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uesday, September 1, 2009

241



附錄一


四庫全書之續修與影印述略


一 續修四庫全書之聲浪


  清高宗纂修四庫全書以有政治作用未獲著錄者為數已眾,且自告蕆迄今時逾百載後出之書日增月益故續修之議興焉。嘉道間浙江學政阮元曾將四庫未收書呈進一百七十三種,清廷賜名曰宛委別藏,其子復刻四庫未收書目提要五卷,真按:阮福 真按:阮元之家世 題曰揅經室外集,刊入文選樓全集內。光緒時傅以禮重為校訂編作四卷改題曰揅經室進呈書錄刊入七林堂校錄彙函內,然僅屬私人搜集,未足以語續修。考續修之議發於光緒中葉倡之者翰林院編修王懿榮也氏以光緒十五年(一八八九)六月十六日上疏懇恩特飭續修庫書略謂『時經百載開通日廣文物日新厥有市舶泛來前代流傳海外之書,又有乾隆以後通材碩學網羅散失采集逸佚復古再成之書說經補史重注重疏精校精勘之書,以及天文算學與地方志政書奏議私家撰著卓然經世之書層見出,真按:曡 或先得者殘而重收者足,或沿稱者偽而改題者真考據一門後來居上,藝數之流晚出愈精,若此之類,上溯舊例,應行著錄者其為粹美庶幾前編』十八日奉諭『著俟會典纂輯告成後由翰林院奏明請旨』然及光緒二十五年(一八九九)會典告成而內外多故,此議亦遂擱置矣。


242



光緒三十四年(一九○八)翰林院檢討章梫又以擬請增輯四庫全書摺上奏略謂『我朝治化莫盛於乾隆而高宗純皇帝於武功告成之後卽命編輯四庫全書是以薄海從風蒸成善俗今距乾隆修書之時百有餘年,人事日積文獻滋多,兵事迭遭,斯文漸佚,年來科舉既罷,學堂初開,老成日以雕零,英俊正資培養,此所謂聖道絕續之交也。而我皇太后皇上懲前毖後銳意立憲,特簡大臣前往東西洋各國考察憲政,凡有關於政法之書采輯編譯擇尤精者進呈御覽,不下百數十種,其未經繙譯並各使陸續采進者計不止千數百種,則異國文獻集於我朝者又較前代為富矣。因思我國之圖籍固有之國粹也,東西國圖籍所以羽翼我文明之治者也,今固有者之絕續如此而采輯各國者之繁富如彼,似宜亟乘此時薈萃中外典冊,續編四庫全書以昌憲治之文明』擬請飭下會議政務處核議請旨施行。翰林喻長霖亦上敬陳管見疏內有云『乾隆時欽定四庫全書網羅古今一切載籍洵足以嘉惠藝林,今海宇大通羣言龐亂,後生小子震於泰西富強之說巵言日出,大道將歧,非續編書目明定宗旨排斥邪說不足以清羣議之囂囂而齊一天下之耳目』是皆主張續編也。然並格於吏議不果行。


  鼎革以還變亂交乘,續修之議,初無人顧及。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以商務印書館有承印庫書之約國會議員邵瑞彭乃發表徵求續編四庫全書意見啟於全國各界略謂『自漢迄清國家承平之日莫不廣開獻書之路資為中秘之藏,所以表揚學術,聿興教化,甚盛事也。國家更始十有四年,際玄黃之會,極天人之變,兵革未息,雅頌寢聲,邇來中外朝野始漸措意於文藝,乃有續編四庫全書之議……乾隆諸臣志在專供人君流覽之需敻非敦崇著述之意故網羅雖富屏棄仍多……今欲集藝圃之大成,真批:此意頗為郭氏所襲也. 存舊學於不敝,誠宜別創良規,期於盡善。有清之世歷城周永年撰儒藏說


