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unday, September 20, 2009

310

,蓋《施注》所謂墨跡者,別一稿也。近秀水汪桐石有題是稿真跡詩云:真按:汪仲鈖與蘇軾 “重函本是子京物。”又注云:“稿中塗改甚多,然不言所改之字,可與今本相證。”及末二句之有無,則或又別一本也。此本雖無前人收藏印記,然其筆法的為坡公無疑,而所改字句,與其原本相對看,尤見詩法真按:摘要 真按:蘇軾修改作品實況 真按:翁方綱論蘇軾改詩的方法 真按:翁方綱論詩法 其云“十五年前”者,此詩作於元豐三年庚申春二月,先生年四十五,老蘇公之歸葬,在治平三年丙午,先生以護喪歸蜀,過黃州南岸,時先生年三十一,真按:身世之感,我的-噫,今于我為小弟矣!真是馬齒徒長,連馬不如矣! 距此時正十五年,故曰“憶昔還鄉泝巴峽”也。若作“扁舟”,則太渾,真按:抽象化具體 若僅云十五年前,又未明白,其改定之精密如此,今注家罕有知之者矣。真按:翁方綱的作詩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肌理說之淵源 真按:翁方綱的文學詮釋學 真按:翁方綱對蘇軾詩理解的過程 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 真按:翁方綱論蘇軾改詩的方法 真按:翁方綱論詩法 蔗林侍郎出示此跡,為考其可信者如此。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方法論-友人來告 真按:翁方綱為董誥考訂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董誥 丙申九月十四日,紫霞碧樹軒即席書。真按:俟考!-疑乃董誥齋也.出示,則亦可能在家中示也.

  明日借來予齋細玩,其為蘇真跡斷然不惑者矣。真按:翁方綱對蘇軾書法的鑑定 客或謂汪桐石所題之跡,真按:汪仲鈖與蘇軾 今必尚存,既未對看,焉知此跡之真耶?予應之曰:“若東坡有兩草稿,亦未可知,若無兩草稿,則彼偽而此真。”客曰:“何以知之?”予曰:“以桐石之詩知之。”其題曰《定惠院月夜偶出》,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證據不足下的論斷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不全何害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 及次韻前篇。二詩草稿真跡真按:斷句標點皆誤!-沈津已讀至此乃不之寤前讀「東坡《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二詩草稿」之誤耶?同一篇中尚且如此,餘則何復深責矣。--其題曰《定惠院月夜偶出及次韻前篇二詩草稿真跡》. 而此跡初無題目,古人作詩,未有先寫題而後作詩者真按:翁方綱的創作方法論-古人作詩,未有先寫題而後作詩者 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的作詩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創作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論蘇軾創作的過程 真按:翁方綱論古人創作的過程 真按:給想寫詩的一封信 且此二詩,尤不應先寫題前一首,題曰《月夜偶出》。真按:斷句之誤-且此二詩,尤不應先寫題。前一首題曰「月夜偶出」,    而此篇只言月夜,直至第二篇末,乃說明偶出真批:翁豈不見首篇首句即云「幽人無事不出門,偶逐東風轉良夜。」「偶」「出」「夜」三字全點破,焉謂只言『月「夜」』也? 所以兩篇是一時所作,原本必無分為兩題之理也。真按:沈津粗心大意-讀至此尚不寤,將何自辭? 其 次篇之題,乃後來補寫,或先生所綴,或後人所加,皆未可知。要之脫稿時,必未嘗先寫題也。若前篇題曰《月夜偶出》,而後篇題曰次韻前篇,則後篇乃其自和前 韻之作。而何以偶出,義前篇未白,直待後篇始明出之。設使當時無次韻之作,則前篇為神理不完矣。曾謂東坡詩而有此脫節者乎?或在後來先生重書之,則分為兩 題,自無不可。若其初脫稿時,即先立前、後二題,則是今人為時文者之所為矣。真按:翁方綱的創作方法論-古人作詩,未有先寫題而後作詩者 真按:翁方綱論命題-篇題-篇名 是豈非見先生集本之題而寫入者乎?故曰彼偽而此真也。且以愚度之,此二詩之點明偶出,全在次篇末二句。真按:標點可議者-且以愚度之,此二詩之點明「偶出」,全在次篇末二句。--蘇詩次篇末二句為『穿花踏月飲村酒,免使醉歸官長罵。』而當其月夜徘徊,信手書稿,至次篇之第九韻,乃稍稍停歇,迨末句即成,則遂不復登錄,是乃當日真情景也。真按:翁方綱論蘇軾創作的過程 真按:翁方綱論蘇軾改詩的方法 正惟此跡無末二句,乃有此情景可尋,而後此二詩之骨節通貫真按:讀作『而後.此二詩之骨節通貫』 不特足以證是本之真而已,暇日當錄入《施注補正》中。真按:翁方綱著作考 真按:翁方綱對蘇軾詩的研究 真按:翁方綱對蘇軾詩的注釋 真按:翁方綱的著作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對蘇軾詩理解的過程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著作 九月十八日書於寶蘇堂。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二十九卷第4~5頁。真按:翁方綱:〈跋東坡詩稿二首〉,《復初齋文集(三)》(臺北縣:文海出版社,民國5811月,初版),卷29,頁1177

