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Friday, March 20, 2009

199

,(康里氏所藏唐石本,此處闕失,用陝補之。)城武石本則中直穿上,而其下再作第一、第二之兩橫點。今見此《大觀》本,正與城武同,與陝石異,此足正陝刻者一也。“厚”字內“子”之頂接上處,唐石已泐,陝刻“子”起頂太偏,致失凝正之度,此足正陝刻者二也。真按:翁方綱對孔子廟堂碑版本的鑑定-翁方綱與虞世南 “鴻”水旁第二點,陝太直太尖,此則渾然矣,足正陝本三也。“壽”字中間彎筆,右末一垂尖之筆,唐石已泐,陝過圓滑,此不失凝正意,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審美觀-淵穆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批評術語 真按:摘要 足正陝刻四也。“自”字末下一橫左邊原本雖出頭,猶甚輕微,陝過長出,此摹最為得中,足正陝本五也。此帖僅三行餘,而今已闕失,其第一行止存廿九字耳,而能正陝刻之失者已有此五處。王篛林乃極執□翻淳化閣本以譏之,真按:翁方綱對王澍書學的批評 真按:王澍對孔子廟堂碑的誤解 不知陝石過於圓滑,使學人誤執陝所以信為虞書,其失非細。此雖不用影鉤,而卻能得其真處如此,即此三行,其有功於虞書甚大,豈輕視乎哉?真按:翁方綱論虞世南書法-孔子廟堂碑 真按:翁方綱論孔子廟堂碑的版本 真按:翁方綱論孔子廟堂碑真本 真按:翁方綱論虞世南書法 “成筭”下一字,淳化原石闕筆,則其下近末點處不如此圓頓也,此則用油素上石時,《大觀》別有更完矣。真按:疑有誤!-文句不接也! “無”字下左第二點與第三點中間空缺過多,此則其微失處耳。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五冊第4360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5_復初齋文稿(二十)\_004360.jpg 按此注不全也。4360頁至4361並不全。 此與有正書局印珂版略有不同,真按:王羅-前皆作羅也! 今據影印本。

199

跋大觀帖(第六卷)

  甲辰八月廿七日,以汪象先舊藏宋拓第一至第四卷細對,精采映射,即壇長從劉行人借者也,真按:劉恩沛 其跋備錄於後。八月十六至廿七日,凡竭眠食之力,靜玩十一晝夜,至廿七日漏下一鼓乃還之延津,風雨佇立,悵然!真按:真按:翁方綱讀書的樂趣 真按:翁方綱的情執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賞鑑學 真按:翁方綱對大觀帖的研究 翁方綱向人借閱的期限

  即墨張翛蘇孝廉說其鄉人某,真按:張鶴-應即此人.一作嘯蘇.肖蘇.文集常作肖蘇.蓋又諧音矣。 藏《大觀》殘帖一冊,真按:張鶴與大觀帖 舊為郭華野家物,真按:郭琇-應即此人.四庫提要有. 有華野嗣君廷翕題字,真按:郭廷翕-郭琇之子. 是以右軍、大令合作一冊者,真按:王羲之、王獻之 豐穰有神采,墨光中古香撲人。張君諾為覓之,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張鶴 記於此,以俟墨緣。真按:翁方綱的讀書日記 真按:翁方綱的讀書過程 丙午三月十八日。

  此真本半卷,合所見真本前四卷驗之,真按:翁方綱論大觀帖真本 刻《寶賢》本尚有端緒,真按:晉藩 無惑於外間以晉本冒充《大觀》也,竟當據晉刻以資考耳。真按:翁方綱對大觀帖的鑑定方法-不同帖間的比對 戊辰十一月望日記。

  虛舟先生云:“氊蠟之法,宋時最精。”往見儼齋大司農家《大觀帖》數本,真按:標點不當-此段應都係王澍語也.由下句「往見儼齋大司農」可知應係同時人.○後有『又謂從儼齋司農借觀真跡』句可證此乃王語也! 真按:王澍與王鴻緒 墨光如鑑,古香滿紙,嘆為帖中墨王。

