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aturday, December 5, 2009

521



文莊集永樂大典本真按:四庫全書輯自永樂大典諸佚書


  臣等謹案:《文莊集》,宋夏竦撰。竦字子喬,江州德安人,景德三年舉賢良方正,官至武寧軍節度使,文莊,真按:本書有謚亦有諡! 具《宋史》。真按:本書有迹亦有跡! 其集本一百卷,《宋史‧藝文志》著錄,今已不傳。茲據《永樂大典》所載,兼以他書附益之,尚得詩文三十六卷。竦之為人無足取,其文章則詞藻贍逸,風骨高秀,尚有燕許之軌範,真按:夏竦之為人 真按:作者品德的重要-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歸田錄》、《青箱雜記》、《東軒筆錄》、《中山詩話》、《玉海》、《困學紀聞》諸書皆稱引之,呂祖謙編《文鑑》亦頗採錄,均不以人品廢其文章也。真按:作者品德的重要-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反諷四庫乎?以為口實乎? 集中多朝廷典冊之文,蓋所長特在於是。所載事迹,如太宗為京兆尹時召見魏咸信,事在乾德五年,而史以為在開寶中;澶淵河清見底,事在端拱元年,而史以為在雍熙四年;竦之直集賢院以獻文得官,而史以為自通判召入,凡斯之類皆足以訂《宋史》之訛。真按:宋史之誤 他若李昉之追封韓國公、王曾之為兵部郎中、魯宗道之為給事中、任中正之為諫議大夫,史皆失書,凡斯之類亦足以補《宋史》之缺。蓋托克托等年遠傳聞,不及竦紀時事皆所目睹,為能得其實耳。真按:張昇點校本(376頁)作「蓋托克托等年遠傳聞,不及竦紀時事,皆所目睹,為能得其實耳。」集中表奏有代王曾、王旦、寇準諸人作者。考之史傳,竦在洪州能斷妖巫、毀淫祠,仁宗時增設賢良等六科,復百官轉對,置理檢使,亦皆竦所發。好水川之事,議者歸咎韓琦,竦於任福衣帶中得琦檄奏之,明其非罪,曾等或以竦雖巧忮,較之丁謂、王欽若輩尚稍稍有間,故尚肯假手歟,抑或為所籠絡,尚未悟其姦也。竦學問賅洽,百家及二氏之書皆能通貫,故其文徵引奧博,傳寫者不得其解,往往舛訛


522



,今參考諸書為之是正,各附案語以明之。其不可盡考者則姑仍其舊,從闕疑之義。又青詞醮文諸作均非文章正軌,今以集祇鈔錄,姑附存於卷內焉。乾隆四十一年十月恭校上。真按:青詞醮文尚不排除在四庫全書前-後來定稿發凡起例,則青詞所在必擯,則此尚未起例可知矣. 總纂官侍讀學士臣陸錫熊、侍講學士臣紀昀,纂修官編修臣莊通敏。真按:四庫全書職官 真按:陸錫熊題名在紀昀之前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五”著錄《文莊集》三十六卷。此篇錄自國家圖書館善本部藏清鈔本。


523



佚名稿


524



 


525



金石遺文兩淮鹽政李質穎採進本


  明豐道生撰。道生字存禮,四明人。是書彙集金石遺文,以韻區為五卷。按《說文》所載古文最為近正,後世之好爲奇字者皆贋古耳。道生所輯之字率不著其所出,真按:不注明出處 大抵不外於《博古圖》、《鐘鼎款識》、《考古圖》諸書,未足信也。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經部小學類存目一”著錄《金石遺文》五卷。此篇錄自湖南省圖書館藏清鈔本。


 


春秋年考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明史‧藝文志》及朱彝尊《經義考》俱未載。是編倣《史記‧十二國年表》之體而略變其例,如《史記》以魯、齊、晉、秦、楚、宋、衛、陳、蔡、曹、鄭、燕、吳為序,此則以魯、齊、晉、宋、衛、蔡、鄭、曹、陳、許、楚、秦、吳為序,刪《史記》表中之“燕”而增以“許”。蓋因是書按年編載之事,許多而燕少,且以北燕之事《春秋》本不甚載,如魯昭二年北燕伯欵出奔齊,則載於齊景公九年表中。其所載皆本於經,凡某國之事即係於某國表中,非大事則不載。大抵宗《史記》年表、《通志》年譜、《通鑑目錄》之例而損益之,綜綱絜要真按:張昇點本(362頁)作「綜綱挈要」. 頗得史家義例。又於會盟征伐之事,如魯隱公元年為鄭莊二十二年,伐衛,注:“討滑之亂也,《春秋》伐人始此。楚文十五年伐黃,鬻拳兵諫勿納所載。”皆能得其體要,可為經學之一助矣。其自序云


