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aturday, May 17, 2008

135

說文解字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敘】-7-11 注音一式 ㄒㄩˋ  解釋 1.次第、順序。周禮˙天官˙小宰:以官府之六敘正群吏。淮南子˙本經:四時不失其敘。2.放於正文之前,用以說明全書要點的。同序。如:說文解字敘。3.陳述、說明。如:敘述、面敘。國語˙晉語三:紀言以敘之,述意以導 之。4. 評議授職等級或獎勵勛功。如:銓敘、獎敘。晉書˙卷七十˙應詹傳: 直以舊望登敘。北史˙卷三十九˙薛安都傳:在南以武力見敘,遇宋孝武起江 州,遂以為將。 5. 聚會、話家常。如:小敘一番。6. 安排次序。周禮˙天官˙司書:以周知入出百物,以敘其財,受其幣,使入于職 幣。三國˙魏˙曹植˙社頌:建國承家,莫不修敘。7. 發抒情思。晉˙王羲之˙三月三日蘭亭詩序: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藏\2610_漢語大字典(第二卷)\_001458.jpg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藏\2610_漢語大字典(第二卷)\_001459.jpg   許慎

  敘曰:古者庖犧氏①之王天下也,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庖犧】 注音一式 ㄆㄠˊ ㄒ| 解釋:古代一位皇帝。教民佃漁畜牧,始畫八卦,造書契。因養犧牲以充庖廚,故稱為庖犧。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庖犧畫其始,仲尼翼其終。亦作伏羲。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藏\2456_(大陸版)辭源(修訂本上冊)\_001005.jpg 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②與地之③,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宜】-5-8 注音一式 |ˊ 解釋 1.相安、和順。禮記˙大學: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國人。 2.適當。呂氏春秋˙不苟論˙當賞:主之賞罰爵祿之所加者宜,則親疏遠近賢不肖 ,皆盡其力而以為用矣。3.共享。詩經˙鄭風˙女曰雞鳴:弋言加之,與子宜之。4.合適、相稱。如:動靜皆宜。宋˙蘇軾˙飲湖上初晴雨後詩: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5.應該、應當。如:不宜喧鬧、不宜妄自菲薄。6.大概、似乎。漢書˙卷二十一˙律曆志上:今陰陽不調,宜更曆之過也。7.事宜。禮記˙月令:天子乃與公卿大夫共飭國典,論時令,以待來歲之宜。8.姓。如元代有宜桂可。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藏\2610_漢語大字典(第二卷)\_000920.jpg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藏\2610_漢語大字典(第二卷)\_000921.jpg 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④,以垂憲象⑤。真按:國無!待查!辭亦無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藏\2456_(大陸版)辭源(修訂本上冊)\_001164.jpg 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⑥,真按:此字右半當作糸,而非系.蓋電腦字形已誤,而承訛者也.異:http://140.111.1.40/yitia/fra/fra03175.htm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藏\2613_漢語大字典(第五卷)\_003405.jpg按:二處均非作緐.蓋此字多一右上之撇也,右半當从糸而非系!蓋電腦字形已誤,而承訛者也. 飾偽萌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蹏迒之迹⑦,知分理⑧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⑨。百工以乂⑩,萬品⑪以察,蓋取諸夬⑫。「夬,揚於王庭」⑬,言文者,宣教明化於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祿及下⑭,居德則忌⑮」也。真按:此乃象傳語,而原文無「所」字!

