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
。」然則酉之為字本因酒也。然古文酉本作■、■、丣,對待闔闢之象也。■為春門,出萬物也。丣為秋門,入萬物也。古者儀狄作酒,蓋在夏后之世,而其時但有古文諧聲之法,先具於象形者,若水在壺,所以就人性之善惡也。漢志曰:酒者天之美祿,所以養病扶衰。百禮之會,非酒不行。真按:「酒者,天之美祿,帝王所以頤養天下,享祀祈福,扶衰養疾.百禮之會,非酒不行.」(瀚典/新校本漢書/志/卷二十四下 食貨志第四下 - 1182 - 然古人一獻之禮,賓主百拜,是以終日飲酒而不得醉也。抑吾又有說焉。天有十二時,■丣相對為早晚者也。飲於卯則湎溺,而於酉則可者,日終宴息而不可過也。故曰「卜其晝不卜其夜」,真按:「公曰以火繼之辭曰臣卜其晝未卜其夜不敢」(瀚典/十三經注(一八一五年阮元刻本)/春秋左傳正義/莊公/卷九/傳二十二年 - 163 -) 亦以示閉藏之義、歛足之時,至酉而極也,若至於夜則已過矣。而說者或援《詩》「厭厭夜飲」之一言,真按:「湛湛露斯.匪陽不晞.厭厭夜飲.不醉無歸. 湛湛露斯.在彼豐草.厭厭夜飲.在宗載考. 湛湛露斯.在彼杞棘.顯允君子.莫不令德. 其桐其椅.其實離離.豈弟君子.莫不令儀. 」瀚典//斷句十三經經文/毛詩/小雅/南有嘉魚之什/湛露 - 45 - 是未知詩者也。真按:翁方綱的詩學 《傳》曰「夜飲私燕也
402
。宗子將有事,則族人皆侍。不醉而出,是不親也。醉而不出,是渫宗也。」《正義》曰:主則當留賓,賓則可以辭主。真按:「是主法自當留賓賓則可以辭主去」(瀚典/十三經注(一八一五年阮元刻本)/毛詩正義/小雅/南有嘉魚之什/卷第十—一/蓼蕭 - 350 -) 故曰於同姓諸侯則成之,於庶姓讓之則止,禮之意也。夫以詩人曲喻之意,援夜露以為辭,此特美膏澤之形容耳;而《傳》者尚必以辭讓之義終之,此則〈湛露〉之詩固未嘗不與〈賓筵〉之詩合矣。真按:賓之初筵 嘗欲舉此義作卜晝說,故附綴以為說酒。
402
戒酒說
客曰:子之說酒豈說酒哉?直戒酒耳!此則專為戒酒說而已耳。予應之曰:惟其然而後其說長也。昔周誥之命康叔也,鑒以酣身,勗以剛制,真按:國無!待查!詞亦無.疑乃剛毅自制之義也. 猶必先之曰厥父母慶,洗腆用酒。真按:「厥父母慶.自洗腆致用酒」瀚典/斷句十三經經文/尚書/周書/酒誥 - 25 - 且無算之酒著於《禮》,無量之酒著於《論語》,真按:「唯酒無量.不及亂」瀚典/斷句十三經經文/論語/鄉黨 - 10 - 是豈與戒酒有二義乎
403
?聖人之惡旨酒,聖人之訓湎酒,聖人之董治酒,正聖人之自理酒德,其心一而已矣。未有不深於戒酒之理而能言無算、無量者也。真按:翁方綱論酒 其切陳乎剛制之法戒者,乃其所以深喻夫作酒之本原者也。真按:翁方綱論酒-戒,豈止于酒乎?因酒以發也.猶愚于色,于性,于射精焉! 客曰:然則曷為而必著為戒酒之說乎?曰:所惡乎好以飲為事者,非必其果出於深知醞味、深切性情也。詞人藝士之流、曠達不羈之輩,姑且借此以為偷安閒曠之具則大不可也。周誥之戒酒,非言言皆說崇飲羣飲也。真按:不解之處!真按-文白夾雜?○此似字字句句之義也。 其惟曰服休、服采,其惟曰農父、圻父。其惟曰乃事、乃司,不惟不敢亦不暇。蓋不敢之心準以不暇而無義不該矣。夫人一日有一日之正務,日就月將之不遑,日邁月征之不給,而何能及於飲酒乎
404
?凡天下萬事無不要於節制,而酒為甚。真按:翁方綱論酒 酒以成禮也,亦即以敗度;酒以成事也,亦即以廢事;酒以養人也,亦即以害人。然則吾又何暇事事處處刻為酒防耶?其惟曰敬吾德而已矣,敬吾事而已矣,敬吾身而已矣。真按:翁方綱的嚴謹
404
戒殺生說真按:翁方綱與佛
