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unday, May 30, 2010

351

  (138)《西洋朝貢典錄》。《總目》增材料:“(黃省曾)《明史‧文苑傳》附見《文徵明傳》中。是編紀西洋諸國朝貢之事。”又增評論:“國各一篇,篇各有論。凡道里遠近、風俗美惡、物產器用之殊、言語衣服之異,靡不詳載。考《明史‧外國傳》,其時通職貢者尚不盡於此錄。省曾止就內侍鄭和所歷之國, 真按:黃省曾與鄭和 編次成書,餘固未暇及也。末有二跋,一為東川居士孫允伽, 真按:孫允伽 真按:孫允伽 一為清常道人趙開美。 真按:趙開美 真按:趙開美 允伽稱此書初未付梓,得其手稿錄之。開美謂其章法句法頗學《山海經》,信為奇書。錢曾《讀書敏求記》亦載之。然其精華已採入正史, 真按: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餘亦無他異聞也。”①

  《翁稿》認為應抄錄,但《總目》列入存目,且刪材料:“有《五山人集》, 真按:原稿作岳.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1_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_000378.tif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4753_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一○)\_000843.00.jpg 集外撰有《輿地經》、《西洋朝貢典錄》諸書,皆不概行於世。是書摭取《星槎勝覽》、《瀛涯勝覽》諸書……”復刪評論:“足與《明史》相佐。此抄本即錢曾《讀書敏求記》所載之本,後跋尚好。” 真按: 真按:翁方綱的版本鑑定方法論-前後序跋行款 翁方綱的版本學

  祝允明《西洋朝貢典錄序》云

  《西洋朝貢典錄》者,所以敘海表列國之事,辨方域,列山川,計道里,陳土風,紀產育,述朝貢,以闡王化,錄建設,以美使才,備國典之實錄,寄通覽之遐志者也。……鄭和等飛星舶于天池,耀皇華于鰲極。……雖稱實錄,猶未會通,言而不文,行之豈遠。黃子勉之,生於華文之區,而遙攬恢詭之觀,隱乎一尺之几,而慮經六宇之闊,游乎熙安之代,而慕馳奔走之辰,間氣龐博 真按:國無.詞:【龐博】猶磅礡。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四:“ 河 北之山,綿衍龐博; 江 南之山,峻峭巧麗。” 時而出之,握槧隨襟,是有此作。其為書也,法班、馬敘國境所在,風俗所殊;法《周官》敘田畜法、《山海經》敘山水鳥獸草木法、《禹貢》敘貢物,每一島末復著論以該未盡事,事有征綱,綱有條信乎,逐南左之良匠, 真按:南史.左丘明 真按:國無.詞無.按:南乃南史,左乃丘明也. 詞:【南史】1. 春秋 時 齊國 的史官。《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太史書曰:‘ 崔杼 弒其君。’ 崔子 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捨之。 南史氏 聞太史盡死,執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後因以為直書史實的良史典型。《後漢書‧臧洪傳》:“昔 晏嬰 不降志於白刃, 南史 不曲筆以求存,故身傳圖像,名垂後世。”《南齊書‧崔祖思傳》:“世無 董狐 ,書法必隱;時闕 南史 ,直筆未聞。” 清 高其倬 《薊州新城》詩:“ 南史 與 董狐 ,百喙同一聲。”程善之《和孟碩獄中詩》:“ 常山 舌在心猶壯, 南史 書存手自持。”2.複姓。見《通志略‧氏族四》。 卿雲而我儀者矣。 真按:司馬相如.揚雄 真按:司馬朝軍斷句之誤 真按:斷句標點皆誤!-每一島末復著論以該未盡,事事有征,綱綱有條,信乎逐南、左之良匠、追卿、雲而我儀者矣。 ……②

  ①《總目》卷78

  ②黃宗羲:《明文海》卷220

352

  祝允明為館臣深度鄙視①,故其序未被徵引,實則可矯正《總目》之偏頗。 真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對祝允明的態度

