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其中官河督時所得汪士鐘藝芸書舍散出者為大宗,真按:汪士鐘 唯當時其子紹和在幕府襄贊公務,收書之事固父子同好。及同治間紹和官京師,怡親王府書散出,楊紹和、翁同龢、潘祖蔭、朱學勤得之為多。可見,聊城楊氏藏書實為父子兩代經心所聚。真按:楊紹和 真按:楊以增 紹和撰《楹書隅錄》五卷《續編》四卷,著錄宋金元刊及名家抄校268種。其子保彝輯《海源閣宋元秘本書目》,真按:楊保彝 著錄宋元刊及抄校本469部。其餘普通本另有《海源閣書目》,著錄3336部,實多明清精本。楊氏書寶藏四代,于民國間散出,精品多輾轉歸北京圖書館,普通本則多歸山東省圖書館。鈐印“楊以增印”、“至堂”、“楊以增字益之又字至堂晚號冬樵行弌”、真按:楊以增 “關西節度系關西”、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 “宋存書室”、“四經四史之齋”、“楊氏海原閣藏”、“東郡楊紹和字彥合藏書之印”、真按:楊紹和 “彥合珍玩”等不下百方。
劉喜海,字燕庭,真按:劉喜海 諸城人,嘉慶二十一年舉人,官至浙江布政使。其曾祖劉統勳,從祖劉鏞,真按:當作劉墉! 父 劉鐶之,皆躋高位。喜海精鑑藏,所收金石文字、古籍善本甚富,藏書處曰嘉蔭簃、味經書屋。鮑康《觀古閣叢稿》卷下《又題觀察金石苑後即送之入都十首》之 一:“卅載搜奇書滿家,藏來寶刻遍天涯。斜陽古市無人跡,為讀殘碑剔蘚花。”喜海藏金石拓本逾五千通,其中三千六百通于光緒二十二年輾轉歸繆荃孫藝風堂。 所撰《金石苑》一百二十一卷(稿本藏北京圖書館)、《古泉苑》一百卷(稿本藏山東博物館)、《長安獲古編》、《清愛堂家藏鐘鼎彝器款識法帖》等甚富。喜海 藏書以百衲宋本《史記》為有名,用四種宋版集成一部,後歸姚覲元,再歸端方,有商務印書館影印本(宣統元年鄧邦述跋)、貴池劉世珩玉海堂影刻本(宣統三 年)。劉喜海藏書鈐“御賜清愛堂”、“文正曾孫”、“劉喜海印”、“燕庭”、“燕庭藏書”、“嘉蔭簃藏書印”、“味經書屋藏書印”等印記。嘉蔭簃、味經書 屋抄本亦為世重,尤以傳抄諸家書目,頗多罕見者。
120
丁申,字竹舟。真按:丁申 弟丙,字嘉魚,真按:丁丙 別字松生,晚號松存。 藏書處曰“八千卷樓”,係先世舊額。胡鳳丹《嘉惠堂藏書目序》:“竹舟慨振綺諸家所藏渺不可得,即天一范氏,勝國所遺,合族所守,亦蕩焉渺焉。念斯文墜地 之厄,發覆簣為山之思,以閣目為本,以附存為翼,節衣縮食,朝蓄夕求,遠至京師,近逾吳越,外及海國,或購或鈔,隨得隨校,積二十年,聚八萬卷,視閣目幾及九成,真按:應係指四庫全書總目.前同.○詞無.○ 較樓額已逾十倍。”俞樾《丁松生家傳》:“粵寇陷杭,真按:太平天國 君出城,至留下市中買物,真按:不解之處!真按-疑有誤字!○留下二字怪也. 以字紙包裹,取視,皆《四庫》書,驚曰:‘文瀾閣書得無零落在此乎!’君之搜輯文瀾遺書,實始此矣。倉皇奔走,書籍束以巨緪,真按:詞:緪1 〔n ㄍㄥ〕〔《廣韻》古恒切,平登,見。〕1.粗繩索。《說文‧糸部》:“緪,大索也。” 段玉裁 注:“《通俗文》:大索曰緪。”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珊瑚樹》:“ 吳淞 總兵 楊華 ,言 澎湖 之南,海清見底。然懸緪百丈不能測也。”2.繃緊;急促。 唐 柳宗元 《初秋夜坐贈吳武陵》詩:“若人抱奇音,朱絃緪枯桐。”參見“ 緪瑟 ”。緪2 〔n ㄍㄥˋ〕〔《廣韻》古鄧切,去嶝,見。〕竟,窮竟。《文選‧班固〈答賓戲〉》:“潛神默記,緪以年歲。” 李善 注引《方言》:“緪,竟也。” 