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
第十二章 引用 兼論用典
人們在說話或作文的時候,引用別人的語言、文字,來充實內容,增加份量,以達到說服聽者,打動讀者的效果。這種修辭法,稱為「引用」。這裡分「引用的材料」、「引用的方式」兩個項目來說明。
一、引用的材料
引用的材料,有古代經書上記載的,聖賢所說的,以及俗諺所流傳的,有時也引用外國人所說的話。例如:
1.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論語為政篇)
這是孔子引用書經。
186
2孟子曰:「……詩云:『不愆不忘,率由舊章。』遵先生之法而過者, 真按:疑當為王字 未之有也。」(孟子離婁篇)
這是孟子引用詩經。
論語引用書經文字共三次,引用詩經文字共十四次;孟子引用書經文字共十二次,引用詩經文字共二十七次。
3.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予。(韓愈:師說)
這是韓愈引用孔子的話。
4孟子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柳宗元:與韋中立論師道書)
這是柳宗元引用孟子的話。
後人引用孔子、孟子的話,多得不可勝數,姑各舉一例如上。
5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諺所謂『輔車相依,脣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左傳僖公五年)
6諺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史記貨殖列傳)
這是左丘明和司馬遷引用當時的諺語。
引用俚語俗諺,古今許多書上,也是常見的。
187
7.拿破崙曰:「『難』之一字,惟愚人所用字典為有之耳。」……嗚呼!至今讀此言, 真按:名言 真按:拿破崙的名言 真按:名句 神氣猶為之王焉。(梁啟超:論冒險與進取)
8.女人善變……因為變得急速,所以容易給人以「脆弱」的印象。莎士比亞有一名句:「脆弱呀,你的名字叫做女人!」但這脆弱,並不永遠使女人吃虧。(梁實秋:女人)
這是梁啟超和梁實秋引用外國人說的話。
引用外國人說的話,是西風東漸,四海一家以後才有的。
二、引用的方式
引用的方式,分「明引」和「暗用」兩類。說明來歷的稱為明引,不說明來歷的稱為暗用。 真按:抄襲者零分處分之依據 真按:暗用vs抄襲 像上述各例的「書云」、「孔子曰」、「諺有之曰」、「拿破崙曰」等,稱為明引,不再贅述。如果只用前人舊有的文句,不說明是哪本書來的,哪個人說的,就是暗用。舉例如下:
1薄粥稀稀碗底沈,鼻風吹動浪千層;有時一粒浮湯面,野渡無人舟自橫。 真按:名句 (沈石田:薄粥詩)
「野渡無人舟自橫」,暗用韋應物滁州西澗詩末句,形容粥湯米粒,令人發噱。
2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真按:名句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 真按:名句 」有我之境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真按:名句 」「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 真按:名句 」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
188
,何者為物。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寶簾閒掛小銀鉤」,何遽不若「霧失樓台,月迷津渡」也?(王國維:詞之境界)
右例引號裏的句子,都是引用的。「淚眼問花」二句,是南唐馮延巳鵲踏枝詞;「可堪孤館」二句,是北宋秦觀踏莎行詞;「采菊東籬下」二句,是陶淵明飲酒詩;「寒波澹澹起」二句,是金元好問穎亭留別詩:「細雨魚兒出」二句,是杜甫水檻遣心詩;「落日照大旗」二句,是杜甫後出塞詩;「寶簾閒掛」句,是秦觀浣溪沙詞;「霧失樓臺」二句,是秦觀踏莎行詞。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莎】艸-7-11 注音一式 ㄕㄚ 解釋: 動物名。指莎雞。一種似蚱蜢的昆蟲,色黑,有數重翅膀。常在夏季的夜晚振翅作聲,鳴聲急促似紡絲。亦稱為絡緯。ㄙㄨㄛ su(10123)教育部國語辭典【莎】艸-7-11 注音一式 ㄙㄨㄛ 解釋 見莎草條。 生有莎草的。如:莎州、莎岸。ㄕㄚ sh(08789) 教育部國語辭典 【莎草】 注音一式 ㄙㄨㄛ ㄘㄠˇ 解釋 :植物名。莎草科莎草屬,多年生草本。產於原野沙地,莖高十至六十公分。葉細長質硬,深綠色,夏日由莖頂分歧生穗,開黃褐色小花,地下塊根稱為香附,可入藥,有健胃、理氣、調經等功能。或稱為雷公頭、續根草。 它們都沒說明出處,所以是暗用。
3.有人晚上不睡,早晨不起,他說是「焚膏油以繼晷」。我想,「焚膏油」則有之,日晷則在被窩裡蹧蹋不少。(梁實秋:早起)
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梁實秋暗用其中的一句。說晚睡晏起的人,把膏油(燈火)燒完了,日晷(晨光)也睡光了。本是勉人勤學的一句話,變成笑夜貓子賴床的文辭,令人噴飯。引用而加以演化,是出神入化的高等手法。
引用經書上記載的,聖賢人所說的,可以加強自己見解的正確性、可靠性,使人信服。所謂「訴之於權威」。像第一項一至四條。引用諺語所說的,可以增加文字的力量,因為那是多數人早已承認的真理
189
。所謂「訴之於大眾」。像第一項五、六兩條。引用外國人說的話,可以拓寬眼界,充實內容,而且有新穎別致的感覺。因為不同的民族,往往有不同的人生觀和修辭法。像第一項七、八兩條。這些對修辭都有不少幫助。但也有引用別人的材料,發表自己的見解,可說是一種評論式的引用,像第二項第二條例子。
不管引用哪一種材料,用什麼方式引用,有一點必須把握住的:就是我用別人,不要被別人所用。換句話說:在我的文章裏,需要別人的話來幫助我時,我就引用它;不要連篇累牘,抄別人的文字,變成我替別人說話。有些人作文,一篇文章裏,十分之七八是別人的材料,只有十分之二三是自己的文字,那就不是引用,而是被人利用了。
三、談用典及其佳例
討論引用,就會談到用典,因為兩者有類似的地方。不過仔細分析,又有不同:引用是用別人的語言文字,用典是用前人的故事,所以用典又稱「用事」。我國文人作文,好用典故,由來已久。積久弊生,所以民國初年,胡適先生倡導文學革命,提出八不主義,其中有一條就是「不用典」。但是這一條遭到許多人的反對,他的朋友江亢虎寫信給他說:「所謂用典,亦有廣狹二義。餖飣獺祭,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獺祭】 注音一式 ㄊㄚˋ ㄐ|ˋ 注音二式 t j 相似詞相反詞解釋 獺貪食,常將所捕的魚陳列水邊,俗稱祭魚。見獺祭魚條。 古人早懸為厲禁;若並成語故事而屏之,則非惟文字之品格全失,即文字之作用亦亡。……文字最妙之意味,在用字簡,涵義多。此斷非用典不為功。」江氏又舉了一些實際的例子。因此胡適先生修正了他的主張
190
,還舉了幾個用典佳例,其中一個是:
1.東坡所藏「仇池石」,王晉卿以詩借觀,意在於奪。東坡不敢不借,先以詩寄之。有句云:
「欲留嗟趙弱,寧許負秦曲;傳觀慎勿許,間道歸應速。」此用相如返璧之典,何其工切也。
用典的好處是心裏有難言之隱,未便直說,借個典故,就可很巧妙地傳達出來了。聽到的人,心領神會,怡然一笑,許多阻隔,也就化解了。譬如東坡這塊仇池石,不敢不借,又不甘被奪,如果寫信直說:「我不是不借給你看,而是怕你借了不還。」豈不使對方惱羞成怒,事情弄得很糟。現在用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說出,對方聽了,莫逆於心,既不傷彼此情面,又能使事情有圓滿的結果。這真是「非用典不為功」了。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說到他身被宮刑,受譏於人,引用故事說:
2.昔衛靈與雍渠同載,孔子適陳;商鞅因景監見,趙良寒心;同子參乘,袁絲變色:自古而恥之。夫中材之人,事關於宦豎,莫不傷氣,而況於慷慨之士乎!
他列舉事實,說一般人如跟宦官沾上了,就覺得可恥;何況自己是一個慷慨之士,而竟身遭酷刑,變成宦官了呢?引用古人作比,襯出一肚子怨憤,使人無限同情。司馬遷又引用文王被拘,孔子受厄,左丘失明,孫子臏腳,忍辱負重,發憤著作,以傳不朽的故事,說明自己「就極刑而無慍色」的目的,是為了要完成一部巨著——史記。我們誦讀史記的內容,也欣賞史記的文辭,更欽佩司馬遷以先聖先賢為模範而忍辱著作的精神
191
。這都是用典的好處。借用典發洩鬱積,有借他人杯酒,澆自己壘塊的功用。有時也可借用典表示對人生的看法,如陶潛自祭文:
3.葬之中野,以安其魂。宵宵我行,蕭蕭墓門。奢恥宋臣,儉笑王孫。
宋臣桓魋自為石槨,三年不成,孔子看見說:「若是其靡也。」漢楊王孫臨終時,告訴兒子說:「吾欲裸葬。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從足引脫其囊,以身親土。」陶潛笑桓魋太奢,楊王孫太儉,矯枉過正,都不自然。這可顯示他對人生的看法。也使整篇自祭文,更加輕鬆灑脫。
杜甫秋興八首之三,有一聯云:
4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
漢朝的匡衡,上疏奏事,屢得升遷,功名不薄;可是杜甫上疏救房琯,卻遭眨斥,不再任用,功名甚薄。 真按:杜甫救房琯 這一句是借匡衡作比,比不上得志的匡衡,自歎命薄。劉向不被天子重用,然仍任職中央,校勘典籍。雖非素志,但傳經後世,其名不朽。杜甫卻連「傳經」的機會都沒有。這一句又借劉向作比,比不上失意的劉向,可見自己的命實在太薄了。所以接著是:「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 真按:名句 」這兩句詩,哀而不傷,悱而不怨,這正是:「溫柔敦厚,詩之教也。」但如果不用典,即使再添幾句,再加數十字,也不能說得恰到好處。所謂言簡意賅,這又是用典的好處。 真批:其實用典也不過是用短語以講事罷了.
192
以用典勸人,常有很好的效果。南朝梁陳伯之,背叛梁武帝,投附北魏。梁武帝派蕭宏北伐,和陳伯之對峙在洛口。蕭宏叫秘書丘遲寫信給陳伯之,請他反正來歸。中間有幾句話:
5.朱鮪涉血於友于,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涉血】 注音一式 ㄕㄜˋ ㄒㄩㄝˋ 注音二式 sh shiu 相似詞相反詞解釋 殺人而血流滿地。戰國策˙趙策四:君過矣,君之所以求安平君者,以齊之於燕也,茹肝涉血之仇耶。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朱鮪涉血於友于,張繡剚刃於愛子。 張繡剚刃於愛子,漢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況將軍無昔人之罪,而勳重於當世?
他引用劉秀不計較朱鮪謀害他哥哥劉縯,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鮪】魚-6-17 注音一式 ㄨㄟˇ 注音二式 wi 相似詞相反詞解釋 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鱸形目。身體呈紡綞形,背藍黑色,腹灰白色,吻尖長,尾鰭呈深叉形,游泳速度極快,多分布於溫帶或熱帶海洋中。 真按:國無!待查! 曹操不尋究張繡殺死他兒子曹昂的典故,說明梁武帝絕不追查陳伯之的過往,請他安心來歸。陳伯之果然反正回梁。這封信發生很大的效果,這幾句話也是發生效果的原因之一。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呂甥、郤芮將謀殺晉文公。寺人披獲得消息,請求見文公。文公不見,並派人責備他。因為寺人披曾奉晉獻公之命,到蒲城殺文公,斬掉文公的衣袖;又曾奉晉惠公之命,到狄國殺文公。文公懷恨在心。寺人披向文公派去的人說:
6.「……君命無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惡,唯力是視。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無蒲狄乎?齊桓公置射鉤而相管仲。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眾,豈唯刑臣?」
管仲原是公子糾的臣子,跟齊桓公作戰,一箭射中桓公,幸好射在帶鉤上。後來因鮑叔牙的保薦,桓公任管仲為相,而霸天下。寺人披引這個故事,說明晉文公器量太小,和齊桓公相反,將眾叛親離。文公一聽,立刻接見寺人披,也擊滅了呂甥、郤芮的陰謀。
丘遲說梁武帝不記前隙,像劉秀、曹操一樣;寺人披說晉文公記前怨,不能像齊桓公一樣。立場不同
193
,話也相反,但用典的效果卻是相同的。
吳汝綸假擬代陳伯之答丘遲書,把管仲、寺人披的故事全用上了:
7.夫射鉤、斬袪,明主尚不以為疑;豈以大梁受命,駕馭群雄,不推赤心置人腹中,自翦羽翼,顧謂得計?
