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Friday, February 5, 2010

2161



率先投順,且間有功績可紀,不可擯而不錄。第因其大節究屬有虧,因特命第其優劣,另立《貳臣傳》,分為甲、乙二編,于忠厚之中仍寓激揚之道,所以垂敎於萬世者甚大。此內卽有歸順之後,又去而從唐、桂、福、潞各王者,雖其人反側無定,然唐、桂各王究為明之宗支,尚可託詞於繫懷故主,卽列入乙編,不至有乖史例。若薛所蘊、張炘、嚴自明諸人,或先經從賊,復降本朝,或已經歸順,又叛從吳、耿、尚三逆,進退無據,惟知嗜利偷生,罔顧大義,不足齒於人類。此外如馮銓、龔鼎孳、金之俊等,其行蹟亦與薛所蘊等相仿,皆靦顏無恥,為清論所不容。真按:馮銓之為人.龔鼎孳之為人. 而錢謙益之流,既經臣事本朝,復敢肆行誹謗,其居心行事尤不可問,非李永芳、洪承疇諸人歸順後曾著勞績者可比。若為之立傳,其何以勵臣節而示來茲。國史為天下大公,是非筆削,法戒凜然,豈可稍容假借。真按:清高宗的史學 所有《貳臣傅‧乙編》內如馮銓、龔鼎孳、薛所蘊、錢謙益等者,著該館總裁詳細查明,概行奏聞徹(撤)去,不必立傳。若以伊等行為醜穢,一經刪削,其姓名轉不傳於後,得幸免將來之訾議,不妨僅為立表,排列姓名,摘敘事蹟,並將此旨冠於表首,俾天下萬世共知。似此行同狗彘之徒,既不得炳丹青之列,仍不能逃斧鉞之誅,於彰癉更為有益。該總裁等,其悉心較覈,以副朕扶植綱常、折衷公當至意。欽此。


    (軍機處上諭檔)


2162



一三三九 兵部尚書彭元瑞等為奉旨查取陸費墀用事供事姓名事致武英殿總裁函


  乾隆五十四年七月十三日


  前紀大人面奏,陸費墀當提調時有用事供事四名,奉旨查取姓名辦理。節經片交武英殿提調,查明覆知。接據屢次覆片,仍未將確實姓名查出,礙難覆奏。此事紀大人既經面奏,胸中自有著落,所有供事姓名,自應仍向紀大人問明指出。現在屢經奉旨飭催,斷難置之不辦。大人可再向紀大人詢明,卽日覆知。如紀大人不能指出姓名,其如何登答之處,務須紀大人自行切實登覆,以便覆奏。專此佈達,並候近綏不一。


  彭<元瑞> 金<>大人同啟真按:豈有自稱大人者耶?


  (軍機處上諭檔)


一三四○ 浙江巡撫琅玕奏呈查繳禁書清單


  乾隆五十四年十月


2163



  浙江巡撫臣覺羅琅玕跪奏,謹將乾隆五十四年十月奏繳應禁各書名目繕具清單,恭呈御覽。


  計開


  《明政統宗》五本。明涂山等編輯。  《明通紀》十六本。明陳建撰。


  《明法傳錄》十一本。明陳建輯。  《明從信錄》一本。明沈國元撰。


  《捷錄大成》九本。明顧充撰。  《捷錄法原旁注》八本。明顧充撰。


  《捷錄大全》四本。明顧充撰。  《捷錄真本》四本。明顧充撰。


  《歷朝捷錄》六本。明顧充撰。  《明名臣言行錄》三本。明徐咸撰。


  《通紀會纂》十本。明陳繼儒撰  《陳眉公集》二十本。明陳繼儒撰。


  《三朝要典》十本。明顧秉謙撰。  《明名臣經濟錄》十一本。明陳九德編。


  《廣輿記》四十六本。明陸伯陽撰。  《明一統賦》六本。明莫旦撰。


  《恥躬堂集》四本。明彭士望撰。  《古學彙纂》十五本。明周時雍撰。


  《全邊略記》八本。明方孔炤撰。  《羣書備考》十九本。明袁黃撰。


  《五雜俎》八本。明謝在杭撰。真按:謝肇淛   《隱秀軒集》八本。明鍾惺撰。


2164



《鍾伯敬集》六本。明鍾惺撰。  《如面談》七本。明鍾惺撰。


《無夢園集》三十八本。明陳仁錫撰。  《八編類纂》十四本。明陳仁錫撰。


《潛確類書》二本。明陳仁錫撰。  《陳靖質集》二本。明陳山毓撰。


《孫宇台集》四本。明孫冶撰。  《虞德園集》八本。明虞淳熙撰。


《岱史》七本。明查志隆撰。  《媚幽閣文娛》三本。明鄭元勳輯。


《游喚集》十一本。明王思任撰。  《紀游集》五本。明王思任撰。


《王思任時文序》一本。明王思任撰。  《避園擬存》一本。明王思任撰。


《王緱山集》十二本。明王衡撰。  《汲古堂集》十本。明何白撰。


《三楚文獻錄》六本。明高世泰纂。  《弇州史料》五本。明王世貞撰。


《古今治平略》五本。明朱健撰。  《林居漫錄》四本。明伍袁萃撰。


《丁清惠集》十六本。明丁賓撰。  《暇老齋筆記》四本。明茅元儀撰。


《武備志》二十本。明茅元儀輯。  《頌天臚筆》十一本。明金日昇撰。


《天傭子集》五本。明艾南英撰。  《由拳集》七本。明屠隆撰。


《李卓吾文集》十四本。明李贄撰。  《李氏焚書》三本。明李贄著。


2165



《李氏藏書》二十本。明李贄撰。  《王百穀集》一本。明王穉登撰。


《芥浦詩刪》四本。明蘇雲撰。  《賜餘堂集》八本。明錢士升撰。


《四六類編》五本。明李日華撰。  《明經濟文輯》十二本。明陳其傃編。


《焚餘續》二本。明趙維寰撰。  《杜曲集》十二本。明戴澳撰。


《松石齋集》八本。明趙用賢撰。  《歇菴集》七本。明陶望齡撰。


《沈氏弋說》六本,明沈長卿撰。  《睡菴文集》十三本。明湯賓尹撰。


《白耷山人集》二本。明閻爾梅撰。  《馮元成集》三本。明馮時可撰。


《藏密齋集》十五本。明魏大中撰。  《了凡綱鑑》八本。明袁黃撰。


《瑤光閣集》七本。明黃端伯撰。   《劉文烈集》五本。明劉理順撰。


《許文穆集》六本。明許國撰。  《偶居集》五本。明鍾震陽輯。


《壬申文選》六本。明杜騏徵選。  《今是堂集》二本。明孫奭齡撰。


《鴻寶應本》十本。明倪元璐撰。  《倪文正遺詩》二本。明倪元璐撰。


《澹園續集》四本。明焦竑撰。  《嶽歸堂集》三本。明譚友夏著。


《遼金小史》二本。明楊循吉撰。  《武庫纂略》五本。明張一能撰。


2166



《柴菴疏集》九本。明吳甡撰。  《吳吏部集》二本。明吳本泰撰。


《閱新閣疏草》二本。明張元始撰。    《冰署筆談》二本。明黃汝良撰。


《澹然齋存稿》四本。明駱從宇撰。    《聖門志》四本。明呂元善輯。


《徐文長集》七本。明徐渭撰。  《四鎮三關誌》一本。明劉效祖撰。


《袁中郎集》十八本。明袁宏道撰。  《揭蒿菴集》二本。明揭重熙撰。


《趙忠毅集》一本。明趙南星撰。  《薛文介集》一本。內金鐄所作傳一篇。


《詩苑天聲》一本。內抽出錢謙益序十二頁。  《太乙統宗》四本。無名氏。


《廣東新語》十七本。屈大均撰。  《屈翁山集》四本。屈大均撰。


《明季遺聞》一本。鄒撰。真按:當作漪字,前文均作鄒漪!(有一處誤作鄒■漪)    《潭西詩集》四本。楊陸榮撰。


《林蕙堂文集》十四本。吳綺著。  《西堂雜俎》十六本。尤侗撰。


《大呼集》四本。梁顯祖撰。  《結鄰集》十五本。周在浚等輯。


《石莊初集》三本。陳宏緒著。  《離六堂集》三本。釋大汕撰。


《杜詩箋註》三十五本。錢謙益註。  《評訂唐詩鼓吹》六本。陸貽典選。


  內有錢謙益序,應燬。


2167



《寒支初集》十本。李世熊撰。  《寒支詩注》十四本。李世熊撰。


《觚賸》三本。鈕琇輯。  《壯悔堂集》三本。侯朝宗撰。真按:侯方域


《孫徵君集》四本。孫奇逢撰。  《西湖覽勝詩》三本。夏基輯。


《秦楚之際游記》一本。薛熙著  《賴古堂集》六本。周亮工撰。


《咸陟堂詩集》八本。釋成鷲撰。  《日知錄》十九本。顧炎武撰。


《一家言》二十六本。李漁撰。  《三魏集》三十九本。魏際瑞、魏禧、魏禮撰。


《歷朝詠物詩選》二本。俞琰輯。  《繡虎軒尺牘》八本。曹煜著。


 內有錢謙益詩,應燬。


《四六新書》十六本。黃怡輯。  《尺牘新語》四本。汪淇等輯。


《絜矩篇》一本。尹嘉銓撰。  《吳梅村詩集》一本。


  吳偉業撰。內有錢謙益序,應燬。


《明詩別裁》一本。沈德潛等選。  《留青集》一百九十四本。陳枚輯。


 內有陳恭尹詩,應燬。


《戴田有時文》二十四本。戴名世撰。  《質亡集》十七本。呂留良撰。


2168



《呂注四書題說》四本。呂留良評。  《呂氏醫貫》六本。呂留良撰。


《四書語錄》十六本。呂留良撰。  《四書講義》二十七本。呂留良撰。


《天蓋樓偶評》九十五本。呂留良撰。  呂留良選八家古文十七本。


呂留良評章大力稿二十三本。  呂留良評羅文止稿十三本。


呂留良評唐荊川稿二本。  呂留良評艾千子稿十一本。


呂留良評楊維節稿九本。  呂留良評金聲文五本。


呂留良評錢吉士稿七本。  呂留良評歸震川稿二十本。


呂留良評黃淳耀稿六本。  呂留良評陳大士稿二十二本。


呂留良評陳大樽稿十九本  《曝書亭集》一本。朱彝尊撰。內有屈大均等詩,應抽燬。


阮亭詩選一本。錢謙益序文。  《精華錄》一本。錢謙益序文。


 以上共書一百四十六種,共計一千五百三十五本,俱係軍機處暨四庫館行知全燬、抽燬並外省、浙省繳過各書。


  (軍機處錄副奏摺)


2169



一三四一 諭《薈要》二分著派懋勤殿翰林會同紀昀悉心勘校


  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


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奉旨:


文淵、文源、文津三閣四庫全書,前已派員逐分校閱,將錯悞處所詳晰簽改。至文溯閣全書一分,現在應往盛京原勘之陸錫熊等業已差滿,俟到齊卽行前往校辦。真按:翁方綱與四庫全書 其《薈要》二分,尚未重加校正,著派懋勤殿翰林,會同紀昀悉心勘校,以期並臻完善。欽此。


  (軍機處上諭檔)


一三四二 諭內閣著國史館總裁特立《逆臣傳》及將馮銓等賜謚追奪


  乾隆五十四年十二月初九日


乾隆五十四年十二月初九日內閣奉上諭:


  前因國史館所進《貳臣傳,乙編》內,有先順流賊,仍降本朝,投誠後復行從逆者,皆係反覆小人,不值為之立傳,是以降旨令將伊等列傳概行撤去,祇為立表,排列姓名,摘敘事蹟。真按:清高宗的史學 今思此等偷生嗜利之徒,進退無據,實為清議所不容,若僅於表內略摘事蹟,敘述不詳,


2170



使伊等醜穢之行不彰後世,得以倖逃訾議,轉不足以示懲戒。但《貳臣傳》內原分甲、乙二編,如甲編內洪承疇、李永芳諸人,皆曾著蹟宣勞,本朝有功可紀;卽列入乙編者,歸順本朝之後,並未嘗別生反側。若吳三桂、耿精忠、李建泰、姜瓖、王輔臣、薛所蘊、張炘等或先經從賊,復降本朝,或已經歸順,復行叛逆,此等行同狗彘靦顏無恥之人,并不得謂之貳臣。若亦一同編列,轉乖史例。著國史館總裁卽行詳悉查明,特立《逆臣傳》,另為一編,庶使叛逆之徒,不得與諸臣並登汗簡,而生平穢蹟亦難逃斧鉞之誅,方為公當。


  至如馮銓、龔鼎孳等罔顧名節,身事兩朝,降附之後又無功續可紀,從前歿而錫諡,蓋因本朝定鼎之初,世祖章皇帝尚在冲齡,未嘗親政,容親王等綜理事務,皆在草創權宜之際,或欲藉此收拾人心,不暇核實,被彼時為史者所欺耳!今久而論定,使伊等倖竊易名之典,實不足昭彰癉之公。所有《貳臣傳》內似馮銓等之曾給美諡者,亦著國史館查明,概行追奪,以示朕維植綱常、慎重名敎至意。欽此。


  (軍機處上諭檔)


一三四三 軍機大臣奏本年各省解到應燬書籍數目開單進呈片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