310

跋別功甫帖(蘇東坡書)真按:蘇軾與郭祥正

  右蘇文忠手跡。“蘇某謹奉別功甫奉議”九字,二行,《東都事略》載郭功甫歷官始末,與《宋史》本傳詳略不同。真按:翁方綱考訂人物 真按:郭祥正傳記資料 近 日厲鶚《宋詩紀事‧小傳》云:“元豐中知端州,元祐初階至朝請大夫,請老歸。”予考《東坡集》,有《郭祥正覃恩轉承議郎敕》云“朕丕承六朝,陳錫四國”, 此是哲宗元祐初也。《宋史‧文苑傳》,熙寧中從章惇察訪,辟以殿中丞致仕,後復出,通判汀州,知端州,又棄去,隱於青山卒。予嘗於端州石室得功甫手題, 云:“元祐戊辰二月廿有八日,當塗郭祥正子功來治州事,即明年以其日上書乞骸骨。”此是元祐四年請老歸,真按:郭祥正的書法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成績 則所謂元豐中知端州,元祐初請歸者,皆失之矣。真按:郭祥正之仕履 此跡稱“奉議”,宋時職官第二十四階,奉議郎正是殿中丞之秩真按:斷句可議者-此跡稱“奉議”,宋時職官第二十四階奉議郎正是殿中丞之秩-連讀即可. 則是元祐初再轉承議,乃出汀、端耳。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職官履歷 章惇,熙寧初以王安石秉政,用為湖南北察訪使,真按:章惇之仕履 亦正與郭傳熙寧中知武岡縣,僉書保信軍節度判官相合也。乾隆庚戌秋八月,秋史侍御持以見示,真按:江德量收藏蘇軾書法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江德量 遂考其大略,而系以詩。

  坡集與郭功甫尺牘五首,皆倅杭時作,故公以熙寧四年辛亥十一月到杭州通判任,正是功甫以奉議郎致仕之時。則此跡當在熙寧四、五年間,坡公年三十六七歲時,神采奕奕,照映古今,信蘇書神品也。真按:翁方綱對蘇軾書法的評價 真按:身世之感,我的-正愚之年也,何有奕奕耶?要無此觀死之齊物,則愚等草芥爾。復何貴于有我生也? 真按:翁方綱對蘇軾作品的編年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二十九卷第6頁。

