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hursday, February 7, 2008

516

   伯恭刻予所摹漢延熹崋嶽廟碑賦此代跋以下己亥真按:真按:翁方綱與陳崇本 翁方綱的金石學

陳子刻此蓋有由,真按:陳崇本 前後嗜古皆真按:原作異體.餘同. 真按:陳崇本 真按:以陳崇本同宋犖皆商邱人也. 商邱之本不可見,手追目想二十秋。陰所藏或疑是,真按:下文有作華! 異哉我忽瞻雙鈎。冬心先生大滌住,金壽門所摹。真按:金農 何以得見梁園收?安知非出鼠腊假,在二本鍼石投。真按:竒 一百五處玉合,真按:國:璺  部首 玉 部首外筆畫 14 總筆畫 19 注音一式 ㄨㄣˋ 陶瓷、玉、玻璃等器物上的裂痕。漢˙揚雄˙方言˙卷六:「器破而未離謂之璺。」 詞:璺1 wn ㄨㄣˋ〕 〔《廣韻》亡運切,去問,微。〕 裂紋。《方言》第六:“器破而未離謂之璺。” 段成式 《酉陽雜俎‧物异》:“其父一日飲茗……食頃,爆破,一無所見,茶碗如舊,但有微璺耳。” 徐弘祖《徐霞客游記‧游雁宕山日記後》:“寺後一峰獨聳,中裂一璺,上透其頂,是名 靈峰洞 。” 【璺拆】裂紋。 宋應星 《天工開物‧法具》:“此三木(樟、檀、杞)者脈理循環結長……而兩頭無璺拆之患,他木有縱紋者不可為也。” 八萬月戶凹丸修。崋陰本闕譬微真按:國:朒  部首 月 部首外筆畫 6 總筆畫 10 注音一式 ㄋㄩˋ 1. 農曆月初月亮在東方出現的情形。文選˙謝莊˙月賦:「朒朓警闕,朏魄示沖。」唐˙盧肇˙海潮賦˙序:「其朒其朓,則潮亦隨之。」 2. 不足、欠缺。九章算術˙卷七「盈不足」句下劉徽˙注:「盈者謂之朓,不足者謂之朒。」鏡花緣˙第七十六回:「此是盈朒算法,極其容易。」 3. 畏縮、不伸。如:「肭縮」。漢書˙卷二十七˙五行志下之下:「王侯縮朒不任事,臣下弛縱,故月行遲也。」 4.扭傷、折傷。水滸傳˙第四十二回:「有幾個攧翻了的,也有閃朒腿的,扒得起來奔命。」 ○真按:尚未用系統字也. 詞:朒1 n ㄋㄩˋ〕 〔《廣韻》女六切,入屋,娘。〕 亦作“ 2 ” 1.農曆月朔月見於東方。《說文‧月部》:“朒,朔而月見東方謂之縮朒。” 王筠 句讀:“《初學記》引《漢書》曰:‘朔而月見東方謂之朒,亦謂之仄慝。’” 盧肇 《〈海潮賦〉序》:“其朒其朓,則潮亦隨之。” 王明清 《揮麈錄》卷四:“是故隨日而應月,依陰而附陽,盈於朔望,消於朏,魄於上下弦,息於輝朒,故潮有大小焉。”2.泛指舊曆月初的月光。3.退縮。《尚書大傳》卷三“朔而月見東方謂之側匿” 鄭玄 注“側匿猶縮縮,行遲貌” 陳壽祺 輯校:“側匿猶縮縮,當作猶縮朒。” 朱駿聲 《說文通訓定聲》引《洪範五行傳》注作“朒,行遲貌。” 李石 《續博物志》卷一:“﹝月﹞朔而見東方謂之朒,亦謂之側匿……朒,縮遲。” 倪元璐 《江西丁卯鄉試策問》:“黷以取酬,朒而不任。”4.虧缺,不足。《九章算術》卷七“盈不足” 三國 劉徽 注:“按盈者謂之朓,不足者謂之朒。” 梁啟超 《新民說》十四:“如是彼盈一度,則我朒一度。”5.扭,折傷。《水滸傳》第四二回:“有幾個顛翻了的,也有閃朒腿的,爬得起來,奔命走出廟門。” 前脇後尾纖纖留。尚煩前人屢驚怪,欲於漢隸矜最優。商邱本拓想更早,波法必極豐而遒。漢隸於斯特小變,遒其剛也豐其柔。