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
除一面將高■并書籍衣物委員解赴九門提督衙門收審,一面飛咨直隸督臣轉飭地方官,查起高稝、高■家《雪聲軒詩集》刊板,有無違礙字跡就近辦理外,所有臣准咨拏獲高■押解緣由,臣謹會同撫臣薩載,恭摺奏聞,並開具書籍衣物清單,恭呈御覽,伏乞皇上睿鑒。
再,查已革松太道李奉瀚,雖曾派委各工防汛,但既經會見高■,不卽究問稟報,咎有難辭,相應附參,聽候部議。至高■之妻妾子女,現准撫臣札會,並據按察使龍承祖稟,已經拏獲搜查,,並無《徧行堂集》,亦無別項悖謬違礙字跡,現亦委員起解,會摺奏報。合併陳明。謹奏。
硃批:該部知道。
(宮中硃批奏摺)
三○五 盛京將軍弘晌等奏查出函可語錄碑記字蹟及支派承襲人摺
乾隆四十年十一月十一日
奴才弘晌、富察善謹奏,為遵旨查明覆奏事。
乾隆四十年閏十月二十九日,接准軍機處寄字內開,閏十月二十三日奉上諭:朕檢閱各省呈繳應燬書籍
472
, 內有《千山和尚詩本》。語多狂悖,自應查繳銷燬。查千山名函可,廣東博羅人,故又稱為博羅剩人。後因 獲罪發遣瀋陽。函可既刻有詩集,恐無識之徒目為緇流高品,並恐瀋陽地方,或奉以開山祖席,於世道人心甚有關係。著弘晌、富察善卽速確查,從前函可在瀋陽 時,曾否佔住寺廟,有無支派流傳,承襲香火及有無碑刻字蹟留存,逐一查明,據實覆奏。將此由三百里傳諭知之。欽此。
奴才等欽奉諭旨,隨查《盛京通志》,內開:千山和尚名函可,字祖心,別號剩人。來至瀋陽,自普濟歷 廣慈、大安、永寧、慈航、接引、向陽等寺,故後於遼陽之千山雙峯寺建有小塔。等語。奴才等遵卽先於省城各寺廟嚴密搜查,獲得《函可語錄》,內有詩句。其 《剩和尚語錄》刻板,註存遼東香巖寺,《普濟剩和尚語錄》刻板,註存都京西長安街雙塔寺、三元菴等語。奴才等即馳赴遼陽千山各寺廟查勘,均已殘破不整,並 無承襲函可支派僧人。惟雙峯寺查有函可碑塔並語錄、詩句、手錄戒儀字蹟,承襲函可支派僧人法貞、默慧、默兆、默群、默喜、契寬、契先、契和等。奴才等當卽 細察伊等情形,實皆愚蠢,均屬務農山僧。恐其另有支派流傳,以及皈依僧眾收徒聚會情事,覆加密訪居民鄉保人等,僉稱並無前項情事。奴才等又赴香巖寺搜查所 存《剩和尚語錄》刻板,無從起獲,嚴加訊究,實因年久,遺失無存。
473
奴才等伏查函可係獲罪發遣之犯,膽敢放蕩詩詞,肆意狂悖,殊與世道人心大有關係。現在承襲伊支派僧 人法貞等,雖委係務農山僧,若不卽令還俗,惟恐日後出有不肖僧徒,假借名色,轉相糾結,招徒聚會,以致煽惑滋事,關係非淺。應請將法貞等先令還俗,並將雙 峯寺所建碑塔,盡行拆毀;《盛京通志》內所載函可事蹟,逐一刪除;其存三元菴之語錄刻板,請勅在京該管衙門查起銷燬。奴才等仍嚴飭奉省旗民地方官,在於所 屬各寺廟內,留心嚴密查訪,如有函可語錄、詩句、字蹟以及支派承襲之人,俱照奴才等現在奏請辦理,以杜其漸。
除將查出《函可語錄》、戒儀並碑記、詩句抄錄包封進呈御覽外,合將奴才等遵旨查辦緣由,據實恭摺覆奏。是否有當?伏祈皇上睿鑒。謹奏。
硃批:知道了。
(宮中硃批奏摺)
三○六 諭內閣《學易集》等有青詞一體跡涉異端抄本姑存刊刻從刪
乾隆四十年十一月十六日
乾隆四十年十一月十六日,內閣奉上諭:
474
據四庫全書館總裁將所輯《永樂大典》散片各書進呈,朕詳加披閱,內宋劉跂《學易集》十二卷,擬請刊 刻。其中有青詞一體,乃道流祈禱之章,非斯文正軌。前因題《胡宿集》,見其有道曉(院)青詞、教坊致語之類,命刪去刊行,而抄本仍存其舊。今劉跂所作,則 因服藥交年瑣事,用青詞致告,尤為不經。雖抄本不妨始(姑)存,刊刻必不可也。蓋青詞跡涉異端,不特周、程、張、朱諸儒所必不肯為,卽韓、楊、歐、蘇諸大 家,亦正集所未見。若韓愈之送窮文、柳宗元之乞巧文,此乃假托神靈,游戲翰墨,不過借以喻言,並非實有其事,偶一為之,固屬無害。又如時文為舉業所習,自 前明以來,通人擅長者甚多,然亦只可聽其另集專行,不宜並登文集,況青詞之尤乖典故者乎?再所進書內,有擬請抄錄之王質《靈山集》。內如《論和戰守疏》及 《上宋孝宗書》諸篇,詞音剴切,頗當事理,竟宜付之剞劂,但其中亦有青詞一種,並當一律從刪。此二書著交該總裁等重加釐訂,分別削存,用昭評騭之允。
