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aturday, February 2, 2008

1461

,因而此次纂辦《一統志》,竟將伊姓氏里居概從刪削,殊屬非是。張照不知朕辦理其案之公衷,而反挾私怨 悵,誠非大臣公忠體國、精白一心之道。然其文采風流,實不愧其鄉賢董其昌,卽董其昌亦豈純全之正人君子哉!使竟不登志乘,傳示藝林,致一代文人學士,不數 十年竟歸泯沒可乎!況從前張照之獲罪,因疑為鄂爾泰傾陷,其獄中怨憤之詞,亦大都指摘鄂爾泰者居多。蓋鄂爾泰欲致伊於死地,朕若聽信其言,張照豈獲生全? 彼蓋不知朕非信讒之主,而鄂爾泰又豈能讒張照之人?卽如朕初政時,戶部尚書缺出,果毅親王保薦右侍郎托時,朕以海望乃左侍郎,資俸既深,皇考眷注亦優,特 予擢用。夫鄂爾泰之力,必不能過於果親王。果親王尚不能薦用一尚書,豈鄂爾泰能搆一尚書致死耶?嗣念張照究係可用之材,因出之囹圄,不數年間由內閣學士洊 擢刑部尚書,供奉內廷,是朕之待張照,終始成全,原不以一眚之微,終使擯棄,可謂極儒臣之榮遇。卽將來國史中亦當令載筆之臣,將伊事蹟詳晰編入,何此時纂 辦《〔一〕統志》轉佚其名耶?總之,張照雖不得謂醇儒,而其資學明敏,書法精工,實為海內所共推重,瑕瑜不掩,公論自在。所有此次進呈之《一統志》,即將 張照官秩、出處、事蹟一併載入。其各省志書或有似此者,纂修諸臣皆宜查明,奏聞補入。並通諭中外知之。欽此。

1462

  (軍機處上諭檔)

  八四五 弘曆御文淵閣賜四庫全書總裁等官宴並賞賚有差真按:以其文內云上御,便譯題為弘曆御,實在也不倫.題為上御即可.由此直呼乾隆名諱,亦知為今人編者所題名矣(見凡例). 今大陸中國人每喜直呼古代帝王者,尤其明君亦不例外.噫,想而今兩岸,誰有古時帝王風光,可慚愧而已.民主勝于封建,猶待這些自是者表現呀.民國九十六年 了,而今中國安在哉爾.大陸搞文革,台灣講去中,反倒是外族滿人,別傳倭人,尤較此自詡為炎黃者而愛為炎黃也.斯亦愚所慨嘆日人入主失之交臂者也.或許另 一滿清,也較漢中強.看漢人執政于中國者,大抵至明已腐敗至極.而今民國以來,觀之,愈信夫漢人之不足為中國矣.又胡不以東倭北滿以為中國乎爾.可慨也 夫.況尤有媚于倭者.初吾不之屑,後細忖之,雖不至于媚然從俗,亦頗有以然之者而已矣,豈其一媚外輕薄然哉.自有其深諦焉爾.

    乾隆四十七年二月初二日

  上御文淵閣,賜四庫全書總裁、總閱、總纂、總校、分校、提調、校理、檢閱等官宴,並賞賚有差。

  (起居注冊)

  八四六 軍機大臣等奏遵旨擬賞四庫全書議敘人員及未經引見名單片(附單)

  乾隆四十七年二月初二日

  臣等遵旨擬賞四庫全書議敘一、二等人員名單,並將未經引見議敘人員另單一併進呈,恭候欽定。謹奏。

1463

  附單

  擬賞議敍人員名單

  一等二十八員:

  少卿孫士毅,侍讀學士富炎泰,侍讀德昌、瑞保,贊善韋謙恆,編修百齡、陳崇本、吳裕德、吳省蘭、李 堯棟、李鎔、吳典、汪學金、許兆椿、于鼎、俞大猷、周興岱、彭元珫,檢討王坦修,郎中董椿,以上二十員,每員八絲大緞二疋、硯一方、筆一匣、墨刻一本、如 意一柄、墨一匣、絹箋十張。

  主事門應兆,中書王慶長、李荃、李斯咏、田起莘、吳應霞,助教胡予襄,筆帖式楚維寧。以上八員,每員五絲大緞二疋、硯一方、筆一匣、墨一匣、絹箋十張。

  二等四十二員:

  侍讀張燾,候補洗馬劉權之,中允莊承籛,贊善季學錦,御史蕭際韶,編修邵晉涵、王增、吳鼎雯、范衷、王春煦、陳萬青、裴謙、嚴福、周原轅真按:疑當作周厚轅.厚、厚,形近而誤.孫希旦、章宗瀛、勵守謙、羅修源、曹錫齡、朱攸、邱庭漋、錢樾、祥慶、周永年,檢討五泰、運昌、蘇青鰲、劉校之、左周,員外馮培,主事蔣謝庭,五官靈臺郎陳際新。以上三十二員,每員墨刻一本、如意一柄、八絲大緞一疋、硯一方、