  倉頡之初作書,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倉頡】 注音一式 ㄘㄤ ㄐ|ㄝˊ 注音二式 tsng ji 相似詞 相反詞 解釋 人名。生卒年不詳。相傳為黃帝史官,我國文字的創造者。然文字不可能是一人所獨創,應是先人逐漸積累而成,故倉頡可能是古代整理文字而有名者。漢˙許慎˙說文解字序: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迒之跡,知分理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乂,萬品以察。 蓋依類⑯形,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象】豕-5-12 注音一式 ㄒ|ㄤˋ  解釋 1.動物名。哺乳綱長鼻目。力強,性溫馴。皮厚,毛少,耳大,鼻長圓筒狀,能伸捲 自如,有一對長門牙自口伸出。產於印度、非洲等熱帶地區。現生存者有非洲象與 亞洲象二種,前者凶野難馴,後者則溫馴。俗稱為大象。 2.形狀、樣子、狀態。如:景象、圖象、天象、氣象。3. 法令、法律。國語.齊語:設象以為民紀,式權以相應。4. 易經十翼之一。見象傳條。5. 古代一種執干戈作擊刺狀的舞蹈。詩經˙周頌˙維清˙序:維清,奏象舞也。鄭玄˙箋:象舞,象用兵時刺伐之舞,武王制焉。6. 姓。如秦代有象武。7.相似。通像。唐˙李白˙古風詩五十九首之三:額鼻象五嶽,揚波噴雲雷。 8. 摹擬、效法。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君有君之威儀,其臣畏而愛之,則而象之, 故能有其國家。漢書˙卷三十˙藝文志: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藏\2614_漢語大字典(第六卷)\_003611.JPG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藏\2614_漢語大字典(第六卷)\_003612.JPG 故謂之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文】文-0-4 注音一式 ㄨㄣˊ 解釋 1.線條交錯的圖案、花紋。禮記˙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姦。漢 ˙王充˙論衡˙言毒:蝮蛇多文。 2.文字。如:中文、英文、甲骨文。孟子˙萬章上: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3. 文章。如:撰文、散文。後漢書˙卷八十˙文苑傳下˙禰衡傳:衡攬筆 而作,文無加點,辭采甚麗。4.有關文學方面的才能。如:文武雙全。國語˙周語中:武不可覿,文不可匿。5. 華麗有文采的外表。與質相對。見文質彬彬條。6. 禮節、儀式。如:繁文縟節。論語˙子罕: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7. 法令、典章。國語˙周語上:有不祀則修言,有不享則修文。韋昭˙注:文 ,典法也。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吏士舞文弄法,刻章偽書。8. 現象。如:天文、人文地理。莊子˙應帝王: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地文。9.量詞。古代計算銅幣的單位。如:三文錢、分文不取。儒林外史˙第十三 回:這箱子能值幾文?10. 姓。如宋代有文彥博。11. 二一四部首之一。12.溫和、優雅、不猛烈。如:文雅、斯文、文火。禮記˙文王世子: 是故其成也懌,恭敬而溫文。13. 有文彩的。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衣文衣而舞康樂。14.刺染花紋圖案。如:文身。水滸傳˙第十一回:誰想今日被高俅這賊坑陷了我這一場,文了面,直斷送到這里。ㄨㄣˋ wn(11510 教育部國語辭典【文】文-0-4 注音一式 ㄨㄣˋ 解釋 1.掩飾。如:文過飾非。論語˙子張:小人之過也,必文。2.修飾。如:文飾。荀子˙儒效:小雅之所以為小雅者,取是而文之也。ㄨㄣˊ wn(11500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藏\2611_漢語大字典(第三卷)\_002169.jpg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藏\2611_漢語大字典(第三卷)\_002170.jpg 其後形、聲相益⑰,即謂之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字】子-3-6 注音一式 ㄗˋ 解釋 1.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如:單字、漢字、同義字。2.本名以外另取的別號。如:岳飛字鵬舉。左傳˙隱公八年:諸侯以字為謚,因以為族。後漢書˙卷五十八˙傅燮傳:燮慨然而歎,呼幹小字。3.契約﹑單據。如:字據、空口無憑,立字為證。紅樓夢˙第六十四回:給他十幾兩銀子,寫上一張退婚的字兒。4.發出的字音。如:咬字清楚﹑字正腔圓。5.姓。如漢代有字長孺。6.女子許嫁。如:尚未字人﹑待字閨中。7.撫育。左傳˙昭公十一年:其僚無子,使字敬叔。聊齋志異˙卷十一˙書痴:過八九月,女果舉一男,買媼撫字之。8.愛。書經˙康誥: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左傳˙成公四年:楚雖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藏\2610_漢語大字典(第二卷)\_001010.jpg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藏\2610_漢語大字典(第二卷)\_001011.jpg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⑱也。於竹帛謂之書⑲。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箸】竹-8-14 注音一式 ㄓㄨˋ 解釋 1.筷子。史記˙卷十四˙十二諸侯年表:紂為象箸而箕子唏。紅樓夢˙第七十六回:眾媳婦另行擦桌整果,更杯洗箸,陳設一番。2.標舉。通著。荀子˙王霸:致忠信,箸仁義,足以竭人矣。3. 撰述﹑寫作。通著。後漢書˙卷四十九˙王充傳:箸論衡八十五篇,二十餘萬言。 書者,如⑳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21﹞,改易殊體,封﹝22﹞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23﹞。

