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
。 民國六十年八月,楊教授又應門下學子之請,將《四庫全書概述》單獨重印,同時,為了適應需要,《四庫 全書概述》重印時,分為兩種版本,其中一種版本是增附了林鶴年《四庫全書表文箋釋》、周雲青《四庫全書提要敘箋注》、《四庫簡明目錄》,另外一種版本,則 是除了增附前述三書之外,更增附了《辦理四庫全書檔案》及《四庫採進書目》兩書。
四、《四庫全書學典》
楊教授所撰著之《四庫全書學典》,出版於一九四六年(民國三十五年)六月,由上海世界書局印行,書前有李石曾氏所撰〈世界學典書例答問〉一文,主要討論《世界學典》與《四庫全書學典》之關係。
《四庫全書學典》第一部分為「四庫全書通論」,通論部分,共分為九章、五十四節,從九章的分別,以及五十四節的標目,可以看出「四庫全書通論」所彰顯的內容。
「四庫全書通論」第一章為「導言」,此章分為三節,第一節為「提供一個想像四書全書的輪廓」,第二節為「四庫全書之世界性及其知識世界的輻度」,第三節為「中國政府清算知識之機構的本質問題」。
第二章為「四庫全書的知識體系」,此章分為七節,第四節為「三千四百七十種原著怎樣構成一個整體」,第五節為「四部的理論與實際」,第六節為「經部」,第七節為「史部」,第八節為「子部」,第九節為「集部」,第十節為「四部分類源流一覽」。
382
第三章為「四庫全書史上的幾個主要命題」,此章分為五節,第十一節為「四庫全書館的搜集工作」,第十二節為「四庫全書館的組織」,第十三節為「四庫全書館中的學者」,第十四節為「收藏四庫全書的七個建築物」,第十五節為「四庫全書的印刷問題」。
第四章為「四庫全書統計」,此章分為三節,第十六節為「從分類上看著錄書和存目書的種數卷數比例」,第十七節為「四庫著存目所列各類書之時代比例」,第十八節為「從冊數頁數上看著錄書各類確量的比例』。
第五章為「關於四庫全書的百種專書」,此章分為十一節,第十九節為「四庫全書參考書目凡例」,第二 十節為「四庫全書提要書目」,第二十一節為「四庫全書校勘書目」,第二十二節為「四庫全書據本書目」,第二十三節為「四庫全書印本書目」,第二十四節為 「四庫著錄書庫本外板本書目」,第二十五節為「四庫修書搜禁書目」,第二十六節為「四庫全書失收書目」,第二十七節為「四庫全書史科書目」,第二十八節為 「四庫全書目錄(不附提要)書目」,第二十九節為「四庫全書索引書目」。
第六章為「四庫全書前後清算知識的工作」,此章分為四節,第三十節為「四庫全書前六次清算知識的工作」,第三十一節為「四庫全書後清算知識工作的新途徑」,第三十二節為「中國叢書史」,第三十三節為「中國叢書目錄史」。
第七章為「續修四庫全書」,此章分為四節,第三十四節為「續修的呼聲」,第三十五節為「續修技術問題的建議者」,第三十六節為「建議編刊中華全書的理由」,第三十七節為「中華全書編刊辦法」。
383
第八章為「世界學典」,此章分為十一節,第三十八節為「世界學典與四庫全書中華全書」,第三十九節 為「世界學典之宇宙論的基礎」,第四十節為「學典的雛形時代」,第四十一節為「學典啟導互助與自由思想的時代」,第四十二節為「世界學典方法論舉要一,學 典世界在自然世界與大同世界間的地位」,第四十三節為「世界學典方法論舉要二,世界學典冊與冊間的組織關係」,第四十四節為「世界學典方法論舉要三,世界 學典每冊內的組織」,第四十五節為「世界學典方法論舉要四,世界學典的外形」,第四十六節為「世界學典暫用定義及與之配合的文化建設」,第四十七節為「世 界學典功能論及其對世界大同貢獻的預期」,第四十八節為「世界學院中國學典館」。
第九章為「世界學典中文版中的四庫全書學典」,此章分為六節,第四十九節為「四庫全書學典」,第五 十節為「四庫全書通論」,第五十一節為「四庫全書辭典」,第五十二節為「附論世界學典中文版辭典之部的排檢法」,第五十三節為「四庫全書綜覽」,第五十四 節為「將繼四庫全書學典出版的有關學典」。
通論之末,附載有「在天空將吐魚白色的深夜中」一文,並有補述「辭典廣編和徵覽」一文。
《四庫全書學典》中最主要之部分,則為《四庫全書辭典》,《辭典》由楊教授所撰《四庫大辭典》改編而成,仍然分為「書名條」及「人名條」兩項,一共一萬七千餘條,為檢索《四庫全書》最為便利之工具。
《四庫全書學典》中另一主要部分為《四庫全書綜覽》,此一部分,分為三編,第一編有「進四庫全書表」、「四庫全書凡例」、
384
「補充四庫全書凡例之重要文獻」、「四庫全書總目部類敘及重要案語」、「四庫全書著錄書及存目書總目」、「四庫全書總目卷類對照表」、「四庫全書薈要文獻」、「四庫全書薈要書目」。
第二編有「四庫全書考證書目表」、「四庫著存目內官修書表」、「四庫著存目內帝后著作表」、「四庫 著存目內婦女著作表」、「四庫著存內佛教徒著作表」、「四庫著存目內道教徒著作表」、「四庫著存目內以別名發表之著作表」、「四庫著存目內不著撰人之著作 表」、「四庫著存目內撰人有疑問諸著作表」、「永樂大典輯本書目表」、「武英殿聚珍板叢書書目表」、「四庫全書珍本初集書目表」、「阮元進四庫未收書分類 書目及與點查書目影印書目對照表」。真批:乃連篇累牘鈔錄現成之書目為文,何故?