  (139)《韋驤集》。《總目》增材料:“除知袁州萍鄉縣,歷福建轉運判官……出為夔路提刑。建中靖國初……提舉杭州洞霄宮……其事跡不見於《宋史》,而集中所載表狀、祭文諸篇署銜尚存,可以得其大概。馬端臨卷數亦同。是編原本十六卷,特所闕兩卷,諸本皆同,今已末由考補耳。 真按:國無.詞:【末由】無由。《論語‧子罕》:“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漢 荀悅 《申鑒‧政體》:“偽亂俗,私壞法,放越軌,奢敗制,四者不除,則政末由行矣。”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占畢一》:“讀之閎肆沈雄,浩乎 司馬 之氣矣。而左規右矩,一字增損末由也。” 魯迅 《花邊文學‧法會和歌劇》:“《時輪金剛法會募捐緣起》中有這樣的句子:‘……非仗佛力之加被,末由消除此浩劫。’” ……實止十四卷。檢勘書中,凡構字皆空闕,而注其下云太上皇帝御名,當由孝宗時刊本抄傳。 真按:宋孝宗 ……而集中未見。 真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版本學-版本鑑定方法-避諱 考《宋史‧藝文志》,別有賦二十卷,當別在賦集之內,而今佚之矣。其古體詩亦已不完,而梗概尚具。……謹釐改目次,即所存之本,以第三卷為第一,定為一十四卷,著之于錄。屢經傳寫,脫落頗多,世無別本,其可知者隨文校正,其不可知者則姑從闕疑之義焉。”又增評論:“觀其氣格,大抵不屑于規唐人, 真按:原作""!據新漢籍本徑改! 而密詠恬吟,頗有自然之趣。雜文多安雅有法,而四六表啟為尤工。其精麗流逸,已開南宋一派。雖未能接跡歐、梅 真按:歐陽修、梅堯臣 要亦一時才傑之士也。”②

  《翁稿》認為:“初無《錢塘集》之目,其稱《錢塘集》,題簽者之誤也。”《總目》仍以《錢塘集》著錄,未採納翁氏意見,未審其故。 真按:翁方綱在四庫全書館任職情形考-目錄學與版本學-書名的鑑定 真按:書名不同-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與今日四庫全書總目不同的地方 《總目》云:“謹釐改目次,即所存之本,以第三卷為第一,定為一十四卷。”今檢文淵閣本《四庫全書》,發現此書只有十二卷,亦未明其故。 真按:卷數不同-四庫全書與四庫全書總目不同的地方

  (140)《宋史全文續資治通鑑長編》。《總目》對此則提要作了較大幅度的修改

  ①《祝子罪知》提要云:”其說好為創解,如謂湯武非聖人,伊尹為不臣,孟子非賢人,武庚為孝子,管蔡為忠臣,莊周為亞孔子一人,嚴光為奸鄙,時苗羊續為奸貪,謝安為大雅君子……論文則謂韓柳歐蘇不得稱四大家, 真按:祝允明之為人 真按:祝允明的批評方法論 真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對祝允明的態度 論詩則謂詩死於宋,論佛老為不可滅,皆剿襲前人之說,而變本加厲,王宏撰《山志》曰: 真按:王弘撰 ‘祝枝山,狂士也,著《祝子罪知》,錄其舉刺予奪,言人之所不敢言,刻而戾,僻而肆,蓋學禪之弊,乃知屠隆、李贄之徒,其議論亦有所自,非一日矣。聖人在上,火其書可也。’其說當矣。”《浮言》提要亦云: 真按:禁燬思想的發展 真按:王弘撰的禁燬思想 “蓋允明平生以晉人故誕自負,故持論矯激,未能悉軌于正云。”

  ②《總目》卷153

353

:第一,增考證:“不著撰人名氏,原本題曰《續通鑑長編》,而以李燾《進長編表》冠之於前,是直以為燾之《長編》矣。案:燾成書在孝宗時,所錄止及北宋。此本實載南宋一代之事,其非出燾手明甚。檢勘此書,卷卷標題皆有‘宋史全文’四字,而《永樂大典》宋字韻內亦多載《宋史全文》,與《長編》截然二書。又此本目錄前有坊間原題,稱‘本堂得宋鑑善本,乃名公所編,前宋已盛行,再付諸梓’云云,蓋本元人所編,而坊賈假托燾名,詭稱前宋盛行耳。惟《永樂大典》所收之書,皆載入《文淵閣書目》, 真按:永樂大典與文淵閣書目的關係-惟《永樂大典》所收之書,皆載入《文淵閣書目》 乃宋鑑多至六部,獨不見《宋史全文》之名,或亦楊士奇等編輯時因標題而致誤歟?”第二,對宋犖跋提出批評:“則又臆斷之語,未見其有確證也。其書自建隆以迄咸淳,用編年之體,以次排纂。其靖康以前亦本於燾之《長編》,而頗加刪節。高、孝二代則取諸留正之《中興聖政草》。今以《永樂大典》所載《聖政草》相與參校,其文大同小異。 真按:四庫全書與永樂大典-版本校勘 留正等所附案語,亦援引甚多。至光、寧以後,則別無藍本可據,為編書者所自綴輯。故《永樂大典》于光、寧二宗下亦全收此書之文,勘對併合。其于諸家議論,採錄尤富。如呂中《講義》、何俌《龜鑒》、李沆《太祖實錄論》、《足國淪》、富弼等《釋》、呂源等《增釋》、陳瓘《論大事記》諸書,雖其立說不盡精醇,而原書世多失傳,亦足以資參考也。惟原本第三十六卷內度宗、少帝及益王、廣王事跡有錄無書,《永樂大典》亦未採,今姑仍其闕焉。”①