243



未幾詔開四庫館士林以倡導之功歸諸永年,瑞彭溝瞀之夫,妄論大計,竊比永年藉為芹曝千慮之失敢曰無之當世賢哲比肩接踵其有以續編四庫全書意見相昭誋者摳衣請益,願領德音』云云時響應者頗眾一時續編之說高唱入雲,黃文弼主張仿四庫書目略例先編略目以為綱紀俾徵書者得以按目而求索李盛鐸主張關於以前反清派涵有民族思想之著作以及歷代反對君主思想諸書四庫全書屏斥弗錄者均應續編以廣流傳。乾嘉以後各種公開著作以年代稍後未列入四庫者亦應續入,並具呈政府謁見執政段祺瑞懇請實行段氏亦擬俟日本退還庚款商妥後卽令手進行,真按:着 然其後以政局未安亦竟遭擱置


  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一月復有倫明氏發表續修四庫全書芻議,內容分搜集審定纂修三項略謂『近閱報載有閣議通過續修四庫全書之事,蓋各國退還庚款以用於文化事業為限因之聯想及此固國學之大幸亦意外之新聞也按王疏所言包舉賅備有在修書前未經發現者,有在修書後未及收錄者,前者宜補,後者宜續……此案已交內、教二部籌議未審辦法如何?惟茲事與他不同,設館派員等尚非至要,所要者其中之條理次第而又有難易之不同,約而言之,大旨有三:一曰搜集二曰審定三曰纂修,三者之中搜集最難,搜集不成則審定纂修無從說起而斯議成空言矣』氏又以為修書之應改善者有二㈠進書不必發還,可將原本彙集成帙㈡改鈔寫為影印以節勞省費修書之外尚有二種著作可附之而成功一為國史經籍志一為清史儒林文苑傳,時革命軍北伐正急,更不遑議此。二十二年(一九三三)九月倫氏發表擬印四庫全書之管見,仍倡議續修謂『修四庫書者知保存矣惜著錄止有三千餘種也,知流布矣,惜傳寫止有七閣也。光緒間編修王懿榮奏請續開四庫館補修未盡及晚出諸書議未果行


244



此正吾人今日應負之責』然自倫氏之議後迄今未聞再有倡議及之者,殊憾事也。


二 改造四庫全書之聲浪


民國十四年商務印書館承印庫書之事復被阻滯中外人士頗多愴歎,時呂思勉撰國民自立藝文館議創議設立國民藝文館改造四庫全書為民國全書由人民自動進行,謂『今日政治既已易為民主,文化事業亦日益擴張,則舊時書籍由政府蒐集保存之法已不足用,當別立完備之法由人民自任之,此不獨謂共和時代社會事業不當倚賴政府也,卽就事實論,古代文化幼稚,書籍不多,故一政府之力可任蒐集保存之責,後世文化漸進,書籍日繁,不特固有者概需網羅,卽新出者亦宜隨時徵集,由政府設一機關,經若干時而裁撤,其不足以蘄完備也決矣,審如是也,則今後蒐集校理庋藏流布書籍之機關如清之四庫館者當由人民自立實毫無疑義也』


  不特蒐集校理庋藏流布書籍之機關宜由人民自立,呂氏之意卽『四庫之名亦不宜沿襲,且我民國創制顯庸,要當度越前規,一新天下之耳目,亦無取襲勝朝之舊名』之理,蓋以四庫之名因舊時分書籍為經史子集四部故此項分類之法在今日已不甚適用也,故其主張將四庫全書先行印刷若干部以備保存,更蒐羅其所未備校正其所未善,成一民國全書由人民自立一國民藝文館為蒐集校理庋藏流布書籍之機關,其辦法大綱款項純由人民自籌,館址以上海為宜,書籍方面㈠廣蒐舊書加以校理㈡調查刻本無者刻印舊刻,不善者但刻校勘記,善本借校不急購買㈢新出之書隨時審定著錄㈣舊書重經校理及新書著錄者隨時刊布其目並加解釋以便學者