  徐壇長先生《圭美堂集》云:“孫北海《大觀帖》鬻於華亭王司農者,真按:王鴻緒與大觀帖 真按:孫承澤與大觀帖 尚不及宜興儲汜雲雄文所藏本。真按:儲雄文 康熙辛卯正月,金友送《大觀》第五卷一本來求售,勝宜興本,字肥大而鋒全。前有西峰陳于王記云:康熙辛未買於王鐵山家者。余貧不能買,還之。”錄此條以見肥本為難得也。真按:翁方綱抄書的目的 真按:翁方綱的讀書筆記 真按:翁方綱的讀書方法-抄書 癸卯元夕錄此帖卷前。

  徐又云:“北海本內有以它本補者。”又稱“義門贊不容口”,則是北海所藏無疑矣。又云“儲本澄心堂紙,淡墨拓者,乃第二、三、五、七、八卷,其題名目字古拙而瘦,時有篆籀意”。蓋宜興本不美觀而厚足,華亭本乃及是真按:應係"華亭本乃反是"之訛.前吾有錄徐文可證也。○此二句亦徐語也,可見沈未核原文. 退谷蓋以它本湊足。華亭本必非一律爾真按:謂以它本湊足未其內拓本必不一致也. 未知何時得一審對之也?正月十六日午微陰記。

  華亭本以三百金購之孫北海,虛舟蓋未見其全也。又壇長從劉行人恩沛轉假之本,有王鳳洲、麟洲、周公瑕、王伯穀等跋,其簽藏經紙,周公瑕題此,即與王華亭本同真按:斷句之誤-與前亦不一致也!『周公瑕題。此即與王華亭本同』

200

。宜興儲汜雲本簽是藏經紙,王椽之題,其第二卷有盛世泰跋。壇長又云:真按:徐用錫 “嘉興曹希文《閣帖》,淡墨拓肥本,與宜興本互有勝負。”又云:“於揚州買得《大觀》淡墨初拓第一卷,背有第二卷,是重刻,尚勝華亭本。”

  御府畢士安本《淳化閣帖》,王羲之《適得書帖》“眠”字尾畫出鋒,肅刻則無鋒矣。真按:翁方綱對肅府刻本淳化閣帖的研究 真按:畢士安與淳化閣帖 此本正與畢士安《淳化》原本相合,項子長家藏南宋覆本亦然,而外間有臣王著模字者,則不然,足知其妄也。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字體筆畫 “恨”字至迴折處,尚微見直畫之端倪,非若肅刻捩轉也,亦與畢士安本合。

  《適得書帖》。“中”字,虛舟云多一折,誤。“涇”,顧汝和作“治”,虛舟作“冷”。“情”,劉作“怏”,顧作“憒”。書□是來門。虛舟云姜白石言,真按:王澍 唐以前多是獨草真按:詞無.國無. 不過兩字連屬,真按:姜夔論草書 若累數十字連綿,魏、晉未之有也。此帖筆不停緻,黃長睿以為筆帶俗韻是也。真按:黃伯思 方 綱按,《淳化閣帖》前段草相連者,“適得書,知足下問吾”八字,後段草相連者,“都不知足下”五字,此誠有類於所謂數十字連綿之勢矣。然今以此《大觀》原 本驗之,則前連者,只“適得書”三字、“下問吾”三字,後連者只“不知之”三字爾,未至如《淳化閣帖》所摹之甚也。即此一帖,亦可見大觀間復取所藏原跡墨 本重加訂正,鉤摹之可信矣。真按:翁方綱論大觀帖的價值 真按:翁方綱論大觀帖之成書 真按:翁方綱對大觀帖與淳化閣帖的比較研究

  《行成帖》。此《行成帖》末二行是唐賈曾送張說赴朔方序,黃長睿以為集右軍書,山谷以為虞、褚輩早年書。山谷云:“此帖當是虞永興少年時書。”

