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Wednesday, September 30, 2009

308

跋天際烏雲帖(蘇東坡書自臨本)真按:沈津取捨失當-此篇天頭有「天際烏雲帖收藏世系表」極具參考價值,又可見翁讀書治學之一端也。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5_復初齋文稿(六)\_001314.jpg 真按:翁方綱臨摹蘇軾的書法 真按:原稿題〈自跋臨天際烏雲帖〉.原書則作〈跋自臨天際烏雲帖〉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5_復初齋文稿(六)\_001314.jpg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58_蘇齋題跋\_000305.JPG. 真按:篇題不當-文中「為宮詹錢七兄籜石先生臨此」,然則此何可謂自臨也?原書如此題,沈氏踵謬沿訛。或為他人臨者亦可謂自臨耶?

  宋蘇文忠公書《嵩陽居士帖》,真按:天際烏雲帖=嵩陽帖的流傳 元季名公題詠,嘉靖卅八年真按:疑有誤!-原書如此.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58_蘇齋題跋\_000305.JPG 真按:國:購  部首 貝 部首外筆畫 10 總筆畫 17     注音一式 ㄍㄡˋ 1.懸賞。說文解字:「購,以財有所求也。」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傳:「信乃令軍中勿殺廣武君,有能生得者購千金。」   2.買。如:「採購」﹑「郵購」。清˙龔自珍˙病梅館記:「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   3.交好﹑聯合。通「媾」。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傳˙荊軻傳:「請西約三晉,南連齊﹑楚,北購於單于。」     詞:購1〔u ㄍㄡˋ〕〔《廣韻》古候切,去候,見。〕1.懸 賞徵求;懸賞緝捕。《戰國策‧韓策二》:“ 韓 取 聶政 屍於市,縣購之千金。”《史記‧項羽本紀》:“ 項王 乃曰:‘吾聞 漢 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 宋 岳珂 《桯史‧施宜生》:“翁曰:‘官購方急,圖形遍城野,汝安所逃?’”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張耳》:“ 張耳 、 陳餘 皆 魏 名士, 秦 滅 魏 ,懸金購兩人。”2.獎賞。《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序》:“乃訪募天下,有能得 犬戎 之將 吳將軍 頭者,購黃金千鎰,邑萬家,又妻以少女。” 明 堵允錫 《救時二十議疏‧明忠義之訓四》:“重賞以購之,嚴罰以懲之。”3.指賞金,酬金。 元 宋本 《工獄》:“偷遽去土榻席,扳磚作欲擊鬥狀,則屍見矣。眾工突入,償偷購,反接婦送官。”4.贖取。《隋書‧藝術傳‧庾季才》:“今 郢都 覆敗,君信有罪,搢紳何咎,皆為賤隸!鄙人羈旅,不敢獻言,誠切哀之,故贖購耳。”《新唐書‧太宗紀》:“五月乙丑,以金帛購 隋 人沒于 突厥 者,以還其家。”5.求 取。 唐 劉禹錫 《武陵北亭記》:“自吾之治於斯也,購徒庀材,大起堙廢。” 宋 袁文 《瓮牖閑評》卷五:“余幼時讀《太平廣記》,見 唐太宗 遣 蕭翼 購《蘭亭帖》,蓋譎以出之。” 清 鄒容 《革命軍》第三章:“為國民購自由平等獨立自主之一切權利,為國民增幸福。” 柳亞子 《二十世紀大舞臺發刊詞》:“炸丸匕首,購我自由。”6.買。 唐 裴鉶 《傳奇‧蕭曠》:“若有胡人購之,非萬金不可。”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序》:“欲購奇考證,而乏 洛 下之資。” 清 龔自珍 《病梅館記》:“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 孫犁 《秀露集‧書的夢》:“那時買書,是節衣縮食,所購完全是革命的書。”7.買通。《魏書‧楊播傳》:“ 蕭衍 豫州 刺史 裴邃 治 合肥 城,規相掩襲,密購 壽春 郭人 李瓜花 、 袁建 等令為內應。”8.通 “ 媾 ”。講和;和解。《史記‧刺客列傳》:“請西約 三晉 ,南連 齊 楚 ,北購於單于,其後迺可圖也。” 司馬貞 索隱:“《戰國策》‘購’作‘講’。講,和也。今讀購與‘為 燕 媾’同,媾亦合也。《漢》《史》媾、講兩字常雜,今欲北與連和。《陳軫傳》亦曰‘西購於 秦 ’也。”         . 松陵史氏、墨林項元汴珍藏。此帖史氏已刻石行於世,後陳汝同、吳原博二跋,皆不刻石,何也?真按:翁方綱對序跋凡例的重視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出版的原則 槜李