245



。所費雖鉅,然合全國人之力自不患其弗勝。且既成常設之機關,可以隨時擴充,一時卽不能集巨款,亦不足慮也。


 最後呂氏復暢論改造之旨曰『清代之四庫全書誠為可保之物,印刷流布亦誠為有益文化之舉,然謂卽此遂足代表我國前此之文化則未也。蓋在清代文化業已擴大書籍業已甚多,斷非一政府之力所能蒐羅完備,況當日分別著錄存目實由政府所派之員於短時間內定之此少數人員縱號博通短時間之評騭豈能無失?當時又有因忌諱之故不敢著錄者,但觀存目提要卽可知之。清代學術極盛於乾嘉,道咸以後異軍蒼頭特起,古書輯校善本亦多出於此時,然四庫著錄僅及乾隆初年,此項要籍百不具一,故舉吾國現有書籍分為四庫所有及四庫所無者兩部校之則四庫所無者必多於四庫所有者,就其同有者而比校其傳本之善否,後者恐亦為較長,故清代之四庫全書特我國大叢書之一種耳。謂其在我國書籍中當占一位置則可,謂其價值遠勝其餘之書且足包舉前此書籍之大部分則誤矣。凡作事當有方新之氣乃能後勝於前,真按:詞無!待查!疑有誤也. 民國肇建革千古之帝政,還漢族以河山,此義尤當人人共喻,文化我所自有,非滿洲人有以外鑠我也。我國文化久擴布於全國,卽富力實亦藏於民間王室者一較大之富室耳,其所為之事不能遠勝於人民也,顧今田猶有不知真相一聞清室所藏之物所為之事卽震炫謂非吾儕所能夢想者,此則大非民國之民所宜有此心理者也』惜呂氏之議無人從而贊助,迄今仍屬空談也。真按:呂思勉之空談 真按:呂思勉與四庫全書


三 影印四庫全書之挫折


246



 民國八年(一九一九)冬大總統徐世昌命金梁編文華武英二殿陳列古物目錄,金氏以先印四庫全書為請,又以全書舛誤至多且卷帙分割亦與原本多有異同,當作校勘記各附卷末以為考訂。時葉恭綽遊歐美歸謂西國重東方文化頗稱此書,亦請印行傳布此為印行四庫全書之最早動議。先是葉氏於前一年冬奉命赴歐美考察兼參與巴黎和議鼎力宣傳中國文化以及四庫全書之價值於是四庫全書之名始喧騰於法國通儒院徐總統據葉氏由法電請提出國務會議,每年補助二萬法郎,在巴黎大學內設立中國學院,先作外人研究四庫全書之地步,並擬以百八十萬法郎在巴大中國學院內建築四庫圖書館以貯藏全書,蓋其時歐戰方終,西方人士覩物質文明之為害頗欲引用東方文明以補救之故也。民國九年(一九二○)五月法總理班樂衛來華建議退還庚子賠款影印四庫全書,當時徐總統允許影印後分贈法國總統及中國學院並明令派朱啟鈐督辦其事又派陳垣往京師圖書館就文津閣書實地調查架函冊葉確數以為入手辦法遂與商務印書館商議影印計劃當時所擬格式略照原書大小,估計成書百部需費二三百萬元,需時廿餘載且本國紙張不敷應用因由該館聲明不敢冒昧擔任影印需費既如是浩繁,絕非商家能力所及,政府乃擬自行設局,以庫款支絀,其事遂止。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商務印書館值開業三十周又願影印此書以為紀念卽稍虧折不敢計較於是遂有第二次擬印庫書之動議。時以文淵一閣成書獨早,較為精密,真按:四庫全書版本的優劣 真按:文淵閣四庫全書之版本良窳 政府欲以此本交商務影印並改定計劃擬照原書格式縮小影印,成本既輕,推行較易,預計五年之內卽可觀成。該館影印計劃十一條對於原書縮印書式售價印數銷路期限索引樣書校勘諸項均有詳細之規定大抵書式分為左列四種:


247



甲洋裝 用洋紙印刷分訂一千冊每冊六百頁布面金字,售價三千餘元。此種弆置較易,檢查較便,最宜外國及圖書館之用


 