1464

筆一匣、墨一匣、絹箋十張。

  主事王璸、牛稔文,中書宋鎔、張塤、杜兆基、秦瀛,助敎陳木、汪錫魁、周鋐,學正常循。以上十員,每員墨刻一本、如意一柄、五絲大緞一疋、硯一方、筆一匣、墨一匣、絹箋十張。

  擬賞議敍未經引見人員名單:

  內閣學士紀昀,光祿寺卿陸錫熊,少詹事陸費墀,司業曹錫寶,中允銜王燕緒,檢討何思鈞,庶吉士倉聖脈。以上七員,每員墨刻一本、如意一柄、八絲大緞二疋、硯一方、筆一匣、墨一匣、絹箋十張。

(軍機處上諭檔)

八四七 軍機大臣為查明《古今說海》內人物等事交四庫館總纂片

  乾隆四十七年二月初七日

 交四庫館總纂:

 現在進呈明神宗以後書內,陸楫所著《古今說海》一部,一百三卷內「端平甲午七月八日」一則,有亡金人手抄詩,內載李國棟、梁仲經、史舜元係屬何人?所云「哀王旦」者又係何人?

1465

其爵里事實俱逐一查明。又稱「於《感懷篇》著其無父子之道,於《哀遼東》、《哀王且》著其敗亡之迹,以 見天道之好還」,俱何所指?再,所云《暌車志》、《話腴》,究係何人所著,何以不著姓名?殊未明晰。其通部體例,所引各書,均注撰人名氏。再查《北征 錄》,係何人所撰?并將提要取閱,以便覆奏。

  再,此後訛錯字句,黃簽黏貼下方,如有違礙刪改之處,將黃簽黏貼上方,俾一覽了然,方妥。

(軍機處上諭檔)

八四八 軍機大臣和珅等奏遵旨將張照事蹟補入《松江府志》並《一統志》纂辦情形摺

  乾隆四十七年二月十七日*

  臣和珅、臣曹文埴謹奏:竊臣等纂辦《一統志》,欽奉諭旨:將原任刑部尚書張照事蹟補入《松江府志》,其各省志書內有似此者,並令纂修諸臣查明奏聞補入。欽此。仰見我皇上獎勵儒林、善善從長之至意。

1466

  伏查《一統志》自乾隆二十九年開館以來,已閱一十九年,陸續進過十五省共二百八十餘卷,尚有江蘇、 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及外藩一門。臣等現在督率總纂‧編修吳省蘭等上緊趲辦,約計乾隆四十九年可以全數完竣。臣等檢查從前進過各省志書,節年以來,不特人 物事實逐漸加增,卽疆域建置、戶口滋生、職官學校之裁改添設,前後多有不同。且如直隸、山東、山西諸省,以成書在前,恭遇近年來我皇上省方問俗,行慶盛 典,尚未恭載。向來館例纂辦各書,皆俟全部完竣再行畫一辦理,另繕正本進呈。但《一統志》卷帙既繁,門類亦夥,若俟全書告成始行增改,未免有稽時日。現在 奉旨:將各省人物事蹟查明補入。臣等擬分列條款,一併行文各省,自乾隆二十九年至四十六年,凡添設裁併之府廳州縣及戶口職官,有新編新改之處,概令詳悉造 冊。直隸、山東、山西、河南限文到半年以內,江南、浙江、江西、湖廣、陝西限文到八箇月以內,甘肅、福建、兩廣、四川、雲南、貴州限文到一年以內,俱詳晰 造冊送館,交與原派總纂‧編修吳省蘭悉心補輯,畫一辦理。臣等仍再加覆核,每辦完一省,繕寫正本呈進,上緊趲辦,則全書告成時,便可寫入四庫全書。至盛京 為豐鎬始基,直隸、山東、江蘇、浙江五省,各有河工海塘要務,皆廑聖心眷注,清蹕時巡,應於成書時,再辦畫一,庶不致或有掛漏。其人物一門,原定凡例時 議,以曾經入祀賢良、名宦、鄉賢諸祠者,始准登載。臣等擬再加採錄

1467

,凡潛德幽光足資矜式及學問事蹟與張照相似者,夾簽聲明,恭候欽定。若文望可稱,而品詣卑瑣,或始終易 轍,甚至誖瞀負恩,如沈德潛之流,仍不予載入,亦附簽聲明,庶於蒐採之中,仍寓甄別之意。至辦理改補纂輯畫一事宜,頭緒繁多,應仍責成總摹‧編修吳省蘭詳 細核辦,但限期較緊,擬添派編修汪如藻、修撰戴衢亨協同纂輯,以冀剋期集事,臻於完備。至現在未經進呈各卷,仍令各纂修等按卯輪進,不得逾限。

  所有臣等酌辦各緣由,謹恭摺具奏,伏乞皇上睿鑒訓示。謹奏。

  乾隆四十七年二月十七日奉旨:知道了,欽此。

  (軍機處錄副奏摺)