唐 杜牧 《為人題贈》詩之二:“半月緪雙臉,凝腰素一圍。”【緪升】《詩‧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 陸德明 釋文:“恆,本亦作緪。” 孔穎達 疏:“言王德位日隆,有進無退,如月之上弦,稍就盈滿;如日之﹝始﹞出,稍就明盛。”後因用“緪升”表日益興盛之意。 唐 杜牧 《雪中書懷》詩:“如日月緪升,若鸞鳳葳蕤。”【緪索】粗大繩索。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烏仗那國》:“ 瞢揭釐城 東北踰山越谷,逆上 信度河 ,途路危險,山谷杳冥,或履緪索,或牽鐵鎖。”【緪2幅】猶通篇。謂文章從頭到尾。 清 黃宗羲 《辭張郡侯請修郡志書》:“臺閣之文,撥斸治本,緪幅道義。”【緪瑟】張緊瑟上的弦。《楚辭‧九歌‧東君》:“緪瑟兮交鼓,簫鍾兮瑤虡。” 王逸 注:“緪,急張弦也。” 每束高二尺許,共得八百束。皆載之至滬,請陸君匊珊繪《書庫抱殘圖》紀之。”張浚萬《嘉惠堂八千卷樓記》:“初,杭州之陷也,文瀾閣毀,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不知是否為燬之簡化字. 先生與其兄竹舟先生方跳身出危城,真按:詞:【跳2身】輕身逃走。《漢書‧蕭何傳》:“夫上與 楚 相距五歲,失軍亡眾,跳身遯者數矣,然 蕭何 常從 關中 遣軍補其處。” 顏師古 注:“跳身,謂輕身走出也。” 宋 蘇軾 《江瑤柱傳》:“惟 扶風 馬太守 不甚禮之,生浸不悅,跳身 武林 。” 蔡東藩 《清史通俗演義》第七五回:“ 心安 ( 王心安 )又跳身遁去, 王成謙 袖手旁觀。”詞:跳2 〔to ㄊㄠˊ〕〔《集韻》徒刀切,平豪,定。〕同“ 逃1 ”。逃走,逃亡。《史記‧高祖本紀》:“ 漢王 跳,獨與 滕公 共車出 成皋 玉門 。” 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音逃。” 司馬貞 索隱引 如淳 曰:“跳,走也。” 唐 韓愈 《叉魚》詩:“刃下那能脫,波間或自跳。” 錢基博 《辛亥江南光復實錄》:“不為鄉里所容,跳 上海 。”按:跳、逃,換部首爾. 真按:詞:跳1 〔tio ㄊ〡ㄠˋ〕〔《廣韻》徒聊切,平蕭,定。〕1.跳躍。《楚辭‧九辯》:“見執轡者非其人兮,故駶跳而遠去。” 洪興祖 補注引 陸德明 釋文:“跳,徒聊切,躍也。” 漢 劉向 《說苑‧辨物》:“其後 齊 有飛鳥,一足,來下,止于殿前,舒翅而跳。” 唐 韓愈 《鄆州溪堂詩》:“流有跳魚,岸有集鳥。” 沙汀 《航線》:“浪花不住地從窗口跳進來。”2.跳越;跨越。《晉書‧劉牢之傳》:“ 牢之 敗績,士卒殲焉。 牢之 策馬跳 五丈澗 ,得脫。” 明 張鳳翼 劉晉充 《女丈夫‧隋帝南巡》:“驪阜鎮皇都,鑾遊跳八區。” 魯迅 《吶喊‧阿Q正傳》:“ 阿Q ,你怎麼跳進園裏來偷蘿卜!”3.瘸走路。《荀子‧非相》:“ 禹 跳, 湯 偏。” 楊倞 注引《尸子》:“ 禹 之勞,十年不窺其家,手不爪,脛不生毛,偏枯之病,步不相過,人曰 禹 步。”《尚書大傳》卷五:“ 禹 其跳 湯 扁……其跳者,踦也。” 鄭玄 注:“踦,步足不能相過也。”4.快走;疾馳。參見“ 跳驅 ”。5.耍弄,擺弄。《文選‧張衡〈西京賦〉》:“跳丸劍之揮霍,走索上而相逢。” 張銑 注:“跳,弄也。丸,鈴也。揮霍,鈴、劍上下貌。”6.上冒;冒出。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韭》:“韭一翦一加糞,又根性上跳,故須深也。”《儒林外史》第五四回:“就如這個 馬純上 ,生平也不會作詩,那裏忽然又跳出他一首?”