311

跋太白詩卷(黃山谷書)真按:翁方綱論黃庭堅的書法 真按:黃庭堅書李白詩

  右黃山谷草書《太白憶舊遊詩》,前闕八十字。沈跋云“後有闕文”,“後”字乃“前”之誤也。真按:翁方綱的校勘學 篇內“銀鞍金勒到平地”,集本作“倒”,非。“行來北京歲月深”,集本作“”,真按:原書作涼(凉)是也!蓋京與涼形更近。非。“漢中太守”句,應作“漢東”,其作“中”者,板本誤耳。真按:翁方綱的校勘學 真按:翁方綱的版本校勘學 集本既不加訂正,而山谷此書亦尚仍其訛也。真按:黃庭堅踵謬沿訛 王弇州所謂張守跋者,真按:王世貞與黃庭堅書法 今不見於卷內,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鑑定學方法論-博考諸家之論 而所云蕭、沈後二跋者在焉。蓋是卷尚有他跋,為人剪割也。弇州跋《祝枝山書成趣園記》云:“華氏之園,餘八十載,不復可蹤跡,而此記尚存。”按豐人叔為華氏作“真賞齋賦”,在嘉靖二十八年己酉,真按:豐坊與華夏 有“魯直五書,舊遊豪趣”之句。自注云:“山谷草書《太白憶舊遊詩》也。”據此,則是卷其時正在華氏,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目錄學 而予嘗見祝書墨跡云:“尚古華君汝德,署光祿丞致政,而歸於居第之旁,作園以佚老。真按:斷句可議者-署光祿丞,致政而歸,於居第之旁,作園以佚老。 ”祝書此記,真按:華汝德之仕履 真按:祝允明與華汝德 在正德二年,而沈跋亦在正德改元之歲。蕭海酌跋,則又在其前二十年,是則此跡之在錫山華氏最久,幸得存蕭、沈二跋以識之,與豐賦相為印證,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目錄學 真按:翁方綱論黃庭堅書法李白憶舊遊詩的流傳 此段收藏風味,何啻與鐵香覃溪并几而共話也真按:翁方綱的典藏心理學 真按:標點可議者-何啻與鐵香、覃溪并几而共話也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邱學敏 予去年見祝書《華氏尚古園記》卷,嘗手摹於篋,今復為鐵香題此卷,殆若有夙緣焉,為作歌於卷後。真按:翁方綱與祝允明書法 真按:翁方綱為邱學敏題字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二十九卷第6頁。

311

跋雜事墨跡(黃山谷手錄)真按:篇題不當-亦沈津愛亂改原題故也!本書若要我評分,最多只能給2分(滿分10),以其識字整理之功(翁稿),廣輯諸處所見(如文革所見及館藏諸帖等)二部得分也.餘則幾乎可取之處矣,不唯不可取,且有取之而毒害誤人者。         原書題〈跋山谷手錄雜事墨迹〉.         若此愛擅濫改原件,則不唯無益,反而惹人多一道還原核對之手續,則何貴于新編耶?亦幸有此新輯,故舊書不可廢也不敢廢也。          ○讀至文末有「故為改題曰“手錄雜事”」乃何不從翁題?嗟呼,真懷疑標點這篇者的眼睛是長在那裡。 真按:黃庭堅的治學方法 真按:黃庭堅的讀書筆記

