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unday, December 27, 2009

1137



,以此為率,當不甚遠矣。


1137


  跋大觀帖


大觀帖第一卷末有鶻不佳帖,第二卷末有裹鮓帖者皆寶賢堂帖所增,非大觀原本所有也。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學 今之大觀帖有此者,皆是從寶賢重摹耳。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學 按《宣和書譜》有裹鮓而無鶻不佳,鶻不佳帖米元章始得之。先是,濮中李少師家物,為米老之父奕勝所獲,真按:疑非人名米奕勝也,乃謂弈博得勝所獲也. 真按:米芾之家世 乃為米氏物。詳見王弇州《續藳》。其不得刻於大觀時明矣。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學 真按:翁方綱與王世貞


1137


  跋大觀帖二首


臨川李春湖宗丞購得大觀帖二、真按:李宗瀚 四、五之三卷,其二卷之首有「貞元」「伯雅」二印,卽王弇州得於朱忠僖家者。真按:『後復佚出,大半入朱忠僖家。朱好之甚,豪奪巧取,所蓄之富,幾與分宜埒。” 《清河書畫舫》溜字號雲:“朱希孝太保承襲累代之資,廣求上古名筆,屬有天幸,會折俸事起, …』(元、明、清三代民間書畫收藏史概略_資訊_中華收藏網 『而韓世能與朱希孝同朝為官,多有書畫往來。所以當朱希孝死後,他那富甲天下的“書畫悉歸 .. 希孝,隆慶元年(1567)以左都督太子太傅加太保,尋兼太子太傅,諡忠僖。 …』(元、明、清三代民間書畫收藏史概略_資訊_中華收藏網 『當時朱希孝(諡號忠僖)統領錦衣衛,暗地重金求購此畫,太監追查的很急,小宦官因為害怕把它扔進了火裡。這是癸酉(明神宗萬曆元年)秋天的事了。 …』(王世貞題《海天落照圖》後譯文_百度知道 『忠僖…朱希孝』(諡法及得諡人表 - Google 圖書結果)真按:朱希孝 三卷皆淡搨本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學


1138



。第二卷從崔子玉書起,第四卷從虞世南書大運帖之第二行起,此永興楷是集廟堂碑書也。真按:虞世南的楷書 然此大觀真本則是王彥超未經重刻以前之本王彥超本重刻於建隆末年距淳化二十年耳。此則是唐五代間有人集此碑字書於油素者故淳化取以入石其方折處尚有足正陝刻處。王篛林未見唐石原本又未見大觀真本第知有陝刻廟堂碑及重刻淳化本遽以議之,甚矣,言之不可不慎爾!真按:真按:多一篇多一篇之損矣 真按:翁方綱的口頭禪 真按:翁方綱的著作方法論 翁方綱的治學態度-


大觀原石石之前靠邊下側有細楷書臣某某蓋當時刻工姓名卽於每石之邊側記之以予所見如第二卷第三石,是宣示帖之第六行度其二字右外臣張長吉臣張仲文八字


1139



春湖所購王弇州之三卷及余所藏第六卷石邊皆有刻工姓名而其每石邊多磨損處尚有不能盡辨者即以此等宋拓之本若非諦審亦無由見耳。


1139


  寶賢堂帖真按:中研院線上目作《寶賢堂集古法帖》.


是帖明晉世子奇源所刻,真按:朱奇源-傳記資料 凡十二卷。孝宗時嘗以搨本進御。真按:明孝宗 奇源,晉莊王子,以天順三年封晉世子。真按:國無.詞無.明英宗復辟後年號. 宏治十四年薨,追諡靖王。真按:朱奇源之生卒 孫月峰云:「聞諸楚中友人云是摹絳帖。後見絳帖,殊不同。」又云:「此帖行欵高,與太清樓帖相似,疑卽摹太清樓者。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大觀太清樓帖宋拓真本》 / 文物出版社編 啟功主編」「《太清樓帖》 十卷 / (漢)章帝等書宋大觀三年(1109)摹勒拓本」. 」今觀帖後傅青主跋以單炳文、真按:傅山 曹士冕所舉絳帖真本數條相證,皆合。乃知月峰見新絳本而反疑此


