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Monday, December 3, 2007

251

。今年秋,梧門司成為予言:「所居距西涯不遠,即今積水潭也。」既而梧門撰西涯考,真按:翁方綱與法式善 予因屬江春波為作圖。真按:寕-不復一一出校.此字似未成諱也. 真按: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上冊)(412 / 966)有汪曾澤、周鳳池、徐再陵、路秀貞.戴彬(春波灌叟),無姓王者. 大 局以外城德勝門、與內城北安門定其章法,而西涯可識矣。西涯者,德勝門水關之內法華寺之南海子積水潭之西,今寫叢竹於此;而所謂「三間矮屋一重樓」略得其 槩而已。其東則德勝橋,又東南則藜光橋。梧門云:「當是李公橋也。」其北則稻田,其南則楊柳灣。其東則月橋,又北則銀錠橋。又東則響閘橋——北安門外大橋 也。又北為鼓樓,又北鐘樓月橋之西則慈恩寺舊址,是為銀錠橋之南灣,文正故居在焉。真按:李東陽 蓋文正誕生於此,而積水潭之西涯是其童子時所釣遊,故以自號也真按:李東陽-傳記資料

252

。際稻田而北,屋宇隱隱,猶想像查初白、唐東江諸人唱詠處;真按: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上冊)(355 / 966)朱佩蓮、沈謙、俞達、唐孫華、鄭基成、沈謙(東江子、東江草堂);(909 / 966)季常春.唯唐孫華一人.「[公元一六三四年至一七二三年]字实君,别字东江,江苏太仓州人。生 于明思宗崇祯七年,卒于清世宗雍正元年,年九十岁。少入慎交社,有文名。徐乾学颇重之,招修一统志。康熙二十七年(公元一六八八年)进士,选陕西朝邑知 县。会召试乾清宫称旨,授礼部主事,兼翰林院行走。后充浙江乡试副考官,因事落职。既归,途坚卧不出,与二三老友登临游宴,有香山、洛下之风。孙华天才敏 瞻,九试冠军,名震江左。著有东江诗钞,《清史列传》行于世。」(百度百科)此即唐孫華也. 真按:翁方綱與查慎行 而楊柳灣之旁,梧門詩龕在焉。春波王子蓋未身歷其地,是梧門指說而作之者。丁巳臘月朔記。