  八四九 軍機大臣奏請旨將承辦《通鑑長編》未行敬避廟諱各員交部議處片

    乾隆四十七年二月十九日

  昨發下《通鑑長編》內,於廟諱僅缺一筆,不行敬謹全避,分校官未經看出改正,實屬錯誤。查開館之始,經總裁‧原任尚書王際華發有刊刻條例一張,內稱:凡遇廟諱、御名本字,偏傍全寫者,俱敬謹缺筆。該分校等拘泥館例,凡所校之書,向俱照此辦理。伏思遇有廟諱、御名

1468

,上一字自當缺筆,下一字理應敬避,該分校等仍拘刊行條式,並未請示總裁,率聽照例繕錄,不行改正,究屬不合。

  相應請旨將承辦之員交部議處。但現在辦竣之第一分全書內,有無似此不行全避字樣,應一體查明挖改,並請交各總裁轉飭分校各官,嗣後遇有廟諱上一字仍照例缺筆外,下一字即敬謹全避,以昭畫一。謹奏。

(軍機處上諭檔)

八五○ 軍機大臣奏查明上年十至十二月所進書籍錯誤次數請將總裁等交部察議片

  乾隆四十七年二月二十日

  查四庫全書館進過書籍前經奉旨:將指出錯誤記過之處,每三月查核一次,其總裁錯至三次,分校、覆校 錯至兩次者,均著交部察議,其餘未及次數者,著加恩寬免,毋庸於下次積算。欽此。又奉旨:現已添設總校,其總裁等不過從中抽閱,伊等所閱之書既少,則處分 不應仍照向例。嗣後書內每錯一次,即將簽貼之總裁交部察議。欽此。又奉旨:此後書內錯誤,

1469

總裁、總校記過一次者,分校著記過二次。欽此。又總校張能照等檢閱書籍較多,前經奏明,請照三次議處之例辦理,奉旨允行。又奉旨:阿桂、和珅派閱書籍內簽出錯誤之處,一併照例議處。欽此。欽遵。各在案。

  上年九月以前所進書籍錯誤次數,業經按季查核。所有上年十月起至十二月止,進過全書六次、《永樂大 典》一次,臣等詳加查核,除分校記過七十八次之陳墉,記過六十六次之沈清藻,記過四十八次之陳文樞,記過四十六次之宋枋遠、胡士震,記過二十八次之翁樹 棠,記過二十八次之盧遂,記過十次之高中,記過十次之吳錫麟,記過二次之王嘉曾,已經病故,毋庸議外,查總裁嵇璜記過九次,蔡新、沈初各記過一次,董誥記 過四次,曹文埴記過七次;總閱德保記過三次,達椿、莊存與、尹壯圖、李綬各記過二次,周煌、錢載各記過五次,錢士雲記過一次,汪永錫記過六次,竇光鼐記過 四次,倪承寬記過三次;提調吳裕德記過三十一次;總校王燕緒記過二百八十六次,朱鈐記過一百三十一次,何思鈞記過一百二十四次,倉聖脈記過八十九次,楊懋 珩記過四十四次,繆琪記過三十四次;分校陸湘記過九十八次,勵守謙記過九十二次,陳昌齊記過八十八次,劉源溥記過四十次,俞大猷記過二十九次,于鼎記過二 十八次,莊承籛、范衷各記過二十六次,蘇青鰲記過二十三次,繆晉、吳省蘭各記過二十二次,李斯咏、蔡必昌、石鴻翥各記過二十次

1470

,吳鼎雯記過十八次,王增、卜維吉各記過十六次,平恕、曹錫齡、羅萬選、錢世錫、溫常綬、許兆椿各記過 十四次,戴衢亨、汪鏞、雷純、金光悌、張慎和、莊通敏各記過十二次,郭祚熾、汪錫魁、范鏊、牛稔文、嚴福、潘曾起、邵晉涵各記過十次,王鍾泰、朱攸、張虎 拜、常循、閔惇大各記過八次,王春煦、汪如洋、潘庭筠、袁文邵、甄松年、邱桂山、汪日贊、王璸、胡予襄、戴聯奎各記過六次,吳錫麒、李荃、汪■、潘奕雋、 孫球、張燾、秦瀛、孫溶、葉菼、王汝嘉、陳木、馮敏昌、康儀鈞、劉圖南、季學錦、周鋐各記過四次,鄒奕孝、周興岱、羅修源、徐立綱、鄒炳泰、王學海、王允 中、裴謙、田尹衡、李鎔、章宗瀛、吳紹昱、朱炘、盛惇崇、施培應、秦泉、徐步雲、范來宗、張曾炳、胡敏、孫希旦、葉蘭、沈鳳輝各記過二次。應交吏部、都察 院照例分別察議。謹奏。

  (軍機處上諭檔)

八五一 全書處彙核上年十至十二月全書內繕寫訛錯並總裁等記過次數清單

  乾隆四十七年二月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