《編輯學刊》1988年第3期:“地方出版部門或地方專業出版社的出版物,要想在浩瀚的書海中不被淹沒而能‘跳’出來,唯一的出路是要創造自己的特色。”7.橫行。 宋 王安石 《廣西轉運使孫君墓碑》:“在 仁宗 世,蠻跳不制。” 宋 葉適 《朝散大夫主管沖佑觀鮑公墓志銘》:“ 濠 歸正人常跳 淮 暴虜邊,殺人燒屋相繼。”8.跳板。《西游記》第五三回:“婦人微笑不答,用手拖上跳板。 沙和尚 將行李挑上去, 行者 扶師父上跳。” 明 馮夢龍 《挂枝兒‧船》:“新打的船兒其實妙,下了篙,搭上了跳,把客招。” 清 褚人穫 《堅瓠七集‧行舟八詠》:“ 楚 有商於 吳 者,難 楊 曰:‘為我作舟行八詠,即載以往。’題曰:篷檣篙櫓錨纜舵跳。 楊 一揮而就。”9.古房屋建築之斗拱挑出的層次。 宋 李誡 《營造法式‧大木作製度一‧栱》:“每跳之長,心不過三十分;傳跳雖多,不過一百五十分。”10.方言。搞;幹。《儒林外史》第三二回:“只好將就弄幾十兩銀子給你,過江舞起幾個猴子來,你再跳。” 蔣和森 《風蕭蕭》十四:“目前還不到火候,讓他們先去跳好了,我們且冷眼觀之。” 沙汀 《淘金記》九:“依我看只有這樣,自己挖!你忙不過來,我幫你跳。”跳2 〔to ㄊㄠˊ〕〔《集韻》徒刀切,平豪,定。〕同“ 逃1 ”。逃走,逃亡。《史記‧高祖本紀》:“ 漢王 跳,獨與 滕公 共車出 成皋 玉門 。” 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音逃。” 司馬貞 索隱引 如淳 曰:“跳,走也。” 唐 韓愈 《叉魚》詩:“刃下那能脫,波間或自跳。” 錢基博 《辛亥江南光復實錄》:“不為鄉里所容,跳 上海 。”跳3 〔tio ㄊ〡ㄠˇ〕〔《集韻》徒了切,上筱,定。〕1.用同“ 挑 ”。挑戰,挑動。《集韻‧上筱》:“跳,挑戰也。” 元 白樸 《墻頭馬上》第三摺:“院公云:你兩個採了花木還道告你爹爹妳妳去,跳起恁公公來也打你娘。” 明 無名氏 《漁樵閑話》第一摺:“俺昨日見一箇老牛去跳那羊,那羊卻低,那牛卻高,他把那羊觸在土坡上弄。”2.用同“ 挑 ”。挖取。 唐 鄭叔齊 《獨秀山新開石室記》:“於是申請左右,朋進畚鍤。壤之可跳者,布以增逕;石之可轉者,積而就階。” 元 紀君祥 《趙氏孤兒》第四摺:“把鐵鉗拔出他斕斑舌,把錐子生跳他賊眼珠。” 匿西溪農舍。深宵潛往,掇拾灰燼瓦礫之中,得萬餘冊。”繆荃孫《善本書室藏書志序》:“錢塘丁丈松生,真按:丁丙 博極群書,于學無所不通,與賢兄竹舟先生有雙丁之目。真按:丁申 真按:丁丙 庚 辛之亂,于兵火中扶持文瀾閣書,俾出于險,久已名聞海內。迨亂定,請帑修閣,書有闕者為之鈔寫補足,數十年來未已。而己之收藏亦日益富,造八千卷樓庋 之。”又云:“近海內稱藏書家,曰海源閣楊氏,曰鐵琴銅劍樓瞿氏,曰皕宋樓陸氏,與八千卷樓為南北四大家。”光緒七年浙江巡撫譚鍾麟以丁氏搶救文瀾閣書事 上奏朝廷,得諭旨褒其“嘉惠士林”。光緒十四年丁氏于舊居正修堂西北隅拓地二畝餘,建嘉惠堂五楹。真按:丁丙 真按:丁申 丁 丙《八千卷樓自記》云:“堂之上為八千卷樓。堂之後室五楹,額曰其書滿家,上為後八千卷樓。後闢一室于西,曰善本書室,樓曰小八千卷樓,樓三楹,中藏宋元 刊本約二百種有奇,擇明刊之精者,舊鈔之佳者,及著述稿本,校讎秘冊,合計二千餘種,附儲左右。”其八千卷樓儲《四庫》著錄書三千五百部,《四庫存目》書 一千五百餘部則分藏樓之兩廂。《四庫》未收書八千餘種及釋藏、道書、傳奇小說則藏于後八千卷樓。丁國鈞《荷香館瑣言》卷上《浙江兩藏書家》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