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
。」日本學者神田喜一郎也譽他為「清代校勘第一人。」可見藏書家的貢獻,不止於保存文物而已。
顧氏的藏書章,常見者有「一雲散人」、「陳黃門侍郎三十五代孫」二印。這裡所指的「陳黃門侍郎」, 就是南北朝時的著名學者「顧野王」。野王(西元五一九年—五八一年),字希馮,七歲讀五經,略知大旨,九歲就能寫文章,博通經史,天文、地理、筮龜、占 候、蟲篆奇字,無所不通,與王褒齊名,時稱二絕,官做到黃門侍郎,著有《玉篇》、《輿地志》、《分野樞要》等書。
252
嘉慶癸亥蕘翁屬覆閱一過就所見標於上方此書明代屢刻俱遜於■寧齋抄本惟複■字每脫去是其短然誤處仍多惜不得宋元舊槧一掃風庭之葉也嘉泰壬戌本見宏治■■■楨跋中不識尚在天壤間否顧千里記
【見原文】
〈說明文字〉 這是顧廣圻在士禮居抄本《鹽鐵論》一書上所寫的跋,說明他校勘該書的經過。
253
圖書與金石兼富的「鐵琴銅劍樓」
「鐵琴銅劍樓」,是清代末年江蘇常熟菰里(也寫作古里)村瞿家的藏書樓。
瞿家的藏書,始自瞿紹基。紹基(西元一七七二年—一八三六年),字厚培,號蔭堂。廩貢生,以明經選 授廣文,但不久就歸隱,以讀書藏書為樂。當時常熟的著名藏書家,有陳揆(西元一七八○年—一八二五年)的「稽瑞樓」和張金吾(西元一七八七年—一八二九 年)的「愛日精廬」。陳、張二氏的藏書後來散出,瞿紹基買得了一部分,再加上自己平日搜購的圖書、金石、碑板,多達十餘萬卷,建「恬裕齋」貯藏,這是瞿家 藏書的開始。
紹基去世後,其子瞿鏞繼承父志,益加努力搜購圖書。鏞,字子雍,貢生,做過寶山縣學訓導,後來辭官歸里,專心讀書、購書。他在先人既有的基礎上,繼續充實,到了光緒年間,由於迴避光緒皇帝「載湉」的名諱,把「恬裕齋」改為「敦裕齋」
254
。後來因購得古鐵琴和古銅劍,又改稱「鐵琴銅劍樓」。瞿鏞的「鐵琴銅劍樓」,不但藏書多,而且不少精善的刊本,當時在江南,首屈一指,無人能超過他,人們把它和山東聊城楊以增的「海源閣」並稱,因此有「南瞿北楊」之稱。
瞿鏞有五子:瞿潤、瞿秉淵、瞿秉沂、瞿秉清、瞿秉沖。五人均能讀書、藏書。潤、秉淵、秉沖無後,秉 清生有三子:啟文、啟科、啟甲,分別出嗣為瞿潤、秉淵、秉沖之後。其中啟甲最能讀書,繼承祖志。啟甲(西元一八七三年—一九四○年),字良士,別號鐵琴道 人。在清末,他的官職是「安徽補用同知」,民國以後,曾任江蘇省民政署主計科長,並獲選為眾議院議員,後因拒絕曹錕賄選而辭去議員歸里。
啟甲除了自己藏書外,並在家鄉創辦了「常熟公共圖書館」,同時,為了使自己的藏書公諸於世,把祖父 瞿鏞所編的《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二十四卷)刊印行世。這部目錄共著錄圖書一千一百九十四種,二萬六千二百六十多卷,其中有宋刊本一百七十三種,金刊本 四種,元刊本一百八十四種,明刊本二百七十五種
255
,校本六十一種,抄本四百九十種,其他七種。每一部書都說明作者的生平及流傳的版刻,十分有學術價值。
一般的藏書家,多數不輕易把藏書供人閱讀,所以有句諺語說:「借書而與之,借人書而歸之,二者皆痴 也。」不過,瞿氏數代,不僅將藏書供人借閱,有些遠道來的人,還招待食宿,每餐「五燴一湯」。像黃廷鑑、翁同龢、葉德輝、張元濟、傅增湘、胡適及日本學者 島田翰等,都曾到「鐵琴銅劍樓」看過書,這種大公無私的精神,令人敬佩。
「鐵琴銅劍樓」目前還存。門臨清流,綠楊環列,環境優美。當年瞿鏞曾寫過(望江南詞)四闋,對當地一年四季的景色有很生動的描述。這四闋詞是:
「吾廬愛,占得好春光,繞岸一灣谿水綠,當門十里菜花黃,垂柳又垂楊。」
「吾廬愛,熟客浸相過,門外乘涼煙艇聚,水邊入夜釣竿多,斷續聽漁歌。」
「吾廬愛,烟景入秋清,吹到稻香風細細,浸殘桂影水盈盈,花月十分嬴
256
。」
「吾廬愛,黃葉又圍村,積雪有時看大地,初陽清早照衡門,室亦可名溫。」
至於「鐵琴銅劍樓」內部的佈置,根據大陸學者陳從周的敘述,樓分四進:第一進為門屋,第二進為花廳迎賓之處,第三、四進樓上藏書,第三進樓下為讀書處,第四進樓下則為陳列古物、金石的地方。目前第一、二進已燬壞。
瞿氏的藏書,到了民國以後,陸續散出。民國十九年,傳說日本三井集團擬以百萬元購瞿氏藏書,後經教 育部及江蘇省政府表示關切,終未成事實。民國二十六年,抗日戰爭爆發,啟甲擔心藏書燬於戰火,秘密把書運往上海。大陸淪陷後,在共產制度下,私人不得有任 何財產,私人藏書亦所不許,瞿氏藏書被迫悉數捐出,現在大部分存於北京國立北京圖書館。
瞿氏的藏書章很多,常見的有:「恬裕齋鏡之氏珍藏」、「紹基秘笈」、「虞山瞿紹基藏書之印」、「鐵琴銅劍樓」、「鐵琴銅劍樓收藏書畫記」、「瞿氏鑒藏金石記」、「古里瞿氏」、「古里瞿氏記」、「菰里瞿鏞」、「子雍金
257
石」、「瞿潤印」、「瞿秉淵印」、「瞿秉沂印」、「瞿秉清印」、「瞿秉沖印」、「瞿啟文印」、「瞿啟科印」、「瞿啟甲印」、「瞿啟甲」、「良士」、「良士珍藏」、「良士昭福」等。從這些鈐印中,可見瞿氏的書,從紹基到啟甲,共流傳了四代,誠屬不易。
258
【見原文】
〈說明文字〉 「鐵琴銅劍樓」外貌。
259
不私秘珍藏的張金吾
歷代藏書家裡,能不私秘珍藏,供諸同好的並不多,張金吾是其中最特出的一位。
張金吾(西元一七八七年—一八二九年),字慎旃,號月霄,江蘇常熟縣人。常熟文風很盛,出了不少藏 書家,像明代的毛晉、清代的孫從添等,都是極負盛名的藏書家。張金吾的先世,已有不少藏書。祖父張仁濟,字敬堂,號納齋,藏有萬卷圖書,其中不少是宋元舊 刻,著有《納齋存稿》。父親張光基,字南友,號靜谷,有藏書樓「照曠閣」,藏書益富。金吾的叔父張海鵬,字若雲,號子瑜,有一座「借月山房」,藏有數萬卷 珍本。金吾的藏書則多達八萬餘卷,分別庋放在「詒經堂」、「詩史閣」、「求舊書莊」和「愛日精廬」等四個地方。其中除了經部的書外,蒐羅了不少金、元兩朝 人的著作,是他的藏書特色。
260
在張金吾的幾個藏書室名中,他最喜歡「愛日精廬」這個室名,他的藏書志,也以它為名。「愛日」二 字,出自漢代著名學者揚雄的《法言》一書。《法言‧孝至篇》說:「事父母自知不足者,其舜乎!不可得而久者,事親之謂也。孝子愛日。」這句話的意思是,子 女奉養父母的日子有限,所以做子女要愛惜能奉養父母的時日,每天、每個時刻都要把孝順放在心上。原來張金吾的父親早年去世,都靠叔父養育。長大後對父親的 懷念日甚一日,卻沒有機會奉養父親,所以為書齋取名「愛日精廬」。
金吾的叔父張海鵬,不僅藏書,且以刻書傳世為己任。他常告訴友人說:「藏書不如讀書,讀書不如刻書。讀書衹以為己,刻書可以澤人。上以壽作者之精神,下以惠後來之沾溉。」先後以家藏為基礎,益以他家藏書,刊刻了《學津討源》、《借月山房彙鈔》及《墨海金壺》等叢書。
所謂《叢書》,就是把各種不同的書,彙聚為一編,一方面方便學者查檢資料,一方面可以保存文獻。海鵬刊刻這些叢書時,都請金吾協助校勘。由於金吾學問好,所以這些叢書,都能受士林所重視。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