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Friday, November 21, 2008

○國:正  部首 止 部首外筆畫 1 總筆畫 5 注音一式  ㄓㄥ 見「正月」條。 ㄓㄥˋ jhng(07930 正  部首 止 部首外筆畫 1 總筆畫 5 注音一式  ㄓㄥˋ 1.合於規範的﹑合於法則的。如:「正道」、「正路」。 2.不偏斜。如:「正中」、「正午」。論語˙憲問:「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3.精純不雜的。如:「純正」、「正紅色」。韓非子˙難四:「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菹,非正味也,而二賢尚之,所味不必美。」 4. 與「反」相對。如:「正面」、「正方」。 5.與「副」相對。如:「正本」、「正刊」。 6.與「偏」相對。如:「正門」、「正廳」。 7.與「負」相對。如:「正數」、「正電」。 8.修改錯誤。如:「修正」、「訂正」、「糾正」。論語˙學而:「就有道而正焉。」 9.整理。論語˙堯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隋書˙卷五十八˙李文博傳:「夫清其流者必潔其源,正其末者須端其本。」 10.分析、明辨。論語˙子路:「必也正名乎!」 11.恰巧、剛好。如:「正好」、「正是」、「正中下懷」。北史˙卷七十˙劉璠傳:「行本怒其不能調護,每謂三人曰:『鄉等正解讀書耳。』」 12.表示動作在進行的狀態。如:「外面正下著傾盆大雨。」文選˙曹植˙七哀詩:「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13.長官、主事者。如:「里正」、「村正」。禮記˙王制:「成獄辭,史以成告於正,正聽之。」 14.姓。如春秋時魯國有正常。 ㄓㄥ jheng(07908 詞:正1 zhn ㄓㄥˋ〕 〔《廣韻》之盛切,去勁,章。〕 1.當中;不偏。《文選‧張衡〈東京賦〉》:“及至農祥晨正,土膏脈起,乘鑾輅而駕蒼龍,介馭問以剡耜。” 薛綜 注:“農祥,天駟,即房星也。晨時正中也。” 張銑 注:“房星正月中晨現南方,農之祥候也。是時土脈潤起,可以耕也。”2.直,不彎曲。《書‧說命上》:“惟木從繩則正。” 傳:“言木以繩直。”3.端正,不斜不歪。《論語‧鄉黨》:“席不正不坐。” 龔自珍 《病梅館記》:“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 巴金 《寒夜》十二:“同事們的笑聲驚醒了他,他連忙坐正。”4.正直,正派。《管子‧權修》:“凡牧民者,欲民之正也。欲民之正,則微邪不可不禁也。”《後漢書‧荀彧傳》:“ 田豐 剛而犯上, 許攸 貪而不正。” 韓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洞古往而高觀,固邪正之相寇。”5.公正合理;不偏頗。 劉向 《列女傳‧齊傷槐女》:“刑殺不正,賊民之深者也。” 袁準 《刑法》:“法出而不正,是無法也。”《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六:“冥司道他持論甚正,放教還魂;仍追 烏老 置之地獄。”6.正確。《漢書‧郊祀志下》:“究觀方士祠官之變, 谷永 之言,不亦正乎!不亦正乎!”7.准確,無偏差。參見“ 正正 ”。8.標准;准則。《商君書‧開塞》:“民務勝而力征,務勝則爭,力征則訟,訟而無正,則莫得其性也。”《漢書‧刑法志》:“ 孝文 二年,又詔丞相、太尉、御史:‘法者,治之正,所以禁暴而衛善人也。’” 晁說之 《晁氏客語》:“人臣事君,當以 王陵 為正。”9.合乎法度、規律或常情。《孟子‧滕文公上》:“夫仁政,必自經界始。經界不正,井地不鈞,穀祿不平,是故暴君汙吏必慢其經界。”《漢書‧嚴安傳》:“刑罰少,則陰陽和,四時正,風雨時……民不夭厲,和之至也。” 孫奕 《履齋示兒編‧文說‧作文法》:“文貴乎正,過於正則朴,故濟之以葩。”《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二回:“男女相愛,本是人情之正,被情絲繫縛,也是有的。” 