至現在纂輯四庫全書,部帙計盈數萬,所採詩文別集既多,自不能必其通體完善,或大端可取,原不妨棄 瑕錄瑜。如宋《穆脩集》,有《摻帳記》,語多稱頌,謬於是非大義,在所必刪,而全集或錄存,亦不必因此以廢彼。惟當於提要內闡明其故,使去取之義曉然。諸 凡相類者,均可照此辦理。該總裁等務須詳慎决擇,使羣言悉歸雅正,副朕鑑古斥邪之意。欽此。
475
(軍機處上諭檔)
三○七 兩廣總督李侍堯等奏遵旨查辦《皇明實紀》《徧行堂集》並椎碎澹歸碑石摺
乾隆四十年十一月十六日
大學士‧仍管兩廣總督‧昭信伯臣李侍堯、廣東巡撫臣德保跪奏,為欽奉諭旨,委員查辦,恭摺覆奏事。
竊臣等於乾隆四十年十一月初六日接准軍機處大學士舒赫德、于敏中字寄,乾隆四十年閏十月十八日奉上 諭:朕昨檢閱各省呈繳應燬書籍,內有僧澹歸所著《徧行堂集》,係韶州府知府高綱為之製序,兼為募資刊行。因查澹歸俗名金堡,明末進士,曾任知縣,復為桂王 朱由榔給事中,當時稱為五虎之一,後乃托跡緇流,藉以苟活。其人本不足齒,而所著詩文中多悖謬字句,自應銷燬。高綱身為漢軍,且係高其佩之子,世受國恩, 乃見此等悖逆之書,恬不為怪,轉為製序募刻,其心實不可問。使其人尚在,必當立置重典。因令查閱其家收存各種書籍。今於高綱之子高秉家,查有陳建所著《皇 明實紀》一書,語多悖謬。其書板自必尚在粵東
476
, 著傳諭李侍堯等卽速查明此書板片,及所有刊印之本,一併奏繳。又查出《喜逢春傳奇》一本,亦有不法字 句,係江寧清笑生所撰。曲本既經刊布,外間必尚有流傳,該督撫等從前未經辦及,想因曲本蒐輯不到耳。著一併傳諭高晉、薩載,於江寧、蘇州兩處查明所有刷印 紙本及板片,槩行呈繳。高綱為澹歸作序,朕於無意中閱及,可見天理難容,自然敗露。其子高秉收藏應燬之書,卽或前此未經寓目,近年來查辦遺書,屢經降旨宣 諭,凡繳出者槩不究其已往,今高秉仍然匿不呈繳,自有應得之罪,已交刑部審辦。此專因高綱為八旗大臣子孫,其家藏有應燬之書,不可不示懲儆。至陳建在明天 啟間,卽清笑生似亦明末時人,其兩家卽有子孫,均可不必深究。設或民間尚有藏者,但經獻出,均可免罪。將此由四百里一併諭令知之。欽此。
又准字寄,乾隆四十年閏十月十九日奉上諭:昨因高秉家內查出《皇明實紀》一書,內多悖逆字句,應行 銷燬。其書係東莞人陳建所著,已諭令該督等細查,所有刷印之本及刻板一并奏繳。是書又名《皇明通紀》,恐刻板或有兩副,應一併查明繳進。至僧澹歸《徧行堂 集》,語多悖謬,必應燬棄,卽其餘墨跡墨刻,亦不應存。著李侍堯等逐一查明繳進,并將澹歸所有碑石,亦卽派誠妥大員前往椎碎推仆,不使復留於世間。又聞丹 霞山寺係澹歸始闢,而無識僧徒竟目為開山之祖
477
, 謬種流傳,實為未便。但寺宇成造多年,毋庸折廢,著李侍堯等卽速詳悉查明,將其寺作為十方常住,削去 澹歸開山名目,官為選擇僧人住寺經理,不許澹歸支派之人復為接續。該督等務卽妥辦覆奏。所有高秉家查出澹歸詩集及各種墨刻,並著抄寄李侍堯等閱看。此外或 有類此者,並著一體查辦。將此再行傳諭知之。欽此。遵旨寄信并抄發《澹歸詩集》及各種墨刻單一紙到臣等。
伏查僧澹歸卽金堡,所著《徧行堂正續集》,與東莞縣人陳建所輯《明通紀》、《明從信錄》二種,均屬語多悖逆,不容任其流傳,先經臣德保於暫兼督篆任內查出,奏明進呈,並將徧行堂板片委員解赴軍機處查銷在案。