  黃文節公手錄《雜事墨跡》真按:標點可議者-沈津都愛亂標書名號耶!這裡只是說黃氏手錄雜事之墨跡罷了.原書題云〈跋山谷手錄雜事墨迹〉甚明,乃沈氏必改作如此! 凡一百六十五題,皆漢、晉間事。中間用紅筆塗乙點識,又云“某條見前帙”。又記其題下云“千若干”者。真按:愚初讀作干若干.暫並存. 蓋此其中間半冊耳。前後所錄,不知其幾也。冊經項子長氏收藏,真按:項篤壽收藏黃庭堅書法 有嘉靖辛丑文徵仲跋。真按:文徵明與項篤壽 謂或有會而書,或備忘而書,或為詩文用而書,蓋亦未能深知此冊,此書之所以然也真按:翁方綱對黃庭堅治學方法的理解 真按:翁方綱對黃庭堅創作方法的理解 真按:斷句可議者-蓋亦未能深知此冊、此書之所以然也.或予連讀:蓋亦未能深知此冊此書之所以然也. 王篛林又據其舊題云:“《山谷志林》而補篆之,遂竟以為《東坡志林》之比,可謂沿誤也已。”吾嘗讀任史氏注山谷詩真按:沈津的國學程度有問題-先生可否手下留情,別再出錯給我校了!!很耗時費力的,就像抓學生的抄襲一樣的! 沈先生難道不知嗎?知,而己所欲嗎?己所不欲,又何施于人呢? 真按:王澍之誤 真按:標點之荒唐者-下引號!太誇張了!懶得再說明了.這明明是連小學生恐怕也能判斷的吧!這連是王澍的話、「舊題」的話,還是翁批王的話都分不清,怎麼做學問呢?不但做學問不及格,恐怕連做人處世都有問題吧?人家是在罵你還是批評你讚美你都搞不清楚了。今天才論略抄襲之事, 愛抄襲就算了,竟然連人家批評譏笑你的話也抄成是自己的話,豈啻可笑而已矣! 真按:翁方綱對王澍的批評 真按:任淵、史容 真按:沈津的國學程度有問題-才剛求沈先生您,您就再發作業下來了!-吾嘗讀任、史氏注山谷詩.不知任史乃二人姓麼??? 知先生用力之勤,非一日矣。鄱陽《許尹序》曰真按:標點可議者-就是都愛亂標書名號!鄱陽許尹《序》曰,或鄱陽許尹序曰. “其用事深密,雜以儒佛。虞初稗官之說,雋永鴻寶之書。牢籠漁獵,取諸左右。後生晚學,此秘未睹,夫古事非出僻書,掌錄亦非難事,何秘之有乎?真按:愚此前後初讀與沈氏不同.沈氏此句似較勝也.    愚則讀曰「夫古事非出僻書掌錄,亦非難事,何秘之有乎?」 吾乃嘆此言之深中後人錮疾,而積學之非易也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論黃庭堅創作方法論 凡人記問誦習者,經史類說而已,及其博辨之久,聞見之多,所謂見異人得異書者,若日有新奇之弋獲焉。回視書塾肄記之事,若無足留目者,一旦叩以經史習見之故實,而訛舛百出,此天下之通患也。真按:翁方綱的論學宗旨 況乎文士之習,護短炫長,寧臨文而乞鄰,勿先事而蓄艾。真按:平常不用功,臨時抱佛腳 真按:人性本賤又一章 真按:投機取巧 真按:翁方綱的創作方法論-先事而蓄艾 真按:摘要 真按:平常不用功,臨時抱佛腳 真按:翁方綱的創作方法論-根柢經術與修身(內養) 至於單文偶句,窘迫無措,則苟焉假借而已。山谷際歐、蘇蔚起時,獨以精力沈蓄,囊括今古,其取材非一處,而其用功非一日也真按:摘要 真按:致廣大而盡精微 真按:翁方綱對門戶之見的批判 真按:翁方綱的創作方法論-先事而蓄艾 真按:厚積薄發 真按:黃庭堅的用功 嘗於《永樂大典》中見山谷所謂《建章錄》者,散見數十條,正與此冊相類,真按:翁方綱在四庫全書館任職情形考-永樂大典 真按:翁方綱與永樂大典 真按:翁方綱利用永樂大典的情形 真按:翁方綱經手校辦永樂大典的成績 然後知古人一字一句,皆有來處,至於千彙萬狀,左右逢原,而無不如志者,非可倖而致也。真按:杜僥倖 真按:於我心有戚戚焉-今適論抄襲事.真是默契天意. 像我這樣可以做人,像他那樣也是人.只是黃庭堅死了,那人也死了,我也要死了,他人也要死了.真是不敢不相信無六道存在,否則這麼不同的做人法,為何可共存于同一維次時空了,想必有以消化之也!否則,冰也可以為火了.冰水共生,也不必在零度C了。百樣人,所以才有萬物之殊吧!噫,可不驚戒憫嘆乎。總是要有人遞補,生態才能平衡,六道才能恆有.(至少人、畜牲二道,有情無情二生是已肯定存有的了)      舉一例試明之.    如常來我這裡看書取書用書用完就跑的人(不是偶來,而是故意特地來的喔,還連來好幾天,看好幾頁的如何想得清楚和明白喲,一如日前有來看纂修四庫檔案的有心藏鏡人喔),這種人與蚊子吸血後離開有什麼不同.只因他是人,不會吸血,會看書,用書吧.原理與行為模式,存心起念,豈有二致?教教我,有什麼不同?來不招呼,去不知會,拿到自己想要的,取用自己要用的,夠了就走,飽了就飛了,只留下被叮/盯者的痛.還有什麼?還有什麼不同?(對了,還有也不好抓.只不過這世他福報大,一掌打不死爾.但想想,只是來看書,罪有那麼大麼?對呀,只是來吸血,有必要打死牠麼?)珍重。所以見蚊,日後可以通三世了。或許天眼能見幾世者,近此修?當然沒這麼簡單便宜的事,大自然本就很複雜了。所以才不單調咩。還要集結看一身所作的業,如來取書讀書不回不理人的,也不過眾業之一罷了。至於此人還有沒有幹什麼習以為常的事,造就他的下輩子,恐怕連健忘的自己,到時都會喊冤了.可真冤麼?還是,忘了?難怪有孟婆湯的傳說了。何必隔世?今生就忘了多少的前因了。——到結果時,還記得幾多?蚊子菩薩,我說的對麼?這是我方參悟的了。 今人平日銖積寸累之功,萬不及古人。及其奮筆為文,則欲追古人而與之角勝,未有能濟者也。真按:摘要 故為改題曰“手錄雜事”真按:沈津之誤-讀至此乃不覺自己改題之謬???實在佩服之至了!我是在中文界麼? 而著其所以輯錄之實,讀先生集者,可持此以為左焉,真按:翁方綱論黃庭堅詩解讀的方法○當作券字-文海本作:讀先生集者,可持此以為左券焉,2009/9/20 下午 09:53:37 又豈僅作范信中《乙酉家乘》觀乎?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二十九卷第7頁。