  乙和裝 用洋紙印刷分訂五千冊每冊一百二十頁合裝一千布函,售價三千數百元


  丙大本華裝 用連史紙印刷分訂五千冊每冊一百二十頁合裝一千布函,售價五千餘元以上二種分量較輕取攜較便最宜誦讀之用


  丁小本華裝 用連史紙印刷,分訂三萬六千餘冊,每冊六十頁,合裝五千布函售價八九千元。此種與原書相同,最為適觀,但成本過昂,難以行銷


其印數甲乙兩種擬印三百部,丙種擬印百部,丁種擬不印。預計歐美日本國各銷百部,共三百部,約須耗費三十萬元,由印刷人擔任全書運滬後以半年為籌備期間,一年半後開始印刷,分十期出書,每期二百冊,半年一期,五年全書出完,是年二月該館特派代表高夢旦向清室內務府商借運滬事宜並經雙方議定領印辦法十二條,得其允許,該館卽具呈國務院聲請路局保護並懇減收路費當由國務院轉行交部經教部批准獎勵交部亦批准備車乃於四月五日到文淵閣查點裝箱自五日至七日所裝約得三分之一並擬定期啟運而以辟人李彥青索賄六萬元未遂,真按:當作錕字! 真按:曹錕-琨字誤也. 遂以總統府一公函借故制止事廢半途論者惜之


  商務借印庫書之舉既無形停頓中外人士大為失望,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七月章士釗署長教部又以影印事提出國務會議,經討論決定將文津閣書交商務影印時文津所藏早經移存京師圖書館而各方以四庫中類多孤本


248



因之委託該館鈔錄者頗眾收入尚豐若經運滬不免受其影響,暗中反對甚烈,故教部遂擬改印文淵閣本,卽函清室善後委員會派社會教育司司長高步瀛等會同京師圖書館主任徐鴻寶等前往文淵閣點查。高氏將檢查結果具文報告,並附陳意見,主張先擇孤本及罕見之本分三期付印,以期確收實效。章氏據報提出閣議,段執政及各閣員相繼發言議決,文淵閣書仍根據前次閣務會議交商務照原書式樣複版印行,政府津貼印費三十萬元,由各國退還庚子賠款中撥真按:人人文庫再印本此字亦漫漶. 著教部遴派專員押運全書至滬就地監督影印,所印卷帙分甲乙兩種(甲)照原書樣式影印三十部除分藏國內圖書館外,並贈法美英日俄德荷比意奧諸國,藉以宣傳東方文化(乙)由該館縮印小本八十部自由定價銷售,每部預約特價三千元,印費由該館自任之。至於移運事宜則由交部飭令京奉津浦滬寧三路特備車輛妥為裝載,於沿途經過慎加保護。九月二十五日由段執政下左列命令曰:


  四庫全書為我國最大之典籍甄錄國故世界共推第原鈔七部建閣分藏,海內學人罕窺中秘,且距今百載中經變故僅留三部,真按:四庫全書之存佚 政府屢擬刊行,皆以款絀中止。茲據教育總長提議,將文淵文津兩閣全書擇一運滬交商務印書館參照中西版式縮本影印以廣流傳,規劃至當,事屬可行,准由該部將文津閣全書一律點交移滬影印,並由部遴派妥員一人駐滬照料全書運滬時交通部並應協同運送其餘承印事宜卽著該部商同該印書館妥為辦理。至文淵閣全書仍交由京師圖書館保存以供閱覽庶我國宏富珍秘之典籍可以公諸天下輔益文治,導揚國光。本執政有厚望焉。此令。真批:怪哉前途乃文淵閣交印,而此令乃文津閣交印,豈有訛誤?