第三編為李石曾氏所著「世界學典引言」之中譯。
綜覽《四庫全書學典》一書,基本上,是由楊教授的《四庫大辭典》和《四庫全書概述》改編擴大而成, 大體而言,從《四庫全書》的編纂,到《四庫全書》的內容,到續修《四庫全書》的倡議,到《四庫全書學典》與《世界學典》的關係,以上幾個重要的問題,此書 都作出了一個全面性的統計與分析,對於讀者認識《四庫全書》而言,有著極其重要的幫助,對於《四庫全書學典》與《世界學典》的未來關係,此書也提出了前瞻 性的建議。
五、續修《四庫全書》計劃
《四庫全書》自清代乾隆年間纂編完成之後,新出版的書籍越來越多,因此,近百年來,曾經多次出現續修《四庫全書》的呼聲,一八八九年,清翰林院編修王懿榮上疏於光緒帝,請續修《四庫全書》,
385
一九○八年,翰林院檢討章梫又上疏光緒帝,請續修《四庫全書》,但都因事未能成功,民國以後,又有多次的建議,也都因故未有結果。
民國三十五年三月一日,中國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於重慶舉行,楊教授草就〈請建議政府,普設機構,推 廣四庫全書義例,纂修中華全書,以紀念總裁之豐功偉業,並利文化之建設與溝通案〉一文,並請由吳稚暉、李石曾、王寵惠三位先生提案,當經通過,送請國民政 府實施,其「辦法」總要如下:
一、各市縣設立市縣全書館(如重慶市稱「重慶市全書館」),聘本籍學者及他市縣籍學者各若干人合組委員會,以處理編刊事宜。
二、各省設立省全書館(如江蘇省稱「江蘇省全書館」),聘本省學者及外省學者各若干人合組委員會,以處理編刊及聯絡事宜。
三、於國都所在地,設全國性之「中華全書館」,聘本國學者及國外學者各若干人合組委員會,以處理研究聯絡及編列事宜。
至於較為細密的工作,舉其要者,則可摘述如下:
1.各該市縣古今著作,無論刊本、墨本、全本、殘本,悉加搜集、校訂。佚書之有遺文曾為他書所稱引者,別為輯出。其已有數輯本者,重勘而合併之。各書悉撰提要,弁於書前。俟成書後彙編為市縣全書總目提要,並附佚書考及待訪書目。總目提要外,另編簡明目錄一帙。
2.採訪本地之史蹟、文獻,彙修為本地「方志」,其體例應採最合科學方法者。
3.志書成後,每年續修一地方「年鑑」,以為補充,出至十年後,彙集重修新志。
386
4.關於詩、文、詞、曲及民間文學,凡無專集者,悉彙編於「文存」中,編成後續得者,編為二集、三集,出至十集後,彙編為新文存。
5.以上各項編列完成後,合稱「某市縣全書」,照「中華全書館」釐訂之格式、尺寸、紙質、裝訂等共同標準,自行陸續印刷。
6.凡有關於學術問題、技術問題及事實限制問題,或地方無力搜集校訂部份,得商請本省全書館及中華全書館辦理。
7.各市縣全書定五年成書,書成後機構不予裁撤,仍從事新出書稿資料之續搜、續校、續編、續印。
以上所摘幾項,是屬於「市縣全書館」所應致力之工作。
8.在中華全書館及各縣市全書館間,負聯絡調配之責。
9.收入省內各市縣全書之書,作為該省全書之一部份,省全書館不必重複搜校;但省內市縣無法搜集校訂者,或於某書著作者知為本省人而不詳其籍隸某市縣者,其著作則由省機構搜集校訂之。其撰作書前提要,彙編總目提要、簡明目錄及考證等,悉如各市縣全書之例。
10.以上各項編列完成,連省內各市縣全書,合稱「某省全書」,除省內各市縣全書館已印之書外,其印刷及編製綜合索引,如各市縣全書之例。
11.各省全書定七年成書,書成後機構不予裁撤,仍從事新出書稿資料之續搜、續校、續編、續印。
以上所摘幾項,是屬於「省全書館」所應致力之工作。
12釐訂搜集、校訂、撰作提要之程序與方法,及刊印之格式、尺寸、紙質、裝訂等共同標準。