311

跋後漢人得道陰長生詩三篇(黃山谷書摹本)

  右摹本山谷書《後漢人得道陰長生詩》三篇并自跋。後有明岳蒙泉真按:岳正與黃庭堅書法 真按:岳正 李西涯二跋。詩三篇,而西涯跋云二首,真按:李東陽與黃庭堅書法 蓋後二章接寫故也。真按:李東陽粗心大意 此跡朱性甫《鐵網珊瑚》、張青父《清河書畫舫》皆著於錄,真按:張丑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目錄學與辨偽學 而文各不同,此本又與二書不同。《鐵網珊瑚》所載最為紕繆,真按:朱存理之誤 《書畫舫》及是本皆第一章二十六句,第二章二十四句,第三章二十六句。此本文義較為成順,惟第二章“自為嗟爾”四字倒置,可疑耳

312

。跋末句,《書畫舫》作“主宰”,而《鐵網》及此皆作“工宰”,又其可疑也。《書畫舫》載吳匏庵跋此本無之。真按:吳寬與黃庭堅書法 而西涯跋云“卷尾題識,皆今昔名勝”。乃此本止岳、李二跋,則是摹本略之也。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鑑定學方法論-題跋 西涯跋在正德五年庚午。朱性甫卒於八年癸酉,則性甫所錄別是一本無疑,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鑑定學方法論-題跋 第不知青父所錄視此本真贗何如耳?《筆法論》則實是山谷真跡,無可議者。真按:翁方綱論黃庭堅書法的筆法 真按:翁方綱對黃庭堅書法的鑑定 真按:標點之荒唐者-此論山谷書漢人得道陰長生詩與跋,何來筆法論也?天外飛來此筆,是害沈津矣!-筆法論,則實是山谷真跡,無可議者。-謂以筆法論之則乃山谷手筆無疑也!   ○原稿如此,無以、之字.以筆法論之?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3_復初齋文稿(四)\_000688.jpg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字體筆畫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學 紹聖四年丁丑在黔州,五十三歲筆也。後有“真定相國”二印,真按:梁清標 姑摹存於篋真按:標點可議者-此恐謂後有梁清標二藏印也,非印文為"真定相國"也,且"真定相國"唯一印,何來「二」耶?標點草率若此!--後有真定相國二印,姑摹存於篋 以俟異日見墨本而詳考之。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需要時間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備材料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待擇善本 真按:翁方綱的讀帖方法 乾隆四十四年夏五月九日。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三冊第687頁。真按:實則全篇自682頁起,蓋前為翁抄其內容也。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3_復初齋文稿(四)\_000687.jpg

