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對於釋道經典,概予不錄,所錄者僅部份瑣碎資料而已,可謂捨其精華,而取其糟粕,為四庫全書一大缺點。
丙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初六日上諭有云:「昨閱進呈書有朱存孝編輯迴文類聚補遺一種,內載美人八詠詩:「詞意媟狎,有乖雅正。朕輯四庫全書,當採詩文之有關世道人心者…。」據此,全書館的學者,不得不以道學者之眼光來評選詩詞小說,故艷體詩詞,真按:艶 涉及言情者,卽遭屏棄。小說一類,雖有部份著錄,亦因以道學者之眼光來評選小說,以致許多在今日之文學史上有定評之文藝小說,未能著錄,此亦為四庫全書之一大缺點。
62
附錄
一、重印四庫全書珍本初集序
商務印書館借印四庫全書之議,始於民國十三年,在余主持本館編譯所之第四年,迭與政府商洽,兩度功敗垂成,具詳後附之影印四庫全書珍本初集緣起。設非僉壬阻撓,真按:原文竟于此標私名號! 時 局影響,則四庫全書早已化身千百,宏揚四海,奚至今日之碩果厪存,孤本獨留於海隅耶?二十二年,熱河告警,北平震動,文淵閣全書隨古物南移。政府深感孤本 之有待保存;本館則因甫經巨劫,為國難而犧牲,物力艱困,雖初衷不渝,實力大減。於是磋商結果,先其所急,選印向未付印或已絕版之珍本二百三十一種,分訂 為千九百六十冊,歷時二年,幸告畢事。除依約繳交政府之一百部,供與國外各大圖書館交換,幸尚保存外;其由本館發行之部份,多數散布於國內各公私藏書之 所。未幾抗戰突發,毀於兵燹者固不少;及勝利復員,旋又遭共匪搆亂,中樞撤守來臺。本館所有已售未售之珍本各書,其在大陸上之命運,咸不可知。至臺省各圖 書館所藏,就訪聞所得,完整者不過二三部。
本館在臺改組以來,雖為時厪四年有半,而重版巨著,新刊圖籍,為數孔多,已達民國二十五年之紀錄
63
。 去年出版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頁數多至三十二萬,悉力以赴,幸免隕越。自今歲始,除新知各科之編印益 邁進外,因思四庫全書之景印為本館四十年來所不斷努力,幾經巨劫,此志仍篤。查四庫全書所著錄者雖多至三千餘種,然除此次重印珍本外,實際上未刊珍本不逾 五百種。余自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付印就緒後,即考慮四庫全書珍本初集之重版,估計為時一年有半當可告成。設彼時本館尚有餘力,當繼續商請故宮博物院,就碩 果厪存之文淵閣全書其他未刊珍本,為第二三集之景印。並擬加速進行,每集一年,則民國六十年內,當可竟其全功。如此,縱無景印四庫全書之名,已有景印四庫 全書之實。余與本館四十五年來之始願,或可於余之餘生目睹其實現歟?是為序。
中華民國五十八年一月三日王雲五識
二、景印四庫全書珍本二集序
商務印書館,自民國十三年起,兩度擬景印四庫全書,一阻於僉壬之苛求,真按:又作私名號!可見標點者不知僉壬為何物矣! 一 滯於交通之梗塞,致南運書本,功敗垂成。及民國二十二年熱河告警,故都震動,文淵閣全書遂隨其他古物南遷。政府深感孤本之有待保存,商務則因甫遭浩劫,物 力艱難,然始志不渝,遂先其所急;就全書向未付印或已絕版之珍本,擇要景印為初集,歷時二載,幸告畢事。除依約繳交政府之一百部,供與國外各大圖書館交 換,幸尚保存外,其由商務發行之部份,多數陷於大陸。臺省所存寥寥可數
64
。 經於五十八年一月,重與藏有全書之故宮博物院訂約再版。惟此次重版因有繳交政府之百部,散在於國外各 圖書館,中間並經某同業翻印零售,致銷數不如理想。二集以後,是否續印,尚在考慮之中。適政府有紀念開國六十年之計議。本館忝為出版業先導,責無旁貸,乃 決計自民國六十年迄六十二年,繼續景印四庫珍本二三四集,每年一集,但期對國家文化有所貢獻,盈虧在所不計。三年以內,珍本悉數流通,則本館縱無景印四庫 全書之名,而有其實。