252

  重建古墨齋記

從化黎古墨齋記〉略云「良鄉縣學有北海所書雲麾將軍碑,真按:原文作異體【見原文 真按:「釋 …黎氏惟敬、瑤石居士 黎民表 黎民表,廣東從化人,一說南海人。字惟敬,自號瑤石山人、羅浮山樵。嘉靖鄉貢進士。工書篆隸,行楷亦佳,畫擅米家雲山,更極精彩。有《瑤石山人稿》、《北游稿》等。 」(大觀北宋書畫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of the Northern Sung 960-1127- ) 真按:查迪志文淵閣四庫《瑤石山人稿》無此文,乃在《六藝之一錄》得之,今錄于此以備案(另有金石文考略及御定佩文齋書畫譜二書有此「古墨齋記」也): 「古墨齋記云:良鄉縣學有雲麾将軍碑,盖唐北海刺史李公邕所書也。雲麾将軍名秀,幽州人,事蹟具載碑中。天寳三載正月建,公書雲麾将軍碑二,其一為左武尉 李思訓,其一此碑也。舊置官廨,不知何時為校官裂為柱礎,墨本遂不見於世,好古者深惋惜之。近復修學舍,更以新砥,置而不用。推之瓦礫中,過者不睨也。友 人邵生正魁、董生鳳元往經其地,蹤跡之,則古礎存焉。規如鐵鑑,字尚未泐也。以語宛平李侯于美,侯喟然興歎,寓書縣令,輦致都下,将為亭以覆之,視寝室之 右有别館可庋,亟塗塈之,納礎其中,屬藩參王子世懋署之曰「古墨齋」,志存舊也。按公仕武后朝,為郎官,辨魏元忠事,以直節自見,終其身不變,盖社稷之臣 也。當時不能用,而媢嫉者忌之以死,可以知唐室之不競矣。獨其書法之妙,出入二王,而竒偉倜儻類其為人。杜工部所謂碑版照四裔,李集賢以為書家仙手,其流 品可知己。是雖摧剥之餘,見之猶令人起敬;況其解衣盤礴時邪?良鄉京師,衢術之交,為吏者疲於奔命,宜其不知護惜;彼豎儒従而斧之,庸妄紛如,亦何誅焉? 侯以雋雅,善文章,浩穣繁劇,戴星出入,乃能庇覆於散落之餘,使先賢妙蹟頓還舊觀,不唯好竒多愛,而興廢補敝,亦可以槩其為政矣。且宛平,赤縣也, 宜 有金石志其興作之嵗月,周視廨宇,迄無傳焉,侯始亭而碑之,俾采風者得以故事列於紀載文獻将有徴焉,非侯之功邪?亭成,侯歌以落之,和者自博士歐子大任而 下凡若干人。民表従鉛槧之後,因記其事。甘棠之愛,庶幾勿翦焉。侯名廕,南陽人。萬厯六年嵗次戊寅夏六月,嶺南黎民表撰并書。承徳郎知宛平縣事南陽李蔭 建。(小注云:沈榜《宛署雜記》)」文末注出沈榜書,亦非民表集也.又翁方綱之友錢泳履園叢話有一則可供參考:「唐云麾将军李秀碑  李北海书《云麾将军碑》有二,一为李思训,一为李秀,其官同,其姓同也。《李 秀碑》本有六础,明万历初宛平令李荫于署中掘地得之,后为王京兆惟俭取去,今所存惟二础。康熙中,有宛平令吴涵者移置顺天府文丞相祠中,前人载之详矣。其 有全文者,一藏吴门蒋春皋氏,一藏歙人罗养芝家,相传俱是唐拓,余犹疑其翻本,殆宋、元物也。嘉庆元年六月,余尝双钩蒋本寄翁覃溪先生,先生报以诗云: “触暑吴阊蒋迳闲,手模唐拓《李碑》还。心驰六础苔岑合,袖有千年翠墨斑。想对湖山盟北海,肯随董莫跋张寰(此碑莫廷韩得自张寰,各有手跋)?《石经》重 晤中郎后,扁二邕斋待我颜(梅溪尝手模蔡中郎《石经》,今又模北海此碑,故余以二邕题其斋扁)。燕山名迹几人知,郭逸钩模复许谁?借问群鸿戏海意(董文敏 曾模入《戏鸿堂帖》),何如衣带过江时(毕涧飞跋,称恽南田蓄一旧本,尝缝入衣中,以防失坠,云云)?贞珉元气凭君得,落笔精微不我欺。今日钱君新拓出, 重开仙鹤伏灵芝。”越四年,余至京师,毗陵胡蕙麓为宛平令,即以余所双钩者刻石,署壁仍书李荫旧题,曰古墨斋。蕙麓闻余至,乃置酒招同先生与法梧门祭酒共 观新刻,两公又赋诗见赠,为一时佳话云。」(履园丛话 - 丛话九·碑帖 - 读书网|DuShu.com雲麾名秀,幽州人,碑舊在官廨,不知何時校官裂為柱礎,好古者深惜之。近復脩學舍,更以新真按:石氏-異體. 置而不用,推之瓦礫中,過者不睨也。友人邵生正魁按歐楨伯詩中稱邵孺,蓋寧人也。、董生鳳元按吳匪庵記云:真按:「吳涵(?—1709)字容大,號匪庵(又作非崖),康熙二十一年(1682)壬戌科榜眼。 這一年呂留良還在世。吳涵幼年就喜讀呂留良評點的時文,認為“婆心懇切,理致精微”,就」(浙江桐鄉史志)疑即此人.