312

跋秦淮海詩跡真按:翁方綱與秦觀書法

  卞氏《式古堂書畫考》載秦淮海竹詩墨跡云:“墨君颯颯風雨鳴,垂鸞舞鳳翻青綬。一竿珍重幾百緡,奚啻渭川三百畝。金鏘玉戛宮珮聲,婢行奴顏謝花柳。得意真從寂寞間,卓古高標壓群醜。不須辦直致湘江,真按:原稿如此.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5_復初齋文稿(二十)\_004211.jpg 真按:疑有誤! 真按:詞無.國無.新漢籍亦無. 便 覺滿窗涼意透。挺然葉節抱風孤,頓應君子虛心受。雷迸籜龍龍欲走,櫻筍紛紛徒適口。破除肉味若聞韶,王猷笑詠還依舊。藉檻湘陰淨簡書,接地春華幻塵垢。拂 手筆端可有神,往來平安慰良友。前時無偶今無繼,奇寶秘靈宜永久。元豐三年上元日,淮海居士秦觀識。”此跡是草書,紙本,下有“松月子離坤卦象”印,真按:新漢籍無. 真按:沈津識字誤-當作文字!-下有“松月子”紅文離坤卦象印.蓋其印文周圍作離坤卦象乎? “巴西鄧氏善之”印、真按:鄧文原與秦觀書法 吉泰和楊士奇圖書記”九字印,真按:楊士奇與秦觀書法 真按:google有! “中吳陸氏松華堂印”八字印,“玉林賞心”四字印,三印皆朱文鈐縫。卞氏所記如此,今已失去後二印,并吉泰和楊氏印,亦失其後半。蓋隔水綾以後為人翦去也,又不知其後有原跋否?卞氏亦未詳言,而此跡內又有“趙氏子昂”印。“令之清賞”印,即蓋牟卞中丞印也,真按:疑有誤! 又已脫失下半矣。此跡今歸於小峴司寇齋中,世家手澤,復歸家藏,又不僅鑒賞得真已也。真按:翁方綱與秦瀛 真按:秦瀛的收藏 真按:翁方綱對家教的重視 真按:翁方綱的典藏學與家教 司寇屬為題識其後,即依卞氏考書之,以當釋文云。嘉慶十二年丁卯秋九月望後二日。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五冊第4211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5_復初齋文稿(二十)\_004211.jpg 今錄愚所讀如下:      跋秦淮海詩蹟    卞 氏《式古堂書畫考》載秦淮海竹詩墨蹟云「墨君颯颯風雨鳴,垂鸞舞鳳翻青綬。一竿珍重幾百緡,奚啻渭川三百畝。金鏘玉戛宮珮聲,婢行奴顏謝花柳。得意真從寂 寞聞,卓古高標壓羣醜。不須辦直致湘,便覺滿窻涼意透。挺特葉節抱風孤,頓應君子虛心受。雷迸籜龍龍欲走,櫻筍紛紛徒適口。破除肉味若聞韶,王猷笑咏還依 舊。藉檻湘陰淨簡書,接地春華幻塵垢。拂手筆端可有神,往來平安慰良友。前時無偶今無繼,奇寶祕靈宜永久。元豐三年上元日,淮海居士秦觀識。」此蹟是草書 紙本,下有「松月子」紅文離坤卦象印,巴西鄧氏善之印,「吉泰和楊士奇圖書記」九字印,「中吳陸氏松華堂印」八字印,「玉林賞心」四字印,三印皆朱文鈐 縫,卞氏所記如此。今已失去後二印,并吉泰和楊氏印亦失其後半,蓋隔水綾以後為人翦去也。又不知其後有原跋否,卞氏亦未詳言。而此蹟內又有「趙氏子昂」 印、「令之清賞」印,即蓋牟卞中丞印也。又已脫失下半矣。此蹟今歸於小峴司寇齋中,世家手澤復歸家藏,又不僅鑒賞得真已也。司寇屬為題識其後,即依卞氏考 書之以當釋文云。嘉慶十二年丁卯秋九月望後二日。

312

跋米元章書卷(欽齋藏本)

  戊子秋,予在廣州,真按:翁方綱在廣東的金石採訪 與湯辛齋學士遊光孝寺,真按:湯先甲 觀米老所書三佛名大楷。真按:米芾的大楷 真按:米芾書法的石刻 是午飯於欽齋制府之四來堂。真按:翁方綱與李侍堯 真按:李侍堯 酒半,制府出所藏米卷《西園雅集圖記》不全手稿,真按:翁方綱在李侍堯家吃飯 真按:李侍堯收藏米芾書畫 止有東坡先生及元章數段,真按:米芾與蘇軾 與今所傳字句次第,皆不甚合。行楷逕二寸內外,紙如銀板,天挺雄秀,世所傳米跡,未有及此者,真按:翁方綱對米芾書法的鑑定 真按:翁方綱對米芾書法的評騭 至今將三十年,猶時時在夢寐間。真按:翁方綱的情執 乙卯長夏,偶臨寫此記,因想像其筆意書此。真按:翁方綱的臨摹學 真按:翁方綱臨摹米芾的書法