  《翁稿》云:“或當日與燾本並刻,今所有者止此耳。燾之進表在宋孝宗乾道四年,而編中乃並光宗以後至宋末事全載入之,是與前表已不合,若果是元胡宏之書,自應並存,以附燾書之後,然又不著宏名及宏之纂輯原委,則仍未為完書。應姑存其目,以俟博訪。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採訪學 真按:翁方綱選書的標準-存目 ”② 真按:翁方綱選書的標準-存目的標準-未完書.不完整.非全書

  (141)《授經圖》。《總目》增材料與評論:“虞稷序稱‘西亭(案:西亭即睦■之別號。 真按:朱睦 )舊本先後不無參錯,與龔子蘅圃重為釐正 真按: 真按:據下文當作""字!-予與龔子蘅圃重為釐正 真按:龔翔麟-應即此人 翁方綱與朱睦《授經圖》

①《總目》卷47,《宋史全文》提要。

②《翁稿》第858頁。

354

,《易》則以復古為先,《書》則以今文為首,其他經傳之闕軼者,復取歷代史《藝文志》及《通志》、《通考》所載,咸為補入,而近代傳注可傳者,亦間錄焉。視西亭所輯,庶幾少備’云云。又睦■義例:‘稱周漢而下至金元,作者凡一千一百三十二人,國朝三十九人,經解凡一千七百九十八部,二萬一千七十一卷。’虞稷等附注其下,稱新增入古今作者二百五十五人,經解凡七百四十一部,六千二百一十八卷。則虞稷等大有所竄改, 真按:黃虞稷篡改原書-朱睦《授經圖》的篡改 非復睦■之舊矣。今以所竄改者觀之,《易》稱‘以復古為先’,而列《子夏易傳》,實王弼本,非古《易》也。《書》稱‘以今文為首,而所列朱子《書》古經,實孔安國本,非今文也。以是例推,殆未能盡允。且睦■之作是書大旨,病漢學之失傳,因溯其專門授受,欲儒者飲水思源,故所述列傳,止于兩漢。其子勤跋(案: 真按:上艹下美. 的異體. 字, 真按:上艹下美. 原本誤作羹字,今改正。)亦稱‘秦燼之餘,六經殘滅。漢興,諸儒頗傳不絕之緒,於是專門之學甚盛。至東京,則授受鮮有次第,而經學亦稍稍衰矣。故是編所列,多詳于前漢’云云。其著書之意,粲然明白。虞稷等乃雜採諸家以補之,與睦■所見正復相反。”①

  朱睦■《授經圖義例序》云:

  余觀《崇文總目》,有《授經圖》,不著作者名氏。敘《易》、《詩》、《書》、《禮》、《春秋》三家之學,求其書亡矣。及閱俊卿《考索圖》 真按:章如愚 真按:司馬朝軍標點之誤--章俊卿《考索》圖,乃謂章如愚《群書考索》內之圖也. 六經皆備,間有訛舛,余因考之。蓋自東漢而下,諸儒授受,尠有的派云。其經義或私淑,或自治,或受之國學,俱系之為某受為某傳,可乎? 真按:斷句可議者-蓋自東漢而下,諸儒授受,尠有的派;云其經義或私淑,或自治,或受之國學,俱系之為某受為某傳,可乎? 余于是稽之本傳,參之諸說,以嘗請業及家學者,各為之圖,以一二傳而止者亦錄之,以備咨考。舊圖俱無傳,圖後或錄經論數條,而諸儒行履弗具,使覽者不知其為何如人也。余既為圖,復捃摭其要而作傳。無關經學、無裨世教者皆略焉。傳成,以諸儒著述及歷代經解附之,釐為四卷,藏之家塾,以俟同好,庶斯道之不墜也