○今錄其文于下以備參考「康乾盛世三榜眼 自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 的一百年中,崇德(清时因避讳改称石门)接连出了吴涵、吕葆中、陈万青三个榜眼。这在崇德建县千年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别的州县也十分罕见。吴涵为官清 正廉明,死后得到康熙皇帝的谕祭。吕葆中因受曾静、吕留良“文评案”的牵连,死后被雍正皇帝下谕旨剖棺戮尸。陈万青虽家境贫寒,但刻苦学习,兄弟双双成 材。数百年来,他们的事迹一直成为崇德人教育孩子的典范。一 吴涵(?—1709)字容大,号匪庵(又作非崖),康熙二十一年(1682) 壬戌科榜眼。这一年吕留良还在世。吴涵幼年就喜读吕留良评点的时文,认为“婆心恳切,理致精微”,就对吕留良的学说笃信不疑。吴涵学风正派,人品真诚。登 科的前一年,吴涵已有举人的身份,为求知解惑,他亲自去吕留良家登门求教,并出示其师质疑的文章,以辨析“王学”(王阳明)与“朱学”(朱熹)的异同。虽 然吕留良自己拒绝参加清廷的科举考试,并拒绝清廷“博学宏词”和“山林隐逸”的举荐,但他对这位小老乡得中亚魁十分高兴,立即修书表示祝贺,称“敬贺吾兄 掇巍第,步清华,开吾邑二三百年未有之盛事,乡里之荣何以逾此。”(《与吴容大书》)盖因两宋时崇德曾出过状元沈晦和榜眼赵汝愚,及至元、明两代升州降 县,崇德科考未有名列三鼎甲者,因此吕留良在信中对吴涵大大地称赞了一番。 吴涵及第后授翰林院编修,迁国子司业,以振兴士气为己任。他先后出任会试同考官、日讲起居注官、《一统志》纂修官。未几,升顺天府府丞,专使学政。京畿宛平、大兴二县以及八旗子弟遇试问难,他必详解剖析,因此每天总有许多人前来求教。康熙三十二年(1693), 吴涵提调乡试,初阅姜宸英卷,因试卷不中程式,即将其姓名贴出,即所谓“蓝榜”。吴涵为之惋惜,后反复斟酌,拟将他纳入改正,众监试官面有难色。吴涵说: “姜宸英,久为人知的儒士;我不过是为天子选拔人才罢了,岂有他求?”后来姜宸英果然在殿试时以一甲第三名(探花)大获成功。 康 熙三十六年八月,吴涵以左通政授太仆寺卿。次年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又转为副御史。他上疏奏请禁湖南加派捐税,安插四川流民。康熙三十八年九月,升任工部 右侍郎,分管宝源局(国家制币厂)。当时因要铸钱币而采购废铜,于是一些不法铜商勾结官吏,以牟取私利。吴涵就专门设签,听任商人自由掣签,让每一个商人 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杜绝了私下交易的可能。次年十一月,吴涵改任刑部右侍郎,负责审察蒲台命案,使粤东提镇无法操纵。大家都称许他办案符合旨意,康熙皇 帝亲自御书“慎行堂”匾额赏赐给他。 康 熙四十一年,吴涵改任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次年为吏部侍郎,遇朝廷铨选官员,他在一月前先列出应补姓名次序,张榜公布在通衢大道。这像现在选拔干 部的公示制度,但两者目的不同。现在的公示制度是为了接受群众监督,便于群众举报;而吴涵的做法使得官员来不及做手脚,以公开的方法杜绝官员行贿受贿。此 外,他还念及举人拣选,因为当时有举人终身不得一官的,吴涵上疏请求单月兼选,康熙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颁布了诏令。康熙四十三年九月,吴涵擢升为都察院 左都御史,仍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过了两年,吴涵因疾病缠身,乞休归乡养治。康熙四十八年(1709)十月,吴涵与世长辞,次年三月,康熙皇帝派遣浙江布政使徐到崇德御祭吴涵亡灵。…(王企敖 ○據前校引錢泳履園叢話「康熙中,有宛平令吴涵者移置顺天府文丞相祠中」則吳涵是也. 董,閩人。往經其地,蹤跡之則古礎存焉,以語宛平令李侯,侯喟然興歎,寓書良鄉令,輦至都下。搆齋於寢室之右,納礎壁間