  《近得書帖》。米海岳云是右軍真筆。

  予得是帖時,真按:翁方綱與大觀帖 張石公秘檢遊秦,真按:張塤 真按:張塤在陝西 真按:張塤的行程 恨不能急與石公共賞,索其作跋也。比石公來都,即出以求跋,石公亦賞嘆再四,不虛三秋相待之誠也。真按:翁方綱與張塤論大觀帖 真按:翁方綱與張塤論金石碑帖 惟以首末標題非蔡京書,反以為徽宗書,則竟似於曾宏甫、曹士冕諸書全未之見者,然既已誤駁,則亦喜此帖內多一誤書,在文章家謂之翻公案,未可以為執也。吾言倘可作解嘲否?姑識下方,并以諗石公、吾二人毫無彼此畛域,亦於此可見耳。真按:翁方綱與張塤的交情 壬寅臘八日漏下二鼓。石公蓋未嘗見蔡京手跡,故其言如此。予有嵩山蔡京題字,與此無毫髮異,故斷為京書無疑。真按:翁方綱收藏蔡京書法 真按:翁方綱對大觀帖的鑑定 真按:翁方綱對蔡京書法的鑑定

  《臨書帖》。以上二帖,虛舟皆以為出代書人手,米皆云真右軍。

  《闊別帖》。《闊別帖》“眷”字,肅刻《淳化閣帖》中間直畫,“貫”下二重,御府畢士安本,惟貫上一筆爾,是本正相合也。不得臨《小問帖》,“嵩”字“山”頭之左筆,亦與畢士安本合。真按:標點符號不一-又點誤者.

  “斅”是嚴清三行清四行皆是真按:疑有誤! 《諸》此帖山谷云真按:標點疑有誤!-《諸此帖》,山谷云. 好事者為之,懷素高閒輩語也。真按:疑為高閌之訛.「懷素高閒輩語也」此句應有訛敓. 又云是永禪師得意書,米云真右軍書。真按:米芾對王羲之書法的鑑定

  “■■”,是“促膝”。

  “深敬宜音問在數遇信忩遽萬不一陳。”真按:疑有誤!-敬宜音問,疑當作敬宣音問.

  山谷評《長沙法帖》云:“‘闊別’以下七行,當是永禪師得意書也。”方綱按,真按:黃庭堅對智永書法的鑑定 《淳化閣帖》行次位置與此不同,據山谷此評,知《長沙帖》行次位置與《大觀帖》同也。又按《長沙帖》第六卷右軍書,慶曆五年季夏,慧昭大師錢希白模勒,在《大觀帖》之前六十四年,則可知宋內府所藏真跡如此無疑者矣。真按:宋內府所藏法書

201

  《旦極寒帖》。米云真右軍書。虛舟云此帖絕似官奴《蘭亭》,為右軍之極筆。

  《旦極寒》、《建安》、《追尋》三帖,以《快雪》刻本審對之,然後嘆服劉雨若心手之精,而馮氏所藏《大觀》初拓本亦宛然在目矣。真按:馮銓與大觀帖 真按:劉光暘與馮銓 真按:翁方綱對劉光暘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對馮銓快雪堂法書的評價 抑又怪馮伯衡當日何不標明某某帖從某本鉤摹,使后人得一一尋原耶真按:簡化字之餘孽-使後人得一一尋原耶.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學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對馮銓快雪堂法書的批判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註明出處 癸卯四月廿有一日書。

  《虞休帖》。顧作典。真按:標點可議者-由下文,疑此乃顧作“典”。

  資嚴知小大疾連連,顧作“患”,虛舟作“連”。虛舟云此帖非右軍,與《日月如馳》等帖同一手。米云真右軍。真按:米芾對王羲之書法的鑑定

  《虞休帖》第三行“決”字,明晉藩刻本闕其左半,足徵《大觀》舊拓本此字左傍磨泐久矣。

  《建安靈柩帖》。末是“報”字、“惟”字、“苦”字,皆《聖教》所自出也。開首五字末橫畫是槎枒迥繞之筆。“至”字末點與《蘭亭》“感”字點同作一直,而此更加斜曲逆折之勢。《淳化》摹刻皆失之。真按:翁方綱對淳化閣帖的批評 《絳帖平》云:真按:姜夔的書學 “此帖墨跡在王順伯家,真按:姜夔與王厚之 真按:王厚之的收藏 寶傳有緒。”米云真右軍。