此令既頒,各方聲請贈給庫書者紛然雜至,巴大中國學院監督韓汝甲承班樂衛之命首於十月一日自滬上書外交財政交通教育四部真按:巴黎大學


249



請酌撥甲種庫書十五部於各國中國學院繼之建甌縣立圖書館呈請分配儲藏以保國粹而興文化湖北省立圖書館董事會呈請為該館加印二部,並先給預約券嗣湖北省長又電請頒給影印庫書外交部函請可否向國際聯合會宣布庫書翻印後檢贈一部湖南省教育會對於影印庫書事以為部數太少,不敷分配,提議請政府加印甲稗七十部分配各省立圖書館,同時商務方面於明令頒後卽於十月十二日與教部簽訂合同十五日會同教部部員暨京師圖書館館員查點裝箱二十日裝點完畢,正擬起運,忽阻礙又起。先是清室善後委員會於將文淵閣書交京師圖書館保管一事表示反對,特於九月間開委員會討論僉以委員會自接收故宮以來以宮內物件不得移出宮外為原則一致主張不使文淵閣書劃歸他處且同時教部中人亦紛紛阻撓章氏正在進退兩難之際,忽江浙戰事發生,於是中止進行。旋章氏亦去職,後時局紛擾,教長屢易,不暇及此。至民國十五年六月任可澄受命署理部務,七月商務以時局漸定復呈請照前約續印,尋由教部向國務院提議,議決京師圖書館所藏文津閣書在開印前仍照舊陳列供眾閱覽。於是影印之事正式絕望,無形停止矣。


 自影印庫書屢議屢輟,中央政府既無法完成此偉業,至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遂有奉天以地方政府之力承印文溯閣書之議。是年秋由楊宇霆發起影印。其初規模壯闊並欲大購遺書廣招名宿為續修四庫提要之舉限期竣事。前書印迄接印續書,又以庫書刪改錯漏觸目而是不可不借資別本遍校一次,於是議三事次第實現,由倫明起草電文,由張學良、翟文選、楊宇霆署名通電全國曰


  竊惟立國有史傳世在書,大而政教精若藝術,共出一源,散見辟籍,國之文野,史之長短,觀於其書,可考知也。


250



古代文明發源五地,我國其一,其四俱亡,良以軒頡以降,代有作述,載籍極博,文獻足徵,保守之勤,整理之善,傳讀之便,亦足紀焉。近世學者多重考古潮流東注眷此舊邦,長短之策下行之文流布海外,競相珍貴,然而我有和璞,彼拾砆砄瓶之罄矣繄誰之恥?曩在勝清,修書開館,囊括古今,鑑別真偽,類為四庫,庋以七閣惟我奉天,額曰文溯,換世閱變靈光巋然,石渠天祿遜此美富,所惜地處偏隅書類孤本雖蘊公心,難快眾目,學良等爰發宏願,擬墊私財,就茲巨編,影以新法,售取廉值,成限短期,更有進者閣書創始美猶有憾,蒐求未遍,忌諱過深。秉筆諸孺,棄取亦刻。漏略不免,亟宜補苴。又況乾隆距今時逾百載家富珠璧坊盛棗梨,或闡古義,或拓新知,冰水青藍,後出更勝,不有賡續,曷集大成?加以魚豕之訛古籍多有,核讎之學,時賢益精,廣參眾本,旁稽異文,別成札記,附於書後。凡茲三事亟待並舉,會當搜書岩壁具幣儒林舊學商量,拾遺訂墜。資借羣力,發揚國光。現值邦基奠固治理清明,投戈講藝,薄海同企,伏望鉅公長德碩彥鴻儒,登高齊呼,襄茲盛業。往哲來學,實共嘉賴。金石是錫,瞻佇為勞。


是電所云約分三點一曰影印二曰續修三曰校讎而以同時並舉為鵠的,當瀋垣通電發出後國民政付文官處忽來一電略言中央現正籌印此書,請勿複印云云。奉方以此事向未有聞,推想政府之意殆不欲一方專其美故覆稱此間籌備已妥乞以見讓,其實則俱托諸空言而已。蓋此事表面上奉方雖特設文溯閣四庫全書校印館舉張學良為總裁翟文選為副總裁金梁為坐辦與瀋垣大西關之東記印刷所議妥合同承印先印二千部每部約值國幣一萬二千元。以五年為期,曾由倫明輯續修總目一萬餘種,然其時對於印刷一事卽有兩種主張㈠就原書影印略縮小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