387
13.收入各省全書之書作為中華全書之一部份,不必重複搜校。
14.以上各項編列完成後,連各省全書,合稱「中華全書」。
15.中華全書定十年成書,書成後機構不予裁撤,仍從事新出書稿資料之續搜、續校、續編、續印。
以上所摘幾項,是屬於「中華全書館」所應致力之工作。
總之,楊教授計劃修纂的《中華全書》,也就是續修的《四庫全書》,主要是採取全國動員,分工合作的 方式,加以進行,他將修纂《中華全書》的工作,分為市縣、省、全國三個層次,由全國進行統籌規劃的設計,由省和市縣進行分工的實際運作,等到各市縣的部分 編纂校訂完成之後,作為基礎,匯歸到省,再由省匯歸到全國,如此一來,分工合作,全國各市縣皆進行動員,市縣省各自工作,而全國性的「全書」,自然統一完 成,卻不需要像清代當年纂修《四庫全書》一般,集中大批人力、物力,專館編校鈔寫,而後歷經多年,方抵於成,因此,楊教授續修《四庫全書》,完全是一種化 整為零,集體工作的方法。
楊教授所撰寫「纂修中華全書」之計劃,雖經民國三十五年中國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通過,送請國民政府施行,但是,民國三十八年,政府遷台,此項計劃,遂不獲實際推動。真批:搞了半天還不都是空話!
民國四十二年開始,楊教授主持世界書局的編務,他採取「間日出書一冊」的方式,真按:楊家駱與世界書局 出版「中國學術名著」多輯,每輯中所選書籍,凡古籍中有新校新注之本,則儘量採用,如舊本必不可缺者,則儘量採取最早及最完整之版本,至民國五十二年,楊教授離開世界書局時,已出版「中國學術名著」六輯,兩千八百餘種。真按:楊家駱與世界書局 楊教授並為已出各書分別撰寫「要指」,每週發表,以辨章學術、剖析源流,章明該書之指歸
388
。這些書籍,剛好為楊教授計劃中的續修《四庫全書》,奠下了良好的基礎。
接著,楊教授遂發表了一連串的「續修四庫全書計劃」,在發表的「續修四庫全書工作單元舉例」之中, 計有「四子書廣徵擬目」、「宋明理學名著初集述旨」、「全明雜劇擬目」、「景印郡邑叢書彙編議」、「疑年錄統編」、「輯印學報彙編議」、「兩漢遺籍輯 存」、「三國遺籍輯存」、「兩晉遺籍輯存」、「南北朝遺籍輯存」等等。
例如在「宋明理學名著初集述旨」一文中,楊教授針對理學大師而擇取其相關著述,加以蒐羅刊出,如邵雍之《擊壤集》、周敦頤之《周子抄釋》(呂柟編)、張載之《張子抄釋》(呂柟編)、程顥、程頤之《二程子抄釋》(呂柟編)、謝良佐之《上蔡語錄》、楊時之《語錄》、尹焞之《壁帖》及《師說》、胡宏之《知言》、朱熹之《朱子語類》、《朱子年譜》(王懋竑編)、《近思錄》、《續近思錄》(張伯行編)、《廣近思錄》(張伯行編)、《白鹿洞學規條目》(王澍編)、呂祖謙之《麗澤論說集錄》、陸九淵之《象山集》、《陸子學譜》(李紱撰)、 楊簡之《先聖大訓》、陳亮之《龍川文集》、葉適之《習學記言》、陳淳之《北溪字義》、真德秀之《大學衍義》、程端禮之《讀書分年日程》、吳與弼《日錄》、 薛瑄之《讀書錄》、陳獻章之《白沙集》、羅欽順之《困知記》、湛若水之《格物通存要》、王守仁之《陽明集要》、顧憲成之《東林會約》、《東林商語》、高攀 龍之《就正錄》、劉守周之《人譜》、真按:當係劉宗周之訛! 《人譜類記》、黃道周之《榕壇問業》、朱之瑜之《朱舜水集》,作為第一批宋明理學名著之代表作品。
389
