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hursday, November 1, 2007

522

   正齋奉饌圖名貞。真按:翁方綱與閔貞-傳記資料 湖北廣濟人,工寫真。

孝哉閔子行,肖哉閔子圖。請陳圖所肖,為君筆重真按:國:濡  部首 水 部首外筆畫 14 總筆畫 17 注音一式 ㄖㄨˊ 1. 浸溼﹑沾溼。詩經˙邶風˙匏有苦葉:「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宋˙蘇軾˙飲酒詩四首之四:「雷觴淡於水,經年不濡脣。」 2.習染﹑感染。如:「耳濡目染」。 3.停留﹑停滯。見「濡滯」條。 4.潮溼。禮記˙曲禮上:「濡肉齒決,乾肉不齒決。」孔穎達˙正義:「濡,濕也。濕軟不可用手擘,故用齒斷決而食之。」 5.含忍。見「濡忍」條。 詞:濡1 r ㄖㄨˊ〕 〔《廣韻》人朱切,平虞,日。〕 1.古水名。 北濡水 源出今 河北省 完縣 西北之 祁河 ,東流與 滱水 易水 等會合入海。《左傳‧昭公七年》:“二月戊午,盟于 上。” 杜預 注:“ 濡水 高陽縣 東北,至 河間 鄚縣 易水 。”2.古水名。即今 河北省 易縣 西北之 北易水 。《漢書‧地理志上》:“ 涿郡 …… 故安 閻鄉 易水 所出,東至 范陽 也。”3.古水名。在今 廣西 荔浦 西北。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灕水》:“ 瀨水 出縣西北 魯山 之東,逕其縣西,與 濡水 合。水出 永豐縣 西北 濡山 ,東南逕其縣西,又東南流,入 荔浦縣 ,注於 瀨溪 。”4.浸漬;沾濕。《易‧夬》:“獨行,遇雨若濡,有慍,無咎。”《禮記‧少儀》:“羞濡魚者進尾;冬右腴,夏右鰭;祭膴。” 陸德明 釋文:“濡,音儒。” 孔穎達 疏:“濡,溼也。” 王安石 《和農具‧薹笠》:“耕有春雨濡,耘有秋陽暴。” 顧景星 《攻魃篇》:“夏杪劇旱乾,涷雨僅濡瓦。”5.滋潤。《詩‧小雅‧皇皇者華》:“我馬維駒,六轡如濡。” 鄭玄 箋:“如濡,言鮮澤也。”6.常喻施受恩澤。 王褒 《四子講德論》:“令百姓遍曉聖德,莫不霑濡。” 歐陽修 《仁宗御飛白記》:“ 仁宗 之德澤涵濡於萬物者,四十餘年。”7.喻恩澤。 柳宗元 《沛國漢原廟銘》:“區宇懷濡,黔黎輯柔。”8.停留,遲緩。參見“ 濡滯 ”。9.尿。《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病方今客腎濡,此所謂‘腎痺’也。” 張守節 正義:“濡,溺也。病方客在腎,欲溺,腎也。” 2 nun ㄋㄨㄢˊ〕 〔《廣韻》乃官切,平寒,泥。〕 水名。今 河北省 灤河 。《漢書‧地理志下》:“ 玄水 東入 濡水 濡水 南入 海陽 。” 顏師古 注:“濡,音乃官反。” 3 〔r ㄦˊ〕 〔《集韻》人之切,平之,日。〕 同“ 1 ”。 謂以汁調和烹煮。《禮記‧內則》:“濡豚包苦實蓼,濡雞醢醬實蓼,濡魚卵醬實蓼,濡鱉醢醬實蓼。” 鄭玄 注:“凡濡,謂亨之以汁和也。” 陸德明 釋文:“濡,音而。”《文選‧宋玉〈招魂〉》:“濡鱉炮羔,有柘漿些。” 王逸 注:“言復以飴蜜濡鱉炮羔,令之爛熟,取諸蔗之汁,以為漿飲也。”按,《楚辭‧招魂》作“胹”。 4 ru ㄖㄡˊ〕 〔《集韻》而由切,平尤,日。〕 見“ 4 ”、“ 4 ”。 5 run ㄖㄨㄢˇ〕 〔《集韻》乳兗切,上獮,日。〕 柔軟;柔弱。《淮南子‧說山訓》:“厲利劍者必以柔砥,擊鐘磬者必以濡木。”參見“ 5 ”。 6 nu ㄋㄨㄛˋ〕 〔《集韻》奴臥切,去過,泥。〕 1.水貌。見《集韻‧去過》。2.通“ ”。黏性的。 真按:翁方綱論孝 君昔失怙恃,形貌無人摹。日夜以哭泣,兒啼聲呱呱。時時向太空,繪影俄有無。自顧轉自驚,何以有髮膚。乾坤浩茫茫,叫絕淚眼枯。真按:孤兒 忽 逢村間叟,仿佛蒼眉鬚。拜揖延至家,諦視信不殊。欵之以酒食,冀得記錙銖。翌日貌諸紙,所記嗟復虛。屢貌屢不似,寤寐以欷歔。一旦竟得之,此腕非操觚。痛 哭置筆拜,此果吾父乎!異哉又一嫗,亦宛遇之塗。天為孝子繪,巧使相逢諸。依依雙遺像,一幅挂于廬。從此能貌人,無弗心手如。真按:翁方綱的畫論 真按:閔貞學畫的過程 嗚呼精誠感,何必筵降巫。真按:翁方綱對迷信的看法 皤皤二老人,日日真倚閭。三醴視漿醷,八珍沃淳母。飯用黍粱穄,芼之蔥芥葅。春秋霜復露,晨昏盤與盂。呼兒侍佐餕,喚婦出中廚。所以別摹此,一堂儼怡愉。兒後孫隨母,子婦獻姑。真按:原作異體.下同.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