①《總目》卷85

355

  此序被《總目》不露痕跡地化為己有,將序首“余觀”二字挖去,稍加點竄,朱氏之言就變為館臣之語。 真按:四庫全書館臣的工作態度 真按:四庫全書館臣抄襲之處

  黃虞稷《授經圖義例序》云:

  六經大義,至宋儒昌明之,而始無遺憾,學者守為章程宜也。不知絕續之際,漢儒為難。當日秦書既焚,往聖遺言澌滅殆盡,幸而去古未遠,間得之屋壁所藏,女子所獻,老生所口述,然而僅矣。迄學者代興,遐搜博考,或一人集眾是,或數人成一經,要其授受,各有師承,非若後人以意見為予奪也。劉歆書博士, 真按:字形結構換部首-饋、遺換部首爾. 謂孝宣時廣立經文,義雖相反,不嫌並設。與其過而廢之,寧過而立之。旨哉斯言!夾漈鄭氏乃云,秦焚書而書存,諸儒窮經而經絕。於是有指斥漢儒,跡其同異,紛紜為詆訶所自起。豈知前型未墜,盡信非也,概疑之亦非也。 真按:對鄭樵的批評-此應非黃虞稷語!詳下考案! 六經之義,如江湖日月,無所不該。解之者,惟其不背于經,斯已爾,而又何同焉?夾漈之言過矣!授經諸圖,見於章氏考索 真按:標點不當-授經諸圖,見於章氏《考索》。 西亭宗正復加釐定, 真按:朱睦 並採諸儒言行,列為小傳,由是師友淵源,燦如指掌。自漢以後,晨星相望,專家雖不逮漢儒,而亦多有纘承,惜其未暇補入。然傳注、義疏、序解辨問條犁然,各具于圖之左方。 真按:疑有誤!-疑有敓文又句讀誤!-然傳注、義疏、序解辨問條,犁然各具于圖之左方。 覽者因目以求其書,則得矣。是集未經鏤版,黃徵君俞邰向藏寫本, 真按:黃虞稷-若有此句則此應非黃虞稷作也。豈可題「黃虞稷《授經圖義例序》云:」? 龔主事蘅圃、高舍人澹人刻之白下。 真按:黃虞稷與龔翔麟.高士奇 世之師心黨同,薄前賢為不足法,庶幾知所返也。然則漢儒洵有功於六經,而為功于漢儒者三子,又將與西亭並傳也。 真批:有此句更知非黃虞稷序矣! 夫秀水朱彝尊 真按:疑為""之訛或為古字. 自經籍之傳,聖言弘廣,後世未易窺測,言之者人殊其義,於是《易》有施、孟、梁丘、京氏之學,費直晚出,其說盛行於今;《書》則歐陽、大小夏侯為今文,孔安國為古文;《詩》則有齊、魯、韓、毛四家之異;《三禮》則二戴之大小《記》、高堂生之《儀禮》、劉歆之《周官》;《春秋》則《公羊》之嚴氏、顏氏,《穀梁》之瑕丘江公,《左氏》之賈護、劉歆,各以其家法教授。緣及東京, 真按:詞無.國無.疑為"爰及"之訛. 相仍未改

