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uesday, September 29, 2009

205

  廬山紀遊圖序

吾與西江諸友論詩,真按:國:西江 注音一式 ㄒ| ㄐ|ㄤ 河川名:(1)珠江上游三江中最長的河川。全長二千一百九十七公里,由鬱﹑黔﹑桂三江匯流而成,入廣東省始稱「西江」。其幹、支流都可通航,大輪船終年可至蒼梧,小輪船夏季可到邕寧。(2)位於浙江省。源自黃巖縣,流入永寧江,匯歸東海。詞:【西江】1.江名。 珠江 幹流,古稱 鬱水 ,在 廣東省 西部,由 三江匯合而成。 張籍 《野老歌》:“ 西江 估客珠百斛,船中養犬常食肉。”2. 人多稱 長江 中下游為 西江 李白 《夜泊牛渚懷古》詩:“ 牛渚 西江 夜,青天無片雲。” 元稹 《相憶淚》詩:“ 西江 流水到 江州 ,聞道分成九道流。” 溫庭筠 《西洲詞》:“南樓登且望, 西江 廣復平。艇子搖兩槳,催過 石頭城 。”此指 南京市 北的 長江 3. 四川 錦江 的別稱。《莊子‧外物》:“我且南遊 之王,激 西江 之水而迎子,可乎?” 成玄英 疏:“ 西江 蜀江 也。” 蜀江 錦江 4. 湖北 天門河 的別稱。 趙璘 《因話錄‧商下》:“千羨萬羨 西江 水,曾向 竟陵 城下來。” 竟陵 今名 天門 天門河 流經城西。○按:此似意指江西也. 真按:翁方綱與江西詩派 前則謝子蘊山真按:謝啟昆 今則吳子蘭雪最其秀也。真按:吳嵩梁 真按:吳嵩梁與謝啟昆 真按:翁方綱與吳嵩梁 西江秀氣在匡廬,而蘊山、蘭雪先後應聘主鹿洞講席,吾遊廬山,欲與謝子偕,時約桐城胡雒君敷淺原攷辨,真按:胡虔 真按:「《禹貢》九江、敷淺原新解-作者:程裕鈞蘊山欣然襆被從之,而以病未行真按:真按:謝啟昆與胡虔 翁方綱與胡虔