茅盾 《子夜》十四:“他看 吳蓀甫 的臉,也覺得氣色不正。”10.整齊。參見“ 正正 ”。11.純一不雜。《漢書‧廣陵厲王劉胥傳》:“ 宮園中棗樹十餘莖,莖正赤,葉白如素。” 應劭 《風俗通‧怪神‧世間多有精物妖怪百端》:“老狸正赤,略無衣毛。” 宋之的 《草地頌歌》:“雪梨年產量是三百六十萬斤,特點是:皮薄、水多、核小、滋味正。”12.真誠。《孟子‧萬章下》:“王問臣,臣不敢不以正對。”《史記‧汲鄭列傳》:“然御史大夫 張湯 智足以拒諫,詐足以飾非,務巧佞之語,辯數之辭,非肯正為天下言。”13.正式的;主要的。《隋書‧經籍志一》:“於祕書內補續殘缺,為正副二本,藏於宮中。”參見“ 正職 ”。14.正當的,正經的。 楊朔 《三千里江山》第三段:“他早忌了酒,也不再使性子,他的力量都發揮到正處。”15.指正面。同“ ”、“ ”、“ 正房 ”。16.指圖形的各個邊的長度和各個角的大小都相等。如:正方形,正六角形。17.嚴肅,嚴正。《孫子‧九地》:“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18.使莊重嚴肅。《禮記‧曲禮上》:“正爾容,聽必恭。”《再生緣》第六二回:“無戲謔,正容顏,教一回時問一番。”19.辨別是非,判定正誤。 三國 劉劭 《人物志‧材理》:“夫辯有理勝,有辭勝,理勝者正白黑以廣論,釋微妙而通之。” 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三》:“民有事爭訟,為正曲直,此大功也。” 曾鞏 《祭宋龍圖文》:“公在太史,維僚與屬,正繆辨訛,公為耳目。”20.糾正,修正。指將歪斜不正或有偏差、謬誤的事物改正過來。 韓愈 《東都遇春》詩:“坐疲都忘起,冠側懶復正。” 曾鞏 《本朝政要策‧歷》:“ 周世宗 王樸 ,有欽天之曆。當 之成曆也, 王處訥 謂之曰:‘此曆可且行,久則差矣。’既而果然。 興,命 處納 正之。”參見“ 正席 ”。21.特指在政治、道德、思想、言論、禮儀等方面,將違反原則、標准或規定的匡正過來。《荀子‧王霸》:“禮,之所以正國也。譬之猶衡之於輕重也,猶繩墨之於曲直也。” 荀悅 《漢紀‧惠帝紀》:“ 承其弊,不能正其制,以求其中,而遂廢諸侯,改為郡縣。”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省事》:“諫諍之徒,以正人君之失,爾必在得言之地,當盡匡贊之規,不容苟免偷安,垂頭塞耳。” 葉適 《故樞密參政汪公墓志銘》:“又言:‘新學初建,科場適開,萬方趨向於是乎卜。學者不粹然一出於 氏,而以專門曲學亂之,可乎?’上曰:‘此所以正人心也。’”22.治理。《易‧蹇》:“當位貞吉,以正邦也。”《商君書‧農戰》:“聖人知治國之要,故令民歸心於農。歸心於農,則民樸而可正也。” 三國 劉劭 《人物志‧流業》:“兼有三才,三才皆備,其德足以厲風俗,其法足以正天下,其術足以謀廟勝,是謂國體, 伊尹 呂望 是也。”23.謂治罪。《書‧湯誓》:“ 夏氏 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傳:“不敢不正 罪誅之。”《後漢書‧張酺傳》:“ 部吏 楊章 窮究,正 罪,徙 朔方 。” 曾鞏 《尚書都官員外郎陳君墓志銘》:“余嘗聞 繁昌 有大姓殺人,州縣不能正其罪。”《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一:“今 世名 不煩官法,手刃其人,以報父仇,特來投到請死,乞正 世名 擅殺之罪。”24.止,制止。《詩‧邶風‧終風序》:“見侮慢而不能正也。” 鄭玄 注:“正,猶止也。”《孟子‧公孫丑上》:“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 孫奭 疏:“謂必有事於集義而不可止也。”25.登位;就職。《東觀漢記‧下邳惠王衍傳》:“惟王與 下邳王 恩義至親,正此國嗣,非王而誰?”《後漢書‧皇甫規傳》:“伏見中郎將 張奐 ,才略兼優,宜正元帥,以從眾望。” 曾鞏 《移滄州過闕上殿札子》:“自踐東朝,淵默恭慎……及正南面,勤勞庶政。” 惲敬 《〈顧命〉辨下》:“始死,正嗣子之位,全乎子者也。”參見“ 正位 ”。26.決定;確定。《詩‧大雅‧文王有聲》:“考卜維王,宅是 鎬京 ,維龜正之, 武王 成之。” 