356

。班、范二書之《儒林傳》與散見於諸列傳者可考也。宋《崇文總目》有圖三卷,存而書亡。 真按:疑有誤!-怎多作""字? 明萬歷初,中尉西亭本其旨,因章俊卿《山堂考索圖》,更為細訂, 真按:標點不當-因章俊卿《山堂考索》圖,更為細訂, 每經之首,著凡例數則,其次為授經之圖,又其次為諸儒之行履有關經術者節為傳,末則附其所著,而下及于魏晉以來傳注之目,俾後人按籍以求,了若掌錄,誠有功經學之書也。惜其所載傳注時有缺誤,而類例亦未盡善。如古本之《易經》上、下、十傳,各自有書,王弼本始以彖、象、文言系各爻辭之下;《書》則伏生口授之二十九篇,先興于齊魯之間,古文後出於孔壁,先儒多疑之者。西亭舊本,先後不無參錯。與龔子蘅圃重為釐正, 真按:前有訛作""者! 《易》則以復古為先,《書》則以今文為首,其他經傳之缺軼者,復取歷代史《藝文志》及《通志》、《通考》所載,咸為補入,而近代傳注可存者亦間錄焉。視西亭所輯,庶幾少備矣乎。然是編也,于漢儒略具矣。而有宋諸儒之著述,如藍田上洛、洛陽延平,則程門之嫡嗣也。金華、新安,則伊洛之孫曾也。逮婺源朱子出,而五經之學益明。雙湖、雲峰之於《易》,慶元、輔氏之於《詩》,九峰、蔡氏之於《書》,勉齋、信齋之於《禮》,清江、張氏之於《春秋》,與夫元、明以後諸儒闡明羽翼,亦等於漢儒之家法,而義理過之。其源流派別,未有序而圖之者,苟得續是編,以傳其為裨益經學,不更大乎!世多留意正學之士, 真按:斷句不當!-苟得續是編以傳,其為裨益經學,不更大乎! 予且有厚望矣。

  黃序後半部分也在《總目》徵引之列。 真按:四庫全書館臣抄襲之處

  另外,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翁稿》此條天頭有“總裁李”批語一條:“無所發明,存目可也。”但副總裁李友棠的此條意見被否決, 真按:李友棠在四庫全書館任職情形考-選書標準 《總目》對此書頗有佳評:“朱彝尊《經義考》未出以前,能條析諸經之源流,此書實為之嚆矢。正不以有所點竄,並其原書而廢之矣。”因此被抄入《四庫全書》。

  (142)《中庸衍義》。《總目》增材料:“良勝字于中 真按:夏良勝 南城人。正德戊辰進士,官至太常寺少卿。事跡具《明史》本傳。自宋以來,取古經之義,括舉條目而推衍其說者,始葉時《禮經會元》,嗣則真德秀《大學衍義》

357

。良勝又因德秀之例,以闡發《中庸》。其書成於嘉靖間,蓋以《大禮疏稿》事,謫戍遼海時作也。”又增評論:“至於崇神仙、好符瑞、改祖制、抑善類數端,尤究伋流弊,惓惓言之。盡皆為世宗時事而發。然務抒獻納之忱,而無一毫怨懟譏訕之意,斯所以為純臣之言也。考良勝于正德、嘉靖間兩以鯁直杖謫,風節凜然,為當世所重。其書雖近于浚書,至其人品則非浚所可企及矣。”① 真按: 真按: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作者品格 夏良勝之為人

  (143)《大易法象通》。 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新漢籍總目作贊,而翁稿作讚!-大易法象通讚-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4754_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一一)\_000884.00.jpg 《總目》增材料:“事跡具《元史‧儒學傳》。其書首為諸圖,次以中天、述考、述衍等說,終以甲辰、乙巳、丙午三年所作《習坎書院旅語》。其《中天圖》後署曰至元三十年十一月吉日宣召赴闕儒人臣鄭滁孫。”又增評論:“中天之說,始見於干寶《周禮注》,朱元衍之為《三易備遺》。 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今據新漢籍訂. 然滁孫所謂中天元景,與干寶之說又異。大旨謂中天即天也,由其運用合一居中,故曰中天,由其在生兩之後、用九之前,故曰中天。其象藏于互體,而義發見於文王、周公、孔子之辭。其說大抵皆幽渺恍惚,不可究詰。……而牽合諸經以證之,支離曼衍,終無歸宿。自來以奇偶推《易》者,病于穿鑿;以老莊談《易》者,病于虛無。此書更以穿鑿之數,附會于虛無之理,兩家流弊,兼而有之,可謂敝精神于無用者矣。”②

  翁方綱云:“推衍《論》、《孟》諸經以廣之,言大而夸,辨逞而博,然滁孫在當時最號博洽,儒學之士翕然推之,與其弟陶孫皆以前朝士荷衣親賜之榮, 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據原稿訂!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4754_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一一)\_000886.00.jpg 則其為書又不得以誣且諛目之矣。 真按:羨文,原稿無!-則其為書又不得以誣且諛目之矣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4754_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一一)\_000886.00.jpg 然究非說經之正。 真按:翁方綱的經學方法論 ”持論與《總目》不同,此語褒中帶貶,而《總目》有貶無褒。

