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aturday, September 19, 2009

181

。長空飛鳥接一氣,凍雲淡入層林枯。婁東所歎松峰起伏法,何必營邱雪汎山陰圖。真按:翁方綱的作畫方法論 自題抵得無李論,那信王曉蘭亭摹。真按:翁方綱的畫學與書學 營邱畫或有出王曉筆,即世傳定武帖重翻本者。真按:李成與王曉 真按:操刀 真按:代筆 真按:捉刀 真按:李成的畫有人代筆 真按:王曉與蘭亭 真按:蘭亭集序之版本 真按:翁方綱與蘭亭

181

   曉嵐以隋仁壽元年青州舍利塔銘見贈,是日蘊山以唐顯慶四年桂州舍利塔銘寄來,同裝軸,題二詩真按:真按:紀昀送翁方綱東西 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謝啟昆

圓光定影印心知,偈語邕師孟師真按:化度寺碑 真按:孟法師碑 合兆隋珠超薛陸,夢追告誓服膺時。予近日辨證邕禪師、孟法師二銘頗得其真也。真按:翁方綱的金石辨偽學成績 真按:翁方綱對孟法師碑的鑑定 真按:翁方綱對化度寺碑的鑑定

澈公詩句想唐初,孟弼依然古隸餘。塔下誰傳書姓氏,小歐陽目例何如。真按:歐陽通的金石文例 唐以前舍利塔銘未見有書人姓名者,惟此仁壽元年十月銘孟弼書。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文例-書人姓名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文例

181

   題畫真按:翁方綱的題畫詩

誰家風幔不依樓,一碧橫江夕照收。我欲借尋詩夢意,春潮臘雪記濰州。真按:蘇軾在山東-前有石濤繪蘇濰州雪行畫也.羅聘仿之. 真按:翁方綱與蘇軾

181

   載園以予瘞鶴銘縮本鐫於研背,報以是詩真按:真按:翁方綱與瘞鶴銘 真按:翁方綱為李符清題詩 翁方綱的文獻複製學

每辨三行宋刻非,真按:翁方綱的金石辨偽學-瘞鶴銘 汪陳元末造精微。海門一寸巾箱影,袖有江雲側岸飛。天其二字在厓石轉處,此向來諸家所未知者。真按:翁方綱的金石目錄學 真按:翁方綱金石學的成績

181

   十二月十九日蘇齋拜坡公生日,適黃秋盦以所藏蘇、米諸賢像冊寄來屬為摹山谷像於內,精靈會合,奇哉,賦詩記之,兼寄秋盦真按:真按:翁方綱與黃庭堅 真按:翁方綱幫蘇軾過生日的擺設 真按:翁方綱為黃易題詩 真按:翁方綱的緣 真按:翁方綱幫蘇軾過生日 真按:翁方綱的畫 真按:黃易與蘇軾、米芾 翁方綱的金石採訪方法論-無心而得,至誠則靈

年年臘月拜坡公,真按:翁方綱對蘇軾的崇拜 軸配諸賢出真相。嘗聞羼提老子語,涪翁之配寧多讓。匡廬天半峙眉,真按:峩 故在秦李鼂張上。真按:秦觀 真按:張耒 真按:晁補之 真按:李之儀-疑指此人. 真按:翁方綱對黃庭堅的評價 真按:蘇門四學士的比較 誰言詩到蘇黃盡,萬古江山敵高唱。真按:翁方綱的詩學 真按:翁方綱對蘇軾詩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對黃庭堅詩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的創作方法論-天成非人為 荒寒四壁一蘇齋,發洩當時祕妙藏。嵩陽居士青眼看,秋影庵中夢來訪。真按:黃易與蘇軾、米芾 頰豪栩栩傳有人,坐間高生。醉態崢嶸儼相向。山谷嘗言李伯時近作子瞻按藤杖坐盤石極似其醉時意態,吾輩聚會時開此像,如見其人,亦一佳事。真按:黃庭堅與李公麟 真按:李公麟與蘇軾的畫像 嵩陽帖正焚香對,快雪篋請窮諸妄。真按:翁方綱幫蘇軾過生日的擺設 真按:翁方綱對蘇軾書法的鑑定-天際烏雲帖=嵩陽帖 馮氏快雪堂所刻嵩陽帖,即董文敏所云摹本,而外間有目彼為真者。真按:迹 真按:馮銓與天際烏雲帖=嵩陽帖 真按:翁方綱對馮銓的批評 真按:馮銓之誤 江心雙月一泓,真按:微似并字(右上有折). 秋盦筆力破溟漲。依然插斗松風閣,篆起蛟龍纏嶂。真按:異體.