1140



,不知此內正多以絳帖舊本入石。帖首孝宗墨勅云:「承以高叔祖晉定王絳帖石刻,年久損壞,乃命世子搜揀舊藏,以古今名書摹集成帙。」據此,其為摹自絳本無疑。由此以推,則凡淳化、大觀諸帖所有而此微異者,皆絳本矣。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學 真按:翁方綱與宋帖 況絳帖原比淳化高二字,則月峰以為皆從太清樓摹者亦非也。絳本今既不傳於世,猶得借寶賢刻本以髣髴真絳之一二,真按:翁方綱的目錄學 真按:對前新絳本言.謂真絳本(絳帖真本也). 若合淳化、大觀諸本細挍其與諸帖異者,猶當一一論其偏旁體勢以續補劉次莊真按:宋人.中研院線上目有《法帖釋文》 十卷 ,蓋顧從義續之也. 顧從義之書,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法帖釋文考異》 十卷 . 真按:翁方綱的文字學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 真按:翁方綱的著作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史 真按:翁方綱的字體學 而月峰、退谷、虛舟諸先生帖考皆未之致審也。真按:翁方綱對孫鑛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對孫承澤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對王澍的批評 每卷後有宏治二年九月一日字,起子訖亥,而退谷、虛舟以為十卷,亦誤矣。真按:孫承澤之誤 真按:王澍之誤 原帖既有闕泐,至國朝康熙十九年,真按:原文有平抬. 陽曲令浦江戴夢熊屬晉水段摹補真按:真按:糹辛 中研院線上目有!


1141



,凡五十三石。傅青主生於明神宗三十四年丙午,故此跋云七十五歲老人也。真按:傅山之生卒 而傅所引單炳文考中云「『茤』字下『夕』字微仰曲」,「下『夕』」當作「上『夕』」。此傅所引誤也。真按:傅山之誤 石在晉陽書院,予同年友餘姚盧學士主其講席,以拓本見貽,為摭其概而書之。真按:翁方綱與盧文弨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學


1141


  跋陳伯恭所收張樸園藏大觀帖真按:翁方綱與陳崇本


戊子冬,予在粵東,真按:翁方綱在廣東 見大觀帖十冊,紙墨俱舊,而疑其畫細,未敢定也。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賞鑑學方法論 後十年,於伯恭翰林齋見所收十冊,真按:翁方綱與陳崇本 陽張樸園前輩題字者,真按: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上冊)(766 / 966):方中矩、王行儉、朱履端、朱菁、吳世珍、何文綺、何裕基、李正春、李光庭、吳兆楠、汪廷琯、沈家珍、周明德、查繼佐、栗毓美、張百程、張榕端、張瓚昭、陳逢堯、陳喬樅、馮安常、楊廷標、董詔、熊賜履、鮑元方、蘇兆登、盧挺.953 / 966):閔珏、蘇兆登.           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下冊):       1.張百程(531 / 1147):黃安人,字曰闢,號樸園. 2.張榕端(560 / 1147):磁縣人,字子大,號樸園、蘭樵、寶嗇堂、賀蘭山樵.       (張榕端字子大號樸園一號蘭樵礠州人康熙十五年進士官禮部左侍郎      書法精絕得二王神髓 畿輔先哲傳】-皇清書史(附:皇清書人別號錄))按磁縣在河北.礠應係誤字.      3.張瓚昭(574 / 1147):原名張寶昭,平江人,字絢珊,號斗峰(斗峯)、樸園.                        皆無漢陽張氏也.○蓋此漢陽乃滏陽之訛.滏陽即礠州(磁州)也!此乃張榕端是也.乃李彥章編文集時識錯字,而沈津因之。2009/6/7下午 02:48:01-有滏陽張樸園前輩題字者 與前所見本同,以為舊人用墨濃重致然爾。今日覆審,乃知是明晉藩寶賢堂帖初搨本真按:真按:朱奇源 真按:翁方綱的學習歷程 翁方綱的碑帖賞鑑學方法論


1142



。其每卷每頁,子一丑二等字痕皆用枝山陰文印之。真按:祝允明 真按:葢 蓋大觀、絳帖皆每行高於淳化二字,明宏治二年晉世子奇源以絳帖年久損壞,真按:朱奇源 乃合大觀、絳帖、寶晉諸本彙擇摹勒為此本,故其行式與大觀同,而增入顏魯公及唐宋諸賢帖,真按:顏真卿 為十二卷。至國朝康熙十九年,真按:原文有平抬. 陽曲令浦江戴夢熊補其缺壞者凡重摹五十三石,石今在太原晉陽書院,真按:重出,重複, 而舊拓本未經戴補者亦已難得矣。其有舊搨本間存者,又被坊賈刪去餘帖,存其十卷,目為大觀,是以猝難辨也。不特無以見大觀之真,且恐作偽者踵相效,則寶賢舊搨皆不得自伸其光氣,是可慨也。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學 伯恭祕校聞吾斯言,真按:陳崇本 亟欲改裝,真按:翁方綱與陳崇本