526



:“既述《春秋君臣世略》,國各為編,人各為敘,若綜而絜之真按:張昇點本(362頁)作「若綜而挈之」. 不知事屬何年、人屬何時,於是更作《春秋年考》。”按,《春秋君臣世略》亦無傳本,此鈔本亦尚有改訂增注之處,或係初錄之稿本,尚未刊布也。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經部春秋類存目一”著錄不著撰人名氏《春秋年考》一卷。此篇錄自遼寧省圖書館藏羅振玉舊藏鈔本。


 


兩朝綱目備要永樂大典本真按:真批:此在前邵晉涵稿裡已有(480),吳、樂二氏不察,乃編入佚名稿.蓋此篇較邵稿又加刪潤爾!實本諸邵稿也.○張昇(373頁)亦入佚名稿.二者因襲,未之察也. 四庫全書輯自永樂大典諸佚書


  臣等謹案:《兩朝綱目備要》,不著撰人名氏。所紀自宋光宗紹熙元年,迄寧宗嘉定十七年事迹。以元吳師道集考之,蓋即所謂續陳均《宋編年》者也。均《編年備要》四十四卷,自北宋迄高、孝,此本時代正與相接,特未詳續之者為何人。惟焦竑《經籍志》有李燾《續宋編年》十八卷,又劉時舉《續南渡編年》十五卷,頗為相近。但燾入仕在光、寧前,本傳亦不載著有是書,而時舉生於元代,此本於元初用兵之事多敵國之詞,決非元人所作,則二說者皆不足信矣。檢覈書中所載川蜀故事較詳,疑為宋末蜀士所編,傅者失其姓名,遂舉而歸之燾耳。其間條例原本陳均,約而不煩,簡而能備,要為編年之有法者。今釐為十六卷,間以他書考證同異,夾注下方,而吳師道集跋語一則,並附綴第十卷“安丙”條下,以備參稽焉。乾隆三十八年七月恭校上。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編年類”著錄《兩朝綱目備要》十六卷。此篇錄自國家圖書館善本部藏清鈔本。


 


東齋紀事永樂大典本


  《東齋事》六卷,真按:前作紀!何故間隔數字便不同字? 宋范鎮撰。鎮字景仁,華陽人,仕履事迹具《宋史》本傳


527



。是書據其自序,乃元豐中作。《宋藝文志》作十二卷,《文獻通考》作十卷,舊本久佚,未能考其孰是。今采輯《永樂大典》所收,以類編次,釐為五卷。真按:四庫全書輯自永樂大典諸佚書 又江少虞《事實類苑》、曾慥《類說》亦多引之,今刪除重複,續為補遺一卷。雖未必鎮之完書,然以《宋志》及《通志》所載卷數計之,幾於得其強半矣。王得臣《麈史》載,是書為鎮退居時作,故所記蜀事較夥。晁公武《讀書志》稱“崇觀間,真按:斷句不當!-當作崇、觀,謂崇寧、大觀,二年號也. 以其多及先朝故事,禁之”。今觀其書,多宋代祖宗美政,無所謂誹訕君父、得罪名教之語,特以所記諸事皆與熙寧新法隱然相反,殆有寓意於其間,故鎮入黨籍,而是書亦與蘇、黃文字同時禁絕。迨南渡以後,黨禁既解,其書復行,是禁之特惡其異議耳,非真得罪於朝廷也。今所存諸條句下,如“張繪”注曰“京板作‘張綸’”之類,凡有數處,是當時刊本且不一而足矣。鎮與司馬光相善,惟論樂不合,此書所記,尚齗齗相真按:争-不復一一出校. 而於胡瑗、阮逸,詞氣尤不能平,蓋始終自執所見者。他如記蔡襄為蛇精之類,頗涉語怪;記室韋人三眼、突厥人牛蹄之類,亦極妄誕,皆不免稗官之習,故《通考》列之小說家。然核其大綱,終非《碧雲騢》、《東軒筆錄》諸書所能並論也。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小說家類一”著錄。此篇錄自國家圖書館善本部藏清鈔本。