二集選書之責,由余與故博專家協同肩負,得經部二十八種,史部一十四種,子部二十八種,集部七十 種;都百四十種,為冊千五百三十二,為葉一十九萬零八百七十八,視初集略少,除平裝本照原冊數外,精裝本與初集同為四百冊。近年以來,紙價印工咸大增長, 不敢稍增購讀者負擔,厪就分量略減,藉以調整成本。
二集體例,悉如初集重版本,而縮短其印行時日;初集原版,歷時二載,其重版則歷時一載有半。二集改 為一年,自民國六十年一月開始發售預約,分四期平均出書,每三個月出版精裝本百冊,平裝本按照比例,期於六十年終全集問世。苟無意外,當自六十一年開始, 每年續印一集,預期三四兩集可於民國六十二年終全部印行;則四庫全書著錄全部三千餘種,夙多人間孤本者,皆已唾手可得。商務半世紀來之願望,余或可於餘生 親見其實現,不其懿歟?是為序。
中華民國五十九年十二月五日王雲五
65
三、景印四庫全書珍本第三集序
四庫全書之景印,原分全印與選印兩派。主張全印者先後四次。第一次為民國九年,實發動於巴黎。及法 總理班樂衞來訪我國,重提是議,時徐世昌方任北政府總統,遂派朱啟鈐為監印四庫全書總裁,並曾徵詢本館意見。估計成書百部,需費二三百萬元,需時一二十 年,且本國紙張不敷應用,本館遂聲明不敢冒險擔任;而由政府自行設局印刷,又以庫款支絀,不得不中止。
第二次為民國十三年,時值本館創業三十週年紀念,余加入本館亦既三歲,遇事力主積極;雖民九曾聲明不敢冒昧擔任,此時計議縮小景印,不惜冒險嘗試。遂由高夢旦先生北上接洽,改以本館為主體,初步成議,正裝箱待將全書運滬印製。其時曹錕以賄選謬膺總統任,僉壬李彥青乘機苛索;真按:此僉壬又誤標私名號矣,然則以為乃李彥青之籍貫耶.可笑而已! 本館持正不屈,卒至功敗垂成。
第三次為民國十四年,時段祺瑞任臨時執政;教育部鑑於上年本館功敗垂成之可惜,建議特邀本館依前議承印,經派李拔可君北上接洽,已洽妥訂約,方將全書查點待運,適軍閥間戰爭突發,交通受阻,不得已又暫停。
第四次為民國十七年,東北當局擬將全書原存東北新自北平索回者,以地方財力校印。由張學良任總裁,翟文選為副總裁,金梁為坐辦。並與奉天大西關之東記印刷所議妥合同,承印二千部
66
,每部成本約當國幣一萬二千元,以三年為期,全部出書。此項好大喜功之計議,當然不切實際,結果卒作罷。
主張選印者,最初發動於民元與余共事之高閬仙(步瀛)真按:高步瀛 君,真按:高步瀛與四庫全書 於其兼長京師圖書館時,就館藏之四庫全書實況,首倡選印其中孤本,分別最要次要兩類,依次景印,先選最要者一百七十七種。及東北籌印全書之際,奉省人士董眾以工本鉅大,徒耗物力,亦附議選印辦法,並舉全印三不可之理由;惟是選印種數主張不一。高氏僅舉最要一類,其後金息侯(梁)真按:金梁 撰四庫全書孤本選目表,計首要二百四十一種,次要一百四十七種,合計三百八十八種,較高氏增二百十一種。聞傅沅叔(增湘)真按:傅增湘 亦有選目,為數不詳。及蔣慰堂(復璁)真按:蔣復璁 君奉命籌備中央圖書館、並由政府以文淵閣全書撥歸該館籌備處,據從實況調查,則堪稱孤本,或尚未流布之珍本者,多至七八百種。
本館對於景印全書既經兩度努力而受挫、及一二八劫後,慰堂以景印全書或其中珍本見商,余以今昔物力懸殊,決計改印珍本。初集為二百三十一種,頗近於金息侯之要目。真按:金梁 遷臺以後,除一度重印初集外,今歲復印第二集一百四十種。明年續印第三集二百一十五種。三集都五百八十六種,距慰堂原稱之七八百種已甚接近。除初集外,二三兩集選目均由余與故宮博物院專家協同商定。
余於景印二集時所撰序文有如左之一段:
『(初集)重版因有初版時繳交政府之百部,散在國外圖書館,中間並經某同業翻印零售,
67
致 銷售不如理想。二集以後,是否續印,尚在考慮之中,適政府有紀念開國六十年之計議,本館忝為出版業先 導,責無旁貸,乃決計自民國六十年迄六十二年,繼續景印四庫珍本二三四集,每年一集;但期對國家文化稍有貢獻,盈虧在所不計。三年以後,珍本悉數流通,則 本館縱無景印四庫全書之名,而有其實。』
