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unday, December 27, 2009

281




  清代在乾隆年間,編輯了一部我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部叢書——《四庫全書》。這部《四庫全書》,同時抄寫了七部,分別貯放在紫禁城內主敬殿後的「文淵閣」、圓明園內的「文源閣」、熱河行宮避暑山莊的「文津閣」、遼寧瀋陽故宮的「文溯閣」、揚州的「文匯閣」、鎮江的「文宗閣」及杭州的「文瀾閣」。前四閣習慣上稱之為「北四閣」,後三者稱之為「南三閣」。「北四閣」的《四庫全書》,藏於「文淵閣」的部分,現在貯放在臺北的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於「文源閣」的部分,燬於英法聯軍之役;藏於「文津閣」和「文溯閣」的部分,現留在大陸地區,其中原藏「文溯閣」的部分,對日抗戰期間,曾淪入日本人手裡,是否仍完整,不得而知。至於「南三閣」部分,全部燬於太平軍之亂。


  太平天國之亂時,丁丙逃到杭州西北的留下鎮避難。有一天,他到街上買物品,回來後,發現包裹物品的字紙,居然是「文瀾閣」《四庫全書》的書頁,大為驚訝,於是到街上大肆蒐購那些用來包物品的「廢紙」,並加細心繕補,先後共得八千多冊,約當原來全書的四分之一。


282



  談起「文瀾閣」,它是「南三閣」之一,地點就在西湖旁邊,它原來是放置《古今圖書集成》的藏經閣,後來改建為「文瀾閣」,所有的格式,均比照「文淵閣」。《文瀾閣志》引用《兩浙鹽法志》說:「閣在孤山之陽,左為白堤,右為西冷橋,地勢高敞,攬西湖全勝。外為垂花門,門內為大廳,廳後為大池,池中一峰獨聳,名仙人峰。東為御碑亭,西為遊廊,中為文瀾閣。閣建三成,第一成中藏《古今圖書集成》,後乃兩旁藏經部,第二成藏史部,第三成藏子集二部,皆分庋書格。凡《四庫全書》三萬五千九百九十冊,為匣六千一百九十一。《圖書集成》五千二十冊,為匣五百七十六。《總目考證》二百二十七冊,為匣四十。」這是「文瀾閣」的舊觀。


  自從丁丙發現文瀾閣《四庫全書》的書頁並加以繕補,震驚全國,光緒六年(西元一八八○年),巡撫譚鍾麟、布政使德馨,下令在舊址重建「文瀾閣」;光緒八年(西元一八八二年)五月,在東城講舍成立抄補《四庫全書》的單位,由丁丙主持,丁氏並推薦王同、張大昌、孫樹禮等人經理其事。抄補的工作極其艱辛,有一次,丁丙把蒐集到的「文瀾閣」殘編,從西溪運到歇浦,經過烏戊時


283



,碰見匪徒,匪徒看見這些書都鈐有官府的圖章,於是要搶奪這些圖書,同行的人都心悸目瞪,丁氏則從容與匪徒交涉,終能化險為夷,把這些殘編送到目的地。為了儘量使《四庫全書》恢復原有的篇帙,丁氏除了提供自己的藏書請人抄補外,又到各地一一探索訪問著名的藏書家,並派人到各地抄補。所探訪的藏書家,有鄞郡范氏的「天一閣」、 真按:疑為鄞縣之訛! 盧氏的「抱經樓」、錢塘汪氏的「振綺堂」、孫氏的「壽松堂」、海寧蔣氏的「別下齋」、山陰沈氏的「味經堂」、慈谿馮氏的「醉經閣」、長沙袁氏的「臥雪廬」、常熟瞿氏的「恬裕齋」、 真批:其實已光緒,而瞿氏應已改為敦裕齋 宣城李氏的「瞿硎石室」、錢塘吳氏之「清來堂」、仁和朱氏的「結一廬」、湖州陸氏的「皕宋樓」、金華胡氏的「退補齋」、豐順丁氏的「持靜齋」、南海孔氏的「三十有三萬卷堂」等,他都去過。這些藏書樓,有的在江浙一帶,還算方便,有的遠在安徽、廣東。譬如「三十有三萬卷堂」,在廣東南海,是著名藏書家孔廣陶的藏書樓。孔廣陶是孔子的第七十代孫,字鴻昌,號少唐,以經商致富,以巨資購藏圖書。他除了「三十有三萬卷堂」外,另有「岳雪樓」,他的藏書,與伍崇曜的「粵雅堂」、潘仕成的「海山仙館」及康有為的「萬木草堂」,合稱「粵省四家」


284



。借書抄繕的經過,也很繁瑣辛苦,「其間或函商需時,或祭告備禮,或酬以縑帛,或易以琅函,或裹糧而往,僦屋傭鈔,或航海而歸,頻年借補。」(見王同〈文瀾閣補書記〉) 真按:本書引用材料 這種抄補工作先後進行了七年,共補抄了三萬四千多冊,與原來閣藏三萬五千九百九十冊相去不遠,可以說「文瀾閣」的藏書又得以恢復舊觀。光緒皇帝特地頒了詔書獎勵,譽其「嘉惠士林」,於是丁氏把所有的藏書樓,總名為「嘉惠堂」。


  丁丙一生藏書、抄補《四庫全書》,樂在其中,他在臨終時作了一首詩:「六十八年有此身,時和歲稔亦艱辛;分應獨善心兼善,家守清貧書不貧。是以真誠對知己,從無仰面一求人 真按:好句 真按:我的心志! 何如早返初來路,願被是風化作塵。」藏書家的胸懷,於此可見。 真按:丁丙的胸襟 丁氏著有《舞鏡集》、《讀禮私記》、《禮經集解》、《松夢寮初集》、《三塘餘唱》、《善本書室藏書志》、《武林掌故》等書。