1143



易其題目,而原裝完好,不可褫補。遂屬予跋其槩於後,且以見祕校之虛懷,真按:陳崇本 庶以存古人之真耳。真按:翁方綱與陳崇本


1143


  澄清堂殘帖真按:真按:中研院線上目無!唯有孫星衍之澄清堂稿. 參見百度百科. 真按:按:真按 翁方綱與宋帖


澄清堂帖殘本一冊,據其標題是甲、丙、丁三卷,而後卷內有「戊五」字,則是合第五卷在內。董文敏云:真按:董其昌 「余得五卷,皆大王書。真按:王羲之-應即此人 」信已;然董云「宋人以為賀鑑手摹,南宋李氏所刻。」香光此所引宋人語不著其出何書,真按:董其昌 真按:不注明出處 真按:董其昌之失 至孫退谷《庚子銷夏記》乃云「出自黃長睿真按:黃伯思 」何義門云:「長睿《東觀集》所有者,獨《餘論》二卷耳,何嘗有此語,乃妄託以欺人耶真按:孫承澤治學的毛病 ?」王伯穀為邢子愿題此帖殘本云:真按:何焯對孫承澤的批評 真按:王穉登 「澄清堂帖,不知刻於何地,亦不知幾卷。」此真名士解人語也。真按:國:解人 注音一式 ㄐ|ㄝˇ ㄖㄣˊ        明理識趣的人。三國志˙卷五十九˙吳書˙吳主五子傳˙孫霸傳:「玄曰:『舊赦有大小,或天下,亦有千里、五百里赦,隨意所及。』亮曰:『解人不當爾邪!』乃赦宮中,基以得免。」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     解人 注音一式 ㄐ|ㄝˋ ㄖㄣˊ        押解犯人的差役。元˙高文秀˙黑旋風˙第一折:「有我八拜交的哥哥晁蓋,知某有難,領僂儸下山,將解人打死,救某上山。」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三:「戰戰兢兢,隨著解人,膝行到庭下,叩頭請死。」亦稱為「解差」、「解子」。                           詞:【解人】見事高明,通解理趣的人。《三國志‧吳志‧孫霸傳》:“解人不當爾邪!” 張岱 《陶庵夢憶‧絲社》:“非關匣裏,不在指頭, 東坡 老方是解人。” 柳亞子 《劍池瀑布》詩:“能從榛莽尋遺跡,始信 蘧翁 是解人。” 【解2人】押送犯人的差役。 高文秀 《黑旋風》第一摺:“有我八拜交的哥哥 晁蓋 ,知某有難,領僂儸下山,將解人打死,故某上山。” 王錂 《尋親記‧報捷》:“我當初原是個解人, 周秀才 不曾身殞,中途放他逃得命。”2 ji ㄐ〡ㄝˋ〕 〔《廣韻》古隘切,去卦,見。〕 真按:翁方綱的批評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著作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賞鑑學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文學批評方法論 真按:王穉登與邢侗 王損庵鬱岡齋筆麈》云真按:真按:王肯堂 中研院線上目有!