  蘇文忠書《天際烏雲帖》,舊藏槜李項氏真按:項元汴收藏天際烏雲帖=嵩陽帖的流傳 跋稱尚有吳文定跋,真按:吳寬與天際烏雲帖=嵩陽帖的流傳 今已失去。又柯丹邱跋,末失去十八字(經長安莫浩,至正三年夏五月,丹邱柯九思書真按:標點有誤!-亦未還原原書故也。-經、長安莫浩,至正三年夏五月,丹邱柯九思書 真按:本書體例不一-原書作小注文,而沈氏前多以小字注文處理,此乃改作括號。 。張貞居詩,真按:張雨與天際烏雲帖=嵩陽帖的流傳 失去前五首。原是卷子,不知何時改為冊。方綱於乾隆戊子十月八日購得之,真按:翁方綱的碑帖採訪成績 真按:翁方綱收藏天際烏雲帖的過程 今壬辰五月廿九日,為宮詹錢七兄籜石先生臨此,真按:錢載 真按:翁方綱為錢載臨蘇軾書法 又倩古歙、羅兩峰繪君謨《夢中詩》首二句為圖,真按:羅聘畫蔡襄詩意 真按:翁方綱求羅聘作畫 真按:沈津畫蛇添足-原書並不斷句,沈氏擅作主張。--又倩古歙羅兩峰繪君謨《夢中詩》首二句為圖--羅聘乃古歙人也,後遷揚州爾。 而詩之,庶以仿佛前賢往復嗟賞之意。是日識於孫公園寓舍之青棠書屋。