真按:翁方綱的書學-隸書 中郎蹟自石經外,真按:蔡邕 劉熊最著不可求。夏承州輔幾摹勒,真按:國無.詞無. 吾於石窮冥搜。真按:即前夏承州輔也.○國:夏  部首   部首外筆畫 7 總筆畫 10 注音一式  ㄐ|ㄚˇ 見「夏楚」條。 ㄒ|ㄚˋ si(06913 夏  部首   部首外筆畫 7 總筆畫 10 注音一式  ㄒ|ㄚˋ 1. 一年四季中的第二季。農曆指立夏至立秋的時期。一般而言氣溫較熱,若以北半球氣候而論,大概指從五月或六月至八月或九月的期間。如:「炎夏」、「盛夏」。 2.泛指中國。如:「華夏」。書經˙舜典:「蠻夷猾夏。」 3.五彩的顏色。周禮˙天官˙染人:「秋染夏。」鄭玄˙注:「染夏者,染五色。」 4.高大的房屋。通「廈」。楚辭˙王˙九懷˙陶壅:「息陽城兮廣夏,衰色罔兮中怠。」 5.朝代名。見「夏朝」條。 6.姓。如漢代有夏牟。 7.高大。詩經˙秦風˙權輿:「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無餘。」 ㄐ|ㄚˇ ji(05517 詞:夏1 xi ㄒ〡ㄚˋ〕 〔《廣韻》胡雅切,上馬,匣。〕 1.大。《方言》第一:“自 而西, 之間,凡物之壯大者而愛偉之,謂之夏。” 李漁 《閑情偶寄‧種植‧槐榆》:“人謂夏者大也,非時之所謂夏也。予曰:古人以廈為大者,非無取義。夏日之屋,非大不涼,與三時有別,故名廈為屋。訓夏以大,予特未之詳耳。”參見“ 夏屋 ”。2.大屋;大殿。《楚辭‧九章‧哀郢》:“曾不知夏之為丘兮,孰兩東門之可蕪。” 王逸 注:“夏,大殿也。”《文選‧〈楚辭‧招魂〉》:“冬有穾夏,夏室寒些。” 李善 注:“夏,大屋也。”3.五色。《周禮‧天官‧染人》:“染人掌染絲帛,凡染,春暴練,夏纁玄,秋染夏,冬獻功。” 鄭玄 注:“染夏者,染五色。” 葉適 《送周明叔王成叟並上昌甫仲止二兄》詩:“琢琱而佩環,染夏為裳衣。”4.古代 民族自稱,也稱華夏、諸夏。《書‧舜典》:“蠻夷猾夏,寇賊姦宄。” 傳:“夏,華夏。”《左傳‧定公十年》:“裔不謀夏,夷不亂華。”《文選‧班固〈幽通賦〉》:“皇十紀而鴻漸兮,有羽儀於上京, 滔天而泯夏兮,考遘愍以行謠。” 李善 注:“夏,諸夏也。”5.指中夏,中原地區。 韓愈 《集賢院校理石君墓志銘》:“其先姓 烏石蘭 ,九代祖 ,始從 拓跋氏 入夏,居 南。” 馬通伯 校注:“夏,謂中夏也。”6. 樂名。《禮記‧樂記》:“故天子之為樂也,以賞諸侯之有德者也……《大章》,章之也;《咸池》,備矣;《韶》,繼也;《夏》,大也; 之樂盡矣。” 鄭玄 注:“《夏》, 樂名也。言 能大 之德。”7.泛指大樂歌。《詩‧周頌‧思文》:“貽我來牟,帝命率育,無此疆爾界,陳常于時夏。”《詩‧周頌‧時邁》:“我求懿德,肆于時夏,允王保之。” 鄭玄 箋:“夏,大也……樂歌大者稱夏。”8.舞名。文舞。《穀梁傳‧隱公五年》:“始初也, 穀梁子 曰:‘舞夏,天子八佾,諸公六佾,諸侯四佾。’” 范宁 注:“夏,大也;大謂大雉;大雉,翟雉。佾之言列,八人為列,又有八列,八八六十四並執翟雉之羽而舞也。” 楊士勛 疏:“注:獨奏文舞。釋曰:‘禮有文舞,有武舞。文舞者,羽籥是也。’”《孔子家語‧論禮》:“兩軍相見……揖讓而升堂,升堂而樂闋,下管《象舞》,《夏籥》序興。” 王肅 注:“夏,文舞也。”9.水名。 夏水 。傳說此水冬竭夏流,故名。