206

。又欲作圖,亦未果。今乃得披吳子紀遊之集,即以題其圖,何啻申宿諾乎!廬山詩,歐陽子一篇最著。真按:歐陽修與廬山 吾昔遊欲訪歐詩石本而未得,真按:翁方綱與江西鄉試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今蘭雪之遊,直造漢陽峰、仰天坪,竟得其石耶!蘭雪詩中拈出歐詩「幻哤」語最有卓識,真按:國:剔  部首 刀 部首外筆畫 8 總筆畫 10 注音一式 ㄊ| 1. 將骨頭上的肉刮除下來。如:「請把骨肉剔淨好熬湯。」 2.從縫隙中往外挑。如:「剔牙」。 3.挑出不合標準的。如:「剔除惡習」、「先把筆試成績較差的人剔出來。」詞:剔1 t ㄊ〡〕〔《廣韻》他歷切,入錫,透。〕“ 3 ”的被通假字。1.分解骨肉。《書‧泰誓上》:“焚炙忠良,刳剔孕婦。” 孔穎達 疏:“刳剔謂割剝也。《說文》云:‘刳,刲也。’今人去肉至骨,謂之剔去,是則亦刲之義也。”《晉書‧吳隱之傳》:“帳下人進魚,每剔去骨存肉。”《水滸傳》第二回:“﹝ 鄭屠 ﹞從肉案上搶了一把剔骨尖刀,托地跳將下來。”《人民文學》1981年第8期:“你找杆秤稱一稱,看你剔掉骨頭還剩幾兩肉。”2.剪除;去除;往外挑。《新唐書‧田神功傳》:“ 劉展 反, 鄧景山 神功 助討……發屋剔窌,殺商胡 波斯 數千人。”《紅樓夢》第五六回:“趁今日清淨,大家商議兩件興利剔弊的事情。” 艾青 《乞丐》詩:“在北方乞丐用固執的眼睛凝視你,看你在吃任何食物和你用指甲剔牙齒的樣子。”3.疏浚。《淮南子‧要略》:“剔河而道九岐。” 高誘 注:“剔,洩去之。”《新唐書‧房琯傳》:“以 資機算,詔總經度 驪山 ,疏巖剔藪,為天子游觀。”4.雕,刻。《水滸傳》第三八回:“本身姓 ,雙名 大堅 ,開得好石碑文,剔得好圖書、玉石、印記。” 曹昭 《格古要論‧剔紅》:“剔劍環香草者尤佳。”5.剔出;挑出。 晏幾道 《南鄉子》詞:“細剔銀燈怨漏長。”《紅樓夢》第三八回:“ 平兒 早剔了一殼黃子送來。”6.豎起。《水滸傳》第十九回:“說言未了,只見 林沖 雙眉剔起,兩眼圓睜。” 茅盾 《子夜》十一:“姨太太剔起了兩道細長的假眉毛。”7.撥動。《老殘游記》第十回:“初起不過輕挑漫剔,聲響悠柔。”8.疾視。《文選‧潘岳〈射雉賦〉》:“目不步體,邪眺旁剔。” 李善 注:“剔與惕古字通。” 魏源 《聖武記》卷七:“靡奧不搜,靡險不剔。”剔2 t ㄊ〡ˋ〕〔《集韻》他計切,去霽,透。〕同“ 1 ”。用刀刮去毛髮。《韓非子‧顯學》:“夫嬰兒不剔首則腹痛。”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其次剔毛髮、嬰金鐵,受辱。”《北史‧赤土傳》:“父母兄弟死,則剔髮素服。” 真按:國無!待查!詞亦無! 然吾嘗竊訝歐陽於廬山知剖異學之幻哤,顧何以有易童子問之惑?真按:翁方綱對歐陽修的批評 吾嘗宿開先禪榻,夜起摩挲石壁,歎陽明手蹟與山谷並峙,而不以傳習錄為畦畛,顧何以有大學古本之刻?真按:翁方綱與王守仁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與王學 真按:翁方綱的學術立場 是二者,二十年來廻環胸臆間久矣。真按:翁方綱的學術立場 而大學古本石刻正在鹿洞講院之堂壁。昔歸安沈兼山主鹿洞時嘗以此語之。真按:○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上冊).pdf454 / 966)有丁斌、田六善、吳嵰、沈聃開、周敦艮、邵坡、侯艮暘、胡世敦、胡琇、祝潛、巢震林、陳智學、虞鈖、詹明章、董思、劉心學、繆艮、蘊端、程卓樑(兼山老人)、(455 / 966)(兼山草堂)王憲曾、胡士育、(兼山堂)汪延造、沈楳、徐星友、孫奇逢、徐遠、陳汝咸、陳錫嘏、程嗣立、董思、祝淵(兼山道人)。(920 / 966)有溫世儒、鄭承祉、韓襄,三人,高雲路(兼山堂).沈津翁譜有「次韻奉酬鹿洞院長沈兼山舍人二首」○中國書網有「兼山堂集 [普通古藉] / (清)沈梅撰」「ISBN:(线装) 作者:沈梅 出版社:: 会稽沈申祐 年份:清光绪12年(1886 页数和开本:2 」疑即此人.○中研院線上目有「作者 沈楳 (清) 書名 兼山堂經解 四卷, 雜著一卷, 詩三卷, 詞一卷 / (清)沈楳 館藏地 索書號 處理狀態 OPACMSG 條碼 傅斯年圖書館古籍線裝書 847.5 128-628 v.1 在架上 30530101336063 傅斯年圖書館古籍線裝書 847.5 128-628 v.2 在架上 30530101336071 版本項 清光緖丙戌(十二)年(1886)重刊本 稽核項 2 27公分 (線裝) 附註 內容: 讀經心解--兼山堂文集--兼山堂詩集--湘夢詞 主題 古籍 fsn 其他書名 讀經心解 兼山堂文集 兼山堂詩集 湘夢詞 」○「兼山堂集 会稽沈梅(字雪友 号兼石堂 石帆山樵)撰 见《越声》 紹興方志.○會稽、歸安,似是二人.由前後文看,此似亦係翁公之門生也.○則豈沈聃開哉?「沈聃開,字亦季,明末清初東台安豐人,沈守能子,少孤,嘗與兩兄爭割股救母,同里王大成、王大經、吳嘉紀皆以詩文相尚聃開,號“東淘四逸”。著有《汲古堂詩存》。 …」(明末東台沈聃開山水扇面_東台亭樹閣吉家林的博客_新浪博客)「縱觀與吳嘉紀交遊唱和的人士,在安豐場有王太丹、王劍、沈聃開、徐發大、徐發莢等“東陶遺民詩人”與之結社吟詠。」「惟與明才子冒辟疆、李映碧、吳嘉紀、沈聃開等,唱和詩文書畫,交往甚密。康熙二十二年(1684)週遜之七十歲,眾多文人雅士為其賀壽,以詩、畫相贈,謙相翰墨,手跡燦然則又似太早(康熙間人),然又有乾隆同名一人:「清初著名诗人吴嘉纪记述顺治十八年(1661 年)风暴潮的诗中写道院野避潮墩作波底泥袁范公堤上游魚渡遙冶沈聃開記述乾隆五十. 年(1785 年) 潮患的詩中也寫道院野潮. 來要瞬無潮墩袁側聞其上波濤奔遙冶縱. 觀歷史袁避潮墩也罷袁範堤也罷袁歷代」(我縣與益海嘉里集團簽訂大型農產品加工項目合作協議及蘊山繼往,於其行也,又詳語之。惟吾蘭雪未之詳語也

207

。故於其紀遊圖詠而書此以為序。

207

  延暉閣集真按:中研院線上目作「綸閣延暉文集 」!「據微捲「綸閣延暉文集」影印 清道光丙午年綠蘿書屋鈔本 」可見此非翁公序本也.