戒殺生之說今人以為二氏說也。陳長發《毛詩稽古編》極言網罟之宜除,真按:陳啟源 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另文津閣四庫著錄作「毛經稽古編」,疑有誤,已去信詢問矣.線上目勘疑:毛經稽古編?毛詩稽古編 寄件者: 孫守真 (oscarsun72@hotmail.com) 寄件日期: 2008年9月10日 上午 11:04:29 收件者: 文哲所圖書館 (clplibrs@gate.sinica.edu.tw) 下載時執行安全性掃描 710004389…jpg (0.6 KB) 敬啟者: 此筆書目書名不知該不該作《毛詩稽古編》,緣陳啟源此書,貴目上均作毛詩,不作毛經也。還請覈對。並賜覆。 後學孫守真敬上 作者 陳啟源 (1606-1683) 書名 毛經稽古編 三十卷 / (清)陳啟源 出版項 北京市 : 商務印書館, 2005[民94] 國際標準號碼 7100043891 館藏地 索書號 處理狀態 OPACMSG 條碼 文哲所參考室叢書區 082.1 8345 v.29 在架上 30580002315252 版本項 第1版 稽核項 347-514面 ; 29公分 (精裝) 叢書名 文津閣四庫全書. 經部. 詩類 ; 29 附註 影印本 真按:國無!待查!詞:【網罟】1.捕魚及捕鳥獸的工具。《管子‧勢》:“獸厭走而有伏網罟。” 唐 杜甫 《五盤》詩:“地僻無網罟,水清反多魚。”《鏡花緣》第八九回:“道姑道:‘劇憐編網罟,始克奉盤匜。’” 王西彥 《魚鬼》:“捉魚的夥伴先後來到了,大家攜帶網罟和魚簍,坐在柳蔭下,指點紋圈的增添。”2.指法網。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七十:“苟非嬰網罟,何必萬里畿。” 宋 蘇轍 《送柳子玉》詩:“坐令不羈士,舉足遭網罟。”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佟觭角》:“倘為邏役所獲,重罹網罟,再思悻免,詎可得乎?” 而治經之家集議焉。杜少陵詩法自儒家,真按:杜甫 而曰「前王作網罟,設法害生成。真按:杜甫:《早行》. 」然則《易》稱結網罟以畋魚,孟子謂「鷄豚狗彘之畜,老者可以無失肉矣。」「數罟不入汙池,魚鼈不可勝食
405
」是又豈有二義歟?然而中古以還,聖人之制法也日以密,則所以濟其不及、補其不足者亦日以周,故曰王用三驅失禽不戒也。真按:《易》九五爻曰:「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六十四卦雜記(107)—「王用三驅,舍逆取順」)故曰「聞其聲不忍食其肉」,「君子遠庖廚」也。是則戒殺生者酌其宜,通其變,順而易行也。戒殺者不自我特殺也。夫如是則非迂濶之談矣。非二氏之學矣。揆諸時、審諸勢矣。乃吾則竊欲反諸己焉,何者?凡饗祀燕賓之外,則惟自養而已。《易》曰「頤貞吉」,真按:「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瀚典/十三經注(一八一五年阮元刻本)/周易/卷三/頤 - 69 -) 觀其所養也。「自求口實」,觀其自養也。孟子曰:「飲食之人無有失也,則口腹豈適為尺寸之膚哉?真按:瀚典/十三經注(一八一五年阮元刻本)/孟子注疏/告子章句/卷第十一下/告子章句上 - 203 - 」吾嘗謂觀所養即觀其自養,則山谷食時五觀之義畢具矣。真按:山谷题跋.『一 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 忖已德行,全缺应供三 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四 正事良药,为疗形苦五 为成道业,故受此食』『士大夫食时五观』『书食时五观后』 人一日間而所養備焉,豈必殺生哉?