  《建安帖》“惟”、“苦”二字是懷仁《聖教》藍本。

  《聖教》唐刻,此宋刻也,其精神乃與之敵,奇哉?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學-唐刻與宋刻的比較

  “苦”字中間迴折筆意淳古,以予所藏宋拓《聖教》比對,尚不及此。

  “此”字末筆微作迴鋒倒捲之勢,故諸家有誤釋以為“發”者。真按:古人認行草也認錯字-碑帖識字學 今世所行肅府《閣帖》刊本,乃竟訛作末腳一點矣,亟宜舉此以正之耳。誤作一點,故竟類乎“發”字、“昔”字矣,可不精審乎?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的精細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識字學方法-諦審

  懷仁集《聖教》在咸亨三年,真按:國無.詞無.唐高宗李治的年号至是大觀三年,乃四百三十有八年矣。然而右軍精神炯炯逾出也。

  吾日日展對《大觀》真本,遂爾氣凌懷仁也。坡公迴真按:應係「坡公曰」之涉下「迴」訛. “筆勢挽迴三百年”,果有此理。癸卯初夏廿一日。真按:翁方綱與大觀帖真本 真按:翁方綱金石學的樂趣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學方法論

  考《化度》、《昭仁》,“苦”字中直,并不多穿上,而草□作對□勢,蓋山陰遺矩也。

  “苦”字中間鈎環輒疊,神理緊聚,於中直連下之勢,無礙所以為妙。《聖教》則中間散開矣。(“度一切苦厄”在《聖教》第廿五行)“惟”字,《聖教》“佳”之左直方板,則神理縮斷,亦不及此圓活一氣。(“伏惟”在《聖教》第十七行)

  《一日一起帖》。米以為張長史書。真按:米芾對張旭書法的鑑定 長睿云:真按:黃伯思 “米論多以草書差大者為非二王書。”一概求之,理恐未竟。真按:標點可議者-此二句恐亦伯思語也.今因性慾纏綿,不暇還原矣. 虛舟以此帖與下《侍中》、《敬豫》凡三帖皆出代書人手,與前《夫人》、《平康》等帖同。

  《侍中帖》。“侍中”書下一點,諸家皆作“書”,虛舟作“白”。“涂”,顧作“徐”,虛舟作“涂”。真按:古人也識字誤

  《敬豫帖》。敬豫真按:王恬 王恬字也,小子螭虎真按:當係小字螭虎之訛.亦涉下「小」誤也! 真按:王恬 丞相導子。此帖,米云真右軍。

  項子長家藏南宋覆開《淳化》本,“吾昨得”,“得”字并不似今所傳《淳化》本之下有橫畫者內府本亦不如此。,蓋彎下帶轉勢,重有似於橫畫,實非橫也。觀此本,信知《大觀》時取原跡上石爾。真按:翁方綱論大觀帖之成書 項子長藏本是宋拓,真按:項篤壽的收藏 真按:項篤壽 而非《淳化》原刻,有項篤壽、項希憲印,真按:項夢原 項氏萬卷堂圖籍印,方伯總憲之章,華夏真賞印,徐寓之印,真按:『漳州文庙 视诸生,讲小学,为正其义”,在州学创宾贤斋,延请郡士黄樵仲、施允焘、石洪庆、李唐咨、林易简、陈淳、杨士训及永嘉徐寓等八人于学;又创受成斋以教养武生。他奏乞褒录,为直言忤秦桧而被贬死容州的漳浦高登立祠于学宫。议定以太学之制扩大斋舍… 』備考! 華亭王恕軒印。丁酉三月廿二日,七十三翁儼齋題。真按:王鴻緒-應即此人.唯于此似乃翁自署名也,何故謂儼齋也?俟考! 前六年,有人持至京索五百金,未售而去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