寫之本不一,謹擇其善本錄之;增刪之本亦不一,謹擇 其足本錄之。”如果沒有這部“採進書目”,單從四庫提要來考察這些情況,是沒法證明這些話是正確或不正確的。例如:宗懍荊楚歲時記進呈的有漢魏叢書本,寶 顏堂秘笈本,四庫所收為寶顏堂本,而提要所據為漢魏叢書本,以致所言不相應。又如:“採進書目”中有許多別集,有些是原刊和重印的版本前後詳略就大不同; 有些是書名相差不多,卻是卷數、本數、編輯者及內容,也都有很大的出入。四庫僅錄其一種。把其餘所進的各本,一概抹殺。這對研究版本的讀者,極不負責。現 在讀者可以利用這本書的兩種索引,來找出各種不同的版木,一定能夠給校訂四庫版本工作很大的方便。

   ④也有許多書,尤其是明清內府御著及官修的書,以及乾隆中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輯出 的書,本書目都沒有收入,可能因為現存的鈔本還不是採進本的全目,也就是這本書目還不夠完備的缺點。現在為了便於讀者核對,在“人名索引”中注明《四 庫》,為四庫著錄的書;《存目》為四庫存目的書,並在書名後注明提要的某部某類。這樣就容易分別那些書是“採進書目”沒有的,以備讀者作進一步的比較。

  當然,全書包括二萬部以上採進的書目,中間錯綜複雜的問題還有不少,版本又是一門專門的學問,我們限於水平,可能工作還是不夠細緻、精密的,惟有請讀者多多指正。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

一九五九年十月二十日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