故道從 湖北省 沙市 東南分 長江 水東出,流經今 監利縣 北,折東北至 沔陽縣 治附近入 漢水 。《楚辭‧九章‧哀郢》:“去故鄉而就遠兮,遵 以流亡。”《楚辭‧九章‧哀郢》:“惟 路之遼遠兮, 之不可涉。”10.水名。 漢水 的別稱。《左傳‧昭公十三年》:“王沿 ,將欲入 。” 杜預 注:“ 別名。順流為沿,順 漢水 南至 。”11.佛教語。僧徒稱年為夏。 慧琳 《一切經音義》卷五九:“《爾雅》注云:‘一終名歲。’又‘取歲星行一次也。’ 曰歲, 曰祀, 曰年, 唐虞 曰載,皆據一終為名,今比丘或言臘,或云夏,言兩同其事也。一終之義。”12.朝代名,即 夏后氏 。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相傳為 所創立的奴隸制國家。建都 安邑 (今 山西省 夏縣 北)。13.封建割據政權或農民起義政權稱號。 東晉 末,公元407年, 匈奴 貴族 赫連勃勃 稱天王大單于,國號 。也稱 大夏 。建都 統萬 城(今 陝西省 橫山 西北)。14.封建割據政權或農民起義政權稱號。 末農民起義領袖 竇建德 於公元618年自立為王,國號 。初建都 樂壽 (今 河北省 獻縣 ),次年遷 洛州 (今 河北省 永年 東南)。15.封建割據政權或農民起義政權稱號。 北宋 仁宗 時, 党項羌 貴族 趙元昊 所建。史稱 西夏 ,亦簡稱 。建都 興慶 (今 寧夏回族自治區 銀川市 東南)。16.封建割據政權或農民起義政權稱號。 明玉珍 所建。都 重慶 17.姓。 2 xi ㄒ〡ㄚˋ〕 〔《廣韻》胡駕切,去禡,匣。〕 夏季。四季的第二季。陰曆四月至六月。《書‧洪範》:“日月之行,則有冬有夏。” 韓愈 《送孟東野序》:“以鳥鳴春,以雷鳴夏,以蟲鳴秋,以風鳴冬。”《紅樓夢》第七十回:“展眼已是夏末秋初。” 3 ji ㄐ〡ㄚˇ〕 〔《集韻》舉下切,上馬,見。〕 木名。亦作“ ”、“ ”。參見“ 3 ”。 頗信中郎法不遠,無若此本神相謀。書評豈必黨徐浩,圖經要異題鍾繇。真按:翁方綱的書學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方法論 故從兩本證一是,瘦肥增減得巧偷。參以七經尚書法,雁行苗裔風悠悠。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方法論 碑後作圖寸縮尺,近刻欲傲褚與牛。昨者中丞嶽祠葺,真按:畢沅-事見前! 紙本摹寄煩置真按:原作異體.左下从山. 私心終擬自市石,喬嶽精靈非易酬。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收藏 陳子浩蕩生感激,真按:陳崇本 手磨萬墨工來鳩。伯恭有萬墨齋。盡刻前賢跋讚詠,十日據案精挍讐。真按:陳崇本的收藏 真按:陳崇本的金石學 未知西陂鑒賞日,真按:宋犖 賓朋之樂有此不?真按:宋犖的金石學 西陂一本儻在世,深夜光氣騰蛟虬。必驚鄰家聒村巷,陳子力購寧肯休?爾時再借華陰本,對案寶鼎歊雲浮。然後踐我市石願,陝本陳本鼎足儔。金精元氣射東海,蓮池下視沫一漚。更窮石泥銀牒紀,鈎梯字勒神所遊。莫輕界文續隸續,神之式之同咨疇。松風吹拂墨花舞,寒具不怕桓元油。真按:國無.詞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