  坡翁此帖,純用一波三折之筆真按:原稿又似能字.-坡翁此帖能用一波三折之筆 真按:國: 純  部首 糸 部首外筆畫 4 總筆畫 10 注音一式  ㄓㄨㄣˇ 1.裝飾衣帽等物的邊緣。韓非子˙難二:「賓胥無善削縫,隰朋善純緣。」山海經˙西山經:「燭者百草之未灰,白蓆采等純之。」       2.衣服、鞋帽等的緣邊。儀禮˙士喪禮:「夏葛屨,冬白屨,皆繶緇絇純組綦。」 ㄔㄨㄣˊ chn(08637 純  部首 糸 部首外筆畫 4 總筆畫 10 注音一式  ㄔㄨㄣˊ 1.絲。論語˙子罕:「今也純儉,吾從眾。」漢書˙卷六十四下˙王傳:「夫荷旃被毳者,難與道純綿之麗密。」       2.不含雜質的。如:「純水」、「純金」、「純粹」、「精純」。         3.自然質樸、至誠無偽。如:「純樸」、「純潔」、「純厚」。   4.充分的、非常的。如:「技術純熟」。   5.全、都、皆。如:「以上所言,純屬虛構。」 ㄓㄨㄣˇ jhn(08115           詞:純1chn ㄔㄨㄣˊ〕〔《廣韻》常倫切,平諄,禪。〕1.絲。《論語‧子罕》:“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 何晏 集解:“純,絲也。”參見“ 純衣 ”。2.純粹;精純。《詩‧周頌‧維天之命》:“ 文王 之德之純。” 朱熹 集傳:“純,不雜也。” 漢 王充 《論衡‧本性》:“玉生於石,有純有駮。” 明 張居正 《萬壽無疆頌》:“臣聞天之道惟純,故能亙古今、歷浩劫而其運不息。”3.美;善。《禮記‧郊特牲》:“毛、血,告幽全之物也。告幽全之物者,貴純之道也。” 鄭玄 注:“純,謂中外皆善。”《史記‧漢興以來諸侯年表》:“非德不純,形勢弱也。” 司馬貞 索隱:“純,善也。”4.大。《書‧文侯之命》:“殄資澤于下民,侵戎我國家純。” 孔 傳:“侵兵傷我國及卿大夫之家,禍甚大。”《漢書‧禮樂志》:“惟慕純德。” 顏師古 注:“純,大也。” 宋 蘇軾 《皇帝回大遼皇帝問候書制》:“方履素秋,克膺純福。”5.淳厚;純篤。《新唐書‧儒學傳上‧徐文遠》:“性方正,舉動純重, 竇威 、 楊玄感 、 李密 、 王世充 皆從受學。”參見“ 純孝 ”。6.皆;全;都。《墨子‧節用上》:“若純三年而字子,生可以二三年矣。” 孫詒讓 間詁:“《周禮‧玉人》註:‘純猶皆也。’” 老舍 《二馬》第三段十四:“他叫 老馬 寫書,純是為了好叫 老馬 幫他的忙。”7.古 代博戲之一種。謂撲錢時,頭錢全是背面。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魚》第二摺:“你若是博呵,要五純六純。小人也覓一文半文。”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蜀岡錄》:“跌成,古博戲也,時人謂之拾博。用三錢者為三星,六錢者為六成,八錢者為八乂。均字均幕為成,四字四幕為天分。天分必幕與幕 偶,字與字偶,長一尺,不雜不斜,以此為難。蓋跌成之戲,古謂之純。”    2zhn ㄓㄨㄣˇ〕    〔《廣韻》之尹切,上準,章。〕1.鑲 邊;邊緣。《儀禮‧士冠禮》:“屨夏用葛,玄端黑屨,青絇繶純,純博寸。” 鄭玄 注:“純,緣也。” 賈公彥 疏:“云純緣也者,謂繞口緣邊也。”《荀子‧正論》:“治古無肉刑,而有象刑。墨黥,慅嬰,共艾畢,菲對屨,殺赭衣而不純。” 楊倞 注:“純,緣也。”《後漢書‧馬融傳》:“鎮以瑤台,純以金堤,樹以蒱柳,被以綠莎。”2.古代布帛的寬度。《周禮‧天官‧內宰》“出其度、量、淳、制” 漢 鄭玄 注:“故書淳為敦。 杜子春 讀敦為純。純謂幅廣也,制為匹長。”   3tn ㄊㄨㄣˊ〕   〔《集韻》徒渾切,平魂,定。〕      1.纏束;包裹。參見“ 純3束 ”。2.計 量單位。布帛一段為一純。《戰國策‧秦策一》:“綿繡千純,白璧百雙,黃金萬溢。” 鮑彪 注:“四端曰純。”《穆天子傳》卷三:“錦組百純。” 敦璞 注:“純,疋端名也。” 明 焦竑 《焦氏筆乘‧張祿》:“初, 孟嘗君 柄 齊 ,悅 張祿 先生之教,奉之黃金百斤,文織百純, 祿 辭而不受。”4qun ㄑㄩㄢˊ〕〔《集韻》從緣切,平仙,從。〕全;一雙。《儀禮‧鄉射禮》:“二筭為純。一純以取實于左手,十純則縮而委之。” 鄭玄 注;“純,猶全也。”《大戴禮記‧投壺》:“二算為純,一純以取一算為奇。” 孔廣森 補注:“凡物偶曰純。”5zhn ㄓㄨㄣ〕   〔《集韻》朱倫切,平諄,章。〕      見“ 純5純 ”。 6z ㄗ〕 〔《集韻》莊持切,平之,莊。〕      通“ 緇1 ”。黑色絲織物。《周禮‧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幣純帛,無過五兩。” 鄭玄 注:“純,實緇也。”《禮記‧玉藻》:“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 鄭玄 注:“純當為緇。”             . 真按:出處註明不清-此下乃原稿,而原書無也.乃沈氏注先稿後書,亦失誤矣! 由長史以右軍,真按:原稿作遡.是也.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5_復初齋文稿(六)\_001314.jpg 真按:翁方綱論蘇軾書法的筆法 真按:翁方綱對蘇軾天際烏雲帖版本的鑑定方法-筆法 真按:翁方綱論張旭書法之淵源-王羲之 真按:翁方綱論張旭書法之淵源 真按:翁方綱論唐人書法與漢晉書法的淵源 不傳之秘也。李後主撥鐙法亦是如此。真按:翁方綱論李煜書法的筆法