茲欽奉諭旨,金堡詩集之外,尚有碑記、墨跡等類留存寺中,亟應燬除淨盡。臣等遵即密委廣州府知府李 天培,馳赴韶州府,會同南韶道李璜,前往丹霞,悉心查辦。凡金堡所有墨刻墨蹟,逐一查出,現存碑石,摹搨進呈,一面椎碎拋棄,不使片紙隻字,復有留存。并 將其支派僧眾悉行逐出,令地方官選擇誠實戒僧住持。其陳建所著《明通紀》一書,雖原查並無板片,恐尚為伊子孫匿留,臣等亦派委理事同知全保、高要縣知縣高 暎,前赴東莞,親至其家,囑令恭宣恩旨,寬免究及子孫,諄切開導,着落速行呈繳。一面分委妥員,在於省城書肆,詳加查閱
478
,並曉諭民間寺院,如有收藏金堡、陳建所著前書墨刻與《喜逢春》曲本,早為獻出,槩免治罪。
茲據委員全保等稟覆:據陳建裔孫除與屏等呈出《明通紀》四部,內原刻一部,翻刻三部,並無板片;另 陳建所著《學蔀通辯》十九部,每部二本,《治安要議》三十部,每部一本,皆有板片,中多殘缺。訊據陳與屏等供稱,《明通紀》一書,刊刻年久,實未曾見過原 板,廣東地氣潮濕,或因霉爛無存,斷不敢有心藏匿,自取重罪。出具甘結,連書呈送前來。
臣等查閱《明通紀》四部內,陳建原著與邱濬鑒定及金陵摘星樓書鋪翻刻三部,均自元順帝至正十一年 起,至明正德十六年止,惟馬晉允所刻一部,增入嘉靖以至天啟,書板既已不同,原本字句亦有增刪。是此書流傳日久,翻刻頗多,今陳建子孫供無原板,似屬可 信,而翻刻之板,自必存於各處,均須查出銷燬。查馬晉允係浙江餘姚縣人,臣等現在飛咨江浙兩省督撫臣,在於馬晉允家暨摘星樓書舖詳細查追。一面檄飭雷瓊道 查起邱濬鑒定書板,一併銷燬。
現據省中書賈、寺僧呈出《丹霞志》一部,《徧行堂隨見錄》一本,與金堡墨刻各種。檢閱《丹霞志》內詩文語錄,諸多悖逆,且有徐乾學為伊撰製塔銘,知金堡尚有《嶺海焚餘集》、《梧州詩》二種
479
。 並查出下院兩處,一名會龍庵,在韶州府東門外,一名龍護院,在南雄府城內。恐有金堡碑記字跡及其支派 僧眾,現亦一體查辦。又墨刻內有尚、耿二逆重修省城光孝寺碑記,係金堡撰文。此碑固應銷燬,而逆蹟亦不便留貽。凡伊等所豎之碑,業已一并椎碎。竊思金堡既 已托蹟緇流,苟延殘喘,復與官員結納,妄逞筆墨,肆其狂吠,實為覆載難容。查《丹霞志》載,海螺巖有金堡埋骨之塔,刊刻銘誌,亦應刨毀。現又飛飭委員查 辦,不使存留。至金堡當日蹈襲虛聲,恐無識之徒,或有將伊詩文採入志乘,臣等已札司調集磨勘,如有記載之處,提板鏟削,以清穢跡。
除俟委員李天培等查辦回省,另摺具奏外,所有奉到諭旨遵辦緣由,理合先行覆奏,并將查出書籍墨刻封固,另開清單,恭呈御覽。
再,《學蔀通辯》、《治安要議》二種,均為陳建所著,是以各檢一部,附封進呈。合并陳明,伏乞皇上睿鑒。謹奏。
硃批:知道了。
(宮中硃批奏摺)
480
三○八 江西巡撫海成奏查辦應燬書籍並呈名異書同各書清單摺(附清單一)
乾隆四十年十一月十七日
江西巡撫臣海成謹奏,為奏聞事。
竊照閏十月二十八日准大學士仍管兩江總督臣高晉咨開,欽奉上諭:朕昨檢闊各省呈繳應燬書籍,內有僧 澹歸所著《徧行堂集》。係韶州府知府高綱為之製序,兼為募資刊行。因查澹歸俗名金堡,明末進士,曾任知縣,復為桂王朱由榔給事中,當時號為五虎之一,後乃 托跡緇流,藉以苟活。其人本不足齒,而所著詩文中多悖謬字句,自應銷燬。高綱身為漢軍,且係高其佩之子,世受國恩,乃見此等悖逆之書,恬不為怪,轉為製序 募刻,其心實不可問。使其人尚在,必當立置重典。因令查閱其家收存各種書籍。今於高綱之子高秉家,查有陳建所著《皇明實紀》一書,語多悖謬。其書板自必尚 在粵東,著傳諭李侍堯等,卽速查明此書板片及所有刊印之本,一并奏繳。又查出《喜逢春傳奇》一本,亦有不法字句,係江寧清笑生所撰。曲本既經刊布,外間必 尚有流傳,該督撫等從前未經辦及,想因曲本蒐輯不到耳。著一并傳諭高晉、薩載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