 


金氏文集永樂大典本


  臣等謹案:《金氏文集》,宋金君卿撰。君卿字正叔,浮梁人,其官履不見於《宋史》,惟《江西通志》載君卿登慶曆進士,累官知臨川,權江西提刑,入爲度支郎中,而於生平行事亦不甚備。曾鞏《元豐類稿》有《衛尉寺丞致仕金君墓誌銘》一篇,乃為君卿父溫叟而作,稱溫叟四子,君著、君佐、君卿、君佑皆舉進士。君卿以皇祐二年官秘書丞,五年官太常博士,得以褒崇其親


528



。其敘述頗詳,而志中又稱“君卿方以材自起於賤貧,欲以其所為為天下,慨然有志”,則其人之賢足重於世,亦概可知也。《宋史‧藝文志》載《金君卿集》十卷,《江西通志》作十五卷,世久失傳,獨《永樂大典》內頗見其詩文,題曰“金正叔集”,而別收富臨原序一篇,稱“臨川江明仲求遺稿編成十五卷,號《金氏文集》”,是《藝文志》所載卷數為誤,今掇拾殘缺,所存僅得十之一二。然北宋文集大半已亡佚不存,此本雖篇什未全,尚足見其大概,謹以類編次,分爲上、下二卷。真按: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集中所作,有文彥博、韓琦生日詩,范仲淹移鎮杭州百韵詩,和歐陽修潁州西湖及芍藥二詩,是當時嘗從諸大賢游,得其薰陶之力,故詩文清醇雅飭,猶有先正遺風。律賦以流麗為宗,尚不失唐人矩矱。陳灾事、貢舉諸疏,剴切詳明,尤為有裨世用。又與曾鞏、王安石唱和諸篇,如《和介甫寄安豐張公儀》一首,即用《臨川集》中《安豐張令修芍陂》之韻,而據君卿詩,知張字為公儀,足補李璧注所未備。真按:關於王荊公詩注 又《和曾子固聞言謫官者》一首,檢《元豐類稿》無此篇,知爲鞏所自刪。是均可資考證也。富臨序稱,君卿長於《易》,嘗著《易說》、《易箋》,今並不存,獨有《傳易之宗》一篇,具載傳授本末,疑即《易說》前所載之敘例之類,今既無可考見,姑並附於集末云。乾隆四十一年□月恭校上。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六”著錄《金氏文集》二卷。此篇錄自國家圖書館善本部藏清乾隆間翰林院鈔本。


 


秋巖詩集永樂大典本


  臣等謹按:《陳秋巖詩集》散見《永樂大典》中,然不著其名,亦不著時代。考焦竑《國史經籍志》有陳宜甫《秋巖集》,當即其人,而爵里則終無可考。觀集中有《接劉介臣書》詩云“幾回夢裏尋君去,三尺書來約我歸真按:真按:國:三尺 注音一式 ㄙㄢ ㄔˇ     1.三尺法的簡稱。見「三尺法」條。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杜周傳:「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為律,後主所是疏為令,當時為是,何古之法乎!」           2.三尺劍的簡稱。見「三尺劍」條˙漢書˙卷一˙高帝紀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明˙汪錂˙春蕪記˙第六齣:「俺將此劍贈了你,你早提三尺殛蚩尤,莫教鬼哭與神愁。」詞:【三尺】1.指法律。《史記‧酷吏列傳》:“ 曰:‘三尺安出哉?’” 裴駰 集解引《漢書音義》:“以三尺竹簡書法律也。” 前蜀  韋莊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詩:“儉德遵三尺,清朝俟一匡。”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一:“光天化日之下,豈容奸孽餘黨,膽大潑天,目無三尺?”2.引申為法則、准繩。   沈德符 《野獲編‧詩曲‧填詞名手》:“近 沈寧庵 吏部後起,獨恪守詞家三尺。”3.指劍。《漢書‧高祖紀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顏師古 注:“三尺,劍也。”   杜甫 《奉送蘇州李十五長史丈之任》詩:“一毛生鳳穴,三尺獻龍泉。”   汪錂 《春蕪記‧說劍》:“俺將此劍贈了你,你早提三尺殛 蚩尤 ,莫教鬼哭與神愁。” 太平天國  洪秀全 《吟劍詩》:“手提三尺定山河,四海為家共飲和。”4.指小兒。   陳汝元 《金蓮記‧捷報》:“最愁人一捻嬌姿,更難拋三尺啼哇。”參見“ 三尺童子 ”。 國無.詞亦無.