  唐太贊王羲之云:真按:此字可疑.然前有唐文皇,應是也. 真按:唐太宗對王羲之書法的評價 “勢似欹而反正。真按:翁方綱的論書宗旨-似欹反正 ”此即所謂“龍跳天門,虎臥鳳”勢也。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批評術語 真按:沈津識字誤-原稿應係闕字!○查新漢籍,二者皆有,然翁稿實乃闕字,非閣也。-此即所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勢也。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5_復初齋文稿(六)\_001314.jpg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五冊第1314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5_復初齋文稿(六)\_001314.jpg          今錄愚所讀于下:      自跋臨天際烏雲帖坡翁此帖純用一波三折之筆,由長史以遡右軍不傳之秘也。李後主撥鐙法亦是如此。唐太宗贊王羲之云「勢似欹而反正」,此即所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勢也。          天際烏雲帖收藏世系表:濠守侯德裕侍郎。(宋。)王介石虎臣。(南宋。) 柯博士敬仲九思。(元。)    義興王子明光大。      明張文翔。      吳江史明古鑑。   檇李項墨林元汴。墨林第三子項復初,又新●祝世美。(此以下二人未考先後。)   韓太史存良。    翁深原。(歲時未考。)宜章典史之●。(不知姓氏。)山左吳君。蘇齋主人翁方綱。(翁方綱:〈自跋臨天際烏雲帖〉,《復初齋文稿(六)》(臺北縣:文海出版社,民國638月,初版),卷,頁1314。) 又見《蘇齋題跋》卷上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58_蘇齋題跋\_000305.JPG

309

跋滿庭芳詞(蘇東坡行書)

  此題述黃人語,當是黃州作。考先生詩,元豐四年十月廿二日謁王文甫於江南岸,坐上得陳季常書,是其時季常尚未至黃也。此後即有陳季常見過詩,大約季常來黃,或在元豐四年冬末,或在五年壬戌春矣。真按:陳慥的行程 至七年甲子四月,先生自黃移汝州,真按:翁方綱考訂人物 真按:蘇軾之仕履 季常送先生至九江,則元豐五年、六年間,季常皆在黃也。此詞題稱“王長官因送陳慥來過余”,又稱“江南岸”,而先生自稱東坡居士,始於元豐五年春,真按:蘇軾號東坡的由來 則此詞在元豐五年、六年間,先生年四十七八歲時也。真按:翁方綱對蘇軾作品的編年 準此以考《天際烏雲帖》之歲月,與《上清詞》合考之,真按:google有! 大約相去不遠。真按:翁方綱論蘇軾天際烏雲帖創作的時間 真按:翁方綱對蘇軾作品的編年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三冊第3662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3_復初齋文稿(十七)\_003662.jpg

309

跋偃松屏贊(蘇東坡書)真按:翁方綱與偃松屏贊-翁方綱與蘇軾 真按:任真文選 真按:篇題不當-通篇未見偃松屏贊也!唯「今得此殘字五十許」庶幾乎?