253

,屬藩參王子世懋署曰『古墨齋』。真按:王世懋 王敬美時由尚寶司丞出為江西布政司參議。李侯暨歐子大任諸君歌以落之。真按:歐大任 」侯名蔭,字于美真按:李蔭-一作李廕.見前引六藝之一錄所錄. 南陽人。工詩善書法。歐博士集中嘗與李宛平唱和者也。是記作於萬歷六年戊寅夏六月,黎民表字惟敬,號石,真按:原文作異體【見原文】 廣州從化人。真按:黎民表-傳記資料 時 官內閣中書舍人。歐大任字楨伯,南海人。時官國子監博士。是時又有盱眙李言恭,亳州朱宗吉皆同賦雲麾將軍斷碑歌者也。按是碑逸人太原郭卓然摹勒並題額。李 秀字元秀,卒於開元四年,葬范陽福祿鄉。劉侗《帝京景物略》云:「李蔭所得六礎共存百八十餘字,碑首尚存『唐故雲』三字,其後少京兆王惟儉攜其四礎之大梁,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今僅存二礎,可辨者數十字而已

254

。」董文敏得宋拓殘本,真按:董其昌 是未作礎以前者,凡數百字;而戲鴻堂摹勒四十七行三百二十八字,綴集成句,訛失頗多,且不著是碑之名,觀者憾焉。予去年於吳門借摹董藏舊本,真按:沈譜翁譜有:「得陸謹庭書,知弇州所藏「化度」三本並在吳門,寄懷二首」(283)「五月十日,在青州試院,有致謝啟昆札。「昨有一緘煩致吳門者,未知達否?…」(299)○據愚前校案所引錢泳履園叢話「一藏吴门蒋春皋氏」.疑吳門即指蔣春皋也.○清.錢大昕〈跋宋拓鐘鼎款識〉:「乾降乙卯嘉平月,吳門蔣春皋攜此冊相示,古色古香,允為希世之寶。」」(教育部成語典--古色古香)則春皋與方綱同時,信矣. 而適武進蕙麓胡子來知宛平事,真按: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上冊)(778 / 966)無.疑即胡雒君(胡虔).沈津翁譜有「宛平縣署古墨齋落成,蕙麓邀諸君…」○编号:0477 - 翁方綱戊午(1798年)作行書七言聯立軸:「作 者:翁方纲 年 代:戊午(1798年)作尺 寸:129.2×29.5cm×2估 价:30000-50000(元)成交价:Withdraw(元) 鈐印:翁方綱印、覃溪、復初齋題識:以宛平衙齋故事與蕙麓老友訪碑西郭事為句,奉贈。 戊午冬十二月,翁方綱。 釋文:寶墨舊亭藏北海,詩碑新軸訪西涯。 质地:水墨纸本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留言)拍卖会名称:2006春季拍卖会拍卖会专场:中国古代书画拍卖日期:2006-06-03… 政成務暇,雅稽古蹟,勒為二石,去其泐蝕者,文雖未全,恰與鴻堂行數相等,真按:前作戲鴻堂! 得三百六十有三字,以視昔日李侯所得六礎之字,乃倍過之。予為重書古墨齋扁,復李侯之舊觀,存北海之妙蹟,真按:李邕 真按:翁方綱與李邕 紀都門之掌故,資藝林之攷据。並撮述記大略以補吳記所未備云。真按:黎民表