  昔王虛舟書此記,凡一百七十餘通,而予皆未見也。虛舟又嘗以武進唐氏所藏墨跡雙鈎本勒石,歸於許太守彥晉。真按:沈津識字誤-原稿作學. 真按:疑有誤!-此字可疑.-歸於許太學彥晉 又云與祠中端石所刻,真按:國:鄒  部首 邑 部首外筆畫 10 總筆畫 13 注音一式 ㄗㄡ 1.國名。春秋時邾國,故址在今山東省鄒縣地,戰國時改為鄒,為楚所滅。   2.姓。如明代有鄒允隆。           詞:鄒1zu ㄗㄡ〕〔《廣韻》側鳩切,平尤,莊。〕1. 春 秋 邾 國。 曹 姓,子爵。 武王 時始受封。 戰國 時 魯穆公 改為 鄒 。 唐 為 鄒縣 ,歷代因之。故地在今 山東省 鄒縣 一帶。《國語‧鄭語》:“ 曹 姓 鄒莒 ,皆為采衛。” 韋昭 注:“ 陸終 第五子曰 安 ,為 曹 姓,封於 鄒 。”《戰國策‧趙策三》:“將之 薛 ,假涂於 鄒 。”2.狹小;有村氣不 冠冕者。《釋名‧釋書契》:“奏,鄒也。鄒,狹小之言也。” 楊樹達 《長沙方言續考‧鄒鯫》:“《思益堂日札》卷九云:‘吾鄉謂有村氣不冠冕者曰鄒,不知何解……’ 樹達 按《史記‧項羽本紀》云:‘鯫生說我。’集解引 服虔 曰:‘鯫音淺、鯫,小人貌也。’ 周 說鄒,當作此字。”3.指貨物質量低劣。 清 梁同書 《直語補正》:“今人言物之不佳或薄小者曰鄒。”4.通“ 騶 ”。參見“ 鄒虞 ”。5.見“ 鄒搜 ”。6.姓。 漢 有 鄒陽 。見《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2j ㄐㄩˋ〕    顏濁鄒 ,人名。《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 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如 顏濁鄒 之徒,頗受業者甚眾。” 張守節 正義:“鄒,音聚。 顏濁鄒 ,非七十二人數也。”          . 真按:原稿應係鄉字. 風力悉敵,今皆不知所在,記當訪之。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方法論-記當訪之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三冊第3519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3_復初齋文稿(十七)\_003519.jpg       今錄愚所讀如下:      戊 子秋,予在廣州,與湯辛齋學士遊光孝寺,觀米老所書三佛名大楷。是午,飯於欽齋制府之四來堂。酒半,制府出所藏「米卷西園雅集圖記」不全手藁,止有東坡先 生及元章數段,與今所傳字句次第皆不甚合。行楷逕二寸內外,紙如銀板,天挺雄秀,世所傳米蹟未有及此者;至今將三十年,猶時時在夢寐間。乙卯長夏偶臨寫此 記,因想像其筆意書此。      昔王虛舟書此記凡一百七十餘通,而予皆未見也。虛舟又嘗以武進唐氏所藏墨迹雙鈎本勒石,歸于許太學●晉。又云與鄒道鄉祠中端石所刻風力悉敵,今皆不知所在。記當訪之。

312

跋多景樓詩(米元章書)

  米海岳《多景樓詩》,自書不著歲月。沒有明初虎林平顯跋,謂是潤州致爽軒所書。而宋何執中跋在崇寧 元年,云:“在元度座上見之。”元度者,蔡卞也。何跋又云:“可目為三絕。”據此,則米書此詩時,樓已著名於時,故與詩書并稱三絕也。又按,坡公《潤州甘 露寺彈箏詩》,已有“多景樓上彈神曲”之句,坡詩作於熙寧七年甲寅,更在前矣。是則此詩後米自識謂禪師有建樓之意者,蓋謂重加修建耳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