  今時鑒藏宋、元以來墨跡者,多半行草書耳。愚是以矯激而為墨跡不及石刻之論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論學的苦衷 真按:翁方綱的論學宗旨-質厚為本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與碑帖學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宗旨-墨跡不及石刻 若蘇書惟《任氏乳母墓志》大楷得真,其《蜀岡浴日亭》諸作,皆摹失之矣。真按:翁方綱對蘇軾書法的鑑定 真按:翁方綱的臨摹學與辨偽學 真按:翁方綱論摹失 今得此殘字五十許,審玩其一波一畫,皆自篆、隸以來,晉、唐諸家之秘,無弗備具,讀書論世,居今日而尚友古人,見其書如晤其人,得見真書,可以賅其平生諸體之書。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不意先生晚歲一段,炯炯神光著我研池間也。真 按:翁方綱論唐人書法與漢晉書法的淵源 真按:翁方綱所以重視篆隸晉唐書法碑刻的原因 真按:翁方綱尚友古人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對書法的態度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與修養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與人格 真按:字如其人 真按:翁方綱對賢哲的景仰 真按:翁方綱論蘇軾書法與晉帖的關係 真按:翁方綱讀書的樂趣 真按:翁方綱書法宗晉帖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與碑帖學 真按:翁方綱讀書的志趣 真按:翁方綱對書法的態度-論書其小者也 真按:翁方綱對蘇軾書法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論蘇軾書法的分期 未知下學之何以報稱真按:原稿似是秒字.然義又未安. ?惟有力學積勤,勿怠勿怠。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的勤學動因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宗旨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 十一月十三日。

  吾齋有董香光大楷謝詩卷,自謂嘗有古人不傳之秘,孰知今又得坡公大楷卷,較董卷更為不動聲色。而大含細入,囊括眾流也,惜未得米海岳大楷書來共几相質耳。

  坡公《偃松屏贊》真跡,僅餘五十二字,絹本,前後翦截不可讀,不知何人綴集成卷。此贊序云:“謫居羅浮山下,地煖多松真按:疑有誤!-文海本同.文基文庫本同. 而不識霜雪。幼子過,真按:蘇過 從我南來,真按:蘇過的行程 真按:蘇軾的行程 真按:蘇過與蘇軾 畫寒松偃蓋為護首小屏。”按先生以紹聖元年甲戌十月到惠州,真按:蘇軾在廣東 此贊當是乙亥丙子間所作,先生年六十時也。合計全文墨跡一百六十字,今失其三之二,又裝錯互,真按:文海本作褾. 絹色黮滅,而大楷神氣如新,尚奕奕逼人也。真按:翁方綱論蘇軾的大楷 真按:翁方綱論蘇軾的楷書 真按:翁方綱論蘇軾的書法 蓋明代以前,即為人翦綴成卷者,真按:翁方綱的文獻裝潢學與辨偽學 計自紹聖後三四百年中更殘失,而後綴拾為卷,又二三百年而歸於吾蘇齋也。真按:翁方綱收藏蘇軾偃松屏贊 真按:翁方綱論蘇軾偃松屏贊的流傳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二冊第3405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2_復初齋文稿(十六)\_003405.jpg 3407.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2_復初齋文稿(十六)\_003407.jpg 然實則此前3404亦有翁筆記也.實則此篇當從340434074頁,唯沈氏但取所需爾.          今錄愚所錄者如下,以備攷:   偃松屏贊并序       家枅??   余 為中山守,始食北嶽松膏,為天下冠,其木理堅密,瘠而不瘁,信植物之英烈也。謫居羅浮山下,地暖多松而不識霜雪,如高才勝人生綺紈家,與孤臣孽子有間矣。 士踐憂患,安知非福?幼子過從我南來,畫寒松偃蓋,為護首小屏,為之贊曰:燕南趙北,大茂之麓;天僵雪峯,地裂冰谷。凜然孤清,不能無生。生此偉奇,北方 之精。蒼皮玉骨,磽磽齾齾。方春不知,冱寒秀發。孺子介剛,從我尖荒。霜中之英,以洗我瘴。眉山蘇軾。       九行,行廿四格          偃松余為中信植物才勝人幼子過燕南   生此偉奇   孺子介剛    ○予得[3404]坡公偃松屏圖      〔二條尚未寫入,可寫於倪跋後舊紙。〕    〔此即先生精神助?          予得坡書此贊殘字卷,韻亭索為書之。甲寅十月望。 方綱。    蘇齋學人北平翁方綱為韻亭京兆題記。                 地當寒英春雷首,松知介秀小屏山。         二百字      今 日鑒藏宋元以來墨蹟者多半行艸書耳,愚是以矯激而為墨迹不及石刻之論。若蘇書惟任氏乳母墓志大楷得真,其蜀岡浴日亭諸作皆摹失之矣。今得此殘字五十許,審 翫其一波一畫,皆自篆隸以來晉唐諸家之祕,無弗備具。讀書論世,居今日而尚友古人,見其書如晤其人,得其真書可以賅其平生諸體之書。「夜來八萬四千偈,他 日如何舉似人」,不意先先晚歲一段炯炯神光,着我研池間也。未知下學之●何以報稱,惟有力學積勤,勿怠勿怠!十一月十三日。   吾齋有董香光大楷謝詩卷,自謂有古人不傳之秘,孰知今又得坡公大楷卷,較董卷更為不動聲色,而大含細入,囊括眾流也。惜未得米海岳大楷書來共几相質耳。     七八十字。[3405]癸丑春,按試登州,親到蓬萊閣觀坡書海市石,誠偽刻也即秋谷所云者。及至●仙祠後,始訪真石,乃是此石後云「元豐八年十月晦,書呈全叔承議。」蓋此●本翦截失之耳。石背又有書吳道子畫大楷,尤精妙,此則前人著錄金石所未見者。全叔姓史。       自登州歸後之二年,為甲寅十一月,得坡書偃松屏贊大楷墨跡,因書此以志之。   京兆整容時 五字無欵    〈離騷〉小行楷書 弘治甲子秋七月望後書於    元和聘君樓中。枝指道人●識。[3406]甲寅十一月朔畢公到濟南春晤河韀?聞之未及暢話,追惟大人近涖濟南,光照益切。昔人所云「禮樂三千,河山十二」皆在●常馭綏之內,即弟輩瞻馳之切,亦不啻聯轡春明時矣。敬泐●緘,上●恭??,書?祈台鑒。          得董大楷卷之後二十年始得蘇大楷卷,迴視董卷乃更覺神力自在矣。何時得米大楷以印證之?[3407](翁方綱:〈偃松屏贊(并序)〉,《復初齋文稿(十六)》(臺北縣:文海出版社,民國638月,初版),卷,頁3404-3407。)《文集》石印本第二十九卷第4頁。真按:翁方綱:〈跋偃松屏贊〉,《復初齋文集(三)》(臺北縣:文海出版社,民國5811月,初版),卷29,頁1176按,第三首/段乃文集者也.而前兩段乃文稿者.沈氏中空一行處未的當也。