一簞豆之粟粒,一瓢之井華,真按:國無.詞:【井華】見“ 井花水 ”。【井花水】亦作“井華水”。清晨初汲的水。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法酒》:“粳米法酒:糯米大佳。三月三日,取井花水三斗三升,絹簁麴末三斗三升,粳米三斗三升。” 石聲漢 注:“清早從井里第一次汲出來的水。” 宋 蘇軾 《贈常州報恩長老》詩之一:“碧玉碗盛紅馬瑙,井花水養石菖蒲。”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水二‧井泉水》﹝集解﹞引 汪穎 曰:“井水新汲,療病利人。平旦第一汲,為井華水,其功極廣,又與諸水不同。” 魯迅 《故事新編‧鑄劍》:“你父親用井華水慢慢地滴下去,那劍嘶嘶地吼,慢慢轉成青色了。”亦省作“ 井華 ”、“ 井花 ”。 唐 杜甫 《大雲寺贊公房》詩之四:“童兒汲井華,慣捷瓶上手。” 清 趙翼 《兩臂風痹復發》詩:“辟寒須用煖湯浴,復汲井華煮滿斛。” 宋 楊萬里 《六月十三日立秋》詩之一:“旋汲井花澆睡眼,灑將荷葉看跳珠。”【井花】見“ 井花水 ”。【井華水】見“ 井花水 ”。 皆受造物之膏澤,真按:國:澤 注音一式 ㄍㄠ ㄗㄜˊ 相似詞 恩惠、恩澤 相反詞 1.恩惠。孟子˙離婁下:「諫行言聽,膏澤下於民,有故而去則。」 2.用脂膏潤澤。常比喻及時雨。文選˙曹植˙贈徐幹詩:「良田無晚歲,膏澤多豐年。」詞:【膏澤】1.滋潤作物的雨水。 三國 魏 曹植 《贈徐幹》詩:“良田無晚歲,膏澤多豐年。” 晉 葛洪 《抱樸子‧博喻》:“甘雨膏澤,嘉生所以繁榮也,而枯木得之以速朽。” 唐 韋應物 《觀田家》詩:“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元 王禎 《農書》卷十八:“然皆洑流內達,膏澤傍通,水利之中,最為永便。”2.比喻恩惠。《孟子‧離婁下》:“諫行言聽,膏澤下於民。” 焦循 正義:“為臣之時,諫行言從,德澤加民。” 漢 班固 《西都賦》:“功德著乎祖宗,膏澤洽乎黎庶。” 宋 王安石 《上皇帝萬言書》:“朝廷每一令下,其意雖善,在位者猶不能推行,使膏澤加於民。” 章炳麟 《建立宗教論》:“沐浴膏澤,解脫塵勞,實惟斯人之賜,於是尊仰而崇拜之。”3.猶言民脂民膏。《國語‧晉語九》:“浚民之膏澤以實之,又因而殺之,其誰與我?” 唐 陸贄 《答宰臣請復御膳表》:“凋戶疲甿,膏澤已竭。”4.比喻物的精華。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上:“然其咀嚼英華,厭飫膏澤,文章之淵泉也。” 清 惲敬 《上汪瑟庵侍郎書》:“是故一介之士,屏人獨處,仰而思,俯而書,無論富貴酣養者,不足與其旨甘,分其膏澤。”5.潤髮用的油脂。 明 劉基 《喜遷鶯‧梅花》詞:“膏澤無加,鉛華不御,應與素娥爭麗。” 清 唐甄 《潛書‧太子》:“如置膏澤於冶火之中,如置膠革於淫雨之中,豈有幸哉。”【膏2澤】滋潤。《國語‧晉語四》:“ 重耳 之仰君也,若黍苗之仰陰雨也;若君實庇廕膏澤之,使能成嘉穀,薦在宗廟,君之力也。” 唐 韓愈 《袁州祭神文》之三:“田穀將死,而神膏澤之;百姓無所告,而神恤之。”膏2 〔o ㄍㄠˋ〕〔《廣韻》古到切,去號,見。〕 每飯即思,何脩而克受之真按:翁方綱之為人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