1144



:「《東觀餘論》謂『世傳十七帖別本,蓋南唐後主得唐賀知章臨寫本,真按:李煜 勒石置澄心堂者。真按:迪志版四庫本東觀餘論卷下作「跋十七帖後右王逸少十七帖,廼先唐石刻本。今世間有二,其一於卷尾有敕字,及褚遂良解如意校定者人家或得之;其一即此本也。洛陽李邯鄲家所蓄舊本頗與此相近。其餘世傳别本,蓋南唐後主煜得唐賀知章臨寫本勒石寘澄心堂者,而本朝侍書王著又將勒石,勢殊疎拙…」 元宰誤以十七帖為此帖,真按:董其昌-見明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上冊)50頁中.王肯堂與董其昌乃同年也. 又誤以澄心堂為澄清堂也。」王虛舟云:真按:王澍 顧研山廷尉以為是南唐官拓,真按:顧從義 品列昇元上,真按:『他曾出示南唐秘府所藏的书法作品,命徐铉刻成《升元帖》,供人欣赏和临习,这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法帖。今已不存。 (百度百科五代书法 『(昇元帖, 升元帖) 法帖名。        南唐後主 李煜 出所藏古今法帖刻石, 有“ 昇元 二年三月 建業 文房模勒上石”字樣, 故稱。        周密 《志雅堂雜鈔‧圖書碑帖》: 後主 嘗詔 徐鉉 以所藏古今法帖入之石, 名‘昇元帖’。 此刻在 淳化 之前, 當為法帖之祖也。”參閱 孫承澤 《閑者軒帖考》              『升元帖(昇元帖) 法帖名。南唐后主李煜出所藏古今法帖刻石有"升元二年三月建业文房模勒上石"字样故称。ZDIC.NET 網》』孫北海亦云賀季真手摹。真按:孫承澤 誤處皆同元宰也。真按:迪志版四庫王澍《淳化祕閣法帖考正》卷十一:『…按邢子愿侗來禽館集澄清初不定何代本取質婁江尚書,尚書以詢顧廷尉研山,以為是南唐官拓賀監手摹,清潤天授,品列昇元上。本朝孫北海承澤閒者軒帖考亦云賀季眞手摹,誤處皆同玄宰。』(玄字原缺末筆諱). 」然或謂退谷藏本卽香光所見之本,則亦不然。真按:孫承澤與董其昌 香光所見五卷,今摹於戲鴻堂卷後者,其帖之多寡出入與此退谷藏本多所搘拄,即其同者,波磔、明暗、麄細之痕亦迥不同。蓋二公所見皆宋搨本,而紙質墨色與帖之多少次第異耳。今就退谷藏本驗之,卷前第一行題曰「澄清堂帖卷一」,次行題曰「王右軍」,下注云「甲一」,又次一行題曰「王右軍帖卷一」,據此標題文法字法,頗與南宋坊賈刻書體勢相埒真按: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賞鑑學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目錄學方法論 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


1145



。又以宋拓大觀帖、汝帖相校,不惟遠遜大觀,且有較今所行肅府本尚不及者。然其體原則別有所出,非從淳化、大觀諸帖摹出者。蓋南宋末年淳化、大觀真本已亡,坊間書賈取官私雜帖內右軍有名之蹟彙次上石排輯卷數,貌為古刻耳。是澄清堂者,直南宋賣書鋪坊之名,非南唐所刻明矣。真按:翁方綱的碑帖學 真按:翁方綱金石學的成績 是冊有退谷手題字五段,其四皆戊戌書,其一己亥書,皆在庚子作《記》之前。至謂二王十七帖皆在下風,其信然耶?帖內紅字亦皆退谷筆,前又有楊己軍題字并書籤。乾隆庚子二月,書估陶生持是冊來,索直三百金,欲暫留數日不可得,與歸安丁小疋賞歎久之而罷真按:真按:翁方綱與丁杰 真按:翁方綱的買書 翁方綱與書商


1146



。後三年,於新安曹侍郎齋中見之,真按:曹文埴 借歸細翫而跋其槩如此。癸卯十一月三日也。真按:翁方綱的碑帖學 真按:翁方綱與曹文埴


1146


  跋英光堂殘帖一真按:續修四庫本題作〈跋英光堂殘帖〉.無一字.


英光堂帖不知凡幾卷,宋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岳珂倦翁以其家藏諸帖勒石者也。真按:英光堂帖-的定義 倦翁,鄂國忠武王之孫。真按:岳飛 所著《寶真齋法書贊》與此帖偶有詳略不同者,若每條下寶晉米公某帖,真按:米芾 此石本皆作寶晉手書某帖,諸如此類,既不深關考核,則亦無煩辨別矣。真按:翁方綱對考證學的態度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 其有見於《法書贊》而石本闕者,亦有見於《寶晉英光集》而石本闕者,則此舊拓偶以殘軼見傳,尤為足幸也。《寶晉英光集》有紹定壬辰上巳日倦翁序。蓋倦翁當南渡之末,訪究米老出處遺迹,可謂博且勤矣真按:岳珂與米芾




希望這方便不會讓你賒下更多,請多指教(comments)以平復.希望這是個好的交流,而不是讓你墮落更深.請保重,生前尚有死後.死後沒有,也不必太過執著.
這本來就是給有心讀書,且真讀書的好學者修學者交流的平台,而不是供學術或學生取巧功名的苟且.真沒想到,這種教育的話還要留給今天的我來說.何況是有閒情看覽此頁者.
我們無須爭辯神存不存在,但是,死,存在
不須註冊,不必登入,
可匿名留言
留言前,請仰望天,或看看自己將去的冥年
不留言,只有你會忘了,我會不知,事實會永存
一旦遭遇,敢說不曾做缺德事?可就不科學了.
然後知臨深履薄,非無為而發也.
因與果,還沒透徹的鏈.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