529



。閩海浪肥春雨過,和林沙遠曉雲飛”,則當爲閩人。又有《庚辰再隨駕北行》二詩,庚辰爲至元十七年,則元世祖時當為侍從。又有《讀元貞改元詔》詩、《丙申十月扈從晉王領降兵入京朝覲》詩,考之《元史》,丙申為元貞二年,晉王名噶瑪喇案“噶瑪喇”原作“甘麻剌”,今改正,裕宗長子,天性仁厚,御下有恩,王府官屬自內史以下俱請命天子,不敢稍專,嘗出鎮北邊,叛王永和爾案“永和爾”原作“岳木忽兒”,今改正等聞其至,望風請降。至元二十七年封梁王,二十九年改封晉王。所云“領降兵”者,應即此事,則成宗時又為晉王僚屬。其詩多與盧摯、姚燧、趙孟頫、程鉅夫、留夢炎等相唱和,而諸人詩中乃罕及之,其始末遂不可復詳矣。原集焦《志》作一卷,然篇什稍多,疑其字畫偶誤。真按:國史經籍志之誤 今據《永樂大典》所存者,編為上、下二卷。雖運意遣詞乏深刻奇警之致,而平正通達,語無格礙,要自不失為雅音。元人遺集,年遠漸稀,存之亦足備一家也。乾隆四十一年□月恭校上。真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之文學批評 真按: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一九”著錄《陳秋巖詩集》二卷。此篇錄自國家圖書館善本部藏清鈔本。


530



附錄一


翁方綱傳真按:翁方綱傳記資料


  翁方綱,字正三,順天大興人。乾隆十七年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二十四年充江西鄉試副考官,二十七年充湖北鄉試副考官,二十九年督學廣東,凡三任。四十四年充江南鄉試副考官,四十六年擢國子監司業,尋遷洗馬,四十八年充順天鄉試副考官,四十九年遷詹事府少詹事,五十一年督學江西,五十五年擢內閣學士,五十六年督學山東。真按:翁方綱之仕履-代表作 嘉慶元年,賜千叟宴及御製詩、珍物。四年左遷鴻臚寺卿,十二年重預鹿鳴宴,賜三品銜,十九年重預恩榮宴,賜二品銜。二十三年卒,年八十六。


  方綱弱冠入翰林,散館日,上至方綱跪所,取卷閱之,諭曰“牙拉賽音”,漢語“甚好”也。既而屢司文柄,英才碩彥,識拔無遺,與同里朱珪、獻縣紀昀俱以宏獎風流為己任。寶應劉台拱、海州淩廷堪、曲阜孔廣森、南城王聘珍、欽州馮敏昌、東鄉吳嵩梁等皆從之遊。


  生平精研經術。真按:翁方綱的學術成就 嘗謂考訂之學以衷於義理為主,其嗜博嗜瑣、嗜異矜己者非也。又曰,攷訂之學蓋出於不得已,事有歧出而後考訂之,說有互難而後考訂之,義有隱僻而後考訂之,《論語》曰“多聞”、曰“闕疑”、曰“慎言”,三者備而考訂之道盡於是矣。真按:翁方綱的考證學-代表作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 時秀水錢載斥休寧戴震爲破碎大道,以此相詆真按:錢載與戴震




希望這方便不會讓你賒下更多,請多指教(comments)以平復.希望這是個好的交流,而不是讓你墮落更深.請保重,生前尚有死後.死後沒有,也不必太過執著.
這本來就是給有心讀書,且真讀書的好學者修學者交流的平台,而不是供學術或學生取巧功名的苟且.真沒想到,這種教育的話還要留給今天的我來說.何況是有閒情看覽此頁者.
我們無須爭辯神存不存在,但是,死,存在
不須註冊,不必登入,
可匿名留言
留言前,請仰望天,或看看自己將去的冥年
不留言,只有你會忘了,我會不知,事實會永存
一旦遭遇,敢說不曾做缺德事?可就不科學了.
然後知臨深履薄,非無為而發也.
因與果,還沒透徹的鏈.

0 comments: