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中篇 字句的取樸與求新第十一章 飛白
飛白的白,就是白字的白;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白字】 注音一式 ㄅㄞˊ ㄗˋ 注音二式 bi t 相似詞 別字 相反詞解釋 筆畫錯誤,或誤寫音同義異的字。見別字條。 白字,就是現在所說的別字,也就是用錯的字。不過這裏所說的別字,除了用錯的字以外,還包括說錯的音,以及一部分俗語等。寫文章的人,覺得這些用錯的字,說錯的音,和一些樸野的俗語,很能描繪人物的神情,增加文章的趣味,就把它記錄下來,故意使用在文章裏。這在修辭上叫做「飛白」。
用錯字,說錯音,是因為吃澀或無知; 真按:國無!待查! 從俗是因為習慣,但也有因為不肯落人窠臼而故意使用俗語的。現在分項說明如下。
一、吃澀的飛白
關於吃澀,有的因為天然口吃,有的是因為情急難宣,或忸怩作態,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忸怩】 注音一式 ㄋ|ㄡˇ ㄋ|ˊ 相似詞 忸捏、慚愧 解釋:慚愧難為情或不大方的樣子。後漢書˙卷六十下˙蔡邕傳:公子仰首降階,忸怩而避。聊齋志異˙卷一˙瞳人語:士人忸怩,吃吃而言。亦作忸捏。 不能完全表達出來。例如:
1.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奠麗陳教,則肄……肄……不違,用克達殷集大命。(尚書顧命篇)
172
江聲尚書集注音疏卷九云:「肄,習也。重言之者,病甚氣喘而語吃也。」這是成王病重,臨終遺言,氣不接,語吃澀,重言肄肄。史臣在旁,照音實錄下來,情況逼真。
2.及帝欲廢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為太子,大臣固爭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而周昌廷爭之彊,上問其說,昌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上欣然而笑。(史記張丞相傳)
張守節正義:「昌以口吃,每語故重言期期也。」這是司馬遷記周昌的口吃而作的「飛白」。漢書周昌傳也作同樣的描寫,那是班固沿用史記的材料。「期期」是什麼意思呢?劉攽說: 真按:國無!待查!異: 字號 B01466 正字 【攽】-04-08 音讀 (一)ㄅ|ㄣ (二)ㄅㄢ釋義 (一)ㄅ|ㄣ 分。說文解字:「攽,分也。」 (二)ㄅㄢ通「頒」。(一)之又音。 「讀如荀子『目欲綦色』之『綦』,楚人謂『極』為『綦』。」那麼「期期」就是「極極」,如不口吃,就是「極知其不可」,「極不奉詔」。周昌是沛邑人,舊時屬楚。以「期」為「極」,還有方音成分在內。這一飛白,極能表現周昌的神情。
3.鄧艾口吃,語稱「艾……艾……」。晉文王戲之曰:「卿云『艾……艾……』,為是幾『艾』?」對曰:「『鳳兮,鳳兮!』故是一『鳳』」(世說新語言語篇)
這是劉義慶所記述的「飛白」。後世就以「期期艾艾」作為形容口吃的成語。
4寶玉、黛玉二人正說著,只見湘雲走來,笑道:「愛哥哥,林姐姐,你們天天一處玩,我好容易來了,也不理我一理兒!』黛玉笑道:「偏你咬舌子愛說話,連個『二哥哥』也叫不上來
173
,只是『愛哥哥』、『愛哥哥』的。回來趕圍棋兒,又該你鬧『幺愛三』了』。寶玉笑道:「你學慣了,明兒連你還咬起來呢。」(紅樓夢第二十回)
把「二哥哥」說作「愛哥哥」,是湘雲的咬舌子,也就是有些口吃。作者就把它記下來了。
周昌本來就口吃,但也因為情緒激動,所以在漢高祖面前說出「期期」來;也有本不口吃,卻因情緒激動而吃澀的。這種吃澀,往往不是重複,而是省略。例如:
5.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曾子弔之,曰:「吾聞之也,朋友喪明則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無罪也。」曾子怒曰:「商,女何無罪也!吾與女事夫子於洙泗之間,退而老於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於夫子,爾罪一也;事爾親,使民未有聞焉,爾罪二也;喪爾子,喪爾明,爾罪三也。而曰……女何無罪與!」(禮記檀弓篇)
楊樹達「古書疑義舉例續補」說:「『而曰女何無罪與』,語殊難解,故學者多以為疑。不知『而曰』下,實當有『女無罪』一句;文本當云:『而曰女無罪,女何無罪與!』『女無罪』者,承子夏『天乎,予之無罪也』一句而言也;『女何無罪與』,則曾子詰責之詞。乃曾子以盛怒之故,急迫不及盡言,而記者亦據實記載之。曾子怒不可遏之情,乃如在目前矣。」楊氏的分析,很有道理。本來很難解說的一句話,反而變得格外生動了。這只是因情緒激動而吃澀,中間卻「吃」掉了一句。
還有因忸怩作態,說話吞吞吐吐,造成吃澀的。例如:
174
6.(五年)正月,諸侯及將相相與共尊漢王為皇帝。漢王曰:「吾聞:帝,賢者有也。空言虛語,非所守也。吾不敢當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細,誅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為王侯。大王不尊號,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漢王三讓,不得已,曰:「諸君必以為便……便……國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陽。(史記高祖本紀)
「諸君必以為便……便……國家……」,這是劉邦假惺惺地表示不好意思,就吞吞吐吐,說了這句吃澀話。史記就照實記錄下來了。漢書高祖本紀改寫作:「諸侯王幸以為便於天下之民,則可矣。」補足語意,不再吃澀了。讀者雖感方便,但劉邦的忸怩之態也就表示不出來了。
還有事有忌諱,難以開口,因而顯得結結巴巴的。例如:
7.安國曰:「今大王列在諸侯,悅一邪臣浮說,犯上禁,橈明法。 真按:疑為撓之訛! 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於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終不覺寤。有如……太后宮車即……晏駕,大王尚誰攀乎?」(史記韓長孺傳)
這是韓安國勸梁孝王的一段話。梁孝王和漢景帝都是竇太后的兒子。他說梁孝王犯禁而不獲罪,是因為太后在庇護他。如果有一天太后死了,就沒靠賴了。將說到「太后死了」這句話時,自覺犯忌,忽然打住,剩下「有如」二字,停頓了一下,才以「宮車晏駕」這句諱飾話說出。因而造成吃澀現象。
還有因懼怕而說話不完全的,例如:
175
8.武松包了婦人那顆頭,一直奔西門慶生藥鋪前來。看著主管,唱個喏,問道:「大官人在麼?」主管道: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主管】 注音一式 ㄓㄨˇ ㄍㄨㄢˇ 注音二式 j gun 相似詞 相反詞解釋 負責管理。如:他主管貨物的進出。 主持事務,負有專責的人。如:他是這部門的主管。警世通言˙卷二十六˙唐解元一笑姻緣:走到華府典鋪內,以典錢為由,與主管相見。 「卻纔出去。」武松道:「借一步閒說一句話。」那主管也有些認得武松,不敢不出來。武松一引引到側首僻靜巷內,驀然翻過臉來道:「你要死卻是要活?」主管慌道:「都頭在上,小人又不曾傷犯了都……」武松道:「你要死,休說西門慶去向!你若要活,實對我說西門慶在那裏!」主管道:「卻纔和……一個相識……去……獅子橋下大酒樓上吃……」武松聽了,轉身便走。(水滸傳第二十五回)
這是因懼怕而吃澀,中有間斷,又把最後幾個字嚥下,留下一個有頭無尾的「吃」。
其他還有因傷心哽咽而吃澀的,因氣急敗壞而吃澀的。總之,吃澀的飛白,有助神情的描寫。
二、無知的飛白
寫別字,說錯音,是因為無知。這一類的飛白頗多趣味。例如:
1莫廷韓過袁太沖家,見桌上有帖,寫「琵琶四觔」。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觔】角-2-9 注音一式 ㄐ|ㄣ 解釋1. 肌腱,韌帶。通筋。漢˙王充˙論衡˙書虛:舉鼎用力,力由觔脈;觔脈不 堪,絕傷而死,道理宜也。元˙無名氏˙殺狗勸夫˙第四折:俺如今剔下了這骨和觔,割掉了這肉共脂。 2.量詞。古代計算重量的單位。通斤。淮南子˙天文:天有四時以成一歲,因 而四之,四四十六,故十六兩而為一觔。聊齋志異˙卷六˙大人:於石室中出 銅鎚,重三四百觔,出門遂逝。 相與大笑。適屠赤水至,而笑容未了。即問其故,屠亦笑曰:「枇杷不是此琵琶。」袁曰:「只是當年識字差。」莫曰:「若使琵琶能結果,滿城簫管盡開花。」屠賞極,遂廣為延譽。(馮夢龍:古今談概無術第六)
「枇杷」寫成「琵琶」,是因為送枇杷的人「識字差」。這個故事,不知何時變成沈石田的故事。 真按:沈周 因為清褚人穫的堅瓠集裏記著一個故事:
176
2.有人送枇把於沈石田,誤寫「琵琶」。石田答書曰:「承惠琵琶,開匳視之,聽之無聲,食之有味。乃知司馬揮淚於江干,明妃寫怨於塞上,皆為一啖之需耳。嗣後覓之,當於楊柳曉風、梧桐夜雨之際也。」
這才真正成了飛白。
王方宇先生在中央副刊談語文,說了「琵琶結果」的故事,並說「枇杷」二字已見於周禮地官,及司馬相如上林賦,後來又借作「琵琶」用。劉熙釋名說:「枇杷本出胡中,馬上所鼓也。」到隋唐才有新字「琵琶」。他歸納出我國文字,先有字可以代表後有字,後有字不能代表先有字的原則,如見、現,景、影等(六十九年九月一日中副)。 真按:景vs影 真按:見vs現 那麼,如果你寫「昭君枇杷怨」,該是博古通小學的;要是寫「送琵琶一籃」,那是識字太差,無知寫別字了。
3.一日,公子有諭僕帖,置案上,中多錯謬:「椒」訛「菽」,「薑」訛「江」,「可恨」訛「可浪」。女見之,書其後云:「何事可浪,花菽生江。有婿如此,不如為倡。」(聊齋志異卷三嘉平公子)
這是識字不多的嘉平某公子被他的女友溫姬嘲笑的故事。像這一類寫別字的例子,隨處可見。學生作文,如「名落孫山」誤作「名落深山」,「初出茅廬」誤作「初出茅蘆」等,不勝枚舉。
4批改學生作業,當以評閱作文最為傷神。碰上別字連篇的作文,更非有猜射燈謎的本領不可。不過有時在他們「誤打誤撞」的筆下,卻也常有「佳作」出現。茲舉數例如下:「一我到外婆家吃了一噸午餐。
177
二能夠邀請專家來平分,那是最公平的了。三老王很貪窮,所以他一生潦倒。四儲蓄夜,父親給的壓歲錢,我準備存起來,做下學期的學費。(中副趣譚。鄧國明:錯打錯著)
這種「錯打錯著」的飛白實在有趣,尤其是第四例。但大多數的「錯打」是「不著」的。孩子們的無知,常會創造一些令人捧腹的飛白。例如:
5匆匆眼睛發亮,拍著手叫:「好漂亮,好好玩囉!爸爸從來都不買給我玩。」
「那你玩什麼?」
「玩刀,玩槍。殺,殺,殺!碰,碰,碰!我現在都不喜歡玩了。爸爸說,要培養我從小有上午(尚武)精神,因為我讀上午班。」
秦怡笑了,孩子畢竟是孩子。(王令嫻:匆匆)
「尚武」,對兒童來說,確實深奧了一點。難怪他要把它改成「上午」,正好配合他的「上午班」。
6瑋瑋現在是「下午班」。幼稚園上課的時間是兩點。在這兩個黃金鐘點裏,瑋瑋,你愛多慢就多慢吧。我們甚至有時間在茶几上擺滿新近出廠的塑膠百獸雛形,用一把塑膠尺,用幾條橡皮筋,玩起「非洲打獵來」。你愛打白犀牛,就打白犀牛吧;你愛打「因為牠肚子很餓」的「餓魚」,就打「餓魚」吧。(子敏:小太陽‧單車上學記)
178
無知正是孩子們的本色,飛白正是孩子們的語言。
學說外語,也常產生有趣的飛白。世說新語政事篇,記著一則王導學說胡人語的故事:
7王丞相拜揚州,賓客數百人,並加霑接, 真按:國無!待查! 人人有悅色;唯有臨海一客姓任,及數胡人為未洽。公因便還,到過任邊云:「君出,臨海便無復人。」任大喜悅。因過胡人前彈指云:「蘭闍, 真按:國無!待查! 蘭闍!」群胡同笑,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闍】門-8-16 注音一式 ㄉㄨ 注音二式 d 相似詞相反詞解釋 城門上的平臺。詩經˙鄭風˙出其東門:出其闉闍,有女如荼。毛亨˙傳:闍,城臺也。孔穎達˙正義:闍,是城上之臺,謂當門臺也。 ㄕㄜˊ sh(08828)教育部國語辭典 【闍】門-8-16 注音一式 ㄕㄜˊ 注音二式 sh 相似詞相反詞解釋 見阿闍梨條。 ㄉㄨ d(02273) 四坐並懽。
「蘭闍」,朱子語類引作「蘭奢」,說是贊譽的意思。也有解釋為「少安無躁」的意思。從上下文看,以前一說為是。王導學胡人說話,贊譽他們,所以胡人非常高興。這「蘭闍,蘭闍」,以中國人看,是不通的飛白;在胡人聽來,卻樂在心裏。
三、從俗的飛白
故意的從俗,也常產生飛白的趣味。例如:
1新任台灣省政府主府林洋港先生返籍祭祖時,南投縣父老欣奮相告:「咱們的洋港先回來了!」記者先生這句「洋港先回來了」中的「先」字,下的很有學問。因為在閩南語中,「先」不但是先生的簡稱,也是一種暱稱。本省民間,稱呼算命的為「相命先」,看風水的為「風水先」,敎戲曲的為「曲先」,說書的為「講古知」。所以南投父老稱林洋港先生為「洋港先」,比稱他為林主席,在心意中遠為敬重、親暱。(亦玄:先生、先、生。六十七年六月二十五日中央副刊)
179
亦玄先生從趙翼二十二史劄記,轉錄漢代稱先生為「先」或「生」的材料;又從紅樓夢、醒世姻緣尋得稱先生為「先」的例子。證明閩南語稱先生為「先」,其來有自,深合古義。他又說:「監察院副院長周百鍊先生和台大教授洪炎秋先生,熟悉的朋友,都還稱他們為『百鍊先』和『炎秋先』,或簡稱『先』的。連周夫人也稱周副院長為『先』,更是十足的暱稱了。」這是有濃厚的鄉土味的趣事,可惜一般人「筆之於書」的時候,都寫成「先生」了。像這位記者先生能寫出「洋港先回來了」的句子,真是難能可貴,非常傳神了。這是從俗的飛白。
使用方言俗語,固然有助文辭的生動有趣,但也須選擇鍛鍊,才能「弄拙成巧」。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三,引楊誠齋(萬里)語云:「語固有以俗為雅,然亦須經前輩鎔化,乃可因承。如李之『耐可』,杜之『遮莫』,唐人『裏許』、『若箇』之類是也。」當然,我們也可以自作「前輩」,但必須看鎔化的本領如何。現在且舉李杜唐人運用「耐可」、「遮莫」等俗語的例子如下:
2.南湖秋水夜無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李白:游洞庭詩)
「耐可」作「哪可」解,意思是哪能乘流上天。
3.湖月林風相與清,殘樽下馬復同傾;久拚野鶴如雙鬢,遮莫鄰雞下五更。(杜甫:書堂飲既夜月下賦絕句)
楊倫注云:「遮莫,猶云儘教。唐時方言也。」三四兩句是說素來不以年老為意,儘教歡飲達旦無妨
180
。紀君祥「趙氏孤兒大報仇」第三折,公孫杵臼唱:「遮莫便打的我皮都綻,肉盡銷,休想我有半字兒攀著。」也是這意思。
4.合歡桃核終堪恨,裏許元來別有人。(溫庭筠:楊柳枝詞) 真按:好句
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三說,裏許就是裏面。許是處所的意思,如「何許人」就是「何處人」這句詩裏的人字是果仁,又雙關情人。是因情而妒的設譬辭。
5.醉坐藏鉤紅燭前,不知鉤在若箇邊?(岑參:敦煌太守後庭歌)
「若箇」是哪個人、什麼人的意思。有時也作什麼地方解。楊萬里仿唐人用俗語,有寄廣東提刑林謙之詩云:「夢中若箇韶州路,庾嶺梅花正可憐。」就是韶州在何處的意思。這俗語,在唐代一定很普遍,現在讀它,須有解釋。解明了,就可領會到一種有味的「野趣」。這就是加了鎔化工夫的飛白的好處。
宋人作詩詞,也常穿挿俗語,十分恰當。例如:
6.天風吹儂上瓊樓,不為浮玉飲玉舟;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楊萬里:雪霽晚登金山)
宋人的「端的」,就是現在所說的「真的」、「到底」。陸游糟蟹詩:「醉死糟邱終不悔,看來端的是無腸。 真按:好句 」也極有味。
7.「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李清照:聲聲慢詞)
181
「將息」是休養的意思,唐宋時方言,現在偶然還用;「怎生」是怎麼的意思,宋時方言,現在已不用。用在詞中,竟十分雅致。「黑」字形容天晚,也是俗語。張端義「貴耳集」云:「……更有一奇字云:『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黑』字不許第二人押。」可見化俗為雅,她是費了一番苦心的。
這些都是以方言俗語為飛白而天衣無縫的佳句。元曲裏的俗語更多,如兀自、不剌、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不剌】 注音一式 ㄅㄨˋ ㄌㄚˋ 注音二式 b l 相似詞相反詞解釋 語氣詞,無義。元˙關漢卿˙拜月亭˙第三折:來波,我怨感我合硬咽;不剌,你啼哭你為甚迭。元˙范子安˙竹葉舟˙楔子:我看起來,你穿著這破不剌的舊衣,擎著這黃甘甘的瘦臉,必是來投託俺家師父的。或作不﹑不沙﹑不喇。 語尾助詞。元˙喬吉˙兩世姻緣˙第一折:對門間壁都有些酸辣氣味,只是俺一家兒淡不剌的。 則個等,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則個】 注音一式 ㄗㄜˊ ㄍㄜˋ 注音二式 tz g 相似詞 相反詞解釋 加強語氣的語助詞。大宋宣和遺事˙亨集:今日辦了幾盃淡酒,與洗泥則個。水滸傳˙第四十八回:我因打祝家莊失利,欲求相見則個。 不勝枚舉。
詩詞可用俗語,散文當然更加可用。例如:
8.陳勝王凡六月。已為王,王陳。其故人嘗與庸耕者聞之,之陳,扣宮門曰:「吾欲見涉。」宮門令欲縛之。自辯數,乃置,不肯為通。陳王出,遮道而呼涉。陳王聞之,乃召見,載與俱歸。入宮,見殿屋惟帳,客曰:「夥頤!涉之為王沈沈者!」楚人謂多為夥, 真按:國無!待查! 故天下傳之,夥涉為王,由陳涉始。(史記陳涉世家)
「夥」是楚人說多的意思,司馬遷已自下注腳;「頤」是助聲之辭,索隱引服虔說。「夥頤」是這位楚地農夫的土話。這一句飛白,活畫出鄉下人初見王宮的驚異神情。
9.衍總角嘗造山濤,濤嗟歎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嫗,生此寧馨兒!然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也!」(晉書王衍傳)
「寧馨」是晉宋人方言,意思是「如此」、「若何」。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若何】 注音一式 ㄖㄨㄛˋ ㄏㄜˊ 注音二式 ru h 相似詞 如何、怎樣 相反詞解釋 表詢問之詞,即怎樣、如何的意思。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吾子取其麋鹿,以間敝邑,若何?文選˙曹植˙洛神賦:其狀若何?臣願聞之。 山濤用方言贊美王衍,更顯得王衍幼時的聰慧可愛
182
;晉書記錄山濤的語氣,更顯得神情生動。這是飛白的好處。後來的人‧便把「寧馨兒」作為聰美兒童的代名詞。雖然有人考證,說「寧馨」只能作「如此」解,不能作「聰美」解(如洪邁容齋隨筆),但它本來就是「飛白」,也不妨再予「借用」。
文中使用方言最多,又最能藉它烘托神態的,要算水滸傳了。隨便舉個例:
10智深久靜思動,……大踏步走出山門來,信步行到半山亭子上,坐在鵝頸懶凳上,尋思道:「干鳥麼!俺往常好酒好肉每日不離口,如今教洒家做了和尚,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洒家】 注音一式 ㄙㄚˇ ㄐ|ㄚ 解釋:宋元時關西一帶人的自稱。元˙李直夫˙虎頭牌˙第三折:(外扮曳剌上云)洒家是關西曳剌……。水滸傳˙第三回:洒家是經略府提轄,姓魯諱個達字。 餓得乾癟了!趙員外這幾日又不使人送些東西來與洒家吃,口中淡出鳥來!這早晚怎地得些酒肉來吃也好。」正想酒哩,只見遠遠地一個漢子挑著一付擔桶,踏上山來。(第三回)
水滸傳的「鳥」(音ㄉㄧㄠˇ),是極粗魯的俗語; 真按:鳥的字義 「干鳥麼」意同「管他媽的」而更不雅;下文又來一句令人發笑的「口中淡出鳥來」:一連串的飛白,獷莽的魯智深就浮現在紙上了。「俺」是山東土話,「洒家」是北方男子自稱,也都有濃厚的鄉土味。
實錄方言俚語,能使人物虎虎有生氣,雖然有時用字怪一點,但一旦瞭解了,就會頷首稱是,發出會心的微笑。這就是飛白的好處。
天然的口吃,說不上有什麼文學意味;但如果口吃而又加上情急,因此說話結結巴巴,把它記錄下來,就情態逼真了。如周昌的一例。小兒女間因為口吃而笑鬧,把口吃和笑鬧的情形都描述出來,
183
也是生動有趣的故事。如湘雲的一例。至於本不口吃,卻因病重氣促而吃澀,情有虛偽而吃澀,心有畏忌而吃澀,照實記述下來,讓後世讀者想見當時情景,這就更有文學價值了。所以修辭有飛白這一格。
寫別字,說錯音,本不是可喜的事情;但如果藉此而形容出一個無知者的質樸可愛,一個兒童的天真爛漫,那麼就有「將錯就錯」,記錄描述的價值了。文字是孳乳漸多的,古時字少,一字作數義用;後來字多,一字作一義用。所以,古人寫「別字」,勢必如此;後人寫別字,就沒意思了。論語寫「衛靈公問陳於孔子」(衛靈篇),必然如此,因為那時無「陣」字;資治通鑑寫「移陳少卻,使晉兵得渡」(肥水之戰),就沒意思了。孟子寫「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離婁篇),理應如此,因為那時不用「早」字;柳宗元寫「蚤繅而緒,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繅】糸-11-17 注音一式 ㄙㄠ 解釋:將蠶繭煮過抽出絲來。說文解字:繅,繹繭為絲也。南朝宋˙鮑照˙夢歸鄉詩:繅絲復鳴機,慊款論久別。唐˙李頻˙送許棠歸涇縣作尉詩:遶郭看秧插,尋街聽繭繅。 詞:繅1〔so ㄙㄠ〕 〔《廣韻》蘇遭切,平豪,心。〕 亦作“ 繰2 ”。 抽繭出絲。《禮記‧祭義》:“夫人繅,三盆手。”《孟子‧滕文公下》:“諸侯耕助,以供粢盛;夫人蠶繅,以為衣服。” 宋 王安石 《同陳和叔游齊安院》詩:“繅成白雪桑重綠,割盡黃雲稻正青。”繅2〔zo ㄗㄠˇ〕 〔《廣韻》子皓切,上皓,精。〕 1.通“ 藻 ”。五彩絲繩。《周禮‧夏官‧弁師》:“掌王之五冕……五采繅,十有二就。” 鄭玄 注:“繅,雜文之名也,合五采絲為之繩,垂於延之前後,各十二,所謂邃延也。”2.同“ 璪 ”。玉器的彩色墊板。《儀禮‧聘禮》:“圭與繅皆九寸。” 鄭玄 注:“所以薦玉。” 宋 胡錡 《擬穀實進封常熟縣開國公制》:“疇庸既課於屢書,班祿宜先於增賦。乃刻名於繅璧,乃彰用於斝彝。” 清 錢謙益 《〈杜弢武全集〉序》:“櫝而列之皆珠也,則未知其孰為琅玕,孰為木難也;繅而藉之皆璧也;則未知其孰為盈尺,孰為連城也。” 蚤織而縷」(郭橐駝種樹),就沒意思了。有了本字,再用別字,那是不必要的飛白了。描寫無知的飛白,有文學價值;故示博雅的飛白,只是厚古薄今,拘泥不化罷了。
至於使用俗語入詩文,一是為了求新,不願全被舊文束縛,落人窠臼;二是為了求真,不願伶人演戲,鄉巴佬也說翰林學士腔。蔡絛西清詩話,說南方人以飲酒為「軟飽」,北方人以晝寢為「黑甜」,所以東坡作詩云:「三盃軟飽後,一枕黑甜餘。」係用俗語入詩(見黃永武中國詩學鑑賞篇引)。歐陽修五代史漢高祖紀:「契丹耶律德光送高祖至潞州,臨決,指知遠曰:『此都軍甚操剌!無大故,勿棄之!』……」「操剌」是勇猛的意思,俗語。可表現耶律德光的粗獷本色,逼真地寫出他的個性
184
。
王若虛滹南遺老集新唐書辨, 真按:本書引用材料 有云:「姚崇汰僧偽濫者,舊史但云『還俗』,而子京云『髮而農』。 真按:宋祁 此何等語!且萬二千人,豈無歸異業者,而悉為農乎?此可笑一也。」用俗語而能使詩文生動有味,就是飛白的功用之一。與其求古雅而不知是「何等語」,還不如「還俗」好。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