309

跋蘇東坡詩稿

  東坡《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二詩草稿,真按:沈津之誤-錯到底了!詳前校案. -東坡《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二詩草稿○噫,此知作出,而前作書,都不覺得奇怪?也不加以校案?則懵懂學矣。 真按:錯到底了! 紙本,高九寸,橫七寸,行草書十一行半。首二行之下半蝕去數字,第二首無末二句,蓋當時脫稿未完之本也。前篇“不辭青春”二句,原在“一枝亞”之下;“清秋獨吟”二句,原在“年年謝”之下,真按:蘇軾修改作品實況 真按:蘇軾作詩的過程 真按:蘇軾作詩方法論 以筆鉤剔改今本也。“江雲抱嶺”塗二字,改“有態”;“不惜青春”,塗“惜”字改“辭”。後篇“十五年前真一夢”句全塗去,改云“憶昔還鄉泝巴峽”。真按:抽象化具體 “長桅亞”“長”字未塗,旁寫“高”字。真按:字斟句酌 真按:蘇軾斟酌字句 “ 白髮紛紛莫吾借”,塗二字,改“寧少”。“自憐老境更貪生”句,全塗去,改云“至今歸計負雲山”。“老境向閒如食蔗”,“向”字塗去,改“安”字,又塗 去,改“清”字。“食”字不塗,旁寫“啖”字。“幽居□□已心□”句,全塗去,改云“饑寒未至且安居”。“往事已空”,塗二字,改“憂患”。又其與今本異 者,次篇“落帆樊□”作“武□”。“長江滾滾空自流”,作“長江滾滾流不盡”。又《施注》原本云:“此詩墨跡在臨川黃掞家,嘗刻於婺女倅廳。”“但當謝客 對妻子”,墨跡作“閉門謝客對妻子”。“憶昔扁舟泝巴峽”,集本作“還鄉”,真跡作“扁舟”,二處與此跡皆不合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