181

   予所藏宋拓化度寺碑,山陰潘陋夫有「多篇漸溢吳興跋」之句,真按:潘寧與化度碑-化度寺邕禪師塔銘-歐陽詢書法 蓋陋夫與湘帆真按:蔣衡-應即此人 真按:潘寧交友資料 愚亭諸君手跋至數十段,真按:周紹潦-豈此人哉? 真按:潘寧交友資料 故以吳興稧帖十三跋為比也。真按:趙孟頫與蘭亭 今予竟得有元諸賢十三跋以媵此帖,因次播韻志喜以下辛酉真按:真按:翁方綱的得意 翁方綱與化度碑-化度寺邕禪師塔銘-歐陽詢書法

記否書樓吮墨人,十三絃隔響泉塵。他年續補緣重結,往日留題事果真。松雪那憑舷外夢,真按:趙孟頫 蘭亭本是帖前身。真按:化度寺碑與蘭亭集序的比較 嵩陽居士論青眼,真按:翁方綱的愛用詞 偏稱蘇齋四壁貧。真按:翁方綱與蘇軾

181

   文衡山盤谷圖歌嘉靖甲辰九月。真按:翁方綱題文徵明畫 真按:文徵明作品編年

雙桐室築十八秋,何感而覿盤中幽。是秋甫作石湖泛,正及陽羨梁谿遊。相城人去三十戴,麤株大石何人收。韓公盧老賡和意,真按:文徵明交友資料 衝風飛雨來溪頭。盤盤石路極窱,真按:上穴下叫 鬱鬱松栝延冥搜。松間石罅三折水,活活響送寒雲流。中有杖藜迴眺者,再往儻是韓盧儔。真按:文徵明交友資料 指似雙桐屋然否,玉蘭玉磬香茗甌真按:翁方綱的愛用詞 真按:翁方綱的愛用詞 真按:國無.詞無. 望之如仙不可即,筆如屈鐵老更遒。

182

諸家更莫麤細較真按:文徵明與沈周的比較-前有粗文細沈之類者.(如:麄文細沈何必論,杜老坡公品書瘦。) 一氣渾與元精謀。真按:翁方綱的創作方法論-天成非人為 真按:翁方綱對文徵明畫的評價 先生昔仿大癡軸,真按:文徵明仿黃公望之畫 少作力巳追前修。古稀年乃等少壯,華亭禪頌同披裘真按:國無.詞:【披裘】1. 嚴光 少時與 劉秀 同游學,有高名。及 劉秀 稱帝,隱居不出。 劉秀 思其賢,令以物色訪之。後 齊國 有人報告:“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 劉秀 估計他就是 嚴光 ,三次派人才把他請到京師。見《後漢書‧逸民傳‧嚴光》。後因以“披裘”指歸隱。 歐陽修 《蔡州再乞致仕第二表》:“俾其解組官庭,還車故里,披裘散髮,逍遙垂盡之年;鑿井耕田,歌詠太平之樂。” 趙翼 《嚴灘》詩:“披裘跡近衒,加腹氣非傲,特恃故人恩,巧立高士操。” 胡懷琛 《海上雪》詩:“披裘獨往為何事,贏得詩添 長吉 囊。”2.見“ 披裘負薪 ”。 【披裘帶索】形容衣粗陋。 劉向 《新序‧雜事五》:“昔者 楚丘先生 ,行年七十,披裘帶索,往見 孟嘗君 ,欲趨不能進。” 【披裘負薪】 王充 《論衡‧書虛》:“傳言 延陵 季子 出游,見路有遺金。當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 季子 呼薪者曰:‘取彼地金來!’薪者投鐮於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視之下,儀貌之壯,語言之野也?吾當夏五月,披裘而薪,豈取金者哉!’”後遂以“披裘負薪”為高士孤高清廉,隱逸貧居之典。 王績 《游北山賦》:“勿據梧而策杖,亦披裘而負薪。”亦省作“ 披裘 ”。 北周 庾信 《小園賦》:“三春負鋤相識,五月披裘見尋。” 李白 《杭州送裴大澤時赴盧州長史》詩:“五月披裘者,應知不取金。” 真按:董其昌與文徵明-應係指董也. 禿毫論一束楚,真按:槩 鑒古我欲弇州。真按:強从口不从弓 真按:翁方綱對王世貞的批評 贉首蒼茫四大字,何必古隸珍天球。軒然紙上墨起立,太行星日光潛虯。宅阻誰歌爭子所,請以石本鐫長洲。真按:翁方綱的文獻保護學

182

   北鎮廟瓦歌為莫韻亭賦真按:真按:莫瞻菉的金石採訪 翁方綱為莫瞻菉題詩

司空奉使閭陽還,真按:莫瞻菉 真按:莫瞻菉之仕履 真按:莫瞻菉在東北 示我古瓦形堅完。真按:翁方綱的古器物考證學- 真按:莫瞻菉的金石採訪 真按:翁方綱與瓦當 醫無閭山北鎮廟真按:恆山 一枚重比青琅玕。行篋載稽鎮廟記,記成三百廿載前。明成化癸卯巡撫王宗彝撰廟記。文云歲久甃瓦脫,更溯封號推金元。封山謨典肇虞舜,方東北周人寰。真按:軄 貕養長廣同貫利,真按:國:貕  部首 豸 部首外筆畫 10 總筆畫 17 注音一式 ㄒ| 小豬。漢˙揚雄˙方言˙卷八:「豬,北燕朝鮮之間謂之豭,關東西或謂之彘,或謂之豕,南楚謂之豨。其子或謂之豚,或謂之貕。吳楊之間謂之豬子。」 詞:貕1 x ㄒ〡〕 〔《廣韻》胡雞切,平齊,匣。〕 1.方言。小豬。《方言》第八:“豬…… 南楚 謂之豨,其子或謂之豚,或謂之貕。”按,一本作“ ”。2.見“ 貕養 ”。 真按:國無.詞:【貕養】古澤藪名。在今 山東省 萊陽市 東,後湮廢。《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北曰 幽州 ,其山鎮曰 醫無閭 ,其澤藪曰 貕養 。”按,《漢書‧地理志上》“貕”作“奚”。 無慮地界且慮間。我朝功崇德深厚,真按:原有挪抬. 百靈肅秩陪齋壇。大東篤祐壯元氣,精禋釐鬯千煙巒。偶從一瓦程式,真按:覩 真按:翁方綱的建築學 真按:翁方綱的古器物考證學- 尌膊垺孰平而彎。其修逾尺厚及寸,香雲半掩凝露寒。侍郎篋中好詩筆,真按:莫瞻菉 真按:翁方綱對莫瞻菉詩的評價 袖有大海風迴瀾。摩挲古綠凹作研,真按:莫瞻菉的文具 遠跨冰井香姜斑。廣寧道中昔遙望,旭陽想像層霞端。何如几上雙柏影,青眼正共嵩陽看。真按:翁方綱-此應指翁也. 真按:翁方綱與莫瞻菉 韻亭齋壁摹嵩山漢柏也。真按:莫瞻菉 真按:莫瞻菉書房的布置

182

   劉崧嵐刺史屬為書予峽山寺諸舊作,真按:國:刺史 注音一式 ㄘˋ ㄕˇ 職官名。古代司地方糾察的官,後沿稱地方長官,清時為知州的尊稱。 詞:【刺史】古代官名。原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後沿為地方官職名稱。 漢武帝 時,分全國為十三部(州),部置刺史。 成帝 改稱州牧, 哀帝 時復稱刺史。 於要州置都督兼領刺史,職權益重。 隋煬帝 唐玄宗 兩度改州為郡,改稱刺史為太守。後又改郡為州,稱刺史,此後太守與刺史互名。 於州置知州,而無刺史職任,刺史之名僅為武臣升遷之階。 廢名, 僅用為知州之別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武帝 元封 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詔條察州,秩六百石,員十三人。” 韓愈 《論變鹽法事宜狀》:“其餘觀察及諸州刺史、縣令、錄事、參軍多至每月五十千。” 顧炎武 《日知錄‧隋以後刺史》:“ 之刺史猶今之巡按御史; 以下之刺史,猶今之總督; 以後之刺史,猶今之知府及 直隸 知州也。” 賦此奉寄真按:真按:翁方綱與劉大觀 真按:劉大觀之仕履 謂要翁手寫其舊作也.

舊墨巖雲夜吐吞,風泉佩響尚留痕。試將過去翻瀾偈,重與前來宿客論。三峽怒濤喧石榻,半江凝碧在松門。更添轉語知多少,臘雪蘇齋叩酒尊。真按:翁方綱對酒與詩的看法 去臘姚秋農使粵歸,真按:姚文田之仕履 真按:姚文田在廣東 言寺壁予舊題幅後和者甚眾。真按:古人的塗鴉 真按:翁方綱的題字 真按:翁方綱在廣東 真按:翁方綱與姚文田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