  (144)《春秋程傳補》。《總目》增材料:“其詞義高簡者重為申明,闕略者詳為補綴。書成於康熙九年,按伊川《春秋傳》,《宋史‧藝文志》作一卷,陳亮《龍川集》有跋云:‘伊川先生之序此書也,蓋年七十有一矣。四年而先生歿。 真按:程頤作品編年 真按:陳亮與程頤 今其書之可見者才二十年

①《總目》卷93

②《總目》卷7

358

。’陳振孫《書錄解題》云:‘略舉大義,不盡為說,襄、昭後尤略。’考程子《春秋傳序》作於崇寧二年,書未定而黨論興,至桓公九年止。門人間取經說續其後,此陳亮所謂可見者二十年也。是書桓公九年以前全載程傳,十年以後以經說補之。經說所無者,採諸說補之。中取諸新安汪克寬《纂疏》者居多。《纂疏》即明代《春秋大全》所本。”又增評論:“其書堅守胡安國《傳》,則仍胡氏之門戶而已,未必盡當程子意也。又所補諸傳,皆不出姓氏,于原文亦多所芟改。其桓公九年以前程子無傳者,亦為補之。則是自為一書,特托名於程子耳。考陳亮跋有云:‘先生於是二十年之間,其義甚精,其類例甚博。學者苟優柔饜飫,自得于意言之表,不必惜其缺也。’然則何藉承澤之補乎 真按:國無.詞:【承澤】1.蒙受恩澤。《淮南子‧脩務訓》:“絕國殊俗,僻遠幽閒之處,不能被德承澤,故立諸侯以教誨之。”2.寶扇。 三國 魏 繆襲 《尤射腆致》:“我報以承澤二。” ?”①

  此類凡144條,約占12.52%。

(三)刪改類

  1.刪材料

  (1)《山谷全書》。《總目》于“是外集亦編于孝宗時也”後刪:“此別集之前則刻全書者亦當置外集于別集之前也。”于“後人注釋則惟取其詩”後刪:“今之學者但見三集注本之名,烜□於著錄家之目, 真按:吳格作"".是也.-今之學者但見三集注本之名烜赫於著錄家之目.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4747_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四)\_000256.10.jpg 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據原稿定! 內外別之本所自出, 真按:標點不當-內、外、別-而內、外、別之本所自出,或未之詳考也 或未之詳也。 真按:吳格識作"",是也.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4747_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四)\_000256.10.jpg ”② 真按:翁方綱在四庫全書館任職情形考-校辦書籍-山谷內外集-對黃庭堅作品的整理-校勘學與文獻整理-目錄學與版本學

  (2)《楊文懿集》。 真按:楊起元 《總目》刪去“為其孫廷春所刊”等字,又將“中間論說書簡諸卷皆闕而未刻者,合以詩之上下卷,止十二卷耳”改為“自十一卷至十八卷皆注云嗣刻,其有錄有書者僅十二卷,蓋裒輯未竟之本也”。③

  (3)《禹貢方域考》。《總目》刪材料:“然其序中所謂程葆舒、陳師凱、艾南英之書,程、陳二書不見於朱彝尊《經義考》, 真按:翁方綱撰寫提要之參考資料-朱彝尊《經義考》 真按:翁方綱在四庫全書館任職情形考-參考資源-參考書目 蓋奕端就所見言之耳。”④

 ①《總目》卷31

 ②《總目》卷154,《翁稿》第257頁。

 ③《總目》卷179,《翁稿》第906頁。

 ④《翁稿》第969頁。




希望這方便不會讓你賒下更多,請多指教(comments)以平復.希望這是個好的交流,而不是讓你墮落更深.請保重,生前尚有死後.死後沒有,也不必太過執著.
這本來就是給有心讀書,且真讀書的好學者修學者交流的平台,而不是供學術或學生取巧功名的苟且.真沒想到,這種教育的話還要留給今天的我來說.何況是有閒情看覽此頁者.
我們無須爭辯神存不存在,但是,死,存在
不須註冊,不必登入,
點擊此處即可匿名留言
留言前,請仰望天,或看看自己將去的冥年
不留言,只有你會忘了,我會不知,事實會永存
一旦遭遇,敢說不曾做缺德事?可就不科學了.
然後知臨深履薄,非無為而發也.
因與果,還沒透徹的鏈.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