今茲籌印之第三集,自民國六十一年一月開始發售預約,同年十二月以前分四次出版者,即為上述決計之一環。六十二年內第四集最後完成,余或可小休,或從事其他出版計劃矣。是為序。
中華民國六十年十二月五日王雲五
四、景印四庫全書珍本第四集序
本館發起景印四庫全書,始於民國十有三年,時當本館極盛之日,又值三十週年紀念,爰集鉅資,詳加計 劃,向政府申請借印全書,以廣流傳,藉存孤本。既成議矣。然一沮於僉壬之苛索,一滯於交通之中斷,不得已忍痛放棄,其損失不僅限於本館,實亦我中華文化之 鉅刧也。及九一八、一二八事變迭生,政府深悔前此對本館原議之功敗垂成。恐碩果僅存之孤本,難保不步永樂大典之後塵。彼時王雪艇先生適長教育部,真按:王世杰 因派蔣慰堂君為國立中央圖書館籌備主任,真按:蔣復璁 首先押運文淵閣本四庫全書南下。及抵上海,原擬洽商率先申請借印有案之本館。嗣以本館方遭一二八之劫
68
, 館廠全燬,停業清理半載,甫告復業,恐其無力接受。乃先商其他大書局,卒無應者。姑就商於余,試探有 無承受之可能。余正艱苦奮鬪,積極復興,不稍顧慮,毅然應允。惟附一條件,以全書大部分業有通行本,價廉易得,不若擇其尚未流通者儘先影印,藉以保存珍 本;況本館此時物力遠不如前,社會購買力亦殊遜。慰堂據此轉達教部,真按:蔣復璁 徵 得同意;於是組織一委員會,慎選尚鮮流通者八九百種,命名四庫全書珍本,分集付印。幾經商討,初集選印其中二百三十一種,占原書千九百六十冊,以江南廠機 製毛邊紙影印為三十二開本。當經商定合約,按印製部數,以十分之一報酬中央圖書館籌備處,俾與海外各大圖書館交換。初版千部,卽以百部為酬,此百部贈書, 已廣為散布於歐美各大圖書館。其時臺省尚在日治,值中日局勢緊張,交換幾等於零。及民國三十八年本館隨政府遷臺,不僅未以印本運來,卽在臺各大圖書館中, 除中央圖書館及中央研究院各移存一部外,其他皆賦闕如。民五十三年後,余謝政重主本館,繼續出版新書及重版大陸原印各書,以應此間圖書館及藏書家之需求, 續商已收回文淵閣本之故宮博物院,獲得同意,仍照初版條件,以十分之一之印製部數改酬故宮博物院。惟改用洋紙分訂平裝、精裝二種,前者悉照原有冊數,後者 每集一律訂為精裝四百冊。計自初集、二集三集而四集,都八百零二種,平裝六千五百五十五冊,精裝每集四百冊,都一千六百冊。查與初集付印時咸認為罕傳之本 當在八九百種之間,殆相符合。然近廿年來,兵燹頻仍,原有流通之本,亦多散佚,無可搜集。因思第四集以後,當詳加檢點,倘發見原流通者散佚尚多;設有餘 力,仍願湊足五集,真按:凑 種數以千為限
69
,平裝冊數,以九千為限,精裝冊數,以二千為限,則蔚為洋洋大觀,四庫要籍咸萃於是,不僅保存珍本而已。余日趨衰老,苟得觀厥成,誠萬幸矣。
中華民國六十有一年十一月廿日王雲五
景印四庫全書珍本第五集序
此為四庫罕傳本之第五集,亦即最後一集。自初集起已印罕傳本九百六十種,合四庫原本七九九三冊,訂 為精裝本二千冊;占全書約百分之五,距其總量雖尚遠;實則全書無所不包,通行本如九通等,善本如十三經廿四史等,以及儒墨道法諸鉅子著作暨歷代名家別集皆 在其中,尤以類書自古今同姓名起,迄於清代鉅製,種數既多,每種動輒千數百卷,且多為流行甚廣者,例如清陳元龍所編之格致鏡原,在四庫全書中多至大本百 冊,而雍正初刊本不過二十四冊,以行格雖較密,而刷印精良。余適存有是書,故寧舍四庫著錄本而就初刊本縮印為精裝八冊,字體清朗,既便檢查,復節省紙量至 鉅;如此之例,不勝枚舉。四庫珍本,限於罕傳,即以此故。
經此珍本五集之景印,雖無全書之名,已有全書之實。四十餘年前本館嘗有景印全書之議,殆係一時豪舉。今時移勢異,物力維艱,是舉已無必要;故對四庫全書之景印至珍本第五集,殆可告一段落矣
70
。
茲當第五集印行伊始,特為說明旨趣如上。
中華民國六十二年十二月十日王雲五識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