詩必研諸肌理而文必求其實際。真按:翁方綱的詩論 真按:翁方綱的文論 真按:翁方綱的文學批評 真按:肌理說-翁方綱的詩學 夫非僅為空談格韻者言也。持此足以定人品學問矣。真按:翁方綱的經世學 乃今於曹子儷笙詩文集發之。真按:曹振鏞-惲敬有《上曹儷笙侍郎書》. 真按:翁方綱與曹振鏞 聖門善言德行,則文章即行事也。樂記聲音之道與政通,則文章即政事也。泥於言法者,或為繩墨所窘;矜言才藻者,或外繩墨而馳。是皆不知文詞與事境合而一之者也。真按:翁方綱的文論-蓋謂事境與文詞須合一.文詞不可憑空而造,蓋有反對純文學、文字遊戲之意. 真按:翁方綱的文學思想 真按:翁方綱的文學批評 儷笙於詩文,自其家學已探粹密;比入詞垣,日校勘中祕書,益進而窺古作者之原委,積今蓋四十餘年矣。其力學之誠,敬業之勤,由翰林以至端揆,恂恂如寒素,真按:國:恂恂 注音一式 ㄒㄩㄣˊ ㄒㄩㄣˊ 1. 溫和恭敬的樣子。論語˙鄉黨:「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漢書˙卷九十二˙游俠傳˙郭解傳:「雖為俠而恂恂有退讓君子之風。」 2.誨人不倦的樣子。後漢書˙卷六十八˙郭太傳˙論曰:「然而遜言危行,終亨時晦,恂恂善導,使士慕成名,雖墨、孟之徒,不能絕也。」宋書˙卷十四˙禮志一:「孔子恂恂,道化洙泗;孟軻皇皇,誨誘無倦。」 3.緊張恐懼的樣子。唐˙柳宗元˙捕蛇者說:「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 恂恂善誘 注音一式 ㄒㄩㄣˊ ㄒㄩㄣˊ ㄕㄢˋ |ㄡˋ 循序漸進的誘導。見「循循善誘」條。魏書˙卷四十八˙高允傳:「興壽稱共允接事三年,未嘗見其忿色,恂恂善誘,誨人不倦。」唐˙白居易˙襄州別駕府君事狀:「夫人親執詩書,晝夜教導,恂恂善誘,未嘗以一篦一杖加之。」詞:【恂恂】1.溫順恭謹貌。《論語‧鄉黨》:“ 孔子 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陸德明 釋文:“恂恂,溫恭之貌。”《漢書‧李廣蘇建傳贊》:“ 李將軍 恂恂如鄙人,口不能出辭。” 司馬光 《石昌言哀辭》:“ 昌言 為人純素忠謹,望之儼然,以律度自居,即之恂恂溫厚。” 劉大櫆 《贈大夫閔公傳》:“值公事,則恂恂隨諸兄後,未嘗敢越次儳言。”《痛史》第七回:“ 宗仁 雖也是個武弁,他卻恂恂有儒者之風。”2.猶循循。善於誘導貌。《後漢書‧郭太傳》:“遜言危行,終亨時晦,恂恂善導,使士慕成名。”《宋書‧禮志一》:“ 孔子 恂恂,道化 孟軻 皇皇,誨誘無倦。” 錢泳 《履園叢話‧耆舊‧響泉觀察》:“後為東林書院山長,善誘恂恂,培養後進。”3.戒懼貌。 柳宗元 《捕蛇者說》:“吾恂恂而起,視其缶,則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 几案間無代筆之門客,真按:翁方綱與曹振鏞 真按:曹振鏞之為人 以暇錄其詩文成帙,曰延暉閣集敬識蒙恩賜「綸閣延暉」之額以名之真按:真按:原文有平抬. 參見前愚校引中研院線上目.

208

。讀斯集者第知其紀榮遇,而其實即文章政事合一之義也。真按:翁方綱的文學思想 凡臨事視若具文者用心必不誠,故其毅力不克勤以副之,是卽為詩文徒襲格調而不得其真際者也。真按:翁方綱以教化為己任 真按:作者品德的重要-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真按:翁方綱的文學思想 學者涵養深醇之候與歲俱進,與日偕長,然後仰見延暉之義,無微弗徹,誠以貫之,勤以永之,備諸體以綜百家,是有準乎繩墨之上而立乎格韻之先者;將由經訓以衷道要,豈獨詩文已哉?真按:翁方綱的文論 真按:翁方綱的經世學 真按:翁方綱的文學與經學 真按:翁方綱的作文方法論 真按:肌理說-翁方綱的詩學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