又如在「輯印學報彙編議」一文中,楊教授提出了整理現存以中文所出版之學報的建議,準備陸續編印為 「學報彙編」一至十輯。十輯以後則為以外文出版之漢學學報。楊教授曾就晚清以迄民國三十八年所出雜誌一千八百一十三種中,選錄載有中國學術論文之「學報」 一百九十七種,以備「學報彙編」一至十輯之取材,而以學報名稱筆劃多少為次,則有《人文月刊》、《山東大學文史叢刊》、《女師大學術季刊》、《文史雙月 刊》、《文華圖書館專科季刊》、《文學年報》、《中山大學文史學研究所月刊》、《中央大學文藝論叢》、《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中法大學月 刊》、《北大國學月刊》、《史學年報》、《東北大學季刊》、《東吳學報》、《武大文哲季刊》、《金陵學報》、《食貨》、《清華學報》、《船山學報》、《國 學季刊》、《華國》、《輔仁學誌》、《燕京學報》、《暨南學報》等等,一共一百九十七種,選取其中重要論文,另行分類排列,各加適當總稱,分冊出版,以便 於檢索應用。
這些續修《四庫全書》的工作計劃,對於實際進行續修《四庫全書》的工作,確實奠立下良好的理論基礎。
民國八十五年四月,第一屆「兩岸古籍整理學術研討會」在台北國家圖書館舉行,北京圖書館李致忠教授 發表了一篇論文,〈曠古巨帙,學術存真—略談《續修四庫全書》〉,提出了大陸已在進行續修《四庫全書》的工作,而工作時所採取的方式,和楊教授計劃中纂修 《中華全書》的方式,也有非常接近的地方。在李致忠教授的論文中,他也提到,「風聞台灣方面也曾有過續修之議。」筆者是時在場,也即提出,台灣有人從事續 修《四庫全書》的工作,不是「風聞」,而是事實,並以蔣復璁與楊家駱兩位教授所推動的計劃為例相告
390
,會後,並以楊教授所撰寫的〈續修四庫全書工作計劃單元〉數篇寄贈李教授參考,也承他來函致謝。
六、結語
自從《四庫全書》纂修完成之後,學者們除了利用《四庫全書》的資料,從事學術研究之外,同時,對於 探討《四庫全書》的相關問題,也非常熱切,例如有關《四庫全書》編纂之目的、計劃、編纂之人員、編纂之場地、貯存之地點、提要之撰寫、檢索之方式、內容之 得失、《四庫全書》的未來等等,都是受到學者們關注的問題,討論既多,逐漸遂形成一專門研究「四庫」之「學」的學問,成為學者們探討的對象。
楊家駱教授對於「四庫學」的著述,《四庫大辭典》主要是對《四庫全書》的提要工作,以及檢索工作, 作出了清晰簡要便利的貢獻。《四庫全書概述》與《四庫全書學典》,則是針對《四庫全書》的纂修過程以及學術內涵,蒐集原始文獻,作出了最直接最全面的述 介,後來,郭伯恭氏撰有《四庫全書纂修考》一書,於民國二十五年出版,吳哲夫先生撰有《四庫全書纂修之研究》一書,於民國七十九年出版,大陸學者黃愛平有 《四庫全書的纂修研究》,於一九九○年出版,對於「四庫學」的全面研究,自然都有極為重要的價值,但是,楊家駱教授的著述,在這一方面,仍然有其開拓性的 貢獻。
另外,關於續修《四庫全書》的意見、建議、計劃和實踐,百餘年來,也是學術界討論不已的問題,楊家駱教授在這一方面的建言和計劃,仍然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理論基礎,其貢獻仍然是值得肯定的。真批:本文讀來直覺空洞與無力!
391
以上所述,僅僅只是剋就比較狹義的「四庫學」而討論的,真按:不解之處!真按 如果將「四庫學」的範圍放寬廓大,則楊教授的許多著述,像《叢書大辭》、真按:當係叢書大辭典之訛! 《中國文學百科全書》、《中國學術名著要指》、《歷代經籍志》等等,似乎也都可以列入對「四庫學」的貢獻之內。
總之,在近代「四庫學」的研究上,楊家駱教授的貢獻,是深深地讓我們欽佩的。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