這雖不是勸說之辭,但用來比稱梁武帝的賢明,是非常適切的。
唐詩紀事卷十六,記寧王李憲,看見賣餅師的妻子明媚動人,就強娶作妾,十分寵愛。過了一年多,寧王問她:「你還憶念餅師嗎?」她點點頭。寧王就召賣餅師進府,讓他們見面。餅師妻面對故夫,淚流滿頰,悽惋欲絕。這時有十餘位文士在座,都很感動。寧王就叫他們作詩記這件事。王維首先完成,詩云:
8.莫以今時寵,而忘舊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真按:好詩!
寧王看了,立即把她送還給餅師,讓他們重圓。王維這首詩,題名「息夫人怨」。原來春秋時,楚文王滅了息國,娶了息侯的夫人息嫣為妻。息夫人歸楚,生了堵敖和楚成王。但始終默默無言,不跟楚文王說話。楚文王問她為什麼不說話,息夫人說:「一個女人,侍候兩個丈夫,既不能死,還有什麼可說的?」(事見左傳莊公十四年)王維用這個典故,把餅師妻比作息夫人,顯出女人的堅貞可敬。難怪寧王深受感動,讓她和故夫重聚。這也是用典的好處。
用典有時也能表示內心的不滿,而使聞者啼笑皆非。例如:
194
9.山陰王思任女端淑,字玉映, 真按:王端淑 長於史學,翁撫而語之曰:「身有八男,不及一女。」著吟紅集。蕭山毛西河選浙江閨秀詩, 真按:毛奇齡 獨遺之。王寄詩云:「王嬙未必無顏色,其奈毛君筆下何!」用典恰當。(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卷三)
作者用漢元帝後宮第一美人王嬙(昭君)被毛延壽點污圖像的故事(昭君出塞故事,正史和元曲不盡相合。 真批:不知此元曲何意? 但流傳已久,不妨作典故看),以表示對毛西河不選她作品的不滿。作者姓王,西河姓毛,用古說今,恰到好處,所以梁紹壬說她「用典恰當」。
劉大白說民國七年,馮國璋、段祺瑞當國,改選新國會。調查員送調查單給他,要他出任新議員。他不肯棄舊接新,就在調查單背面題了幾首詩,其中有一首是:
10.視曆開書樂不支,五郎剋日聘蘭芝;府吏莫漫心歡喜,蒲葦非徒靭一時。(劉大白文集)
這一首詩是利用漢詩孔雀東南飛裏的故事,說明不願接受新政府的新議員的意思。孔雀東南飛裏說,劉蘭芝被丈夫焦仲卿的母親驅逐回娘家,府吏替兒子五郎聘劉蘭芝為媳。最後劉蘭芝念舊殉情而死。這是說新政府的「府君」別歡喜,我「劉蘭芝」是不會朝秦暮楚,隨便改節的。不過「蒲葦非徒靭一時」句,在原詩是焦仲卿恨劉蘭芝答應府君的說親,笑她「蒲葦一時紉(韌),便作旦夕間」;這裏卻說「蒲葦非徒靭一時」,是用典而反用其語了。——反用典故,有時更覺靈活可愛。
借古詩古事,說明自己的心意,得詩人諷詠之旨,這也是用典的好處。
195
筆者以為談引用,一定要包括用典。事實上,用典比引用更巧妙更傳神,更富有修辭的意義。如果用典被包括在引用裏,那麼用典該是引用的主要部分。不過以可讀性來說,引用要比用典大。引用,只要所引的文字不太艱深,一般讀者都能瞭解;而用典,如果讀者對這典故本不認識,就不能明白用典的意義,更別說領會其中的匠心巧思了。像胡適先生所舉的東坡的四句詩,你如果不知道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或者你沒讀過史記藺相如傳,藺相如所說「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的話,就不能明白這個典故的意義,也就不能領會東坡用這典故的巧妙手法了。而藺相如完璧歸趙,是很普通淺近的典故;上述其餘各典,還算平常,但也不一定人人能懂;如果再罕見一點,那麼能懂的人就更少了。胡適先生主張不用典,恐是站在文學普及的立場來說吧!
引用和用典,都是修辭方法之一。但引用不能喧賓奪主,用典不能冷僻難曉。總而言之:我用古人,不要被古人所用。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