136

  《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24﹞先以六書。真按:國無!待查!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藏\2456_(大陸版)辭源(修訂本上冊)\_000217.jpg辭云:參見師氏: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藏\2456_(大陸版)辭源(修訂本上冊)\_000978.jpg 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25﹞,■、■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書成其物,隨體詘﹝26﹞,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詰】言-6-13 注音一式 ㄐ|ㄝˊ 解釋 1.詢問﹑責問。如:反詰﹑盤詰、詰詢。左傳˙僖公十五年:卜徒父筮之,吉:涉河,侯車敗。詰之,對曰:乃大吉也。三敗,必獲晉君。唐˙韓愈˙進學解: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杙為楹。 2.追究﹑查辦。淮南子˙時則:牛馬畜獸有放失者,取之不詰。唐˙聶夷中˙公 子行二首之一:走馬踏殺人,街吏不敢詰。3.明日的﹑次日的。如:詰旦。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戒爾車乘,敬爾君事, 詰朝將見。4. 屈曲不直。文選˙曹操˙苦寒行:羊腸詰屈,車輪為之摧。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藏\2614_漢語大字典(第六卷)\_003961.JPG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藏\2614_漢語大字典(第六卷)\_003962.JPG 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27﹞,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28﹞,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轉注】 注音一式 ㄓㄨㄢˇ ㄓㄨˋ 解釋 1.轉相流注。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漸江水注:江水翼縣轉注,故有東渡西渡焉。2.六書之一。由一形衍化,音近義同,可以輾轉相注。如:考、老諸字。漢˙許慎˙說文解字序: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建類一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首】首-0-9 注音一式 ㄕㄡˇ 解釋 1.頭、腦袋。如:頓首、叩首、昂首闊步、搔首弄姿。 2.領袖、帶頭的人。如:元首、罪魁禍首、群龍無首。3. 開端、開始。如:歲首、篇首。4. 要領。書經˙秦誓:予誓告汝,群言之首。5. 量詞。計算詩、詞、歌曲等的單位。如:一首小詩、兩首歌。6. 方、邊。如:右首、東首、上首。7.二一四部首之一。8.最高的、第一的。如:首次、首富、首席代表。9.開始、最先的。如:首創先例、首當其衝。10.朝向。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傳:北首燕路,而後遣辯士奉咫尺之書。11.出面檢舉告發或自陳罪狀。如:出首、自首。醒世恆言˙卷四˙灌園叟晚逢仙女:我明日就將落花上枝為由,教張到府,首他以妖術惑人。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藏\2615_漢語大字典(第七卷)\_004500.JPG 同意相受﹝29﹞,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30﹞,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事】-7-8 注音一式 ㄕˋ 解釋 1.工作、職務。論語˙子路: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禮 記˙祭法:以死勤事則祀之。 2.人類所作所為及自然界的一切現象﹑活動,都稱為事。如:人事、國事。禮記˙大學: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3. 變故。如:多事之秋、平安無事。4.侍奉。論語˙學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5. 做、為。論語˙顏淵: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6. 插入。通剚。漢書˙卷四十五˙蒯通傳: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於公之腹者,畏秦法也。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藏\2609_漢語大字典(第一卷)\_000023.JPG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藏\2609_漢語大字典(第一卷)\_000024.JPG 令、長是也。及宣王太史籀,真按:周宣王 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至孔子書六經,左丘明述春秋傳,皆以古文,意可得而說。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厥】厂-10-12 注音一式 ㄐㄩㄝˊ 解釋 1.氣悶而暈倒。如:昏厥、暈厥。 2.他的、那個。同其。如:大放厥詞、允執厥中。書經˙禹貢:厥土惟白壤,厥賦惟上上錯,厥田惟中中。文選˙賈誼˙弔屈原賦: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3.於是、才。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左丘失明,厥有國語。4. 之、以。書經˙無逸:自時厥後,立王生則逸。5.語助詞,無義。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斯蓋別詩之原始,命賦之厥初也。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藏\2609_漢語大字典(第一卷)\_000076.JPG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藏\2609_漢語大字典(第一卷)\_000077.JPG

  其後諸侯力政31﹞,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力政】 注音一式 ㄌ|ˋ ㄓㄥˋ 解釋1. 用武力征伐。漢書˙卷二十七˙五行志中之下:天子弱,諸侯力政。或作力征、力正。2.服勞役。禮記˙王制:五十不從力政,六十不與服戎。3.暴政。墨子˙天志上:順天意者義政也,反天意者力政也。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藏\2456_(大陸版)辭源(修訂本上冊)\_000371.jpg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藏\2456_(大陸版)辭源(修訂本上冊)\_000372.jpg 不統於王。惡禮樂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為七國,田■異32﹞,真按:國無!待查! 車涂異軌﹝33﹞,律令異灋﹝34﹞,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35﹞作《倉頡篇》,真按:李斯 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真按:國無!待查! 真按:國無!待查! 真按:國無!待查! 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胡母敬】 注音一式 ㄏㄨˊ ㄇㄨˇ ㄐ|ㄥˋ 解釋: 人名。生卒年不詳。曾任秦朝太史公。作博學篇七章,文字多採史籀篇,然結構略異,稱為秦篆,即後人所稱的小篆。 真按:國無.辭作胡母!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藏\2457_(大陸版)辭源(修訂本下冊)\_002548.JPG教育部國語辭典【胡母敬】 注音一式 ㄏㄨˊ ㄇㄨˇ ㄐ|ㄥˋ 解釋: 人名。生卒年不詳。曾任秦朝太史公。作博學篇七章,文字多採史籀篇,然結構略異,稱為秦篆,即後人所稱的小篆。 皆取史大篆﹝36﹞,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籀】竹-13-19 注音一式 ㄓㄡˋ 解釋 見籀文條。誦讀。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學僮十七已上始試,諷籀書九千字乃得為吏。 或頗省改,所謂小篆﹝37﹞者也。是時,秦燒滅經書,滌除舊典,大發吏卒,興戍役,官獄職務真按:國無.異:http://140.111.1.40/yitia/fra/fra03175.htm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藏\2613_漢語大字典(第五卷)\_003405.jpg按:二處均非作緐.蓋此字多一右上之撇也,右半當从糸而非系!蓋電腦字形已誤,而承訛者也.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