高亨 注:“正,定也。”《周禮‧天官‧宰夫》:“歲終,則令群吏正歲會;月終,則令正月要。” 鄭玄 注:“正猶定也。”27.預定。《公羊傳‧僖公二十六年》:“師出不正反,戰不正勝也。” 王引之 《經義述聞‧春秋公羊傳》:“言師之出也,不能預定其反;其戰也,不能預定其得勝。”28.敕令,命令。《漢書‧燕靈王劉建傳》:“ 紀太后 欲其家重寵,令其長女 紀翁主 入王宮,正其後宮無令得近王,欲令愛 紀氏 女。” 南朝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敕者,正也。”29.嫡。與“庶”相對。《穀梁傳‧隱公四年》:“諸侯與正而不與賢也。”《公羊傳‧哀公六年》:“夫千乘之主,將廢正而立不正,必殺正者。”此指嫡長子。《晉書‧武帝紀》:“自今以後,皆不得登用妾媵以為嫡正。” 李漁 《憐香伴‧盟謔》:“只說大娘情願做小,要取奴家作正。”此指嫡妻。30.君長。《老子》:“清靜為天下正。”《呂氏春秋‧君守》:“天之大靜,既靜而又寧,可以為天下正。” 高誘 注:“正,主。”31.指君臨,統治。《墨子‧節用中》:“古者明王聖人其所以王天下正諸侯者,此也。”《呂氏春秋‧順民》:“昔者, 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 乃以身禱於桑林。” 陳奇猷 校釋引 王念孫 曰:“正天下,君天下也。”32.泛指官長。《書‧多方》:“爾乃自作不典,圖忱于正。” 孫星衍 疏:“乃自為不法,謀取信于正長。”《國語‧周語中》:“其貴國之賓至,則以班加一等,益虔。至於王吏,則皆官正蒞事,上卿監之。” 韋昭 注:“正,長也。”《禮記‧王制》:“成獄辭,史以獄成告於正。”《資治通鑒‧陳宣帝太建九年》:“ 初行《刑書要制》:群盜贓一匹,及正、長隱五丁若地頃以上,皆死。” 胡三省 注:“ 制,制人五家為保,保有長;保五為閭,閭四為族,皆有正。”33.古官名。軍官名。《逸周書‧武順》:“三伯一長曰‘佐’,三佐一長曰‘右’,三右一長曰‘正’。”34.古官名。行政長官名。 蔡邕 《獨斷》:“守者, 制也。 兼天下,置 三川 守…… 世祖 ,改曰‘正’。”《南史‧江革傳》:“﹝ 江革 ﹞後為 建康 正,頻遷 秣陵 建康 令,為政明肅,豪強憚之。”35.“正書”、“正楷”的簡稱。 陳師道 《後山談叢》卷三:“世傳 張長史 畫不成而為草, 顏魯公 草不成而為正,世豈知其然哉?”36.副詞。正在。表示動作的進行或狀態的持續。《史記‧五帝本紀》:“我思 ,正鬱陶。” 韓愈 《送李六協律歸荊南》詩:“柳花還漠漠,江燕正飛飛。”《紅樓夢》第七回:“見 王夫人 正和 薛姨媽 長篇大套的說些家務人情話。” 魏巍 《東方》第六部第一章:“他們正醞釀一個大陰謀。”37.副詞。正好,恰好。《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至 興, 長樂宮 在其東, 未央宮 在其西,武庫正值其墓。” 南朝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後賊追至, 欲舍所攜人, 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 韓愈 《京尹不臺參答友人書》:“小人言不可信,類如此,亦在大賢斟酌而斷之;流言止於智者,正謂此耳。” 黃遵憲 《十月十九日至滬》詩:“公正南歸吾北上,欲論國事恨無緣。” 劉大白 《西風詩》:“風不長西……正和月不長虧一樣。”38.副詞。偏偏。表示同所要求或所期望的相反。《後漢書‧劉玄傳》:“帝方對我飲,正用此時持事來乎?”39.副詞。僅;只。 南朝 劉義慶 《世說新語‧自新》:“乃自 尋二 平原 不在,正見 清河 。”《北齊書‧神武帝紀上》:“此正可統三千騎以還,堪代我主眾者唯 賀六渾 耳。”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始二》:“弟曰:‘人有唾面者,潔之乃已。’ 師德 曰:‘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使其自乾耳。’”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