  他的藏書章很多,有以姓氏、別號、室齋為名者,如「丁丙」、「丁松生」、「丁居士」、「松老」、「小令威」、「竹書室」、「東門菜儂」、「書庫抱殘生」、「風木盦」、「求己室」、「漢晉唐齋」、「錢塘丁丙校讀」、「疆圉涒


285



灘」、「疆圉柔兆」。後面兩枚印章是誰呢?根據中國最早的一部詞典《爾雅‧釋天》篇說:「太歲在甲曰閼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強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維,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陽。」又說:「太歲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閱,在辰曰執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協洽,在申曰沼灘,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閹茂,在亥曰大淵獻,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奮若。」因此,「疆圉沼灘」是「丁申」,「疆圉柔兆」是「丁丙」。有時候藏書章的印文是得書的年代,以為記識,如「辛酉劫後所得」、「泉唐丁氏竹舟申松生丙辛酉以後所得」、「光緒辛巳所得」、「光緒壬午年嘉惠堂所得」、「光緒庚寅嘉惠堂丁氏所得」、「光緒辛卯嘉惠堂得書」、「光緒壬辰錢塘嘉惠堂丁氏所藏」、「光緒癸巳泉唐嘉惠堂丁氏所得」、「光緒壬寅錢塘嘉惠堂丁氏所得」。其中「辛酉劫後所得」的「辛酉」,是指咸豐十一年(西元一八六一年),那年太平天國之亂平定。有時候則以庋藏的處所刻成藏書章,如「濟陽文府」、「善本書室」、「甘泉書藏」、「錢塘丁氏正修堂藏書」、「嘉惠堂藏閱書」。有一枚藏書章是「用之則行」,這句話出自《論語‧述而》篇


286



,孔子對顏淵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丁氏用這句話刻成藏書章,是在勉勵自己不僅要獨善其身,還要能兼善天下。


287



【見原文】



〈說明文字〉 這是庋藏《四庫全書》的七閣之一在杭州西湖旁的「文瀾閣」。


288



【見原文】



 〈說明文字〉 這是丁丙在元代詩人許謙所著《許白雲先生文集》上所寫的一則題記。


289



「皕宋樓」主人陸心源


  藏書家每以蒐求宋版書為樂,這一方面是由於宋版書日漸罕有,另一方面則是多數宋版書鏤刊精美,錯字較少的緣故。所以清代乾隆年間的黃丕烈有「百宋一廛」,以炫耀藏有一百部宋版書。到了光緒年間的陸心源,則更進一步築了一棟「皕宋樓」而著稱於世。


  陸心源(西元一八三四年—一八九四年),字剛甫(也寫作剛父、剛夫),一字潛園,號存齋,晚號潛園老人。浙江歸安(今吳興)人。考取咸豐九年(西元一八五九年)己未科舉人,歷官道員,福建鹽運使。任官期間革除惡弊,多有惠政。尤其重視文化事業,所至興義學,鼓勵讀書,修復「安定」、「愛山」等書院。陸氏頗有家財,無他嗜好,獨好藏書。他先後購得上海著名藏書家郁松年「宜稼堂」的藏書及與陸氏同時代另一藏書家周星貽的藏書。郁松年的藏書,得自汪士鐘、黃丕烈、錢謙益等著名藏書家


290



,有不少罕見祕籍。經過十餘年的購買、傳抄,藏書多達十五萬卷,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近兩百部的宋版書,所以書齋取名為「皕宋樓」。「皕」,音ㄅㄧˋ,就是兩百的意思。不過,據近代藏書家葉德輝氏的說法,這兩百部宋板書,不少是元代刊本和明代刊本仿冒的,也有是經過修補的宋刊本。真正的宋本,不到兩百部。


  陸氏除了「皕宋樓」外,由於讀過顧炎武的《亭林遺書》,敬佩顧炎武的學問,所以有一座書室叫「儀顧堂」。 真按:陸心源與顧炎武 又有一座「十萬卷樓」,專門收藏罕見的明代刊本。另外還有一座「守先閣」,則專門收藏較常見的明代以後的刊本及抄本。陸氏的「皕宋樓」,在當時與杭州丁丙的「善本書室」、常熟瞿紹基的「鐵琴銅劍樓」、山東聊城楊以增的「海源閣」,並稱海內四大藏書樓。我們現在從陸氏的《皕宋樓藏書志》,還可以想見當時蒐藏的美富。


  陸氏的藏書,不僅以多著名,最可貴的是,他能把藏書公諸世人閱讀。他在光緒八年(西元一八八二年),把所藏舊刻舊抄一百五十種,計二千四百多卷的書,進送國子監。 真按:陸心源的心胸 他的友人李宗蓮稱讚他「讀者不禁」,比起部分藏書家「封扃甚嚴



希望這方便不會讓你賒下更多,請多指教(comments)以平復.希望這是個好的交流,而不是讓你墮落更深.請保重,生前尚有死後.死後沒有,也不必太過執著.
這本來就是給有心讀書,且真讀書的好學者修學者交流的平台,而不是供學術或學生取巧功名的苟且.真沒想到,這種教育的話還要留給今天的我來說.何況是有閒情看覽此頁者.
我們無須爭辯神存不存在,但是,死,存在
不須註冊,不必登入,
可匿名留言
留言前,請仰望天,或看看自己將去的冥年
不留言,只有你會忘了,我會不知,事實會永存
一旦遭遇,敢說不曾做缺德事?可就不科學了.
然後知臨深履薄,非無為而發也.
因與果,還沒透徹的鏈.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