  附攷

255

是碑與陝刻雲麾將軍李思訓碑,,官同、姓同、書人同,故諸家易於牽混。趙子函謂趙臨者誤也。真按:趙崡-疑即此人.明人也. 董文敏刻入鴻堂帖不著碑名,真按:前作戲鴻堂,錢泳履園叢話亦然. 但稱北海書,而陳子文碑攷目為小雲麾碑者誤也。真按:「黃百家(1643-?):〈贈陳子文北上序〉,見其《學箕初稿》(箭山鐵證軒本),卷2,頁l下。」(明末清初學術思想研究 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碑由良鄉學輦至宛平廨,而劉侗帝京景物略稱宛平署中掘地得之者,誤也。真按:翁方綱金石學的成就 古墨齋記在萬歷六年,而少京兆記稱嘉靖間者誤也。真按:詞:【京兆】見“ 京兆尹 ”。【京兆尹】1. 代京畿的行政區域,為 三輔 之一。在今 陝西 西安 以東至 華縣 之間,下轄十二縣。後因以稱京都。見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陝西二‧西安府》。《漢書‧地理志上》:“ 京兆尹 ,故 內史 高帝 元年屬 塞國 ,二年更為 渭南郡 ,九年罷,復為 內史 武帝 建元 六年分為 右內史 太初 元年更為 京兆尹 。”亦省稱“ 京兆 ”。 張說 《萬泉縣主薛氏神道碑》:“魂兮何歸?京兆之野。” 陳世宜 《秋柳和漁洋》詩之二:“走馬忽空京兆市,嫁衣重檢 小蠻 箱。”2.官名。 代管轄 京兆 地區的行政長官,職權相當於郡太守。後因以稱京都地區的行政長官。《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內史, 官, 因之,掌治京師。 景帝 二年分置左﹝右﹞內史。右內史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京兆尹。” 韓愈 《司徒許國公神道碑銘》:“其葬物,有司官給之,京兆尹監護。”亦省稱“ 京兆 ”。《漢書‧張敞傳》:“ 為京兆,朝廷每有大議,引古今,處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數從之。” 韓愈 《與祠部陸員外書》:“有 韋群玉 者,京兆之從子,其文有可取者,其進而未止者也。”國:京兆 注音一式 ㄐ|ㄥ ㄓㄠˋ 地名:(1 漢置,為京師三輔之一。見「京兆尹」條。(2 民國初年改稱清順天府為「京兆」,直隸中央。民國十七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遂廢入河北省。今北平市為其舊治。 職官名。漢代轄治京兆地區的行政長官。見「京兆尹」條。 京兆尹 注音一式 ㄐ|ㄥ ㄓㄠˋ |ㄣˇ 地名。漢武帝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分右內史東部為其轄區,為京師三輔之一,治所在今陝西西安市。轄境約當今西安以東、華縣以西;渭河以南,秦嶺以北之地,魏以後置京兆郡。後亦用以稱京師。簡稱為「京兆」。 職官名:(1 漢代轄治京兆地區的行政長官,職權與俸祿與郡守相當。後亦借指京師地區的行政長官。簡稱為「京兆」、「京尹」。(2 民國初年的地方官名。民國定都北京,改清順天府為京兆地方,設京兆尹,直隸於大總統,為中央政府的特別官制,現已廢除。 真按:國無!待查!詞亦無! 真按:吳涵-參見前文「吳匪庵記」,應即此人. 趙明誠《金石錄》云:「明皇天寶三年,改年為載。」今此碑元年正月立,而稱元載為可疑;然黎記竟改云天寶三載,不知碑後書「天寶元載歲在壬午正月丁未朔」,以史攷之,是年正月丁未朔,無可疑者。真按:翁方綱的曆算學 其稱年為載,當闕疑耳。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 真按:翁方綱的闕疑之義 而改為三載者,誤也。董刻鴻堂四十七行,以不全之文強集為句,而於中間可資考据處,反刪去之

256

。如北海系銜靈昌郡太守,真按:李邕之仕履 《舊唐書‧李邕傳》:「累轉括、淄、滑三州刺史。真按:瀚典/新校本舊唐書/列傳/卷一百九十中 列傳第一百四十中/文苑中/李邕 - 5042 - 」〈地理志〉:「滑州……天寶元年,更名靈昌郡。真按:瀚典/新校本舊唐書//卷三十八 志第十八/地理一/十道郡國/河南道/滑州望 - 1436 -「滑州……天寶元年,改為靈昌郡.」 」此碑正是天寶元年所立,當卽是滑州刺史;而宋人《寶刻類編》,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於書人系銜臚列最詳,亦不載是官,賴此碑與〈靈巖頌〉存此銜字耳。而〈靈巖頌〉世無傳本,惟是碑摹得,為可珍也。鴻堂帖中間空處皆以意為空格,非原本所有。真按:董其昌的金石學 至以蕭條為蕭蕭,尤誤!今此字稍泐未摹入。序末「其詞日」,「日」字,董刻肥闊,如今人所寫「語曰」之「曰」,不知北海書尚存古意,古人寫「日月」之「日」皆方而扁,「語曰」之「曰」皆窄而長。〈瘞鶴銘〉「詞日」已如此矣。北海書〈靈巖〉、〈岳麓〉二碑其「詞日」皆是如此,即以此碑內「公日」字證之,

257

尤足徵北海書此「日」字舊蹟也。楊東里、趙子函皆妄謂陝碑勝於是碑。真按:趙崡之誤 真按:楊士奇之誤 董文敏既得宋拓殘本,又得一宋刻翻本之舊拓者,中多誤筆而紙墨甚舊,文敏乃貴其拓之舊也,而悉從之;又付庸工摹鐫,盡失北海筆意。真按:董其昌的金石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考辨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真按:翁方綱的版本學 真按:翁方綱金石學的成就 真按:董其昌之誤 今愚摹此雖亦非全文,而實準量宋拓原本,信為北海妙蹟之存其真影者矣。真按:翁方綱金石學的成就 且世所鈔《全唐文》已無是碑之文,則此粗具大略,而附以此攷識其顛末,亦庶幾足傳信矣。真按:全唐文之失收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與史學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